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彪哥
加入时间:2016-11-14
诗人简介

作者汪国彪,笔名彪哥,男,1963年3月出生。安徽池州人,专科学历。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东至县作协副主席,第七届尧舜文学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热爱文学创作,有散文、诗歌、论文作品近200余篇发表于《安徽法治》、《安徽地域法治文化论文集》、《第七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安庆日报》、《池州日报》、《池州日报.东至新闻》、《东至文史》等诸多报刊和文集上,且多次获奖。2016年又先后获得全国首届“七夕华原杯”爱情作品大奖赛优秀奖、第二届孔子文学奖、首届中国网络诗文大奖赛小说类优秀奖。

粉丝
关注

红叶,红叶

曾经的一片片沼泽地
是一族族“吸血鬼”的天堂
一个“围垦造田4万亩,移民新建9个村”的壮举
实现了尧舜的主张
当顺丰嘴的“红瓦屋”钟情于边寨的“荷叶塘”
这位叫“红叶”的帅气小伙,就成为订了终身的新郎

“吃饭靠着泥巴墙,
走路踩得泥水吱吱响,
住的苇杆糊墙茅草棚,
入组入户找人全靠扯开嗓门喊”
如此落后的处境
谁的愁容,能够舒展?

七里湖的潮头涌动着一组词语
高大魁梧、大步流星、声如洪钟、敢说敢当
就是他!
一张张选票是一个个期盼
一双双眼神,闪耀一份份信任的账单
家乡的田野里有你筑梦的泥丸
如此众望,钱寿祥不容选择
从此,同舟共济——
全村人就在你的号令下一起扬帆

所有的芳华皆有葱茏的理由
“梦想+勤奋”,不仅会生长庄稼
也会生长无边的风景
如果说,钱寿祥是一棵红叶树
他和村委会一班人头顶上,就一定有朝露和阳光

做好田地文章,让乡村流光溢彩
没有哪株红叶天生的红火
它需要汗水的浇灌和绿色的营养
更需要植绿“歌手”们用心弹唱——

在同一块地里第一轮种上羊肚菌
第二轮种上西瓜、羊角蜜
再在西瓜藤上嫁接哈密瓜,套种黄豆、豆角
土地利用最大化,“一田三轮”的耕作模式
程结银,这位出彩的“歌手”
唱出了红叶第一束光芒

应季反季的数十个品种
新鲜、环保的蔬菜一筐接着一筐
要富富一村,要帮帮乡邻
一天200元的务工收入,附近村民交口称赞
穿梭于各大菜市场、饭店、厨房
凭真本事从蔬菜地里“淘金”的吴安
是红叶的又一道金光

碎片和坑洼是一对枷锁
一直束缚着红叶的生长
若想走出新天地,必须打破桎梏
“小田并大田,小块变大块”
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田野里才能长出新的希望

蓝天被秋水洗净
远远望去,又一片红叶将遍身的血液点燃
这不仅是一场使命的接力
更是,让迷失在菊江的一行行大雁从此有了方向

这些天——
刚上任的支书王正华一直在思考
单一的水稻种植仅仅解决温饱
红叶要发展,必须多种经营多头并举
依托土地优势,做强做大文章
经过探索和论证
“稻虾连作”养殖成了红叶人的致富偏方

驻村工作队来了
汪国彪,这个司法战线的老兵
主动放弃县里的优越工作,服从组织安排
带领队员住村里,访农户,走田间
一“驻”就是三年,无怨无悔
他头脑灵活,思路清晰门道宽
不仅能说会写,还最能拉家常
自驻村那天起,他就是一片“红叶”
誓与村民一同闪光

“稻”与“虾”同作,“红”与“绿”并进
绿色产业在红叶村生根开花
聂和冬、曹李根、郑小毛、吴安、程结银、姬斌……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一片片律动的红叶
在碧蓝的七里湖涤荡

从“空壳村”到“经济强村”
从“软弱涣散”到“先进党支部”
从脏、乱、差到美丽乡村
总有人不停地问,红叶为什么这样红?

当你路过七里湖畔,层层稻浪告诉你——
那年“虫”灾水患,村里出了位“大禹”李卫平
安营扎寨,谁都忘不了身先士卒的王伯昌
荒滩和洼地里,挺身站起了个钱寿祥
小康途中,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叫王正华
振兴路上,县里派来了第八批驻村干部汪国彪……

一个个红叶人,就是一片片红叶
向下握紧泥土,向上举起太阳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团结奋进
以敢为人先的“创”
以知重负重的“拼”
以自尊自强的“闯”
以戮力同心的“干”
用一代一代“红叶精神”和骨子里流淌的热血
把信念点染,把未来点亮

5500多亩稻虾基地
600万斤优质稻谷
120万斤小龙虾
3.1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300多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一串串耀眼的数字
一块块闪光的招牌
就是“省级精品示范村”的最好见证

人生幻化,大雁成行
东篱下,银龙飞舞,锣鼓喧天
龙虾节上迎来陶公再访
丰收节上众生把五柳先生仰望
稻花香,虾蟹肥,农旅两旺
公惊喜之余,仰天感怀——
不为五斗米折腰,愿种三分百福田
南山中,红叶似火,秋菊傲霜!

红叶,红叶

曾经的一片片沼泽地
是一族族“吸血鬼”的天堂
一个“围垦造田4万亩,移民新建9个村”的壮举
实现了尧舜的主张
当顺丰嘴的“红瓦屋”钟情于边寨的“荷叶塘”
这位叫“红叶”的帅气小伙,就成为订了终身的新郎

“吃饭靠着泥巴墙,
走路踩得泥水吱吱响,
住的苇杆糊墙茅草棚,
入组入户找人全靠扯开嗓门喊”
如此落后的处境
谁的愁容,能够舒展?

七里湖的潮头涌动着一组词语
高大魁梧、大步流星、声如洪钟、敢说敢当
就是他!
一张张选票是一个个期盼
一双双眼神,闪耀一份份信任的账单
家乡的田野里有你筑梦的泥丸
如此众望,钱寿祥不容选择
从此,同舟共济——
全村人就在你的号令下一起扬帆

所有的芳华皆有葱茏的理由
“梦想+勤奋”,不仅会生长庄稼
也会生长无边的风景
如果说,钱寿祥是一棵红叶树
他和村委会一班人头顶上,就一定有朝露和阳光

做好田地文章,让乡村流光溢彩
没有哪株红叶天生的红火
它需要汗水的浇灌和绿色的营养
更需要植绿“歌手”们用心弹唱——

在同一块地里第一轮种上羊肚菌
第二轮种上西瓜、羊角蜜
再在西瓜藤上嫁接哈密瓜,套种黄豆、豆角
土地利用最大化,“一田三轮”的耕作模式
程结银,这位出彩的“歌手”
唱出了红叶第一束光芒

应季反季的数十个品种
新鲜、环保的蔬菜一筐接着一筐
要富富一村,要帮帮乡邻
一天200元的务工收入,附近村民交口称赞
穿梭于各大菜市场、饭店、厨房
凭真本事从蔬菜地里“淘金”的吴安
是红叶的又一道金光

碎片和坑洼是一对枷锁
一直束缚着红叶的生长
若想走出新天地,必须打破桎梏
“小田并大田,小块变大块”
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田野里才能长出新的希望

蓝天被秋水洗净
远远望去,又一片红叶将遍身的血液点燃
这不仅是一场使命的接力
更是,让迷失在菊江的一行行大雁从此有了方向

这些天——
刚上任的支书王正华一直在思考
单一的水稻种植仅仅解决温饱
红叶要发展,必须多种经营多头并举
依托土地优势,做强做大文章
经过探索和论证
“稻虾连作”养殖成了红叶人的致富偏方

驻村工作队来了
汪国彪,这个司法战线的老兵
主动放弃县里的优越工作,服从组织安排
带领队员住村里,访农户,走田间
一“驻”就是三年,无怨无悔
他头脑灵活,思路清晰门道宽
不仅能说会写,还最能拉家常
自驻村那天起,他就是一片“红叶”
誓与村民一同闪光

“稻”与“虾”同作,“红”与“绿”并进
绿色产业在红叶村生根开花
聂和冬、曹李根、郑小毛、吴安、程结银、姬斌……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一片片律动的红叶
在碧蓝的七里湖涤荡

从“空壳村”到“经济强村”
从“软弱涣散”到“先进党支部”
从脏、乱、差到美丽乡村
总有人不停地问,红叶为什么这样红?

当你路过七里湖畔,层层稻浪告诉你——
那年“虫”灾水患,村里出了位“大禹”李卫平
安营扎寨,谁都忘不了身先士卒的王伯昌
荒滩和洼地里,挺身站起了个钱寿祥
小康途中,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叫王正华
振兴路上,县里派来了第八批驻村干部汪国彪……

一个个红叶人,就是一片片红叶
向下握紧泥土,向上举起太阳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团结奋进
以敢为人先的“创”
以知重负重的“拼”
以自尊自强的“闯”
以戮力同心的“干”
用一代一代“红叶精神”和骨子里流淌的热血
把信念点染,把未来点亮

5500多亩稻虾基地
600万斤优质稻谷
120万斤小龙虾
3.1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300多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一串串耀眼的数字
一块块闪光的招牌
就是“省级精品示范村”的最好见证

人生幻化,大雁成行
东篱下,银龙飞舞,锣鼓喧天
龙虾节上迎来陶公再访
丰收节上众生把五柳先生仰望
稻花香,虾蟹肥,农旅两旺
公惊喜之余,仰天感怀——
不为五斗米折腰,愿种三分百福田
南山中,红叶似火,秋菊傲霜!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