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证

作者:李少君   2024年11月05日 20:14  中国诗歌网    6    收藏

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有着特别的地位,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始终是儒家排在第一的经典,“诗教”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诗教”本质是一种心灵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也因此,中国文化是一种心灵文化,诗歌就是民族之心。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会文字,诗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级的文字形式,是文明的起点也是顶峰。

在中国,诗歌堪称“心学”,从心出发,以心领悟,心通天地,心感万物,人和人之间心心相印,然后,用心写诗,其过程就是修心,最终自我超越和提升,感受意义,创造境界,得到安心。诗歌写出来以后,以心传心,他人也因而触动感动和领会,获得开悟,安妥身心。

所以,诗歌的见证,其实就是心灵的见证。以诗为证,在中国文化中有特别的含义。我这里谈一些我的理解和感受。


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心目中的李白豪放、自由、潇洒的印象来自哪里?其实,历史上李白的形象很大一部分来自杜甫的诗歌所描述,可以说,杜甫是李白形象塑造的最主要推手,甚至,最早杜甫被誉为“诗史”,也与这个有关。这样说不是空穴来风,有诗为证。

首先看看杜甫是如何描述李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寥寥四句,就勾勒了李白洒脱豪放的形象;“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高度推崇李白的才华横溢;“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倾慕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的桀骜不驯;“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白的兄弟情谊,“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同情李白的坎坷遭遇。

最让人动容的,是杜甫流落到天水(古称陇西),自己也陷入困境,但仍然挂念李白。李白估计和杜甫说起过自己与天水的关系,所以,杜甫到了天水,格外想念李白。

先说说李白与天水的关系。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自称“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李白的叔叔李阳冰在李白诗选《草堂集序》中也云“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李白无疑与天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李白应该曾经和杜甫提到过陇西,所以,到了陇西,杜甫自然特别地想念李白,当时传闻李白已去世,杜甫的诗歌因而特别沉痛。为李白抱不平:“不见李生久,佯狂究可哀。世人皆曰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经常做梦梦到李白:“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由于杜甫的深情书写,以诗歌塑造了一个生动的李白形象,并得到广泛传播,所以最早称杜甫为“诗史”来源于这个原因。孟啟《本事记·高逸第三》里大段记载了李白事迹,中间穿插杜甫所写李白诗歌,最后写道:“杜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笔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孟啟因称颂杜甫描写李白的诗歌的记事性,进而谈到杜甫关于安史之乱的诗歌,称之为“诗史”。

李杜见面,是一个历史的大事件,闻一多曾经说过:“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那么,尘世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

以诗为证,诗歌记录了李白和杜甫的伟大情谊。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事件,也是因为有诗为证。

永和九年葵丑,一个原本寻常的日子;兰亭,一个原本普通的地点,但因为一场诗歌雅集,永久地被历史铭记,被后人膜拜,这就是

著名的兰亭雅集,因为有诗为证。兰亭诗会因此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历史性的诗歌大事件,在每一本教课书里传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每次读兰亭集序,就不由得想象当时盛景。春日,竹林小溪边,惠风和畅,好友欢聚,曲水流觞,饮酒吟诗,好不快活,但这样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要不是留下的三十七首诗和这篇《兰亭集序》,这样的欢聚很快会被遗忘。

有诗为证,兰亭雅集因此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诗歌盛会。兰亭雅集后来不断在历史中被再现,试图重现盛景的书画作品数不胜数,作为一种致敬,后世一直试图模仿超越,但永难企及。当下,兰亭雅集还几乎已经被生活化了,现在还保留着原址原貌,供后人瞻仰,当地还将曲水流觞仪式化,神圣化,确实也是应该的,兰亭雅集值得一代一代人膜拜。

兰亭雅集的这些诗和文,真正地做到了情景交融,继而可以情景还原。本质其实是推崇心灵的见证,而这就是真正的原创性。“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创作规律,就是生活现场的真实描述和生命情感的真正抒发。这一点AI做不到,AI的诗歌只是词语组合,没有现场,没有心灵的感受,没有情感和生命。

近年外卖诗人、厂矿诗人、农妇诗人等草根诗人走红,被称为“素人写作”现象,本质还是对心灵感受和原创力的推崇。因为技术主义一度导致模式化同质化,只是词语组合和修辞游戏,类同AI写作。AI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技术主义,人言分离,人诗分离。而素人写作,与日常生活和精神需要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外卖诗人”王计兵是典型,成为继余秀华之后最受读者喜欢的诗人,《赶时间的人》一诗在微博阅读量就过了二千多万,跟帖评论数万,王计兵目前已出版四本诗集。诗集销售已过十多万册。“勘探诗人”马行、“快递诗人”王二冬、“鸡蛋诗人”梁书正、“矿井诗人”榆木等也引起关注,评论家李啸洋称之为“诗歌类型化现象”,其实可以理解为诗歌应该反映生活、现实和时代,回到诗歌的本源,显示了心灵的力量。而草根诗人或者说素人写作比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诗歌和生活、现实和时代结合得比较好,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有感染人打动人的力量。网络上甚至有“四大草根诗人”的说法,包括郑小琼、余秀华、张二棍和王二冬。

王计兵的诗歌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快递、外卖已成为当下现实中最寻常的生活景观。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关。快递员、外卖员的生活和心态,因此特别容易带来共情感。王计兵的一首《赶时间的人》之所以有那么大的阅读量和那么多的点评,原因就在于此。《赶时间的人》呈现了一个外卖员艰辛奔波的生活状况,“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家村也是”,“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这首诗,是王计兵在一次送外卖过程中,因顾客刁难训斥,辛苦至极的王计兵既疲惫又委屈窝火,写下了此诗。这首诗打动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感同身受的成千上万的外卖员,在网络上拼命转发,以致成为一个诗歌现象。

我有一个观点:人诗互证。诗一定是人之存在的见证,诗只有与具体的人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人只有以诗留下证据,才能显现生存的印迹和生命的意义。人的爱恨情仇,以诗为证;人到过这个世界拥抱过和热爱过生活和时代,有诗为证。而AI写诗永远做不到这一点,AI可以写爱情诗,但背后没有爱情故事。人写爱情诗,一定是有一个爱情故事的。

我甚至说过极端的话:一次远行,写不出诗,就不算太有意义。所以我很多诗的题目都以我到过的地方名字为题。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时刻,一定有诗为证。比如《神降临的小站》,是我到额尔古纳的路途中,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雪地上亲眼目睹的景象,随后成为诗歌记忆和生活印迹,当时有很多诗人在场,因此成为诗人们的共同记忆。还比如《抒怀》,是和朋友聊天时引发的促动,也可以说是突然产生的灵感,让我拥有了一个想象中的女儿。还比如《傍晚》,有一次在街头,听到一个孩子喊爸爸回家吃饭,联想起自己童年也有过类似经历,对童年的回忆。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我以诗歌比较完整地记录了我1980年代的大学生活,新诗有《闯海歌》,格律诗有《1980年代的武汉》,前者主要记录1987年底,我跟随“十万人才下海南”潮流,前去海南闯荡的经历,后者则是那个年代情感、心性的描述,这些诗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互相映照,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我的青春生活,是我比较珍惜的诗歌见证,因为里面蕴含了我心灵的全部体会和感受。

我的诗都写于现场,恰如古人所说的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场景、景观和现场。当然,这个现场包括因回忆重现的场景,调动心灵深处的记忆,我真诚如实写下。因为是触景生情,所以诗歌可以情景还原,读到诗歌的人能将自己代入我经历过的生活现场,再一次重温感受我所感受过的。这就是诗歌的奥秘。诗人以诗歌截取了时间的片段,使之永恒。这也就是诗歌不断被阅读,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记忆的原因。

面对AI挑战,人类可以做到的或许就是以诗为证,以诗歌记录生活、时代和历史,储存人类情感、经验和精神,保持人类的独特性和原创力,保存人类的生活史、情感史、心灵史和精神史,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人类文明。

诗人,以诗为证。历史,有诗为证!时代,有诗为证!生活,有诗为证!人类的文明就是如此奠定和延续的。


(本文为澳门大学南国人文论坛发言整理稿)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今晚9点 | 《诗刊》编辑面对面第2期:寻找理想读者
  2. “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诗歌创作采风活动在湖北举行
  3. 歌唱今生及未来那无处不在的工业与诗意
  4.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7.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以诗为证
  9.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