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树宏:让当代诗歌回归诗歌本源

作者:中国网   2015年12月03日 16:41  中国网    750    收藏

中国当代诗歌怎么样回到诗歌本源,包含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关于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也就是诗歌表现的对象问题;第二个是诗歌的表现形式,即诗歌的体裁。说到底,也就是当代诗歌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怎么样回到诗歌本源的问题。


2013年我曾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新诗何时走出乱象》。我个人觉得当前的诗歌界比较乱,差不多可以说是所有文学艺术形式中最乱的之一。在中国,写诗的人很多,读诗的人也很多,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来说,诗歌的活动丰富多彩,在这种“兴盛”的背后,隐藏甚至暴露出一派乱象。新诗百年了,我们还没有找到真正既符合中国汉语言、汉文字特点,又能够吸收西方诗歌优点的诗歌文本。我认为,中国的当代新诗,首先要守住和弘扬自身的诗歌传统,包括其中的内容和形式。当然,随着时空和时代的变化,诗歌还必须学习借鉴中国之外的诗歌的优点。但就在当下,问题的主要方面,还是如何回归中华传统诗歌的本源问题。


当然,当代新诗怎么样回到诗歌本源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重要的前提,这就是我们要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来思考和分析。我们并不是说,诗歌要有一种完全不变的主题、不变的内容、不变的体裁和格式。现在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都已经走向开放和多元。文学,包括诗歌,也肯定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肯定也是开放和多元的,主题、内容、格式都应该开放和多元。而且,这是文学和诗歌的生命所在,如果不是这样它就没有生命。


包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国家,肯定有它独特的所在,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具有丰富多样的生命,诗歌同样是这样。但是,无论是生命,还是诗歌,总会有一个自己本源的问题。


诗歌的本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是指全世界、全人类的诗歌,狭义是指中国本身的诗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它自身的东西,这个就属于狭义。从广义上讲,诗歌有它的共同之处。首先在主题和内容,我觉得应该是真善美的,这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价值指向。主题核心是真善美的,诗歌才能给人以真正的意义。要不它就成了负作用,诗歌给予人们的必须是正能量。


格式方面,诗歌有和其他文学体裁不同的特色,因此在它的格式方面也应该有所规范。如果诗歌写成散文就不成诗歌了,写成小说、话剧等等,更不是诗歌了。诗歌就是诗歌,不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的诗歌主题、内容和体裁形式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当然,现在的诗歌在主题、内容,在表现形式、手段方面已经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或者叫进步,它更时尚、开放、多元。主题、内容、形式都是这样。同时,中国新诗只有百年时间,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中、发展中,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讲当代中国诗歌应该同时具备两个元素。一个首先是中华传统,中国诗歌传统的优秀的独特元素应该保留,这才是中国的,否则就不是我们的。而另一方面,它又不是封闭不变的,特别是在开放的时代,它要走向社会和市场、走向全人类,这样的话,它同时也应该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语言的诗歌优秀的东西,包括主题和形式。


正因为处于这种阶段,我们现在处于一种乱象状态似乎也不奇怪。我们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等等各方面都相对比较乱,旧的打破了,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的诗歌也同样处于这种状态。其实说到底,诗歌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社会。但我们不能简单将原因和责任推给社会就算了。如果没有引导、检讨和前瞻的话,诗歌就没有出路。今天,我们确实要思考怎么样能够逐步找到一种既有中华传统诗歌的优秀元素,又吸收西方现代诗优秀元素,而成为中国现阶段以及后阶段一种崭新的诗歌文本。


全人类包括中国的文学有着共同的内容和主题,比如真善美。中华的文化传统也有独特的主题和内容,比如,中华传统的“和”文化,还有释儒道文化,这都是我们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所有文学题材里,包括诗歌里面特点都很浓厚,我们必须要继承、弘扬。


又比如我们有海洋文化,欧洲也有海洋文化。我们的海洋文化特质体现的完全是和谐、和平,郑和七下西洋,就没有占领别人一寸土地。西方的海洋文化则总是与殖民文化、掠夺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体现在文学里就不同。我们的诗歌本源,首先体现在内容主题上要与中华文化传统相一致,是健康的,读了以后对人有好处,而不是假的、丑的、恶的。真正的文学是属于社会的,如果你写出来放在自己口袋里、带进棺材去,那你怎样写、写什么都无所谓,但只要你要给第二个人,包括你的妻子、父母、小孩看,就有一个社会责任问题,你就要负责任。这一点,是文学包括诗歌最基本的道德问题。


诗歌本源问题,就格式、形式来说,我们古代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是诗歌古国,我们诗歌的起源和发展早于很多国家。讲到诗歌,首先要讲到中国,诗经、唐诗、宋词在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十分高,再往下是戏剧的影响力也很大,其实中国戏剧中的诗歌成分也非常浓厚。这些诗歌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继承。中国文学是方框字,对诗歌有特殊的好处,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汉语同样如此。为什么中国的诗歌出现最早,而且比其他文学体裁发展的更充分、更辉煌?汉字和汉语言比较适合诗歌这种体裁是个重要的因素。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格律诗的重要不足,是自由度不够。我们为什么有唐诗宋词那么整齐优秀的东西?正是因为汉文化、汉字结构所决定的,但它也带来了自由度的不够。到“五四”的时候我们有一种追求,追求科学、民主,追求文学的解放,在诗歌方面也打破原来的传统,开始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自由诗。学习西方是对的,学自由诗优秀的东西也是对的,是对中国古诗不足的重要补充。自由诗最大的优点在于自由,但我们现在新诗的缺点是太自由了。从内容到格式到各方面,天马行空,无边无际,毫无标准,毫无约束。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诗要写得好,要写得比古体诗还要美,在无限自由的情况下写得隽永,别人记得住、能流传的诗歌,有时候可能比古诗、比格律诗还难。诗可以分为诗和歌,诗要有韵律,需要节奏,适当的短,不要太长,不要太散,不要太自由。而歌则要十分讲究押韵、对偶等。这些是诗歌这种体裁的基本要求、基本元素,也就是我们中华传统诗歌的本原所在。西方的自由诗,其实也有这些类似要求的。但是,我们现在许多的诗人和诗歌,已经漠视抛弃了这些东西,只学习自由诗的“形”,而没有学习自由诗的“魂”,因而导致“非诗化”非常严重。


我们必须正视这种不好的趋向。必须呼吁我们的文学组织,特别是文化管理部门,这方面要有一种引导。各类杂志、报刊和其他媒体,包括网络,要有一种责任,即对诗歌本源和本体问题,从主题内容和体裁格式上都要有大概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们又要实行百花齐放,主张大胆探索。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建立主流导引,真善美的主题内容不能变,中华优秀传统不能变,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成果也不能变,而且要做到兼收并蓄。所谓本源,并不是一味保守,并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在自身优秀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新的成果,来形成自身的东西,形成新的自我。


现在确实到了我们要对诗歌本源和本体问题有所作为的时候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前以经济工作为中心,首先解决温饱问题。但在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这一块没有跟上。一个强大的国家仅仅是物质强,那不是真正的强,文化才是最高的竞争力,文化上不来,在世界上根本没有地位,自身的发展也难以为继。我们在抓文化强国建设,召开了高规格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这都是很好的信号和机会。我们现在要好好思考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哪里,怎么样传承发扬好,同时如何吸收外面的先进文化,融合形成崭新的文化。


诗歌客观上是有层面的,有所谓文人圈子的纯诗歌,这类诗歌,艺术上的要求会高一些。但同时,诗歌最重要的是要面对社会,这就有一个诗歌的大众化、通俗化的问题,其中甚至还包括诗歌的口语化。然而,通俗化、口语化决不等于低俗化、口水化。


如何让当代诗歌回到诗歌本源?首先,我们的诗歌机构、文学机构和管理机构应该有所作为,我们的报刊和各类媒体应该有所作为,我们的教育系统应该有所作为,我们的诗人应该有所作为,各方面都要有所担当,要负责任,要有使命感,要对社会有导引和教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呼吁从中国作家协会开始到省作家协会,包括负责文化和文学管理的各级党政机构应该好好思考和正视当前中国文学的问题、诗歌的问题和走向,真正起到一种正确有效的导引作用。这种导引作用并不是约束,不是绳索,是健康性、引导性的东西,各级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也应该有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行。然而,这种导引、责任和使命问题,非但发挥的很有限,在目前反而有一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警惕,那就是在我们的文艺管理机构的诗歌事业管理者中,在我们的报刊等媒体包括网络的编辑记者中,其实有不少人就是诗歌“乱象”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制造者。这是很要命的事情,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尽快予以解决。


教育部门也至关重要。现在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整个体育系统的体制改革从这里突破,就是因为足球到了今天,已经影响国家形象和国民信心,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荣辱,再这样下去就会影响民族自尊心。诗歌现状有些类似,如果诗歌乱象走到今天中国足球这种地步,到时候要恢复就很难了。因此我们也要从娃娃开始抓起,传统的诗歌教育、包括现代诗歌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进入教材,要通过培育老师来引导学生。要在大中小学校设置诗歌课程,按照年龄特点设置诗歌鉴赏课、写作课。同时,文学家、诗人也要主动走进校园,为学校的文学教育和诗歌教育做义务服务。


同时,诗歌的本源是什么,建议在全国开展大讨论。中国诗歌的现状如何?中国诗歌的走向是什么?诗歌界要出来呼吁,要通过全媒体来呼吁,我们确实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强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与以往不同。古代中华文化曾经非常辉煌,当时尤其在欧洲的影响非常厉害,我们要重新回到或者说走向这个盛世时代。清代以来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不大?最主要是国力走向薄弱,国家地位下降,国家地位下降带来文化传播力、影响力都不行。我们的文化很优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化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包括诗歌的影响力。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怎么样继承我们的传统,以及吸收国外诗歌的先进文明,来改革自己、完善自己、强化自己,从而回归中华传统诗歌本源,真正建立适合我们自己的中国当代诗歌文本。


责任编辑:Tia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肖水:回去要读你们的诗
  2. 《人民日报》:让文学骏马奔腾于时代原野
  3. 张宏森:在中国作协十届四次全委会上的工作报告
  4. 把诗歌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心间
  5. 第一届“百年保定”诗歌文化节在雄安举行,雷平阳等7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参加
  6.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书写着新时代的速度、温度和高度
  8.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