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新,1963年生,浙江台州人。著有诗集《梦想活在世上》《漫游》《美好的午餐》,译诗集《美洲译诗文选》《鲁拜集》及学术著作30余部。
秋柳诗社
秋柳诗社
从前我在明湖之南
与同学们解开缆绳
荡漾在碧绿的湖水中
牌坊仍留在记忆里
昨夜我在湖之东北
卧听轻声的蛙鸣
今晨见到纵横的堤坝
把湖水一段段分割
曾堤的杨柳多于江南
还有新造的楼阁和拱桥
秋柳街的诗人已散尽
唯留下了一尊铜像
杜甫的历下亭清晰可辨
仿佛会从水上漂走
相距不过百十来米
却相隔了无数的春秋
古老的山冈
在这片古老的山冈上
栽种着红鳞蒲桃树
走过林中的那条小路
每个脚印下面都有历史
一只破碎的陶碗底部
一块上了彩釉的瓷片
汉字失落在其中犹如
雨水渗入黄色的泥土
周家大院
田头的那棵百年樟树
伫立在成千上万个村口
红色的对联户户垂挂
带给人们喜气和福分
一条条水泥路通向远方
男男女女纷纷外出务工
偶尔飘来童稚的声音
老年人依旧守护着故土
他们在寂静的宅院里
劈柴洗菜,来回走动
看见生人口中念念有词
唯有屋檐上的小鸟听懂
龙兴寺
如今它变成一所小学校
朗朗的读书声日复一日
偶尔夹杂着诗的韵味
子厚一家曾旅居于此
五年的时光,闷即出游
母亲离世他却无法相送
远处潇水已被高楼阻拦
唯有一座大桥隐约可见
它通往西山和钴鉧潭
禁渔期,大雪多年未见
重巽住持也去向不明
或许他已经返回天台
朝阳岩
披蓑衣的渔翁在雨中
用木桨而非小橹或大橹
顺着潇水而下或逆流而上
摄像机立在另一艘船头
无人走过对岸的堤坝
也没有其他的船只驶过
山和水依然是那样翠绿
两个渔翁各自驾船离去
只留下我们辨认崖上石刻
西山
能眺望远方的山才是名山
它同样也会被远方的山看见
依江而立的山才是名山
来往的船夫和旅人不会错过
有幸被写入诗文的山才是名山
人们在平坦的地方也能看见
曾经亲自登临的山才是名山
踩在脚下会被你永远铭记
漓江亭记
在訾家洲公园
我又看见了子厚
他的头颅微微前倾
从一块巨石中间伸出
背靠清澈的漓江
对岸是著名的象鼻山
游人的目光全被牵走
他在此地静静地润笔
为新建的亭阁喝彩
为新政的出笼呐喊
——訾洲山水甲天下
华夏从此多了一处胜景
零陵春去
潇水在此拐了一个弯
几座楼房掩映在树丛中
对岸的芦苇有的已枯萎
远处山崖呈现一片灰色
鹅卵石铺就的村路旁
两个少年在投石打水
一个农妇挎着竹篮
从山地里挖笋归来
油菜花儿渐次凋零
春天快速地北上
去往柳子厚的故乡
谁的眼睛在天空俯瞰
小石潭
鱼在天空游
我在水底坐
鱼若飞鸟
我似青蛙
长寿千岁的鱼
吸引了众多游人
唯有一双眼睛
看见了鳃盖
柳柳州
峨山、马鞍山、立鱼山 … …
沿着柳江两岸依次排列
我们在云顶平台上眺望
柳侯祠安卧在柳侯公园
千年之前他种下了橘树
东坡书成了荔枝三绝碑
马拉松的队伍沿街奔跑
经过一家网红螺蛳粉店
旁边是金嗓子喉宝总部
当柳子厚奄奄一息
知道自己难以返回长安
便将小儿托付好友梦得
天柱峰
韩愈留下云开的故事
子厚想起了好友吕温
不惑之年,他病逝于衡阳
天地崩塌,让人落泪
并且由于过分的清廉
吕衡州家徒四壁
四年以后的早春时节
子厚奉诏返回长安
欣然乘船从潇水出发
顺着湘江经过衡山脚下
他看见坡上杜鹃花开
想起多年未见的从弟
响水石林
往来柳州的路上
必然要经过的道
鹿寨的古镇中渡
河边有几棵百年榕树
一座座尖尖的山峰
犹如锋利的刀刃
切割着子厚的愁肠
也令我们寸断肝肠
岩溶、暗河、天坑、洞穴
奇观在不断涌现
恰逢枯水期的春天
天生一座香桥在远景
只要愿意,每次旅行归来,我总能带回一组诗歌。例如,今年二月的川渝行、四月的湘桂行、六月的毛里求斯和迪拜之行。而如果是五小时以上的洲际飞行,通常在返程的航班上就可以完成初稿。写作随笔或游记,则通常要在数年之后,甚至是十年或二十年之后。与散文写作离不开键盘的敲打不同, 诗歌写作仍然要用笔,因而火车或飞机的卫生纸袋常常成为我的初笺——这样,被邻座或空姐看见了,他们会再送我一只。
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诗歌需要细节,细节容易淡忘,一首诗歌常常因为某一句诗优美或异常打动人,被读者记住,而这句神来之笔与某个细节观察有关。即便如此,美妙的诗歌一句难求,稍纵即逝。据李商隐记载,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即探囊整理。相比之下,随笔或散文更关注宏观的事物或历史,因此离得远了反而看得更加清晰。当然,这个观念并非永恒,会因人而异、因时而不同。出人意料是文学艺术的可贵之处。
组诗《湘桂之间》是我受邀参加央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二季之柳宗元集拍摄途中所作。今年清明前后,我们相继探访了1250年前柳宗元贬谪路上抵达或生活过的长沙、永州、桂林、柳州、衡阳、汨罗等地,尤以永州停留的时间最久。柳宗元在永州生活了十年,写下了诗歌《江雪》、散文《永州八记》、寓言《捕蛇者说》等传世之作。如今,永州和柳州这两座地级市都把柳宗元当作主要的文化偶像。
在中国历史上,柳宗元是难得的一位所有佳作均在贬谪地完成的文学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时在诗歌和散文两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的着实不多,而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方面均有重要建树的同样罕见。因此,柳宗元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当他历经十年磨难,奉诏返回京城路上,仍保有一颗积极心,写出了“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这样天真烂漫的诗句。可惜没过多久,他被再次贬谪,去到更为遥远的柳州。
这组诗,是这次纪录片拍摄的副产品,却是率先完成的。《古老的山冈》写在长沙望城,那儿有不少刻印着唐诗的古瓷片。周家大院位于东安县的潇水河畔,那儿有几座古老深邃的农家院落。龙兴寺是柳宗元一家初到永州借住处,他在这里写下名诗《江雪》,如今是一座名为“千秋岭”的小学所在。朝阳岩或西岩是柳宗元写作另一首名诗《渔翁》之地,风景依旧。反而是西山这类荒野自然的地方,让我更好地自由想象和发挥,钴鉧潭让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小石潭》比照自己和柳宗元,有了飞鸟和青蛙的类比。
今年是我写作诗歌40周年,也是文学写作40周年,前4年学生时代只是练习,虽曾编选过两本自印诗集,至今只有我自己保存一套,是否还有当年的诗友或同学保存它们便不得而知了。如果把后来36年的诗歌写作分为两个阶段,那么1993年秋天是个分界线。之前我主要是在自己的卧室兼书房里写作,虽然那时已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但尚未开始世界之旅,之前的一年和之后的一年是我的两个写作高峰。
自1993年以来,我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年造访一个新的国度,这个梦想直到新冠疫情肆虐的2021年和2022年才被迫中断,我因此在六大洲都写过100首以上的诗歌。至于写作风格,1993年之前更多是受超现实主义和现代绘画影响,之后对现实和文明的关注就更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写作和数学研究有个共同点,即年轻时更富有创新力,年长以后更多依赖于经验。另一方面,持续不断的诗歌创作和数学发现均是保持青春的最佳方式。
回眸青春,就是回眸人生。每个人青春的长度不一样,如同时间的河流有许多分岔,我们的青春在不同时期也有歧路和交汇。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把意大利诗人、“黑暗时代”的命名人彼特拉克的诗歌分成两部分,上册是“劳拉在世时所作”,下册是“劳拉去世后所作”。换句话说,诗人的缪斯劳拉之死是他青春的分界线,之后的他是对往昔的回忆。最后,我想说的是,诗歌是一个人的青春所能结出的最华美的果实,无论苦涩还是甜美,都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