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辕关前话環辕(《洛水谣》组诗之十五)

作者: 2023年08月16日15:07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金戈铁马、战鼓声早已远去。虽历数千年风雨洗礼的轘辕古关,至今仍屹立巍峨险要而不失当年雄姿。当你我亲身走进近它时,相信内心产生的不仅仅是嗟叹···

巩境域西南,偃登交界边。太室少室挟,立壑巍峨间。
俗称崿岭口,隘名谓環辕。战略扼要地,秦汉八大关。

细述昔古道,南北各一边。北则多幽折,林深常隐奸。
敕修唐高宗,凿敞车厢宽。兴至不惧崎,屡次入嵩山。

宋人马仲甫,登封吏知县。拥民扩便利,刻石纪美传。
晋商段子焉,迁洛发善念。康熙乙未年,厥修履道坦。

文悌清太守,光绪廿八年。轨辙疏以畅,辐辏通以便。
交通成要道,据可一夫关。荆楚浙欲贾,不绕伊阙还。

民国廿五载,中正五十诞。由此游少林,感其行车难。
遂命建设厅,崿岭修坷坎。盘弯于上下,得名“十八盘”。

有为新中国,古道数次建。工竣癸亥末,筹资百余万。
国道二〇七,经此纵穿偃。险阻尽消除,坂道无崎险。

论及環辕名,指称为一山。初现在周朝,史载东周年:
郑人伐费滑,敬王时六年。古戎徙允族,滑东至環辕。

《淮南子》载云:轘辕道蜿蜒。狭曲十二折,陡仄往复返。
《元和郡县志》:崿岭口厄险。十二弯绕回,故名曰轘辕。 

曹植离京域,由此归东藩。遗诗《洛神赋》,传唱越千年。
苏辙吟轘辕,《三绝》行道难。青山疑无路,涧道九十盘。

谓其战略地,自古多硝烟。《左传》曾有载:襄公廿一年。
晋栾盈奔楚,过国出轘辕。刘邦攻陈留,阳城歇马鞍。

刘桀占洛阳,梁陈汝颖间。石勒霸许昌,引兵出云端。
元颢败河桥,轻骑走以南。世充败李密,偃称轘辕县。

秦王破世充,攻克環罗川。黄巢逼东都,僖宗守隘坚。
捻军出阳城,曾于此入偃。以上古陈事,史海字迹斑。

民国十四年,镇华与憨战。友三败仲秀,南撤退喉咽。
复榘通叛冯,绕达汴行辕。蒋冯阎混战,中原遭劫难。

抗日烽火起,皮部驻河南。豫西支队勇,凭险战犹酣。
机智义勇军,司令张子朴。嵩山作基地,出没频轘辕。

···


注释:
    環辕关:洛阳八关之一,位于巩义、偃师、登封交界处的轘辕山上,为洛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关处崿岭坂,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故称轘辕关。其南边的崿岭口,又有一关,为宋时登封县知县马仲甫庸工所凿,道路轩敞,人便其利,当地人称崿岭口,也叫新轘辕关。《元和郡县志》载:“轘辕山,山路险阻,十二曲道,将近复回,故曰:轘辕。” 历史上,由洛阳通往豫东、豫南及荆楚、江浙一带的轘辕古官道穿村而过。
    崿岭坂:又作崿岭、鄂坂、崿岅。在今河南巩义市的西南,为洛阳东南门户。《元和志·卷5·缑氏县》载: “崿岭坂,在县东南三十七里。坂:形声。字从土,从反,反亦声。本义是关于河道对称分布的田地。反意为镜像对称的事物或动作。土指土地、田地。土与反联合起来表示河道两边有着同样大小范围的田。
    環辕古道:轘辕关有二道,一在北,唐高宗屡入嵩,凿山开道如车厢,为历代置关之所。一在南,即今崿岭口。北道幽折,林隐奸,南道轩敞。有轘辕关碑在崿岭口,为宋代登封知县马仲甫拥民所凿,“人便其利,刻石纪美”。
    唐高宗:李治 ,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敕修:“敕”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如“敕令”,即“皇帝下达的命令”。敕修,即皇帝下命令修路。
    凿敞车厢宽:开凿的山路宽度如车厢的宽度一般。
    宋人马仲甫:马仲甫,字子山,庐江人,太子少保亮之子也。举进士,知登封县。辕辕道险厄,遂佣民凿平为坦涂,人便其行,为刻石颂美。
    刻石纪美传:即把有关的事凿刻于石碑或山石上以流传于后世。
    晋商段子焉: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吕履恒平治崿岭口路碑文中载“段子名润色,山西泽州人也。贾于洛,客岁贸迁,路经其地,辄发善念,慨任厥修。复有异梦惊觉。今年春,谋诸参店主人。主人纠合众善,率皆欢欣乐从,各任一职,公同一心,并立善。……遂出囊兴工于小崿岭口,石工云集,力役辐,效用者不下三百余人,因其地势,随其高下,扩狭口,平险阻、……甫及五月,而一蹴告竣、……山径之蹊涧,今成履道之坦袒,阔则十有余尺,长则五百余丈。外募仅百金有奇,余尽捐之己囊。”
    厥修:厥,本意指憋气发力,采石于崖。引申义是尽全力、憋气发力。在这里指行为人坚持努力完成自己的意愿。
    履道坦:谓所行之路平坦。
    文悌(?-约1900):清末官吏。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字仲恭。以笔帖式任户部郎中,出为河南知府,改御史。二十六年,两宫西狩,文悌迎驾,擢贵西道。乞病归,卒。河南太守文悌开修车路,有记其事的《清开修轘辕关路碑记》的石碑一通。碑文曰: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春,文仲恭任洛阳府太守,尝行部屡经轘辕,斯民登之苦,复虑此道因石磴,不通轨辙,仕宦商贾之车受阻,百货无由辐,而洛、偃或仰粟汝、颍,运输尤为困难。遂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捐廉600金,派员雇工疏凿。偃师县知事潘砺庵实领其工,督工者候补典史张靖,使轘辕盘回嵩少之坂,化险为夷,民尤称便。工程于同年九月竣工后,树《清开修轘辕关路碑记》碑一通,以记其事。
    轨辙:车轮行过后留下的痕迹。
    辐辏:车辐、车毂。在这指通过的车辆。
    据可一夫关:環辕关作为一处关隘,凭险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荆楚浙欲贾,不绕伊阙还:荆楚,湖北。浙,江浙。欲,想。贾,商贾,贸易。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環辕道畅,南方诸省商人来此经商不需要再绕道伊阙。
    民国廿五载,中正五十诞:民国二十五年,蒋介石五十四岁生日之时,曾由此经过游少林寺。
    十八盘:原指登泰山时所必经的最险要的1600多级台阶那一段盘山道。在这里喻指環辕山通往崿岭口的那一段蜿蜒崎岖的盘山道。
    有为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数次维修轘辕道。随着货运及从洛阳到少林寺等旅游景点游客量的俱增,1982年5月,当地政府开始了兴修十八盘改线、扩建工程,1983年12月竣工。用工日22.7万个,完成土石方21.5万立方米,修涵洞29座、长464米,桥梁2座、长72.49米,挡土墙8处、8886平方米,总投资149万元。207国道通过此路,纵穿偃师境内,结束了古轘辕坂山高道险的历史。
    郑人伐费滑:敬王六年(前514),郑人讨伐费滑国。郑人,即郑国的军队。郑国在周朝时是姬姓的诸侯国,都城初为畿内郑邑(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八年,郑桓公三十三年)迁都于虢郐之间,后建都河南新郑。滑国(?~公元前627年),是周朝姬姓封国,爵位为伯爵。建都于滑(今河南睢县西北)。公元前691年至公元前678年之间徙都于费(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具体何时何因迁于费,因史料的缺乏不得而知。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滑国被秦国所灭。费滑,即古滑国之俗称。
    允姓之戎:戎,先秦时期西北民族。又称西戎。常用为非华夏民族的泛称。春秋时期,戎人相当活跃,以允姓之戎、姜氏之戎、犬戎最为著名。
    古戎徙允族,滑东至環辕:在郑国讨伐费滑国时,允姓古戎迁徙到了这里,东域至環辕关。徙,迁移。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集体创作的一部道家名著。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评价《淮南子》说:“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上自大公,下至商鞅。其错综经纬,自谓兼于数家,无遗力矣。” 
    《元和郡县图志》:是唐宪宗年间宰相李吉甫创作的一部唐代中国地理学专著,“元和”二字源自成书于813年,即元和八年。本书对古代中国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是保留下来的中国最古的一部地理学专著,架构最善。李吉甫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太常博。李吉甫(758年-814年),字弘宪,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其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京域:即京城。
    东藩:原指东方的藩国或泛称东方州郡。在这里指曹植的封地鄄城。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其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留下了“背伊阙,越轘辕”千年传唱之佳句。
    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登封道中 三绝 轘辕道》:“青山欲上疑无路,涧道相萦九十盘。东望嵩高分草木,回瞻原隰涌波澜。”
    晋栾盈奔楚,过国出轘辕:《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栾盈出奔楚,过国,出诸轘辕。
    刘邦攻陈留,阳城歇马鞍:刘邦兵攻陈留,又下轘辕、缑氏、绝河津,击赵贲军尸乡之北。攻洛阳不利,出轘辕关至阳城。
    刘桀占洛阳,梁陈汝颖间: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刘聪使其子刘桀等攻占洛阳,桀出轘辕,至梁、陈、汝颖间。
    石勒霸许昌,引兵出云端:永嘉五年(311)石勒称霸北方,引兵出轘辕,屯兵许昌。
    元颢败河桥,轻骑走以南:北魏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元颢入洛,败于河桥,轻骑南走,自轘辕南出,至临颍为人所杀。
    世充败李密,偃称轘辕县: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李密破宇文化及,王世充欲乘其弊而攻之,简精卒2万余人,营洛水为桥。李密在偃师,因新破敌,轻王世充,不设壁垒。世充夜遣200骑蔽山埋伏,秣马蓐食,平明袭之,密阵未成,伏兵北原,乘高驰下压其营,密军大败。王世充进拔偃师,设置轘辕县,并在北山下设轘辕镇(即今叁驾店)。
    秦王破世充,攻克環罗川: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破王世充,攻下轘辕、罗川二县,王世充别将单雄信、裴孝达与唐总管王君廊相持于洛口,李世民率部骑5000前往援助,至轘辕,单雄信等逃遁,王君廊追杀获胜。
    黄巢逼东都,僖宗守隘坚:乾符元年(874),黄巢进逼东都,唐僖宗下诏发兵守轘辕、伊阙、河阴、虎牢。
    捻军出阳城,曾于此入偃:清同治二年(1863)七月,捻军自登封经轘辕进入偃师境内,因县境大村依寨防御,不久即退。
    民国十四年,镇华与憨战:民国14年(1925年)二、三月间军阀混战,陕西督军刘镇华率部将憨玉琨攻打河南,河南省长胡景翼指定豫西南为樊钟秀由禹县、登封出兵轘辕关,占据洛水南岸,侧击憨军后路,憨战败后,不久即气疯病死,于是樊军占领洛阳。
    友三败仲秀,南撤退喉咽:民国17年(1928)四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等发动“第二次北伐”,冯玉祥主力开赴前线,黄河以南防守空虚,樊仲秀率建国豫军乘机由郏县北攻洛阳,二十一日占偃师,冯玉祥急调部将宋哲元、石友三分别由陕、鲁入豫。二十八日宋部进驻洛阳,五月十日占领偃师,樊仲秀两面受敌,即从轘辕关南撤,石友三追至少林寺,将千年古刹少林寺藏经楼放火焚烧,樊军溃逃南阳。
    复榘通叛冯,绕达汴行辕:民国18年(1929)五月二十二日,军阀再度混战,韩复榘在洛阳通电叛冯投蒋。二十七日韩部由洛阳向黑石关进发,因前锋受敌,后继部队即从偃师南折,过轘辕关绕道登封、禹县、许昌到达开封,韩乃被蒋任命为河南省主席。蒋、冯关系恶化后,十月十三日,冯玉祥占领洛阳,左路军庞炳勋进攻黑石关,中路军孙良诚部由偃师南下,过轘辕关从登封迂回郑州。
    蒋冯阎混战,中原遭劫难:民国19年(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历经5个月,蒋占领郑州,冯、阎失败。九月下旬,蒋军五纵杨虎城攻占偃、洛。十月五日,冯军刘汝明率部由临汝、登封越轘辕关占领偃师,企图支援洛阳。九日,蒋军一纵徐源泉部由登封过轘辕关占领偃师,刘汝明率部北沿黄河入孟津西逃。
    抗日烽火起,皮部驻河南。豫西支队勇,凭险战犹酣:抗日时期,1944年5月13日偃师沦陷。9月,皮定钧和徐子荣率八路军抗日先遣支队进入豫西,在偃师南山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巩、登、偃交界处打击日寇,轘辕关成了他们的作战要地。
    机智义勇军,司令张子朴。嵩山作基地,出没频轘辕:八路军河南军区成立,“嵩山人民抗日义勇军”改称“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张之朴率部活动在嵩山地区,经常出没在轘辕关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注释:
2023·8·8·烟台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