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阿蹦
斯奈德娶了一个日本妻子,他的诗歌里有大量关于日本的风物描写。《走过妙心寺》就是其中一首,为了防止格式弄错,我直接对照书上的原文格式,逐字敲在了电脑上,标点符号都不会错一个,算是对一个诗人的基本尊重。
马雅科夫斯基的楼梯诗,首创诗歌的建筑与节奏、音调相结合的美学范式。自此模仿者甚众。斯奈德的这一首,算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看到的这首诗,不以这种形式呈现,可以说,语感、表现力将大打折扣。
这首诗看似貌不经心,实则处处匠心。
“参无”与“灰”以及诗题“妙心”,是这首诗的要抵达的目标处,而“无名无姓”是过渡,至于中国或是朝鲜来的水手,不重要。
诗里要重点解释的地方还有两处:
第一段:“笔直”与“窄道”,似乎又引进了基督教的理念,《圣经》里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如果结合这一宗教背景,“笔直”与“窄道”,可以这样解读,“笔直”是假象,“窄道”才无比真实。
末段:“绿松针,/ 木材,”这是在写静谧,同时又是“灰”的前身。“松针”,“木材”迟早成“灰”。谁不是?
笔直的石径
穿过泥墙间的窄道
……从朝鲜和中国来的
弄船的水手,
木匠们,递刀一样的凿子。
参“无”的小和尚,
还有围着城的
松树。
古老事物,每一个
无名无姓。
绿松针,
木材,
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