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中国诗歌网!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登录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大地上行走的灵魂(组诗14首)

作者:阿华和华子 2015年10月18日 11:57 浏览:657 分享:


 

《哑脊背》

城市忽略的一角
哑脊背,用一口破旧的碗
承接水龙头漏下的清凉

他累了?他渴了?他甚至忽然想起
深处老家的大山,为了一口水
枯瘦的孩子们,再也听不到老伴回来的脚步

一滴不经意间蒸发的水,哑脊背如获至宝
他用孱弱、佝偻的背影,仰望蓝天
似乎要狠狠地擦去城市的劣迹


《留守女孩》

叶子大的小村被山峦包着
路口    没有熟悉的背影

染红了独脚楼上的摇铃
夕阳早已抽身而退
目光企及不到更远    数星星
的女孩    手里的纸鸽飞不上天

羊角辫已经凌乱
蝴蝶结的扎根暗了光泽
一扇窗子    月亮迟迟不肯离去
杜鹃啼着    摘入时光的凄凉

熟悉而又太多的陌生
这个夜晚    这个女孩
梦里挤出来的呓语    等待
用什么解读离别的爱


《孩子梦里的纸鸢》

我愧对童年蝴蝶结的憧憬
愧对一只只纸鸢,在夜晚的灯火中
被孩子小心叠放在枕下

一场雪,有零星到弥漫
过程缓慢,却让我忧心重重

纸鸢,是孩子的梦
承载着天堂美丽的娘亲
承载着早年光着脚丫的呼唤

一粒雪,躲不过顷刻间的消融
遍地纷飞,方可积雪皑皑
我相信,这么多年
孩子梦里的纸鸢,飞与不飞
都是生命中的最美


《坚守》

老人很在意孩子们偷走他的拐杖
去够不着的枝桠    惊吓鸟窝

传说被林子覆盖的空间    有个白衣
常在夜间牵挂她的亲人     但没有人见过

老人住了三十年,面对绿了、黄了的叶子
就像当年老伴走时那样沉默寡言

空地很少看见阳光   更无人发现
相依被岁月磨损     伸着枯槁的脖子


《吹箫的人》

风带来槐花的纷飞,吹 箫的人
从黄昏走进夜的灯盏
大地沉默不语,一条河流的安静
让蜻蜓走错了方向,也让矜持的窗口
无动于衷

村庄一老再老
接住月光的老槐,表情黯然
几百年时光,民谚有着前朝的寡欢
祠堂表里不一
早一些苍凉,晚一些热闹
至今,说不出吹 箫的帽檐
在哪里出生

无金玉良言,也借不得十里凉亭
吹 箫的人
你要去的地方,本就天涯
离开灯盏,胆怯地行走在虚无的空间
辽阔馈赠的宁静,有萤火在路上
月光在异乡,愁绪却回不了江南


《五保户》
   
抱着一捆干柴,像蚂蚁踯躅的样子
慢慢挪进矮小的门

前些日子,梅雨掀掉了他的几片瓦
等漏的水桶至今还缩在墙角

城市化的乡村洋楼,挡住了他的木格小窗
咳嗽,总在黄昏把晚霞咯出血

无牵无挂,一生找不到回家的燕子
遗忘的角落,唯一的标识是袅袅的炊烟


《南方,北方》
    
一条河流在夜晚静若女子
点点荧火提着忽隐忽现的灯

看北斗的金勺
你想起自己的爱人在北方

北方有月亮在草原上行走
在帐篷外的马蹄印里舔绿油油的草

当你低头,睡去的田蛙躺在河边
南方、北方,月光就铺满了思念


《萤火》

荧火不是流星丢下的灯,应该是
月亮请来的值夜更夫

应该是一片林子,一片草地
一汪水面上,青蛙王子击鼓时蹦出的“火花”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家背在身上
或安静地成为孩时琉璃瓶里的灯

每一次初夏来临,深秋作别
夜游人,靠你一次次辨认家的方向..........


《柳毅井》

不见桔树,云朵在君山流连忘返
侧耳聆听,龙宫之门
还是那弘清澈,甜心的甘霖
赠我半桶滋润

淡于尘世,美丽的洞庭龙女注定要
牵手善良的落第考生,而我
仰慕的灵魂,千年后始枕着君山的浪漫
翻看柳毅传书的一片真情

唤一声柳毅,井檐是否
还留有你衣裙擦拭的点点斑痕


《法海,你没有错》

走进“水漫金山”的传奇
一两声青铜的梵音,悠然而至
石阶之上,昏暗的岩洞
法海静默沉思,盘蒲而坐

不知是悔悟当年的鲁莽,还是坚信除妖的信念
在嗔恨中度过了这么多年
禅意悟得寥寥,却偏离了世间情缘
大殿下的丝丝烛火从没有奄息
而白娘子正是你的一手造孽
凄美地走进千家万户
立足于人间烟火的艳词赞誉

一段传奇,纠结过太多的眼睛
“金山”、“断桥”、“雷峰塔”......
印证爱情的每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你
没有禅杖和袈裟的神奇,谁能百年后
高举香火,在美好里祈祷绮丽的时光

法海,你没有错,只是一时糊涂
用法力拉长了白娘子和许仙团聚的距离


《燕子矶》

不是低飞的燕雀,也不是高高在上的鸿雁
夕照正是时候。饮一口观音泉水
只听得滔滔江水清晰而来
批一身晚霞的直渎山,不说什么
勒紧怀抱中的夕阳,展开偌大的翅膀
肃穆中,点点泛舟擦肩而过

我不否认,抵达之前失眠于你的诱惑
与你比肩,弱小似乎更该保持一粒小草的矜持
扼万里长江,呈天下第一矶
让远古的历史辉煌于你的险要
又悲伤于你滩涂日寇的屠戮
看见你颤抖,也听到你呻吟
但更多是你身披霞光不再沧桑的容颜

当文人骚客以石为樽,江水为酒
你这个不会飞的燕子,便是我奢侈的占有
卧在江畔,在夕照下揽阵阵涛声
浪尖上泊悠扬的姿势


《君山》

四月轻轻的一描,便傍着青翠抬起了目光
捧读《九歌》,听不见湘妃咽咽低泣
烟波处,舟楫点点,背着八百里水色蓝天

这君山,刘禹锡里的一盘“青螺”
最美不过湘妃。而龙涎井,传奇般的
守着最后的感动,留下岁月悲壮的痕迹

看见湘妃竹的沉静,携带清风拂过的灵魂
听到飞来钟的梵音,裹挟仰慕者的赞赏
但君山,同庭湖里的一枚金质纽扣
每一次解开,都是女子水袖轻飘的姿态


《记忆的沙漏》

古祠堂的香火   雕刻的碎花图纹
是农谚举着的民俗

多少年风吹日晒   我也曾膜拜
把那一串串心事   告诉神

就这点风光   我的小村  
却没能留住青梅竹马的邻家女孩

小鸟啁啾   烛火黯然
坍塌了半边墙的祠堂   诸神面无表情

而记忆的沙漏  泛着疼痛
需要一缕月光分娩走失的温暖


《炊烟》

瓦蓝的天空    鸟
在朵朵白云间
阳光打起精神    村庄沐浴着
无法触及的屋顶    炊烟
踩在瓦砾之上

往事    如村口桂花的馨香
早被邻家的女儿插在发髻带走
落下的期盼    在炊烟里
划破母亲的眼睑    纷纷扬扬的
成为守望的忧伤

掌心    纹理已然模糊
与古榆年衰的背影
没忘记我穿着开裆裤的虎牙
握着发黄的相片    整日
在炊烟里唠叨

还有多少守望    在他乡......
落尽繁华的葱绿枝干
摇曳风寒    抽不出一丝
比折磨更疼痛的向往

这时的天空    跳出一点黑
夜    开始走在不远的路上
闭上眼睛     真想成为一堆干柴
让母亲每日拨旺灶头的火......




附斳晓静老师简评:

梦里的纸鸢,飞与不飞  都是生命中的最美


     ——品读诗人阿华【大地上行走的灵魂(组诗)】

“我相信,这么多年 孩子梦里的纸鸢,飞与不飞  都是生命中的最美”《孩子梦里的纸鸢》 
诗人具有画家的眼睛从被“城市忽略的一角
哑脊背忽然想起
深处老家的大山,用一口破旧的碗
承接水龙头滴(漏)下的清凉《哑脊背》
相依被岁月磨损     伸着枯槁的脖子《坚守》
爱心是诗人的诗心:1“深处老家的大山,为了一口水
枯瘦的孩子们,再也听不到老伴回来的脚步” 《哑脊背》,踩着唯美节奏里的疼痛,生命里的疼痛,生活中不经意的城市和而今富裕起来的内地乡村早已’习以为常的不值一提’,在老人眼里似乎差不多也快要遗忘了的疼痛被这谁伏笔“滴滴答答”的水激灵地,忽然想起“深处老家的大山,为了一口水,枯瘦的孩子们,再也听不到老伴回来的脚步”  
《哑脊背》不知是诗歌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诗人,还是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诗歌?诗歌是文学艺术的内核是诗人的心脏,诗人是社会的心脏,诗人在关注着自己的内心同时抑或关注了整个社会。诗歌的一种疼痛。实质是诗人的疼痛,社会的疼痛。被拉远了焦距的苦难和对大山不同的聚焦角度,使我们不愿不想去关注这“出力、得力”都不讨好,不讨喜的这一类主题。这是《哑脊背》的贡献。写作群体,社会精英们不愿或不会去触碰的麻木与不屑或无法驾驭的忽略,这是一种拷问人性与良知的忽略,以哑脊背身后的大山和老伴的死,深化了平素中公益广告里这个貌似平淡而乏味的主题。爱人惜物来自于习惯和点滴,这是诗人的美德。也是诗人借诗歌浅显的白描,粗略的表述隐含在诗意里的另一个层面的主题和旋律。“进了城”的孩子早就有了孩子的孩子,“进了城”的孩子早就忘了那山里的孩子,和自己或父辈、祖辈曾经是山里的孩子。其实,诗人通过诗歌的作品还在追问他累了?他渴了?苦难是不是仅只是种曾经的记忆,是不是还有当下的更多写照和对峙?
老人很在意孩子们偷走他的拐杖
去够不着的枝桠    惊吓鸟窝《坚守》;前些日子,梅雨掀掉了他的几片瓦《五保户》
等漏的水桶至今还缩在墙角最细致的观察:村庄一老再老祠堂表里不一
早一些苍凉,晚一些热闹
诗歌是诗人唯美的语言表达风带来槐花的纷飞/接住月光的老槐/辽阔馈赠的宁静,有萤火在路上
月光在异乡,愁绪却回不了江南《吹 箫的人》;叶子大的小村被山峦包着
路口    没有熟悉的背影《留守女孩》;从黄昏走进夜的灯盏
大地沉默不语,一条河流的安静《吹 箫的人》四月轻轻的一描,便傍着青翠抬起了目光
捧读《九歌》,听不见湘妃咽咽低泣《君山》家背在身上
或安静地成为孩时琉璃瓶里的灯
烟波处,舟楫点点,背着八百里水色蓝天《君山》
生动的在现抱着一捆干柴,像蚂蚁踯躅的样子
慢慢挪进矮小的门《五保户》;洗练的笔触古祠堂的香火   雕刻的碎花图纹
是农谚举着的民俗《记忆的沙漏》哲理的思索而记忆的沙漏  泛着疼痛
需要一缕月光分娩走失的温暖《记忆的沙漏》分明的爱憎:他用孱弱、佝偻的背影,仰望蓝天
似乎要狠狠地擦去城市的劣迹《哑脊背》

不及一一细读,滋品……阿华诗里都是满满的爱。
让人读了还要读,比如《炊烟》

《炊烟》


瓦蓝的天空    鸟
在朵朵白云间
阳光打起精神    村庄沐浴着
无法触及的屋顶    炊烟
踩在瓦砾之上

往事    如村口桂花的馨香
早被邻家的女儿插在发髻带走
落下的期盼    在炊烟里
划破母亲的眼睑    纷纷扬扬的
成为守望的忧伤

掌心    纹理已然模糊
与古榆年衰的背影
没忘记我穿着开裆裤的虎牙
握着发黄的相片    整日
在炊烟里唠叨

还有多少守望    在他乡......
落尽繁华的葱绿枝干
摇曳风寒    抽不出一丝
比折磨更疼痛的向往

这时的天空    跳出一点黑
夜    开始走在不远的路上
闭上眼睛     真想成为一堆干柴
让母亲每日拨旺灶头的火......





上一篇: 槐树
下一篇: 明月书

热门评论
奔跑的小泥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
奔跑的小泥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
  • 奔跑的小泥鳅2014-08-02 14:2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
  • 奔跑的小泥鳅2014-08-02 14:2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
  • 回复
    还有1249条回复,点击查看
奔跑的小泥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
奔跑的小泥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
奔跑的小泥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

诗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