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最后几天,死亡接二连三
仿佛他们,要到天堂里赶集
我在花果医院香火缭绕的
太平间里,宣读悼词
表情肃穆,眉毛上聚集着
提前到来的冬天
哦,我语气沉沉,语速缓缓
甚至能够掏出铁石的柔肠、虎狼的眼泪
那一箩筐的形容词、褒义词
鉴定了死者的前生
而那些没有被我读出来的
话语,此刻回响在
半夜三更的诗行里——
给一个青年,安上野马哒哒的四蹄
给一个老人,恢复心脏咚咚的鼓点
给一个女人,还原完好的美
向死而生是一种人类文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这首诗语言颗粒粗放豁达,诗意密度张弛有序,“我”的情感引而不发,却跃然纸上,令读者在强烈的震撼与深刻的反思中暂留时间,久久回味。艾略特写过“四月,是一个残忍的季节”,这首诗则紧承四月,在五月铺开肃穆阴郁的追悼场景,笔墨浓淡有致,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一字儿排开,画面感极强。“我”于沉沉语气中“掏出铁石的柔肠、虎狼的眼泪”,一箩筐形容词褒扬死者生前,而这只是诗的正面,“那些没有被我读出来的/话语,此刻回响在/半夜三更的诗行里”,才是诗的重心,让文本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心理和情感联结,引发同频共振,余音不绝于耳。一组排比引出三个死者,以倒序方式揭示“死者是谁”的谜团,推波助澜,透过死亡背后的遗憾,在想象中寄予对生命的渴求,同时点明主旨: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在无常的生命中找到终极意义,告慰死者,也让活着的人释怀解脱。
点评网友:段尚林
经编委会评选,段尚林(来自网页)的评论被评为最佳,将获得300元稿费。
同时感谢梦中之梦(来自微信)、深海里的星星(来自微信)为代表的读者的热情参与,
展出其优秀点评,供大家学习参考!
开篇即交代时间与事件,属于阅读中常见的叙事诗手法,也奠定了全诗的忧郁基调。叙述节奏平稳,循序渐进。眉头上的冬天与五月形成对比,铁石柔肠与狼虎的眼泪则略有自嘲之意,淡化了些许悲伤。至于陈词滥调的悼词,无法向我们呈现真实的逝者,尽管有“一箩筐”的好话,至此,逝者对于我们依然是陌生的逝者。而那些未说出口的话,或许更像时过境迁的感受——在午夜时分的回忆中终于凝聚成形,化成饱含恻隐的诗句。这些他人(也能是万物)的缺憾与悲伤,一下子让陌生的逝者变得真实起来,不再是死后褒奖模式里的模糊形象——真正的人生无不遗憾,因此死亡显得更为沉重,并唤醒人心中的善和祝愿,而善和祝愿为什么只是特定环境中的存在?一首短诗似乎也很难给出完整的答案。
点评网友:梦中之梦
这首诗在形式上显得凝练,在内容上层次丰富,蕴含了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对个体生命的敬畏。开篇提到“死亡接二连三”,立即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花果医院香火缭绕的太平间”,这一意象在诗中富有冲突感,医院是生命的庇护所,而太平间则是死亡的象征。“我”在此宣读悼词,此情此景,哀悼的庄严与肃穆油然而生。“我”尝试通过形容词和褒义词去界定死者的生前,表面上是追忆逝者,实际上却反映了人在时光面前的无奈。诗的结尾,通过对青年、老人和女性生命状态的重建,展现对生命的渴望与尊重:即使在死亡中人类依然寻找生命的光辉并且实现了这一目标。
点评网友:深海里的星星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安洪波 安琪 北乔 邦吉梅朵 陈先发 陈卫 陈爱中 陈东彩 陈巨飞 陈贺达 陈东彩 陈希 陈培浩 陈丙杰 车前子 曹宇翔 程继龙 蔡世平 草树 段维 杜鹏 冯雷 冯娜 傅元峰 耿占春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郭顺敏 郭点点 谷禾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胡彭 胡弦 简明 敬文东 蒋浩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康宇辰 蓝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建春(缶皮) 李海鹏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李啸洋 李霞 刘向东 刘波 刘爱红 刘君君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罗小凤 罗蕾 郎晓梅 练暑生 马知遥 马骁 莫真宝 苗霞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秦立彦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孙冬 佘晔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 王雷 王彻之 伍明春 吴昕孺 西渡 熊东遨 许陈颖 许道军 向以鲜 夏吟 星汉 谢超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余怒 余旸 叶舟 姚泉名 朱必松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慧君 张清华 张光昕 张金英 周伟驰 周瓒 周燕婷 周俊锋 周文博 邹建军 邹惟山等(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