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阅读:
《腾飞协奏曲:新时代新工业诗选》由李少君主编,收录了不同地域风格各异的二十多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作以新工业为主题,刻画了新工人阶级的劳动风貌。从工业题材诗歌到新工业题材诗歌的演变,不仅意味着传统工业题材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也体现了新工业诗歌在题材、表现手法以及美学观念上的深刻转型。至今,新工业诗歌从提出至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文章,这一系列创作和批评,预示着不仅诗歌题材和表现范围的拓展,还建构了新的工业美学。它不仅是对工业发展的文学回应,更是对技术化时代人类情感、身份认同和社会变迁的诗意表达。
一、工业美学的特征
工业美学:工业景观与诗意的结合。《新时代新工业诗选》不仅是对传统工业题材的突破与延伸,而且塑造了独特的工业美学,使传统工业诗意化并赋予其新时代的美学价值。工业景观在这些诗人笔下不仅仅是生产的背景,更是一种美学表达的主题与象征。以王学芯《蓝调时光》《云工厂》为例,诗人将工业元素与自然元素交织,重新定义了“工业之美”,在体现工业文明的同时,凸显出自然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关系。温馨的《厂房里的向日葵》和《采场上的菊花》等作品,以“植物”意象嵌入工厂环境,体现了工业意象与自然意象的搭配,展现了生命力。汪峰《高原种石头的人》《矿工是一群羊》等,营造了高原辽阔的意境,巴音博罗的《炼钢厂上空的月亮》一诗中,月亮与钢铁厂交织,营造出意象对比的冲击效果,使得月亮象征的静谧与钢铁厂的轰鸣对照,形成哲学式的诗意审视。新工业诗歌中,工业景观不再是冷冰冰的背景,而是工业场景的诗意化呈现,展示了新工业题材诗歌的文学独创性。
工业元素的“情感化转译”。在《新时代新工业诗选》中,许多诗人将工业场景变为“情感风景”,将传统工业符号赋予人性化、情感化的特质,使之不再是冰冷的机械物件,而是饱含情感的象征。薄暮的《高炉炼铁》与《炼钢》诗中,火焰、矿石、钢水等意象不仅象征着工业的力量,也隐喻着人类劳动的热情与坚韧。马飙《一块发芽的生铁》《除尘女工》等诗中,将工人比作雨点,工业生产中的铁与自然的旱季、红土等元素融合,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工业元素在此不仅仅是物质符号,更成为一种象征劳动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诗意载体。诗人在新工业诗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情感风景”,通过描绘工业场景中的细节与氛围,营造出一种带有情感温度的视觉意象。
二、新工业诗歌的价值
主题与题材的拓展:科技进步的时代书写。新工业题材突破诗歌主题边界。新工业题材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触及人类生活的更多侧面。新工业题材为诗歌注入了对“科技进步”的关注,使其具备了新的哲学思考。该诗集写出了新时代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龙小龙的《高纯晶硅硅棒》,粱尔源的《起重机的行为艺术》《高铁协奏曲》,宁明的《祖国的位置》和《领跑者》等作品中,硅棒、高铁、北斗导航等现代科技成就成为诗歌的核心意象,象征着中国经济崛起和科技腾飞。在这一主题中,诗人将科技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传达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许,这些意象展现了新时代的自豪感和希望。
新工人形象的书写:为体力劳动者正名。新工业题材的诗歌践行了人民文艺的美学特点,着力刻画劳动人民。在中产阶级趣味的文学作品中,建立了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的等级论。该书则通过描写新时代工业劳动者的形象,突出了工业生产背后的个体价值。十七年诗歌虽然也注重劳动的价值与尊严,但更多突出的是劳动者群体形象,是对集体的刻画。新工业题材诗歌中的劳动者是以个体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马行的《塔西南之恋》《勘探老工人胡老六》等诗歌突出了劳动者的名字,描绘了地质队员在勘探油井中的艰苦生活,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其对工作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将劳作赋予诗意,使得劳动者的坚韧品质得以凸显。王二冬的《中国快递员》《分拣女工》等诗歌通过快递员在全国各地穿梭的意象,将新时代经济下的物流系统比作流动网络。快递员通过劳动为人们传递情感与希望。人的情感融入工业链条中,展示了新时代下个体劳动的价值,建构了劳动者的主体性,反映了新时代诗人对劳动者群体的敬意与尊重。
三、新工业题材的意义
工业现代化的文学表述:增强文化自信与工业认同。新工业题材使得工业文明具备了可感可触的审美形象,让工业成为富有诗意的文学主题,增强了对工业的文化认同。中国近几十年的工业飞速发展形成了特有的现代化图景,但在文学表达中工业主题往往被忽视。新工业诗歌通过审美化的手法将钢铁、机器、运输等工业元素写入诗歌,并通过劳动者视角表达对工业的热爱和自豪感。严建文《氢,新能源时代》对新能源的描绘,宁明的《领跑者》通过对中国高铁的描绘,将中国科技的创新成果以诗意的形式传达给读者,工业成为文化自信的载体,使得新时代中国工业的壮丽图景得以广泛传达。新工业题材的提出,不仅仅是工业美学的延伸,更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通过赋予工业诗意的语言表达,使得现代工业文明在诗歌中获得新生,提升了中国文学对工业化时代的表达能力。
新质生产力的文学表达:科技与人力的诗意融合。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工业诗歌是新质生产力的文学表达。新工业题材中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比如罗鹿鸣的《磁悬浮列车,浮在城市之上》对磁悬浮列车的描述,《蝶变:工程机械之都》中对长沙蝶变的叙述都体现了技术进步与城市转型,宁明在《加速China》中描写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起飞,这不仅象征着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大进展,也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质生产力”内涵。新工业题材诗歌的出现和喷涌预示着工业诗歌的转型,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演变,以诗意的方式推动人们对现代工业的思考。
结语
《新时代新工业诗选》通过工业美学的建构,探索劳动者的意义,人与机器的关系,为工业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塑造了属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美学风貌。新工业题材作为诗歌创新的方向,给工业赋予温情与温度,彰显了现代生产力的诗意本质。这些诗歌为新时代中国工业发展留下了独特的文学记录,体现了工业与文学的互动。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