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今的我们翻阅历史,再来稽考巩县老城的周襄王祠历史背景,或许从中能得到一些启迪···
巩县原老城,古昔坎部落。春秋坎欿聚,战国坎氏邑。
黄初年置城,残垣今可寻。西门外贺尧,襄王祠于此。
襄王姬名郑,东周六代君。父阆周惠王,惠后是继母。
姬郑乃嫡生,立长为太子。子带虽庶生,受宠逾嫡出。
前六五二年,惠王阆驾崩。嫡忧庶争位,秘而不发丧。
暗求至齐国,诸侯洮会盟。桓公力以保,姬郑继为王。
子带心不甘,西戎助以恶。成周遭攻伐,城门毁以焚。
襄王迎以击,子带出奔齐。子带又结狄,大败以周军。
姬郑逃仓皇,搬兵于侯国。避难先老城。继而再郑国。
重耳初即位,借机以勤王。平叛于温地,生擒以子带。
姬郑重返周,重耳居功勋。获赐得四邑,请隧未被允。
庶孽争之乱,成周国势减。晋国得渔利,周地仅弹丸。
为誌这事件,坎贵立专祠。城西贺尧处,示之为国耻。
迨至宋真宗,献臣路经此。诗文谒旧墟,感慨由衷出。
周室否艰际?君王坎氏聚。荒祠黍离后,乔木壑迁移。
事故感内党,客行悲旧墟。一窥盟守迹,难问苏麟书。
时值神宗年,介甫祭宋陵。专程亦至此,题留感叹诗。
来往市朝变,前后烟雾疑。萦绕河洛水,寂寥千古陵。
西门仅土垣,襄王祠难觅。老城林高楼,农舍代荆棘。
坎邑昔峥嵘,二千六百余。再稽往日史,些许有启迪。
巩县原老城,古昔坎部落。春秋坎欿聚,战国坎氏邑。
黄初年置城,残垣今可寻。西门外贺尧,襄王祠于此。
注释:
巩县原老城,古昔坎部落:原巩县老城这地方,上古前曾是坎氏的原始部落散居地。
春秋坎欿聚,战国坎氏邑:东周的春秋时期,坎氏族已发展成“坎欿聚”,意即相当于一个大的“村”级规模。故后人又将“坎欿聚”称作“坎氏村”。到了东周的战国时期,“坎欿聚”则发展成“坎氏邑”,意即以坎氏为主的“小城镇”。邑:意思是都邑、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欿(kan):古同“坎”,坑,小坑。低洼的地方。
黄初年置城,残垣今可寻:迨至曹魏黄初二年(221年)时,坎氏邑才初置城郭。虽历经无数次水患、战乱沧桑洗礼,城址遗迹至今仍可觅寻。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共计7年。这是魏朝的第二个年号。黄初七年五月魏明帝曹睿即位沿用。第二年才改元。
西门外贺尧,襄王祠于此:在原老城西门外不远处的“贺尧村”村口,当年坎氏贵族曾因周襄王在此避难,作为“国耻”而立“周襄王祠”。
襄王姬名郑,东周六代君。父阆周惠王,惠后是继母。
姬郑乃嫡生,立长为太子。子带虽庶生,受宠逾嫡出。
注释:
襄王姬名郑,东周六代君:周襄王(公元前?——前619年)姓姬,名郑,谥号襄王。东周的第六代国王。
父阆周惠王,惠后是继母:周襄王是东周第五代国王周惠王姬阆之子。周襄王生母早逝,周惠王元年(鲁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76年)春天,虢公、晋献公、郑厉公派原庄公前往陈国,替周惠王迎娶陈国女子为王后,史称“惠后”。于是,惠后成了周襄王的继母。
姬郑乃嫡生,立长为太子:姬郑生母虽早逝,但按照古代皇位继承礼制:“一是立长,二是立嫡,三是立贤”之规定,姬郑是嫡生长子,于是,被立为太子。
子带虽庶生,受宠逾嫡出:子带为惠后所生,虽是庶生,但受到周惠王的宠爱已远远超过了嫡出的长子姬郑。
前六五二年,惠王阆驾崩。嫡忧庶争位,秘而不发丧。
暗求至齐国,诸侯洮会盟。桓公力以保,姬郑继为王。
注释:
前六五二年,惠王阆驾崩:周惠王姬阆自娶了惠后,有了子带,就想废掉太子姬郑。但他没有等到“废嫡立庶”愿望实现的那一天,便于前652年的冬天病逝。在位25年。
嫡忧庶争位,秘而不发丧:惠王病死后,太子姬郑担心弟弟子带争夺王位而秘不发丧。
暗求至齐国,诸侯洮会盟:姬郑暗中派人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八国诸侯在洮(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开会,宣布拥护姬郑为天子。
桓公力以保,姬郑继为王:在齐桓公及八国诸国拥戴之下,姬郑袭承惠王之位继位为天子。这时,他才向外宣布了其父的死讯。
子带心不甘,西戎助以恶。成周遭攻伐,城门毁以焚。
襄王迎以击,子带出奔齐。后又结狄人,大败以周军。
注释:
子带心不甘,西戎助以恶:姬郑继天子之位后,子带不甘心失败,从公元前648年起,几次引导西戎兵攻打成周城,皆被挫败。
成周遭攻伐,城门毁以焚:公元前636年,姬郑发觉王后隗氏与子带秘密勾结,立即废黜了隗后。子带得到消息,再次引导西戎兵攻周,烧毁城门,攻占了都城。
襄王迎以击,子带出奔齐:在襄王迎击下,子带出奔于齐。前638年周大夫富辰劝说周襄王召子带返周,以免丢王室面子。子带遂应召复归成周。
后又结狄人,大败以周军: 前636年,子带又联合金狄人军队攻打成周,并大败成周守军。
姬郑逃仓皇,搬兵于侯国。避难先老城。继而再郑国。
重耳初即位,借机以勤王。平叛于温地,生擒以子带。
注释:
姬郑逃仓皇,搬兵于侯国:子带联合金狄人军队大败周军后,周襄王仓皇逃离成周都城,准备到诸侯国搬兵平叛。
避难先老城。继而再郑国:周襄王先是逃到巩县的老城,而后又逃到郑国。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襄城南),并告难于鲁、晋、秦等诸侯国。
重耳初即位,借机以勤王:即位不久的晋文公重耳,瞅准了这个展示自己雄才大略的机会,于是便打着“勤王”的旗号,出兵救驾。
平叛于温地,生擒以子带:公元前635年,重耳率领晋国军队攻克了子带当时所在的温地,平定了内乱,生擒子带。然后,迎送周襄王姬郑回到成周,并将子带押到都城处死。这次内乱,史称“子带之乱”。
姬郑重返周,重耳居功勋。获赐得四邑,请隧未被允。
庶孽争之乱,成周国势减。晋国得渔利,周地仅弹丸。
注释:
姬郑重返周,重耳居功勋:周襄王姬郑在晋国军队护拥下重新返回成周都城,文公重耳因救驾有功而被列居“功勋”。
获赐得四邑,请隧未被允:为报答晋文公重耳的“救驾”之功,周襄王姬郑专门为晋文公重耳举办了庆功宴,并将阳樊、温、原和攒茅四个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县、温县和修武县内)赐给了晋国。宴会上,晋文公向姬郑“请隧”,即提出要求:他死后也要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被姬郑婉言拒绝。
庶孽争之乱,成周国势减:自公元前648年子带引西戎兵攻周,到晋文公重耳于前635年救驾平定叛乱,前后约十几年时间。庶孽之乱,除了消弱了成周的国力,同时,所辖势力范围也被大大缩小。
晋国得渔利,周地仅弹丸:成周的“嫡庶之争”犹如成语《战国策·燕策》中的“鹬蚌相争”故事,而晋国则成了得利者的“渔翁”。此事的三年前,秦、晋两国已擅自将允姓的一支戎族迁居到周王朝境内的伊川(今洛阳市南伊河)一带,这次周襄王姬郑又将阳樊、温、原和攒茅四个邑赐给了晋,至此,周王朝的地盘仅剩下方圆100多里的“弹丸之地”。
为誌这事件,坎贵立专祠。城西贺尧处,示之为国耻。
迨至宋真宗,献臣路经此。诗文谒旧墟,感慨由衷出。
注释:
为誌这事件,坎贵立专祠:为了铭记这次历史事件,成周臣民坎氏贵族专门在当年周襄王姬郑避难之处设立了专祠。
城西贺尧处,示之为国耻:这样以来,在今天的巩县老城,昔日原坎氏邑西城门外的贺尧村口,作为成周“国耻”的周襄王祠,永远被载入了历史史册。
迨至宋真宗,献臣路经此:到了北宋真宗年间,翰林学士吏部官员外郎李献臣一次路经巩城,特意至周襄王旧墟拜谒。
诗文谒旧墟,感慨由衷出:李献臣拜谒周襄王祠后,感慨由衷以诗《过周襄王祠》。
周室否艰际?君王坎氏聚。荒祠黍离后,乔木壑迁移。
事故感内党,客行悲旧墟。一窥盟守迹,难问苏麟书。
注释:
周室否艰际?君王坎氏聚:要想知道成周王室当年存在的是否艰难?了解一下坎氏邑的周襄王祠的历史背景你就会知道一切详情。
荒祠黍离后,乔木壑迁移:当年的周襄王祠已荒没于农田蜀黍之中,其周围的那些曾经生长着满是绿叶的高大树木之地,现在也被一道道沟壑所代替。
事故感内党,客行悲旧墟:当年的“子带之乱”给成周臣民内心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痕,但作为后世的北宋之臣子,今日的造访,内心除了复杂的感叹,唯存悲凉。
一窥盟守迹,难问苏麟书:粗略地领会一下古代诸侯在神前的立誓缔约及他们的实际操守行迹,就会明白苏轼后来又专门上书皇上推荐苏麟为官当时的复杂心情,可以看出苏轼对治国良才的寻求有多么地渴望。苏麟(969~约1052):北宋末年诗人,是一个有才华但没有机遇的人。仅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两句诗传世。因此被世上称作“最懒的诗人”。他曾为仕宋杭州属县巡检。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提拔,唯独苏麟,因在外县担任“巡检”,不在杭州城里,没得到什么照顾。一次,苏麟因事来杭州见范仲淹,顺便献诗一首,其中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看后,心中会意。事后,经过多次考察,得知苏麟是一位廉洁、耿直的好官,于是,便专门上书皇上推荐苏麟为官。后来,人们就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作为人事关系接近因而易于获得方便的意思,或简作“近水楼台”四字。至于苏麟当时写的全诗,似乎并没有留传下来。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
时值神宗年,介甫祭宋陵。专程亦至此,题留感叹诗。
来往市朝变,前后烟雾疑。萦绕河洛水,寂寥千古陵。
注释:
时值神宗年,介甫祭宋陵:北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由东京汴梁来巩祭奠皇陵。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专程亦至此,题留感叹诗:祭罢皇陵,王安石亦专程至巩县老城拜谒周襄王祠,并留下《题巩县西门周襄王庙》一诗。
来往市朝变,前后烟雾疑:他感叹到:国度如沧桑,世故的多变如烟雾弥漫,令人难以捉摸,辨不清前后左右。
萦绕河洛水,寂寥千古陵: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其伟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被淡漠,有的被遗忘于历史长河,惟那萦绕于嵩山于邙岭间的的黄河、洛水,永不改变,东流不息。诗文道出了作者对历史盛衰变化的悲观与无奈。
西门仅土垣,襄王祠难觅。老城林高楼,农舍代荆棘。
坎邑昔峥嵘,二千六百余。再稽往日史,些许有启迪。
注释:
西门仅土垣,襄王祠难觅:今天的老城西门仅存不足千米长的土垣,5.4公顷大的城域更是让人难寻边际。当年的襄王祠,如今,荒草丛生,难辨遗址所在。
老城林高楼,农舍代荆棘:现在的巩县老城,高楼林立,农舍整洁。
坎邑昔峥嵘,二千六百余:由坎氏邑至巩县老城,历经了二千六百余年的峥嵘岁月。
再稽往日史,些许有启迪:现在再来稽考当年曾经的历史,体味过去的不平常,我们这些现代人的心灵,是否从“繁华”的背后得到些许的启迪与暗示?
注释:
2024·7·16·烟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