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之名最早见于“五四”时期。西风东渐之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传统诗词形式呆板,束缚思想。不利于表达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所以主张废除中国古典诗歌,采用白话写诗,于是便有了“新诗”的产生。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诗体,当时的诗坛便把中国古典诗歌称为旧体诗。近一百年来,旧体之名就像一把无形枷锁困缚于传统诗词之上,使传统诗词倍遭冷落,并始终徘徊在主流文坛之外。
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冠传统诗词以旧体之名,是明显带有鄙视之意的。何谓“旧体”,旧者老旧、陈旧、破旧也。把传诗词称为陈旧甚至破旧之文体,可以说是对文明古国华夏经典之轻薄和怠慢。若为抬举自己,标榜新体,就诋毁祖宗,亵渎经典,不说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如若照此理解,那么有了当代小说,散文,古代小说散文是否要更名为旧小说、旧散文。有了西洋芭蕾舞,中国的民族舞蹈是否要改名旧体舞,有了西洋歌剧,中国的昆剧、京剧、越剧是否要更名为旧体剧,有了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是否要更名旧式象棋、旧式围棋。毫无疑问,这种逻辑思维是无法成立的,真要如此,只能贻笑大方,自暴浅薄了。传统诗词是中华国粹、民族瑰宝,其定义早为海内外各界所公认。在此已不须我过多表述。
有位德高望重的新诗前辈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宣讲,中国的文言已经死亡。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文言不仅没有死亡,而且在今日中国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虽然当今写作、教学、人际交往等各个社会领域已经普遍使用白话,但社会上流行的万千成语、传统诗词、散文、曲赋、楹联等无一不是经典文言,各种古今章回小说也是半文半白的。即便在文革十年,传统文化销声匿迹的岁月里,古典文言仍然以成语、楹联的形式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诗词创作也在民间顽强地延续着,只不过未见诸报刊罢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辞赋社和各种戏剧曲艺学会的成立以及各种传统剧目的公演,文言创作更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其实,中国文言从来没有死亡,说中国文言已经死亡者,不知老人用意何在?
1987年,在习仲勋、钱昌照、周谷城、赵朴初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了。从那时起,传统诗词就有了一个崭新而且响亮的名字“中华诗词”。2011年,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共同成立了中华诗词研究院,标志着传统诗词的研究和创作已经正式进入了国家序列。前年,某些地区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的全部8首古诗,引发争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的语录进一步阐明了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文化血液,与时俱进,何旧之有。去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一文中提到“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中华诗词这个词汇出现在中共中央文件里,说明中华诗词这个名称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中华诗词的事业发展已经摆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那么作为华夏儿女,作为诗词界的一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还有什么理由再让别人帖上“旧体”的标签。我们要骄傲地告诉世界:旧体诗的称谓一去不复返了,中华诗词从此站起来了。
(林峰,《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青年部主任)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