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看到已近九秩高龄的国画、版画家白春堂先生由微信发来其近日精心创作的国画《巩境明清八景图》···
巩境明清八景(之一)
天堑洪流
雄浑壮阔逝西东,天堑南北滚流中。
铁牛邙首镇河伯,白帆远影浪里行。
巩境明清八景(之二)
石窟晚钟
冰轮洒辉大力山,古柏森然叠佛影。
洛水揉弦寺前绕,暮鼓声远迟晨钟。
巩境明清八景(之三)
黑石通津
舟渡洛水行潋滟,通连邙岭黑石山。
县吏作为饬文谕,百姓来往南北闲。
巩境明清八景(之四)
宋陵烟雨
鄩谷岚气溢南原,宋陵帝寝结祥缘。
晴日云绕柏林翠,雨霁朦胧飘渺烟。
巩境明清八景(之五)
泗河垂柳
笔架山前泗河清,柳丝轻曳石桥横。
诗圣少年钟爱地,吟哦之余听鸟鸣。
巩境明清八景(之六)
邙岭秋风
北邙称山又谓岭,横亘河洛二水中。
昔地兵家排战场,今日秋美柿枣红。
巩境明清八景(之七)
洛口春游
洛汭岸边美景稠,一览河洛交汇流。
最是春日踏青时,桃红柳绿苗肥油。
巩境明清八景(之八)
南岗古柏
虬枝蚺身柏森然,郭汾阳庙奉岗巅。
缘其为民除风害,祀之于功据礼典。
巩境明清八景(之一)
天堑洪流
雄浑壮阔逝西东,天堑南北滚流中。
铁牛邙首镇河伯,白帆远影浪里行。
注:
源自昆仑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河流排名第五位的黄河,以一支五色流淌的黄浊之水贯穿于中州大地,其排山倒海的壮观场象震撼古今。雄浑:雄健浑厚。壮阔:雄壮浩大,宏伟开阔。
黄河之宽,流逝之险,自古就是一道横跨南北的天然屏障。天堑:指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壕沟或江河。滚流:指黄河水流无定向,翻滚着前行。
昔人基于“以河善汛溢,故铸铁牛镇之”原因,原先在邙首山嘴上曾置有一形体巨大的镇河铁牛。邙首:亦称“秦头魏尾”,即巩境神都处的邙山头。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其在没被玉帝封为河神之前,经常泛滥造灾,为害两岸百姓。
俗语以“黄河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头百丈高”来形容黄河行船之险。一般情况下,作为贯通东西漕运的水路主航道,所行之船皆为高樯云帆。晴日里,白帆远影,劈波斩浪。远眺近睹,甚为壮观。黄河漕运的最早时间为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是利用黄河航运的肇始者。1905年,山东运河漕运完全废弃。至此,黄河漕运结束。
巩境明清八景(之二)
石窟晚钟
冰轮洒辉大力山,古柏森然叠佛影。
洛水揉弦寺前绕,暮鼓声远迟晨钟。
注:
一轮明月把大力山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冰轮:意指月亮。出自唐王初《银河》。大力山:巩境邙山的称谓有三,因地段地势不同而分别是名为“小平山”、“大力山”和“神尾山”。石窟寺后面那段山因石岩裸露于外,故而名谓“大力山。”
月光映照下,大力山北魏石窟寺内长势茂密的古柏,与石窟寺佛龛下的石佛,相互叠影以奇幻。森然:茂密貌。在此指古柏长势。
夜深人静之时,洛水缓缓流动于石窟寺前,其发出的微妙而细腻的响声,如琴师轻揉丝弦,入耳动听。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虽然石窟寺晚间的暮鼓声比早晨的钟声迟来,但在明月营造的幽静恬美氛景中,“咚、咚”的鼓声,由近及远,尤为醉人。
巩境明清八景(之三)
黑石通津
舟渡洛水行潋滟,通连邙岭黑石山。
县吏作为饬文谕,百姓来往南北闲。
注:
黑石关津渡以舟船作为承载工具,穿梭于水波潋滟洛水之上,连接北邙与南黑石山之间的交通,关于此,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巩县志·卷之三·津梁》载:“黑石渡在县西二十五里,水手八名,渡船三只,奉裁。顺治十四年(1657年)知县张好奇造船以便行人。其后,舟人横索,为旅所忌,知县多时琦奉宪酌定:车、马、驮、担及单人,各出渡钱若干,刊榜晓谕。渡口建设茶亭,冬汤、夏茶,以寺僧董其事。乾隆五年二月,知县张雷光奉皋宪饬定:各项渡,刊木榜立渡口,永远遵行。”
巩境明清八景(之四)
宋陵烟雨
鄩谷岚气溢南原,宋陵帝寝结祥缘。
晴日云绕柏林翠,雨霁朦胧飘渺烟。
注:
据有关史料记载:古时,洛水北岸訾山旁鄩溪谷即有温泉南泻,水气升腾,形成的岚雾常弥漫于洛水对岸的南原。当年,夏都斟鄩,云雾缭绕,如处仙境。迨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时,又把自己的陵寝选址于訾山对面的南原。晴日里,北宋陵寝及周围柏子林上空,岚气轻绕,悠如白练。雨季,水气岚气相汇,形成大片状如烟幕的白色云雾团,把整个陵区笼罩于朦胧之中。
巩境明清八景(之五)
泗河垂柳
笔架山前泗河清,柳丝轻曳石桥横。
诗圣少年钟爱地,吟哦之余听鸟鸣。
注:
杜甫故里背依笔架山,山前瑶湾泗水河由南向北常年流淌。初春,这里黄鹂鸣啭,垂柳摇曳。少年时的杜甫常常踱步于此之泗水河小石桥上,吟诗赏景,愉悦心情。
巩境明清八景(之六)
邙岭秋风
北邙称山又谓岭,横亘河洛二水中。
昔地兵家排战场,今日秋美柿枣红。
注:
邙山横陈于黄河洛水之间,有河洛“分水岭”之称。上古时期,邙山被称之为“平逢山”。之后又有“北山”、“邙岭”等诸多不同称谓。正隆六年(1161年),金代统治者特意将“邙山”易名“太平山”,并严令“称旧名者,按违反规制论处。” 金代之后,邙山又依所处地段,由西至东分别被是名以“小平山”、“大力山”、“神尾山”三个不同称谓。
自古兵家视邙山为战略要地,对阵鏖战,鼓角争鸣。史籍记载的西魏与高欢东魏之间的大战,南北朝时北齐大败北周之战,还有唐肃宗至德二年 李光弼与史思明之间的大战等,皆发生在邙山之上。
邙岭上柿子树、野枣树特别多,每至秋天,柿红如灯笼、野枣状玛瑙,成了邙岭的一道亮丽风景。
巩境明清八景(之七)
洛口春游
洛汭岸边美景稠,一览河洛交汇流。
最是春日踏青时,桃红柳绿苗肥油。
注:
位于洛水入黄河处的洛口之地,风景最胜。河洛交汇,场面壮观,尽收眼底。尤其春日踏青时节,桃红柳青,麦苗肥绿,油菜花黄,蝴蝶翻飞,莺歌燕舞,一派生机。
巩境明清八景(之八)
南岗古柏
虬枝蚺身柏森然,郭汾阳庙奉岗巅。
缘其为民除风害,祀之于功据礼典。
注:
大唐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唐玄宗命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平叛安禄山,后被封为汾阳王,后世又称之“郭汾阳”。其得胜归来,路过巩境回郭镇时,为当地根除了南岗妖风之害。百姓感念其恩,依《礼典》“有功于民,则祀之”,将其尊祀于庙堂之上。
注释:
2024·11·3·烟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