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王录升
加入时间:2023-10-09
诗人简介

王录升,笔名金黄,男,1963年出生,辽宁省丹东市人。先后从事过高校教学、行政管理、机关党建工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鸭丫诗社”发起人,与人合编文革后首部大学生诗歌专集《大学生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至今发表诗歌800余首。诗作曾被《诗刊》《当代诗歌》《诗神》《诗潮》《诗歌月刊》《鸭绿江》《满族文学》以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媒体、今日头条等五十余家媒体选用,并被翻译至美国、英国、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先后五次获得国家、省部级诗歌奖项。著有诗集《三套车》(三人集、辽宁大学出版社)、《金黄的生命河》(人民日报出版社)、《经过》(万卷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丹东市作家协会顾问、《丹东作家》公众号主编。

粉丝
关注

动情的仰角

动情的仰角(组诗)
王录升



放蚕

父亲说他放过春蚕,秋蚕
每一个蚕场都顶着一片天
一根扁担两头条筐不敢落地
肩上压的是一座山

在枝条间一直弯着腰
把虔诚粘在桑叶的两面
放蚕需要与蚕一遍遍对话
在每一座山都要使用它的方言

放春蚕与秋蚕就像人生的上下半场
用一根丝的忐忑,牵着地平线
蚕不知道放蚕人的煎熬
四处挑拣哪片叶子苦,哪片叶子甜

蚕场不再收留父亲
此后的日子他也一直在做茧
要拉着全家人一起挤进去
相互取暖,期待命运的蜕变


挑担

要下暴雨了
我把白天挑进夜里
那些乌云,似乎要跟进屋

爷爷的肩头
父亲的肩头
都是一个高,一个低
他们斜着身子
一头扎进了大地

跟着他们的风雨
如今,跟上了我
那些斜着吹来的风
一边高,一边低

山上的地瓜
山下的稻谷
夸张地在风中发脾气
我在挑
祖辈没有挑完的节气

入夜,卸下了一切
怎么感觉更沉
原来,我的肩头
有印记


奔跑的铁


从矿石里挣脱出来
不是被排挤
铁也有流淌的情结

铁毕竟是铁
基因里的坚韧
与水有区别

到处淬火的尘世
用腰身变细使铁柔软
也有人怕铁屑

而铁一旦成为高铁
无论装载多少人和物
都要用奔跑与身后告别


生锈的小号


一把小号从挂在我的嘴边
到挂在墙角
锈了

弯弯曲曲的号管
沉淀了许多童年歌谣
我曾经抱着它跑
它曾经催着我跑

如今跑不动了
用深情
翘起一个
沉默的仰角

我知道
它憋着一口气
要把中年的锈蚀
吹掉


恐高


不能再往上爬了
人家眼里的大
在我眼里小
我在飘
在与重力藏猫猫

两只手投靠握紧
才知道,在高处抛锚
有多烦恼
与人群越来越远
互相看不着

用前半生爬上去
用后半生滑下来
恐高被尘土花草治愈
没吃药


遗落的钥匙


平缓的马路旁边
成为一把钥匙的站点
上不了道,下不了坡
僵硬在灰尘的地盘

用金属的亮
在等待相认
没有一个人弯腰捡起
离群钥匙的孤单

它在牵挂孪生的锁头
还有血亲的指头,手腕
内疚自己的疏忽
使开锁也难,锁紧也难

不在串上,就这样生锈了
失去温暖,再也不能旋转
无法看见身后
人间锁不住的笑脸


转身

一只蚂蚁把细节藏在身体里
慢慢向我靠近,我看不到它的表情
和它的足印

我在秋风里落单,大地很深沉
一片片金黄的落叶
在沟沟坎坎依偎着树根

此刻,我转过身
想给蚂蚁带路,我身后的房屋宽敞
客厅里空无一人

相互觊觎了内心深处
才知道,孤独不分大小
天与地的根,叫信任


烫伤

脚被烫了
连累了无辜的道路
每走一步,地面在晃
从脚掌到呼吸
从呼吸到话语
都不太流畅

不是因为爱情
也不是因为农忙
更不是因为见义勇为
多不值当

要什么真相
只是揭开了一层皮
人类就痛的够呛


绕弯

走了多少年
也没把一条道路走直
都说马路上没有门槛

绕点弯舒服
小弯有小主意
大弯有大智慧
为一副好脚板

直到硌伤了脚
不得不走直道
打招呼的人少了
大家都在弯道上
遛那些弯


鼓掌

至少手要空闲
安装节奏有空地方
已经没有人质疑,这是
无关劳动的声响

巴掌里天生的节拍
沉默在掌纹上
不鼓掌好像缺一段基因
跟不上营养

一直拍到手掌红了
空气兴奋了
再到夸张大过一切
所有的胳膊似乎化成了翅膀

没有人把鼓掌当做职业
我经常想,如果仅仅是帮腔
或者兴风作浪
手心里的汗,出得有多冤枉



眼花了


我曾经迷恋的那些模糊
提早来了
就像越来越多的沙尘天气
看不清别人,还有自己

天地不施舍远近
却经营人们眼里
开花的兴奋,风雨的焦虑
地平线上的高低

曾经在面前晃来晃去的人
我依然牵挂他们
到漆黑的夜散尽
带路的还是木鱼

眼花了要抬高腿脚
压低重心,不是演戏
与花眼有关和无关的人
都在掂量失真的距离


惆怅

好多事物都模糊了
越来越清晰的是故乡
大到一座山头,一条河岔
小到一个井台,一截矮墙

既使是百把十里
也望不到头,多少人用半生
一边向前走,一边回头望
总是直道短,弯道长

我与故乡分别太久
从熟悉到陌生,再到
亲手栽下的那棵树
再也不向我张望


身后

我在母亲的身后
走了四十多年
就像跟着一片荫凉

荫凉越来越小
而在我眼睛里却越来越大
我的眼花了

花到看每一个女人
都像我的母亲
每一块石头垛子都像

直到我的眼里都是母亲
她们总在泪珠里走动
时常让我揪心

母亲啊


在布达拉宫广场发呆

把我带到布达拉宫广场的
不是飞鸟,而是尘埃

我也要住在这个节点
冲上一杯茶和带着体温的鲜奶
在回廊里、向往中发酵
拌上一小朵云彩

在拉萨
没有人的地方有经幡
没有经幡的地方有期待
布达拉宫广场是唯一一处留白

有多少人像瓶子一样
想在布达拉宫广场倒空
我绝不这样使用生命
就像在布达拉宫广场
该走的走,该来的来

布达拉宫广场是拉萨的开阔地
我只想发发呆,不难为四周的老墙
不觊觎唐卡,就像角落的小草
用藏语打着招呼
远看匍匐着,近看立起来


用一根火柴体检

不是纤细硬朗的茎秆
都有燃烧的誓言
不是所有的燃烧
都会使灼热泛滥

一根火柴不是一根弦
不是花的另类
不是灯的引线
不是一把镀金的斑点
不会点拨或曝光
哪里苦,哪里甜

在黑暗的夜里
一根火柴找回的一朵花,一只碗
甚至一道弯
让看见成为方向盘

只有在夜里溅起的波澜
对一群不会发光的人
睁一次眼,足以对整夜
进行慢慢盘点



我是人民

不是泥土在呼吸
而是在地下匍匐行进的草根
不是山脉在起伏
而是石头群不肯平复的兴奋

我就站在这里
就像气旋里的砂砾
琐事缠身的蜜蜂
套着亲近的知了
一切与节气有关的来往
都是我的亲戚

我也转身下马
驾驭城市的灰尘
我占领街巷角落
让月色熏香灵魂
我敞亮着向生活微笑
做风雨的知音

我是人民
从来不知道我是掉队的人
我的身后还有人民
还有耶稣和达尔文
我衍生灵魂
我是不需要化缘的神

我不需要尊称
我的前生和来世都是人民
我在平静的光阴里痊愈
只有人民才有的累累伤痕


王录升简介
王录升,笔名金黄,男,1963年出生,辽宁省丹东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丹东市作家协会顾问。先后从事过高校教学、行政管理、机关党建工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鸭丫诗社”发起人,与人合编文革后首部大学生诗歌专集《大学生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至今发表诗歌800余首。诗作曾被《诗刊》《当代诗歌》《诗神》《诗潮》《诗歌月刊》《鸭绿江》《满族文学》以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媒体、今日头条等五十余家媒体选用,并被翻译至美国、英国、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省部级诗歌奖项。著有诗集《三套车》(三人集、辽宁大学出版社)、《金黄的生命河》(人民日报出版社)、《经过》(万卷出版社)。
通讯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女人街崇德南小区9-2-1603。邮编:118000。联系电话:13941517178,微信同号。










摆渡光

摆渡光(组诗)
王录升

向日葵

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高这么大
这么鲜艳的向日葵
会翱翔的向日葵,与太阳齐肩

有人说是假的
这个向日葵是跟着风上去的
牵着它,有一条绳

夜间确实看不到了
我宁愿相信,它还在空中
或许还有别名

追逐太阳的都应该叫向日葵
它不是一个物种
而是一种心境


露珠

只是你没看到,每一根草都弯过腰
提起一滴滴水,在夜里报到

一滴滴露珠爬上草尖
就有一片草在奔跑,一片草原在奔跑
一片森林在奔跑

露珠缩紧着身子
怕衔着的天空掉下来
那里有云朵,太阳,飞鸟

我也在这小小镜子里
整理人生的正反面
跟着一滴滴露珠,去燃烧



荷叶

既使不是我的舞台,我也爱
油油的绿,慢慢的摆

荷叶上是空的,幻想是满的
一会儿漂浮,一会儿想承载

水都被麻醉了,废了时间
让年少的年轮没有波纹
就这样沉溺初恋
期待,再期待

我多想是一滴水,在荷叶上
滚过去,滚过来



流水

哪里能没有流水
从酒肆花巷到营盘衙内

天井渴望从房檐上流下来
门窗盼望从脚下绕过去
花草要溅点水珠
水总是流在深深浅浅的期盼里

时光把一切逼老了
只有流水青春不羁
打造了那么多器皿
挖了那么长水渠
没有抓住水的颜色
品透水的滋味

多少人汗流浃背
只为弯腰捡起锅边溢出的米粒

我身体里有水,我尾随
只有我知道
离地上的河近了
离地下的水远了


乳名

我的乳名清脆,卑微
就像一滴水,小时候
有时漏在地上,有时滴在门外
没有哪一块抹布理会
村头相同和不同的乳名
像柳絮一样来回飘落
没有一个乳名不沾奶水
不被磕绊,不打瞌睡

谁给我取的乳名
在弄旧时光的窗台上
依然可见固执的胎记
倔强的豆芽谷穗,立柱门墩
让我一生拖着它们的影子
高高地抬起腿
在冷暖人生里落定
生命里的盈亏

谁在唤我的乳名
从田埂到都市
叮咛不断穿过内心
打扫皱纹里的污秽
我的乳名羽化了
搭乘了远去的季节
难以回头的苦涩
用一生来回味

谁捡了我的乳名
时光从侧身到轮回
那个唤归的女子
酷似我的妈妈
用棍子敲一敲盆沿
溅起了一圈一圈光晕
这一刻,没有什么
比手执柔软更有光辉


半山坡的石凳

三块石头砌起的石凳
在半山坡

据说,那是母亲架起的
在她嫁过来的那年
为了排遣寂寞

石凳离家很近
能够听到吆喝
母亲坐在凳上做了几十年活计

石凳对着她的家乡
从来没动过
石凳随了她的性格

石凳留下过许多人的体温
她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坐过
带给母亲的凉热都是快乐

晚年后,母亲几次想挪
搬不动了,母亲不会求别人去搬
那是她一生的准则


惆怅

好多事物都模糊了
越来越清晰的是故乡
大到一座山头,一条河岔
小到一个井台,一截矮墙

既使是百把十里
也望不到头,多少人用半生
一边向前走,一边回头望
总是直道短,弯道长

我与故乡分别太久
从熟悉到陌生,再到
亲手栽下的那棵树
也不向我张望


一只麻雀睡在阳台上

除了风吹起的羽毛,其余一动不动
顶多有三寸的阳光洒在它的身上
这就足够让一只麻雀酣死过去
此刻在它的梦里肯定没有枪响

一只麻雀躺着,需要数倍麻雀的勇气
周围物件的排挤,阳台往来的冷热
敲着竹杠的护栏,贪婪好奇的菜筐
哪一点躁动都足以使一只鸟受伤

一只鸟用这样的方式躺平,有些仓促
是过饱还是过饿,疼痛还是狂妄
断然终止了一切交往
引得昨天的草丛和山岗向今天张望

阳光从来不惊动信任
悄无声息地给善恶处方
对一只鸟也不例外,既使它闭着眼睛
视网膜上也会有结晶的光亮

我愿意与阳光一起牵挂
流浪的这只鸟,使阳台不再麻木
也愿意把自己伪装成一束光
给它翅膀里裹着的真相


在布达拉宫广场发呆

把我带到布达拉宫广场的
不是飞鸟,而是尘埃

我也要住在这个节点
冲上一杯茶和带着体温的鲜奶
在回廊里、向往中发酵
拌上一小朵云彩

在拉萨
没有人的地方有经幡
没有经幡的地方有期待
布达拉宫广场是唯一一处留白

有多少人像瓶子一样
想在布达拉宫广场倒空
我绝不这样使用生命
就像在布达拉宫广场
该走的走,该来的来

布达拉宫广场是拉萨的开阔地
我只想发发呆,不难为四周的老墙
不觊觎唐卡,就像角落的小草
用藏语打着招呼
远看匍匐着,近看立起来


笨鸡

我的鸡从来都啄食小虫子
不是我告诉它的

它们从小就跟着我
赖着要米
比我小的那些孩子
手散
但是,它们有警惕

我不担心
知道它们吃了就走
回窝把吃的那些统统变成鸡蛋
叫着让我收起来

我从来不给它们开会
它们产的蛋叫笨蛋
味美无比


放蚕

父亲说他放过春蚕,秋蚕
每一个蚕场都顶着一片天
一根扁担两头条筐不敢落地
肩上压的是一座山

在枝条间一直弯着腰
把虔诚粘在桑叶的两面
放蚕需要与蚕一遍遍对话
在每一座山都要使用它的方言

放春蚕与秋蚕就像人生的上下半场
用一根丝的忐忑,牵着地平线
蚕不知道放蚕人的煎熬
四处挑拣哪片叶子苦,哪片叶子甜

蚕场不再收留父亲
此后的日子他也一直在做茧
要拉着全家人一起挤进去
相互取暖,期待命运的蜕变


弯曲的长堤

我的眼睛奔跑的再快
也快不过长堤,我宣泄的浪花
都在长堤的臂弯里

那些洋洋洒洒的水草
长过我的一生
我看不到它出生,老去

在没有浪花的日子里
我知道离堤远了
没有水,掉队的一定是鱼

我不知道命运里
是不是一定要有水有堤
像一对老夫妻,弯曲依偎着弯曲



花房

暖心的事什么季节都有
玻璃墙外已经是冰天雪地
房里的花却竞相开放

早先,有多少手掌
捂过这里的土,过后
依旧冰凉冰凉

热一旦成为暖流
休眠的节气就醒了
毫不犹豫地与冬天碰撞

如果花房收留了我的一生
我在想,在花房里长大
我会是什么样






老珠串

一个挨着一个
每个圆的快乐,感染着这个圈
在端端庄庄之间,牵着金丝线

带着体温的珠串
曾经把持着反转手腕

从民间到宫廷,从宫廷到民间
历来都是有长有短
包浆的手,有不同的汗腺

不是所有的老都要打盹
都萎缩,褪色,带斑点

这串珠子很有意思
比当红更红,红得发紫
多少人爱戴又松开

如今隔着玻璃看,看不见虫眼
只看到一个丰腴的环


第一趟地铁

被埋在地下的不一定是种子
比如,地铁
它与种子一样
对阳光有情结

时代在阅读她的每一座城市
从地面到天空,背离与贞洁
包括那些致密的雾霾
倾斜的伤别

地铁使城市重心降低了许多
不再竖起耳朵听风听雨
弹力十足的铁轨
颠簸出了喜悦

一座城市总会有自己的第一趟地铁
被我赶上的这趟
使我连根拔了
漫长的夜

北山枫叶

天冷了,北山枫叶红了
我不知道这是兴奋还是悲伤
数不清的红叶,一朵
趴在另一朵的背上

他们说这是景色,深刻的
使人彷徨。每年深秋路过
从山底爬向山顶,等待霜降
在道路两旁,让人心疼
烟囱窜出的火苗,正是它的心事
烧不尽的枝叶,在顽强地伸张

大多数发小仍依偎北山
每一节年轮里都有枫叶
而我被染红的那段
还燃烧在路上


他在一面墙上画窗户

有窗户的墙
一定比没有窗户的墙
有主意

把梯子立在墙根
他不知道,此前
梯子与墙是天敌

一缕缕风绕着墙走动
不舍得墙缝里的冷暖
它们用小
调节里外温差
用大
驱逐沙粒

他要画个窗户
使墙柔软
就像他细致地用笔尖
在找
线条的最小公约数
用心中涌起的涟漪
致敬脱落的墙皮

一片片树叶落下来
把白天砸进灯光里
他不去掂量这扇窗要画多久
如果有锤子跟上来
他要为这扇新窗
举办通透的落成典礼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