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微子启” 知“坎”姓之由来 (《洛水谣》组诗之十三)

作者: 2023年05月26日17:46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巩境不但是“巩”、“訾”、“阙”、“荣”、等姓氏发祥之地,同时,也是华夏罕见的“坎”姓之脉源。宋版 《百家姓》中,觅不到“坎”姓踪迹,2018年时,“坎”姓也没被列名。直到最近,“坎”姓才被排序位1422名···

华夏有坎姓,类之源罕稀。次第居末位,千后四百余。
史籍释其脉,以地名命氏。根恒之所在,巩境东边际。

高阳镇穆沟,春秋时周地。附属于宋国,称之谓坎邑。
《姓氏考略》载:子姓是鼻祖。微子之后人,俱以坎尊其。

《吕氏春秋》曰:商代君帝乙。膝下共三子,庶生先于嫡。
长子微子启,仲衍次为弟。帝辛诞之日,母妾初晋妃。

帝乙传王位,帝辛以嫡袭。微子庶封侯,采食于坎邑。
纣君行无道,施政黑如墨。重刑且厚敛、拒谏以饰非。

穷兵以黩武,奢侈并淫佚。酒色日以继,世风腐于糜。
上下同取向,草野行盗窃。作乱习以常,相仿枉法纪。

人臣屡规劝,昏君难醒迷。句句当逆耳,忠言作风徐。
箕子遂佯狂,比干死谏以。微子尽义理,怀悲离国去。

姬发兴有时,灭商鼎周立。微子归以释。爵位复往昔。
武王卒驾崩,武庚作乱逆。周公平其叛,微子治殷地。

诫告以《微子》,诚立于宋地。“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戚”。
上乃弘烈祖,崇德象贤以。下乃律有民,厥位永绥矣。

仁则于国政,黎庶得安栖。身虽辞国远,百姓仍念及。
贤将志后人,遂以地名纪。坎邑始作姓,绵延至今余。

论及坎邑名,文献鲜有迹。《左传》曾略载,十数字而已。
缘为叔带乱,王遂出至坎。 言曰周襄王,避难曾历此。

另云族分布,数少亦地稀。恩施坎家村,苗族人千余。
常州市武进,江西省新余。台湾岛屏东,花莲县有裔。




注释:坎姓:现行较罕见姓氏。起源出自子姓,以地名为姓。宋微子后有坎氏。坎邑:春秋时周地,在今河南省巩县东。今江西之新余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  郑樵注引《姓氏英贤传》则云:“宋附庸有坎氏。此以邑为氏。《姓氏考略》云:“宋微子后有坎氏。以地为氏。望出睢阳。”可知坎氏系出子姓。明代有坎辉,福宁州仓官。《姓氏考略》:是有关姓氏考据方面的古典书籍,清代陈廷炜编撰。关于姓的起源,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图腾说”,另一种是“地名说”。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殷微子 。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仲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仲衍的时侯还是妾的身份,后来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纣。父母想要立长子子启为太子,而太史则依据法典为此事争辩,认为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子启因此没有成为商王的继承人。周朝初年,子启被周成王封于商朝旧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立宋国,爵位公爵,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成为周朝宋国的开国始祖,后世称之为宋微子(汉代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子启死后,其二弟仲衍(宋微仲)继承宋国君主之位,葬子启于宋国国都商丘西南二十五里微子墓,建有微子祠。《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帝乙(?-公元前1076年):子姓,名羡,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 之子,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他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共在位26年。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 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于殷。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位。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一说为"受"之音转)、"商纣王"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帝辛: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 ,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箕子:子姓,名胥余,殷人,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朝鲜,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箕子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并称“殷末三仁”,在孔子《论语·微子》中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比干:沫邑(今河南省淇县)人,封于比邑(今山西省汾阳市),故称比干,也称王子比干 ,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帝辛的叔父(一说是纣王的兄弟 ),殷商王室的重臣。比干是商朝贵族商王文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比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成为“亘古忠臣”。唐太宗时期,追赠太师,谥号忠烈。姬发(?―约公元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wǔ]王),周文王姬昌与太姒[sì]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约前1056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克殷三年后(约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葬于周陵,为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武庚:生卒年不详,子姓,武氏,名庚,字禄父,沬城(今河南卫辉市)人。商朝宗室大臣,商纣王帝辛之子。聪明好学,深得宠信。周武王灭商兴周后,封武庚管理商朝旧地(河南安阳),商朝遗民大悦。为了防止武庚叛乱,在朝歌东部设立卫国,以管叔鲜为卫王。西南部为墉国,使蔡叔为墉王。北面为邶国,使霍叔为邶王,共同监视武庚。殷亡第四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儿子周成王姬诵年幼(13岁),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管叔、蔡叔皆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周公和召公为保周江山,“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周公以成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之。周公:即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誉。周公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是一位深刻影响了历史走向的伟大人物,被一些史学家视为真正的“乱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 殷地:商殷之隶属地。诫告:警示、提醒。《微子》:在这里指的是《尚书·微子之命》。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以志其“使命”。“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微子启继承商朝先王,依然可以采用商朝的礼节、习俗,同时作为周王室的宾客,与周朝休戚与共。崇德象贤:即效法先人的贤德。象, 郑玄注:“象,法也。”厥位绥永:永保一方平安。叔带之乱:前649年,襄王弟叔带为篡夺王位,联络戎人,攻入周都王城(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秦、晋发兵勤王,击退戎军。次年,叔带畏罪逃齐。十五年,叔带被襄王赦免,返回王城。十七年夏,出身狄人的襄王后隗氏与叔带私通,被襄王废黜。隗氏系狄人之女。狄人因此怨恨襄王。周大夫颓叔、桃子乘机奉叔带联合狄军攻打襄王。襄王逃坎?(周邑,今河南巩义东)。秋,狄军大败周军,俘周大夫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襄王避难于郑国泛邑(今河南襄城),并遣使告难于晋、秦等国。十八年春,秦穆公领兵东进勤王。晋大夫狐偃建议晋文公独自勤王,以谋取政治优势,建立霸业基础。三月,晋文公辞退秦军,亲率晋军南下,自周邑阳樊(又作樊邑,今河南济源西南)分兵两路。一路赴泛迎襄王,一路趋温(今河南温县西)攻叔带,将其俘获。四月初,襄王复位,杀叔带,将阳樊、温、攒茅(今河南辉县西南)、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四邑赐予晋文公。晋南部疆域遂扩展至今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图霸中原提供了有利条件。周襄王(?―前619年):东周天子。姬姓,名郑,周惠王之子。执政时间为公元前651―619年。在位三十三年。襄王时期,诸侯争霸日益激烈,各显其能,抓住一切可以扩张自己实力。武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新余:江西省新余市。屏东:台湾岛屏东县。花莲:台湾岛花莲县。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