尾音

作者:2017年04月18日 00:22 浏览:64 收藏

                                                  “我将在深秋的黎明出发
                                                     伴着铁皮车厢的摇晃
                                                     伴着野菊花开的芬芳
                                                       在梦碎的黎明出发”
        我们离开时,是在暮晚时分。天色阴蒙蒙,翳着一层雨云。西方光照强,渐渐洇出了烂熳的云霞。在爷爷作为我家“后花园”的那个大园子里,湖水今日是碧绿色的。
        出租车司机是相貌似杨坤的人,着淡紫色而斑驳的半袖衫和牛仔裤,一簇细长的头发微微耸起。然而这样便须小心,我起先还稍忧,然而少顷便感到他还实在是较和善的人,似亦较明理,我便安心了。这种种柯南般“缜密”的心思,自己也觉得可笑。也许是种无奈,但我是宁愿觉得可笑也不愿觉得无奈的。
        我不过花点时间收拾一下书与私物,省易得很。说“花点时间”,而非“度过时间的同时或在这段时间流.逝.之时”或“注入时间于实.在.中”,颇若将时间置于“代金劵”或“等价替换物”的地位,待议。我的文集没有照完,暂止于《从生命中走来的》之完结,只得待十一再回来照完。但这全因我自己的缘故,我无话可言,心情也平静。
        离家前的下午,阴蒙蒙的天里自己一人整理自13岁“通悟”前后始至今的旧稿,有时阅及一处,忆起往事,置卷而立,怅然远望,那种感受是无法言说的,除我以外无人可复明。固然人之质也有其“普遍”或(曰.)“常”,这感受早亦将有无数人感受到,然一则“我”(无论自唯心抑或唯物皆)为“唯一者”,我的感受亦(只.)是“我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可在共相上(认为)与我“同.”,但毕竟是“他的感受”,不是“我的感受”;二则自万有论的一个延伸(物皆无限——物皆不同;另一面:物皆无限——物皆相同)言,我的感觉可与他的感觉“似.”,但不可与他的感觉“同.”。总之,能在离别前的时节复观自己的作品,实在是上天或唯物一点曰“命运”所予我的美丽的机缘。
        我更幼时也臆想过离别的心绪与场景,然而都没有这样平淡,或曰“无味”。全身在火车箱无趣的味道中木然无觉,好像失落,又好像安稳。心中飘飘洒洒,澹静无华。只有几个讨厌的人影,还在半昏的白灯下摇晃。并不远的地方传来男子粗鲁如异兽般的呼噜声、磕牙声与奇怪的猪一般的喉痰声,好像要发情,又好像要被宰杀一样。而我还预备熄灯后去窗边赏夜景。夜景,在污浊的窗牖的映衬下或许只是几盏荒郊的明灯罢了,也许连这也没有。
        故人皆一一先我而去,许子是早就走了的,孙君昨夜打来电话道别,言辞近于恳切,不知她亦与别人问别否?善公……杳无音信,然而群中见有他发的消息。不知易辰走了没有。孩子王②我并未虑及,她不在“故人”,而在“爱人”之列,况且爱人是予惦念,而非用来比的。这位女孩,她灵巧瘦削的背影也渐渐于我远逝了。许子所说亦然,“若有缘还会相见的。”然而人生托希望于一臆设缥缈的“缘”上,只令我想到“枉然”。
                                                   “雨会从记忆的指尖滑落
                                                      带着血中曼舞的青鸟
                                                      带着风中悲鸣的草帽
                                                        从燃烧的风中滑落”
        我的世界还很广远,我的才思正盛,我还很年轻。我于是向素淡泊,有时想到,也不似思及其它或更年轻时想到一般热忱。或许仍是因我谓孩子王的作为一个真正的利己主义者,我已很少考虑自己,或曰“那个叫刘智临的人”了。然而,说我这十八年一无所经是悖谬的。毕竟这便是我目.今.的无.限.与永.恒.,我的全部人生。无限之物,不可复较质(境)之高卑,量之多寡,势之向背。有时真觉人生漫长,若如朝菌蟪蛄般也好,但谁又知道我们的一生不是不过如朝菌蟪蛄的一生般短暂呢?
        (男子猪鸣一般滞塞不通的呼噜声还在耳畔。)
      雨云尽头绚烂明澈的夕辉格外热烈地洒在广场上,天空除西方的一片皆被墨色翳着,所以大抵是直射,也许许多地方只加一层云霞的折射,反射较少,大约还是自然光颇多,偏振光颇少,故而才呈现出这种炫目旖旎的光彩吧。此时暮光下的万物,格外美丽。
        我要去观夜景了。
        坐在离铺位较远的窗边,感到一点自由与畅快。自由好像吸毒,只要一点点,多一点即或嗜之成瘾,或索然无味。窗外的景致比我先前预想的好些,只是隧道多。连绵的群山黑压压地踊动着,脊背起伏,令人感到它深沉的力量。郊野夜空清澈,星辉明朗。星星并不多,只是感觉个个都比城里所见大而亮。实在令人蓦然感动。依常识逻辑而言,则“大”可认作“主观感受”,“亮”大抵是相较“客观”些的。“大”因.“亮”生(是么?先问问因果律可不可靠……)。
                                                   “我曾随迷失的航船沉没
                                                       陷入璀璨虚空的碎梦
                                                       陷入乱欲冰封的深谷
                                                         随烂漫的星群沉没”
        我年少时的爱情全没有结果。就好像我年少时听闻的故事都没有开头。王玥又离我多远了呢?皆只在我这一面,萌生了,迸裂了,蓬勃而痛苦地生长,然后独自消陨而隳灭了……我情者无情于我,情我者我无情予之;即便不是一面的痴情,也未有同时而坠慕者;苟有或似同时而相倾相知,亦未有允我者……我见过被中国可悲的“现实”戕害的少女的残枝……我也是一个被刈剪过的人……久矣,我的爱情已较少只是朦胧的惆怅与感伤,而更多是痛彻心扉、钻心剜骨的悲悯与苦楚,孤寂中与幻景在黑夜缠绵,一道触目惊心、古老而崭新的伤痕……心的壁垒已被攻陷,献祭的血殷红而清澈,汩汩地流出,洇满深秋寒冽的朝霞……奴隶们,生命,我们不要诅咒生命……
        不知到了哪里,连山峦与星辰都隐去了,夜景荒凉迷离,初秋凄清冷寂。伴我的,唯有野旷几棵兀然独立的苍茫的老树与不倦远行的列车。
        我是被种种世事与幻影赶出故乡的么?倘若能够留守,谁不愿依恋自己的故乡?倘若该依恋处就当依恋……
         还要做《玉蝴蝶 · 别故乡》,真是忙不迭。这里,我不愿再概述、评价或从史观上考察我前十八年的人生。老套的排比句是稍明者便会蹙眉的。夜很深了。
        这深沉而漠然的静夜,今夜要无眠么?
        观过夜景后,3点余睡了一会儿,4点多复起。夹在这罅隙间的是平安、无聊而令人厌恶的梦。仿佛在感觉的铁板上做无用翻滚的烤鱼。起后复至窗边观近破晓景。
        刚上火车时,气氛真讨厌,挤挤嚷嚷,味道也坏。奇怪的是人与人之间肢体接触并不多。火车真窄,这地方让人想到西方近代的运奴船,当然似乎要好一点,起码死亡率是大幅降低了。我倏地想:怎么会有人花钱坐这种东西呢?显明的事实是,一切有真正价值的事物都是无需花钱得到的。然而少顷便觉似乎宽敞一些了。与其赞生命的适.应.力.如何强,毋宁说一切究极者的本性皆(可)为.(或解.释.作.)“无”。
        我平生所重者,唯“我.思.”、我的思想及思想集,还有我的心灵作品与诗。我亦爱万物众生、人及自我。除此以外,我无可惜重者。
        我素性孤独,习于冷,不愿近昵于人。可我是爱人的啊。爱人,是不必像臭虫一样蹭在一起的。
        我坐在窗边时,天色大抵还是沉沉的黑。少顷,从我这里望去,上方的天幕笼着一层不薄不厚昏暗的云,这云不久即会化为绚丽的朝霞;下方色泽却稍明,应当是晨日升起的地方,一会儿睡起的黎明证明了这一点。窗外,昏黑的旷野上见到几棵相貌清奇的树,伸展着屏风般的枝桠,真似荒野的卫士,神秘而凄清,又教人觉得有点可怕。那是什么树呢?是杨、槐、榆还是松,抑或皆非?我好奇地观望着。不久在较近火车处复见似这种树的,我那时觉得似乎是松。大约确乎是松吧。不久复见。像人类刻意种下又像自然生长。不过大约是自然生长吧,稀稀疏疏的。
        我仍只是呆坐着。不知何时,晨曦已悄然铺染天空。在如黑色边框般的远山的衬映下,朝霞是如此壮观而凄美,坦坦荡荡,飘洒自如,呈现出美到摄人心脾的色泽。火车从晨曦中疾疾地驶去了。
        火车临到天津站时,听着广播里的介绍与提示,看着窗外略显脏旧的楼宇,便想到天津的种种,然而并没有想到我的故乡。我无端地想到天津是大城市,大城市也不过如此,想到八国联军,想到奶奶家“唐沽”牌的马桶,想到大爆炸,想到消防员……纷乱而芜杂的思绪。然而当火车到了天津,我提着行李自站台而下,又不觉惘然若失起来。
                                                   “我看着满目疮痍的繁华
                                                      感到痛彻心扉的惆怅
                                                      听着心在爆裂的巨响
                                                      陷入深不见底的悲伤……”
        自观夜景时起,我便躲到离我的铺位较远的一处窗边坐下,戴上耳机,听起了我熟悉而此时又想听的歌。窗外是深沉的黑暗中渐渐涌起的恍若少女脸颊般美丽的殷红的朝霞。我首先就听了一遍《再见青春》,然而一遍未终,我便哭了起来。眼泪默无声息地从脸颊簌簌地滑落,就像自我的童年与青春中消逝的那些缥缈的流星。我顾自留着眼泪,泪水与湿气翳得窗外的晨景都朦朦胧胧的。
                                                               “再见青春
                                                          再见美丽的疼痛
                                                                 再见青春
                                                               永远的故乡
                                                                 再见青春
                                                           再见灿烂的忧伤
                                                                 再见青春
                                                               永恒的迷惘”
        泪眼迷濛中,我又看到在故乡老房门前,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初春下午,那个穿着粉校服的身影从柏油路上骑行而过,我喊了一声“上帝!”,奔向那阳光灿烂的春天里……


野草文学奖    天津市    天津工业大学    刘智临
注释:
2016年8月30日暮始9月4日夜深毕 /〔注〕:①此篇是作为《故乡》最后一章而作的。/ /②此处自原稿隐去50个字。其实我所虑的不过是她,担忧她在南方能否适应,与那里人相处如何,遇到的是怎样的人,有无受到迫害,是否还坚守着自己独立而异于众人的精神与思想,如此种种,忧忧切切,忽忽然不能忘怀,夜里凄然而坐,静闻沽地的虫鸣,悲愁复痛楚。我觉到离思之苦了。“我”,或曰“那个叫刘智临的人”的事却早觉不必虑及了。“一生只爱一个人”在现代人这里似乎是可悲的,但倘只能如此,我复能如何呢?前半生时间爱一个人,后半生时间思念一个人,权衡起来,于我亦算完满的结局。然而音书寂然,担忧惦念复于事何补?不过贻希冀于杳无神灵的宇宙,于远景中期得慰安罢了。她若能看到,我自欢欣而感激;她若看到后能不愠,哪怕冷漠地看完……算了吧,她看后怎能不愠。倘她愠了,至少证明我还是了解她的。她若观过此语后,是当愠抑或不愠对她较“利”呢?又是二律背反。但自唯物而观,我更倾向于认为她早已忘记我了。/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