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炳安:弦河其人其诗印象

作者: 2016年11月06日17:57 浏览:14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先说其人。
我认识弦河是通过肇庆市高新区女诗人紫婷子介绍的。记得是2008年的春季,有一天,紫婷子打电话给我,说介绍一个写诗的小青年给我认识,我问是男生还是女生,她回答是男的,叫刘明礼,笔名弦河,诗写得不错,想看他的诗可以在他开设的新浪博客查阅。于是,我按照紫婷子提供的博客地址,找到弦河的诗,随意阅读了几首,感觉还可以。此后,一有空上网,就到弦河的新浪博客浏览,看看他都写了些什么,渐渐的喜欢上他的诗,想与他见上一面。不记得是哪天了,我打电话告知紫婷子,我要到高新区来,见一见弦河,要她通知他,她答应了。午饭时分,我在约好的某个饭店房间就坐,不久,紫婷子就带着弦河进来了。咋一见面,弦河有些腼腆,对我说了声:您好!我示意他坐下,他却有点拘谨,不太自然,我从上到下打量了他一番,见他长得清清瘦瘦,肤色有点黑黄,一脸稚气,穿着朴素。通过简单的交谈,得知弦河出生于1988年10月,是贵州省石阡县人,仡佬族,家境贫寒,高中未毕业就南下广东肇庆市高新区打工,刚好20岁。我把我著的三本诗集赠送他,他客气地收下,说好好拜读丶学习!吃饭过程,我关切地问了一些他工作及收入的问题,还询问他是否适应高新区的生活环境,他笑着说还行。
通过这次见面交谈,弦河给我的初步印象是文化程度不高,知识积累还未够深厚,但勤奋好学,有不错的语言表达能力,从精神里透出一股执著的倔劲,这是写诗最需要的元素。
打那之后,我读了弦河不少的诗,通过细致的文本研读,我认为他在诗创作上是个可以造就之才。
2008年11月16日,趁我的诗歌研讨会在肇庆市端州区举办,我主动邀请弦河来参加,目的是与他多接触交流,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虽然我在生活中工作上不能给予他帮助,但是,相信在创作上能引导他,启发他,影响他,让他少走些弯路。可能由于我对他热情有礼,自此次研讨会后,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成了好友,有什么就拔电话联系戓沟通。这时候,弦河发表的诗不多,偶有诗作散见于《江门文艺》丶《贵州日报》丶《佛山文艺》、《知心姐姐》、《小溪流》几个刊物,几乎所有的诗都置于他的新浪博客。不知不觉与他认识了两年,到了2010年4月,我主编<<肇庆当代新诗选>>时,编入了他的<<请为心灵留下一首安静的歌>>等五首诗,选集出版后,又主动请他来参加首发式,并与他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谈话的内容是他有写诗的天赋,会写出好诗,但由于肇庆的文化氛围不算好,对他写诗不利,在肇庆呆下去,会自生自灭,建议他尽快离开肇庆(含高新区),到别的地方谋生。他接受了我的建议,说适当的时候到另外的地方闯一闯。这时,弦河向我吐露了一个计划:想出版一本诗集。我问:"是公开出版,有书号的吗?"他揺揺头。说:"自印几十本,作內部交流,送诗友。"我说没必要,等诗写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时,再出诗集也不迟,现在急着出版有什么用?他没有理会我的规劝,过了些日子,还是按照他自己的意图,固执地自费印刷《致歉书》诗集,还送了一本给我作纪念。我读罢<<致歉书>>,觉得应该为它写点什么,于是写出<<这把刀疼出什么歉意>>,专门解读诗集里的组诗<<致歉书>>。文章开头有一段话,对他及其诗作了主观评介:"他的诗在抒情中蕴含日常的哲理,在朴实的叙述里增加清明畅亮的戏剧性事象,口语与书面语交替运用,有自己的语感与方向感。弦河虽然在诗坛还未崭露头角,但我对他写诗的前景是看好的,认为他较有潜力,其诗有一定的质素,假以时日,是会冒出来的"。
大概是2011年下半年,有一天突然接到弦河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他已经离开了高新区,到广州去了。我知道他是向我告别,只好祝福他一切顺利!从此,弦河开始了漂泊的打工生涯,先后到过广州丶北京丶三水丶上海丶杭州等地。目前,他的家暂时安置上海,让妻子女儿有个栖身之居,而他本人在杭州为生活忙碌,不时穿梭两地。不过,有一点聊以欣慰的,在漂泊中他认识了众多诗友,诗友们给了他写诗的温暖,成为他写诗的一股推动力,短短几年,弦河写下了数百首诗。期间,弦河遇到了好编辑<<民族文学>>的石彦伟,正是石彦伟数次把弦河的诗编发于<<民族文学>>,并真诚地对弦河说:"我很欣赏你写作的角度与暗敛的才华。"还说,弦河"现在找到了<<民族文学>>,望把这里当成你熟悉和亲切的故园,我们会给予你需要的空气和阳光"。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弦河的关心与重视。弦河遇到的另一个好编辑是王小妮,王小妮也欣赏弦河的诗,给予较高的评介,多次编发弦河的诗在<<特区文学>>。说石彦伟与王小妮是弦河的伯乐,一点都不为过。
从2008年到2014年,弦河先后在<<诗刊>>丶<<中国诗歌>>丶<<民族文学>>丶<<诗潮>>丶<<星星>>丶<<中国诗人>>丶<<特区文学>>丶<<延河>>丶<<贵州日报>>等刊发表了一批诗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受到诗友们的好评。
记得弦河在广东三水打工期间,有一天,借假期到肇庆探望我,我请他吃饭,在坐的还有他的一个同事以及女诗人宁越。席间,我告诫他,不能只顾埋头写诗,而忽视个人或家庭的生活质量,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写诗有什么用?自己温饱了,才写诗,才是正道。写诗不能养家,只可养心,慰籍灵魂,但可以令愚昧的梦在良知中苏醒。他认不认可我的这种见解,我不得而知,只知道他目前收入不高,生活艰难,为了心爱的诗歌,还筹集资金主编出版民刊<<佛顶山>>(已出版了三期)。一方面,我为他孜孜不倦地为诗歌的事业而奉献的精神深受感动;另一方面,我又为他生活拮据,到处漂泊而深感忧虑。
我与弦河的交往,不仅限于诗,也延伸到日常生活。记得弦河结婚那年,回老家贵州石阡举办婚礼,他发来讯息邀请我去作客,由于我要工作,抽不出时间,去不了,只好向他表示歉意,直到现在我都觉得不能参加他婚礼是挺遗憾的。

再说其诗。
弦河诗歌给我的印象是语言朴实,自然流畅,不好雕琢,除了<<写给安系列抒情诗>>专注于抒情外,基本上沿着叙述与抒情的方向展开,并非口语化,而是使用经过诗性提炼的日常语言,显得通俗散淡。纵观他近年来的诗作,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诗写漂泊生活的感受与所见,另一类是地域性的题材,把故乡亲人近于神性的诗写作为精神依归。弦河近期作品<<我爱这土地,仅仅是他让我卑微的爱>>就是一组地域性写作的个人胎记。诗人出生的地域是诗人书写的资源与精神的根底,弦河没有忽视这一点,尽管长期漂泊在外,但沒有忘记自己的出生地,把自己熟悉的脚下土地作为创作的标签,在诗里不动声色地述说故乡的生存状态与自然风物,用很有地域特征的显像来表达:

就快抵达翁子沟隐秘的河流
雾霭的傍晚,一抹暗绿隐晦
山水间,翁子沟如此狭隘
峰峦。之巅。山鹰躲进岩石的肺部
夜晚出逃的野兔惊扰野鸡的残梦
这是一声沉痛的蝉鸣
如同我的人生,明月下垂                  (  <<起子之书>>  )


有一些绿被泥土吸食,所以叶尖发黄
苍白的面孔从不敢深入干旱的庄稼地           (  <<苞谷魂>>  )

        
与此同时,不忘对亲人深情地倾诉:"父亲,你背影是多么仓促的一幅画廊/恍惚间成为山顶的一棵树/深入泥土就深入你血脉之中,深入你的骨髓/玉米苗在你的血脉中摇曳,在你的骨脊上跳动/我看到多么生动的灵魂"。但在向父亲倾诉的时候,弦河把自己视为一颗干旱的玉米,说出"我的灵魂干早了","我思想的净土枯竭了",流露出一种近乎呐喊式的复杂感情:"它折磨我,灼烧我/让我如此痛苦,如此痛苦的活着"。在诗里,弦河以情深意切的笔触书写熟悉的地域作为对故乡的一种精神性反哺,感情完全听命于对故乡的关爱,把故乡羊的生活置于自己生活环境之中,自我扪问:"一只羊会不会因为孤独而死?"可见弦河的内心有一丝杞人忧天的忧伤。
前面已经说过,弦河另一类诗作是书写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思,数量占其作品的三分之二,这类作品共同之处不多描写,笔调简洁,偏于叙述与抒情。透过这类作品的诗写,可以体会到弦河较敏锐的思想与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发现其对事物观察得很深刻,对视野放得很开阔,感受得很具体,把放射性的诗意辐射到方方面面,从而产生感染力。<<风也会走错路>>是此类诗作的佳品,短短九行,分三小节,平静叙述,却意味无穷:

我坐下来的时候,风已经享受了安静
剩下的是风的余温,我开始懂得
风也会疲倦;
 
我停下来的时候,风已经远去
留下的是树叶的挥手,我开始懂得
风也会孤单;
 
我走进去的时候,风已经回头
留下的是尽头,我开始懂得
风也会走错路。
 
"我坐下来的时候,风已经享受了安静",选择这样的角度切入诗意,不同凡响,说明风已过去(停止了喧嚣),世界变得平静,"剩下的是风的余温"了,这种感悟,的确具有独特的个人性。
整首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从"风已经享受了安静"到"风已经远去",再到"风已经回头",弦河一连用了三个句子在表述:"我开始懂得风也会疲倦","我开始懂得风也会孤单","我开始懂得风也会走错路"。排比式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渲染出风的不同形态,以风之动向暗喻人生路。尤其结尾一句:"风也会走错路",非常精彩,是全诗的诗眼。
弦河的另一首诗<<与女人无关>>也是不错的,所表达出的诗意,耐得品味-------

你从来的地方来,你即将从去的地方去。
我从不敢跟你提起
我身体的另一半被另一个女人长期占有
 
这是可见,至于我不可见的思想
它们完全不属于你
听到此,你是不是应该
悲伤,狠狠的甩我巴掌,并离我而去。
 
我的悲伤并不想让你知道,也并不想你自以为是的猜想和批评。
你一进来,我就感到风在哭泣。
 
既然标题点明"与女人无关",也就与爱情无关。从指涉的对象来看,具有多义性,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诗中的"你"是个深度意象,属虚指性的,没有实指的确定性,可指是"亲人",也可指"朋友",而"我从不敢跟你提起"的原因,是"我身体的另一半被另一个女人长期占有",这个所谓的"女人"或者指生活,或者指诗歌,被弦河认为"这是可见"的东西,而"我不可见的思想/它们完全不属于你/听到此,你是不是应该/悲伤,狠狠的甩我巴掌,并离我而去"。从"你"与"我"及"女人"三个组成的意象分析,指向的诗写对象,笔者猜想是诗歌,是诗歌占据了"我"( 弦河本人)的心灵,而不想让别人知道。
但弦河的诗作里并非每一首都这么耐品,如<<静默>>就过于直白与平面化,构成的诗意近于枯干的感觉:

云在云的上面
水在水的下面
那些退下来的雾
亲切怀抱青山绿水
鸟鸣是旁观者
它们嫉妒这幸福
剩下的这些:人
它们都在幸福之外追赶幸福

"幸福"是一个抽象而空大的词,无法承载具体的重量,用作这首诗的核心做支撑,极端渲染,显然是不合适的,原因于在它不是具象的可感触的,显得枯燥乏味,不足以承载深远的诗思。而另一首<<朝拜>>的诗意表达虽然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但较为浅显,都是人共所知的,欠缺深度。请看--------


    水
一直往低处
它滋润的石头
石头变绿了
青苔是它的慧根
 

一直往低处
就是下山的途中
它经过的地方
都有了生命的节奏
 

在山上有
在山下也有
它们都在往低处流

在此,我不得不指出诗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其一,"石头变绿了"的"石头"可有可无,因为前面已经说出"它滋润的石头",再说,多余了;其二,第三节是蛇足,毫无意义,应该删去。

弦河的写诗历程不算长,大概8年,正处于爬升阶段,能否抵达高峰,就看他怎样努力修行了。当下要说他的诗有什么不足,我个人认为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诗写过于直白,不耐品味,做成余味不足。二是随意性写作多,表面上数量可观,而质量难以保证。要克服这些缺点,我建议他适当地改变一下,有节制地创作,寻求新的突破,写一些具有深度意象的诗,让语言变得更精致些丶更优美些,让诗味更耐得咀嚼,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楼。



2014年12月16日下午写于家中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