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般风景,万种书写——评《美丽中国》诗系

作者:郑世琳   2024年03月14日 14:27  内蒙古日报    5    收藏

虽然统摄于“美丽中国”系列丛书这一同题写作的统一框架之中,五本诗集其内在所呈现出的风格却各有所长、气象万千,各自的特点迥异粲然,有自己鲜明的文学气质与作为诗人的独特表达,避免了如今刊物诗歌常见的同质化危机,诗歌的气质气息与风格都极具辨识度,这也是一位诗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屏幕截图 2023-11-07 112440


《立锥》杨碧薇


俄国著名诗人、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广为流传,已被普遍接受,当语言经过日常习惯性使用已经附着“知觉的机械性”斑斑锈迹,文学的目的之一在于改变语言的惯性,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超越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与常境,以此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使人重新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成其为石头,即陌生化,艺术在于使人重新感觉到事物,而不仅仅是知道事物。众所周知的陌生化是能够进入文学史的经典诗歌的常见特质,也是一项需要夜以继日体察入微地捕捉、刻苦敏感与天赋缺一不可的技艺,想来这也是陌生化理论人所共知、能够真正达到陌生化水准的诗歌却向来寥寥的原因之一。诗集《立锥》是寥寥中的一个,《立锥》非常自觉地践行了陌生化理论,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陌生,因此诗行间新见迭出、从不落于窠臼,如我们会惯性地运用米、公里、方圆等物理距离来形容一处地方的小、或者耳熟能详的“这世界真小,我们又遇见了”,但《立锥》跳出了这些陈词滥调,《永和》是这样描画一座小城的小,“果真一座小城/小得我想一个人的时候,从城南走到城北/走过永红大桥再回来/还没把他的侧颜想够”,诗中用思念一个人的心理时间来丈量物理距离上的小城之小,此时小城大小与否已经不再重要,而是小城的小衬托出了思念的悠久绵长。这种时间与空间的心理辩证法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数次经历过的瞬间感受,只是下一个瞬间我们便遗忘了,像时间长河中的许多事情一样遗忘了,以至成为了我们遗失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陌生,好在《永和》将它从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打捞了上来,指给我们看,让我们重新体会到生命日复一日背后一逝而过的诗意的瞬间,重新认识生活本身。还有大多数人想象一棵树通常是碧绿了事,风中的树则是枝条随风划动,《大辛庄甲骨文秘史》却看到了细微处,“微风把高高低低的树叶翻出两种颜色”,同一片树叶的正面和背面颜色深浅是不一样的,当微风吹拂时,树的颜色便会在两种颜色中起伏变化。每当读杨碧薇的诗,我们便想起生命曾经疏忽遗忘了太多的事。

另外大多数情况下诗人会将诗集中最得意的一首诗的名字命名为整本诗集的名字,但《立锥》诗集中并无一诗名为《立锥》,为何书名会取作《立锥》?思索再三,或许这正是诗人对于大与小的辩证思考,美丽中国何其之大,960万平方千米从南到北山川异域、从异乡到异乡、从异乡到异乡,但中国对于诗人而言又非常小,小到最终回到一方小镇的立锥之地。


图片1


《山水宴》孤城


我之前从未读到孤城的诗作,《山水宴》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孤城诗集,拍案叫绝,并决定以后持续追踪这位诗人的创作。我为何如此喜爱《山水宴》,想来重要原因之一是孤城的诗歌会非常有意识地不讲透,比如《剩下来的时光,我打算这样度过》写到“书脊砸疼脚背/牵旧伤/怀想一次, 就将那竿洞箫默默/擦拭一遍”,书脊砸疼脚背,牵动了往日的旧伤,往日何故受伤?作者没有写,只是写怀想一次,便将那竿洞箫默默擦拭一遍,怀想什么?作者也没有写,但通过默默擦拭洞箫的动作无声地告诉了我们怀想的旧事、怀想的故人与那竿洞箫有关,与旧伤有关,而“默默”一词暗示了这件旧事是悲哀心折、思之怆然的,“我”才会如此沉默寂然,也正是因为前半生的风雨旧事,剩下来的时光,“我”才打算这样在山水之间避开尘世、闻梅望月观竹隐居度过。读者能透过题目、透过字里行间隐约察觉到这背后有一段沉静如海、关于伤痛的旧事,但诗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将故事讲透,将诗意的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力,从而将诗行的有限空间拓展为了无限空间。


雨与语


《雨与语》麦豆


《雨与语》虽然被归为口语诗行列,但字里行间的诗意从未缺席。能进入文学史的口语诗如《有关大雁塔》《尚义街六号》《读弗洛斯特》等往往具有极强的诗意以及为诞生这种口语形式的诗意而精心打造的设计组织,并非随意地轻松写就,而是苦心经营出来、有意锤炼出来的平淡而近自然,《雨与语》也是如此。毕竟能够成其为诗的口语诗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要对生活本身与诗歌这一艺术文体有所提炼升华与崭新思考。恰似波德莱尔这位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漫游巴黎一般,城市漫游者麦豆在贫穷与富有共存的南京城里两手空空地游荡,他看见人世间辛苦劳作着的芸芸众生,也看见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与情趣。


微信图片_20231101144938


《暴雨和绵羊》安琪


我想安琪之所以被称作“先锋诗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她对于这个世界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理解与认识,即使在这本相对温和柔顺的《暴雨与绵羊》,安琪打量世间万物的目光也始终是独到的、直抵本质的,比如《登鹳雀楼,愧对王之涣》一诗:


与其说你想登鹳雀楼

不如说你身上的王之涣想登鹳雀楼

每一个中国人

身上都居住着一个王之涣

当然还有其他

每一个中国人到了运城

到了永济

都想去登鹳雀楼

与其说你登的是鹳雀楼

不如说你登的是王之涣楼

每一座被诗歌之光照耀过的楼

都永垂不朽

都亘古长存


这一日你登鹳雀楼

此楼已非彼楼,彼楼已被王之涣移到诗里

留在原地的,彼楼的肉身

早就消弭在成吉思汗的铁蹄下

这一日你登鹳雀楼

登的是一个符号,一个钢筋水泥的符号

黄河东岸

浩渺山川

倘无此楼,则鹳雀何处可栖息

天地以何为标志

黄河东岸、浩渺山川

倘无此楼

则王之涣如何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则你到永济

如何以楼为鉴,照见自己的才薄!


游人盼望登鹳雀楼的意愿并非出于游人自身,而是游人身上所留下的前人王之涣的影响,因为每一位从小读过王之涣千古诗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中国人身上从此都留下了王之涣的印记。而鹳雀楼也因为《登鹳雀楼》从此不再仅仅是它本身,也是与诗人王之涣紧密联系的共同体。随着《登鹳雀楼》的千古流传代代吟诵,鹳雀楼永远活在了诗歌《登鹳雀楼》中,鹳雀楼在诗中永生,在诗中永垂不朽,亘古长存。如今的鹳雀楼的确是在被战火烧毁后重建的新楼,已非当年王之涣登临的原楼,但这已无关紧要,本来登鹳雀楼就是在登一个民族记忆的符号。在安琪别出心裁的视角中,鹳雀楼并非因鹳雀而得名,而是倘无此楼,则鹳雀何处可栖息;鹳雀楼与王之涣的关系也并不仅仅是王之涣的诗成就了鹳雀楼的千古不朽,鹳雀楼也用自己的山川气魄成就了王之涣的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也让后世诗人以楼为鉴照见了自己应有的谦卑。还有在《囚禁在山东之行的沉默里》里,安琪写到“亲爱的除了余生,我已一无所有。”以仅有的余生更加衬托出了一无所有的无。《忆泰山》中“光线热烈以便泰山铺开足够大的阴影把你我埋葬。”在普通人的刻板印象里,光明与阴影两相对立,光明强则阴影弱,光明弱则阴影强,但安琪不会如此庸俗,她眼中的泰山是光线越热烈,泰山铺开的阴影就越大,大到足以埋葬你我。光线强则山的阴影强既符合现实逻辑,也是视角与众不同之人才可看见。从古至今的诗歌里写到饮茶无一不是文人雅士的风雅闲致,但《东门问茶》却写到饮茶背后的茶厂,写到风雅背后辛苦劳作的茶厂工人“捡茶、包茶、装箱、搬运/年轻的妈妈力气大,生活需要她力气大”,但又不似左翼诗歌那般缺乏文学性,而是以文学性的笔触刻画作为茶厂工人的妈妈,即使写作底层民众,安琪也从未丧失文学性,这是安琪的伟大胜利。


20231114_215117


《老街口》马文秀


长诗《老街口》是关于“我”走进西域探访百年藏庄塔加村的所见所闻所感,行走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关于探寻的主题引导诗篇前行,似乎是已经遗忘前世记忆、但又模糊残留着前世记忆的转世女子在一个前世久居的村庄寻找她的前世、她的前世恋人,即长诗《老街口》的构造包含着一种寻找前世恋人形式,所以这一探寻似乎是在唤醒一种似曾相识感,这种似曾相识感是模糊的隐约的,是在熟稔感与陌生感之间寻找一个诗意的平衡。

当王勃在滕王阁上挥笔写就《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从此不再只是地理上的滕王阁,而是被赋予了特殊历史文化含义的新名词,诗人们用诗篇书写山川的同时也是在为山川重新命名,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于寒山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于阳关、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之于敬亭山皆是如此。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期待“美丽中国”诗人们用自己的文字为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以诗为证,为岁月山河重新命名。


郑世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1995年生,重庆人,学术论文见于《新文学史料》《文艺争鸣》《当代文坛》等刊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小说、诗歌见于《诗刊》《北京文学》《青春》等刊物。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音律正声翻转《金谷子赋》正义
  6.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7.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8. 《腾飞协奏曲——新时代工业诗选》出版
  9.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去世,享年92岁 | 诗歌选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隆重开幕
  5.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肖水:回去要读你们的诗
  8.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9. 《人民日报》:让文学骏马奔腾于时代原野
  10.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