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由甘肃省作协、甘肃省评论家协会、甘肃省文艺创作传播中心、《西部文艺研究》编辑部主办,保利甘肃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古马诗集《河西长歌》座谈会在兰州举行。
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读者集团总经理、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马永强,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正茂,作家、评论家、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马步升,作家、诗人、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作协主席叶舟和甘肃著名作家、诗人及甘肃省高校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活动。
古马诗集《河西长歌》座谈会在兰州举行
王登渤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甘肃作家群体取得了显著的创作成果,其中诗人古马在该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他巧妙地融合俚语与俗语,丰富了诗歌的语言表达,以微观视角洞察宏观世界,构建了宏大的诗歌框架。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触碰中汲取灵感,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支撑点。其语言风格独树一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蕴含丰富的历史与现实洞察力。在品读古马的诗歌时,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语言所蕴含的强大能量,这也是他作为甘肃乃至全国诗坛杰出代表的重要原因。
马步升谈起古马诗歌的特点时说:“近些年,古马的创作对熟悉的元素的运用,驾驭,升华已经做得相当到位,也越来越成熟。他从未停下诗歌写作的脚步,写作对他来说,是一个现在进行时。这种状态对材料元素的应用更广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写作就像切片观察,这个切片就是河西走廊,这是一个不可取代的地方。”
叶舟写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写《凉州十八拍》,后者更是以总计134万字的体量聚焦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整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记忆”。说到古马的《河西长歌》,叶舟说:“阅读一本诗集,就是阅读环境,阅读周边。要谈古马,阅读就是我们本人的诗歌生涯。经历了三代诗歌浪潮后,古马用坚持的信念让大规模回归的写作有了文化栖息地、池塘,从而有了独特的文化命题。对一名诗人来说,整个河西,无论以小说,戏剧,诗歌的形式表达,都是可以寄托眼光,目光和眺望的方向。古马最可贵的地方是,他用传统文化的力量,把一个词点亮,把一个词牌点亮,像一盏灯亮在诗集里面,呈现出青春的,写作的气质。”
王正茂在座谈交流中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书写凉州文脉的文学数量众多,作品也是层出不穷。这不仅体现了河西的自然风光的人文情怀,也说明了作家的创作力旺盛,到了一个厚积薄发的阶段。但放眼全国文学版图,甘肃作家还有提升的空间,并在全国文学的版图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河西长歌》收录了古马从1994年至2023年期间创作的有关河西的长短诗作166首,写作涵盖地理范围大致从乌鞘岭到星星峡之间他生活或足迹所到之处。古马认为,“诗歌是心学,也是诗人的精神自传。”座谈会上,他直言自己的诗集写作路线转变,“早期深受超现实主义、古典诗歌以及民歌的影响,追求纯诗;也一度关注个人悲欢,向内探求;直到现在转向苍生大地,以诗歌超越自身,探索未知,提升精神境界,这才是我写作的动力。”
作为甘肃评论界的杰出代表,马永强的发言有着独到的艺术见解:“读懂了很多古马的诗,我想起一句话——凉州是一个大熔炉,这是对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交汇融合过程广义的提炼,这对甘肃文学,中国文学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交流,营造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灵感的诗歌氛围。与会作家、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古马以跨度30年的时间来书写河西,诗集中有关河西的166首诗作在一个个带有温度和情怀的文字中,在诗歌的领域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在他的诗句中,大家寻着诗词溯源河西文化的入口,在彼此的启发中,找到属于每一人的诗歌之路。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