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座拥抱诗歌的城市

作者: 2023年08月02日12:38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东莞诗歌历史源远流长。诗歌创作从宋朝发轫,并在明朝开始名流辈出,先后涌现260多位诗人,成立了“凤台”“南园”两个诗社,诗歌结社、诗歌雅集遂成传统。明朝东莞进士诗人祁顺有言:“吾宝安诗人,为岭南称首。”据考证,自宋朝至清朝广东诗人的地理分布人数:广东诗人共有1907人,其中东莞309人,仅次于广州。在东莞,明代诗人占绝大多数,共有277人,占89.6%。自明初陈琏编《宝安诗录》后,《宝安诗录后集》《东莞诗录》《宝安诗正》《宝安诗正续集》等照亮至今。其中清末学者张其淦主导编撰《东莞诗录》,收录了东莞历代700余诗人的诗作,时期跨度800余年,堪称大著。 
东莞是广东诗歌大省的诗歌重镇。上世纪80年代,东莞涌现出谭日超、邓慕尧、筱敏等一批有影响的诗人。其中谭日超的《大沙田放歌》《望香港》等为广东诗歌名篇;出生东莞的筱敏为80年代第二届青春诗会的参加者。90年代初,来莞寻梦的外省青年诗人航亿苇、方舟和本土诗人海波、杨文广率先办成了海平面诗社和诗歌“海平面”论坛,方舟并以全国首家镇一级机关报《长安报》为阵地,办起了由艾青题名、面向全国作者的 “海平面”副刊,吸引和影响了广东一大批打工诗人。继“海平面”之后,各镇纷纷办报并开辟文学副刊,文学氛围日渐浓郁。在东莞的60后、70后诗人庞清明、彭争武、刘大程、柳冬妩、汪雪瑛、袁仕咏、何超群、百定安、蒋楠、冯楚、湘莲子等实力诗人相续出场,形成了东莞在新时期的现代诗写作群落效应,东莞现代诗歌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90年代中期到世纪初网络兴起,东莞出现了以“诗歌海平面”论坛、“第三条道路”论坛、“单相度”论坛以及以《行吟诗人》《打工诗歌报》《民族诗人》《大西北诗刊》《繁星》《小不点儿童诗报》等诗歌民刊为代表的创作“集群”现象。涌现出郑小琼、黎启天、蓝紫、池沫树、傻正等70后、80后诗人,皮佳佳、易翔、蒋志武、许泽平、朝歌、薛依依、孔鑫雨、姚端端、陈莉婵,莫小闲、刘雅娴等80后诗人、90后代表性诗人相继接捧,东莞不仅是全国“打工诗歌”、“底层写作”的策源地和木本营,也是“新工业诗”“生态诗歌”的生长点和书写重镇,为中国诗歌当代版图留下了一份厚实的地方档案。
旧体词在东莞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常平、厚街、清溪三个镇被广东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广东省诗词之乡”。清溪镇的鹿鸣诗社、黄江镇的荔香诗社等近年活动丰富,在大湾区赢得了口碑;2020年,有六百年历史的莞城凤台诗社又重新开张。特别是东莞的“文史泰斗”、诗词家杨宝霖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东莞的文史搜集、整理和研究,著作等身,如修订《词林纪事》《东莞历代诗词续编》,写成100多万字的《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等。令人高山仰止。
东莞的诗歌创作群体庞大、成果丰硕。到目前为止,东莞市共有国家级会员62人,省级会员200多人,镇街作协分会31个,一级作家8人,二级作家44人。其中不少诗人和小诗人成为了中国诗歌学会的会员。东莞中华诗词学会有分会10个,团体分员近20个。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全市设立了68个重点文艺创作基地,其中诗歌和文学类基地达15个。据不完全统计,东莞诗人出版个人诗集达200多部,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从东莞走出的诗人郑小琼、方舟、湘莲子等人的作品被翻译成十多种外文出版和发表,郑小琼获得“利群人民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并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郑小琼、蓝紫、黎启天三人参加了诗刊社的“青春诗会”,方舟入选“青春回眸”诗会。方舟、郑小琼的诗集获得广东省最高文学艺术奖鲁迅文学艺术奖,莫小闲获得《人民文学》诗歌新锐奖,池沫树获冰心文学大奖,方舟、郑小琼、刘大程、蓝紫、蒋志武、池沫树、易翔、许泽平等多人获得广东省的“有为文学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奖。百定安获得广东省的大沙田诗歌奖,刘大程、将志武、彭争武的诗集获得全国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郑小琼、方舟的诗歌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国际上发表和出版。东莞小诗人沙龙公益诗歌活动连续三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诗歌事件”,近去年一年东莞小学生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儿童诗大赛,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获奖达400余人。
东莞城市诗歌文化品牌活动方兴未艾。新世纪以来,东莞市宣传文化部门不断创新、完善文化产品的创作和引入机制,将城市诗歌活动纳入文化部门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2005年和2010年,首届广东省诗歌节和首届广东大沙田诗歌奖、首届广东青年文学奖先后落户东莞长安镇、沙田镇、寮步镇,为广东作为“诗歌大省”注入了活力和生机。特别是2005年首届广东省诗歌节,举行了大型诗歌晚会、诗歌高峰论坛和方舟作品研讨会等活动,全国近80名诗人参加,成为广东作为诗歌大省的标志性诗歌历史事件。而自2019年开始举办的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更是全国第一个以“森林诗歌”命名的诗歌节,搭建了东莞生态诗歌写作国内国际交流的平台。
目前由市文化部门主导、列入市财政预算的制度化诗歌赛事有:每两年一届的东莞市诗歌大赛、一年一届的东莞儿童诗大赛,品牌活动有两年一届的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常态化公益项目“好好说话,天天读诗——东莞小诗人沙龙”、一年一届的东莞新年诗会、中国著名生态诗人采风行等。另外市文化馆近年每年推出8个“青少年诗歌赏析与写作班”公益培训项目,东莞教育部门等部门联合打造的东莞市中华诗词大会已经连续举办5 届,成为东莞诗词教育一个优秀样本。全市有20多所学校获得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称号,两所学校获全国“诗歌教园”。
此外,各镇街的诗歌品牌文化活动亦百花争艳,如:已举办了13届凤岗镇“兴贤诗会”,举办了12年的东城区的“五月诗会”,举办了3届谢岗镇诗歌季和诗歌创作大赛,已举办了11届的“南城诗歌文化日”,东莞最高的文学奖桥头镇的荷花文学奖已举办了9届,举办了3届的石碣“诗意东江文学艺术周”,还有莞城的打工文学创作研究基地、樟木头镇的“中国作家第一村”、松山湖高新科技生态园区的珠江文学院创作基地、横沥镇的诗歌创作基地、寮步镇的森林诗歌节佛灵湖大型诗会、厚街镇的现代诗社等都各有特色和成果。                                                                                                                                                                                                                                       
可以说,短短二三十余年,东莞一直和诗歌同呼吸、共命运——不仅诞生和吸纳了中国人数最多的城市诗人群体,而且发明和承载了最活跃的城市诗歌品牌。
杨克在方舟于新世纪初主编的《在路上:东莞青年诗人诗选》中,写道:“我不知道在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地域,在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不到47公里的狭小地带,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写诗的人?”
是的,东莞是一座诗歌的城市,一座拥抱诗歌、创造诗意的城市。
             

注释:
2023年7月31日再整理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