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孙廷勇
加入时间:2023-05-18
诗人简介

偶有诗文见报

粉丝
关注

算盘祭

算盘祭
----献给上世纪的财经工作者

墙角丢着把算盘
已是满身灰尘
想着他曾经的陪伴
陷入久久沉思

打记事时
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老家旁要把小水库兴建
动员了全公社的劳动力
步行二十里山路聚集的男男女女
要用双手和双肩“人定胜天”
兴修水利大会战“治山治水”
我羡慕那挑泥土计数的小纸牌
一张就是一担泥
那就是劳动计件的工分
更羡慕那扒拉的噼噼啪啪的算盘
一拨弄就是一天战果的累积
真想伸手去拨弄两下
大人们却制止了我的顽皮

小学发蒙是一九七零
先学竹签高粱梗计数
捆个一五一十
再把算盘认识
“一上一 二上二”
“四下五去一”
在父亲的指导下
知道了九个数字“见子打子”的“三盘清”
顺序相加的“六盘清”和“九盘清”
加减乘除四个学期
几把算盘受虐
家里添不起算盘
借遍了三亲六戚
姨爹家的算盘
是放学后运载书蔸的多轮小车
沿着小河沟,还能“水陆两栖”
加法还没学好
木框算珠竹桥早已支离破碎没踪影
接着遭殃的是幺叔用的藤条书蔸和小算盘
在继续着上学途中书蔸的载运
“一退一还九九九”的口诀刚刚能背
算盘珠儿已不知散向哪里
还得继续拨弄乘除
觊觎舅舅家传承几代人的算具
又是一年的推推嚷嚷
从“一一得一”到“九几下加几”
算盘得以保全 “桥梁”换了几根
拨弄算盘的伎俩在生产队有了点名气
丈量田土 分配柴火粮食
小算盘发挥了一点点成绩
邻家老爷子大字不识
却有超强的记忆
做屠夫卖猪肉
卖完一头猪能报出购者谁谁
谁谁欠账 谁谁两清
我教给的算账口诀
一斤六角七 一两收七分
卖完一头猪还助他把赊账和收支登记
这就是我童年对算珠儿的亲切

一九七八,恢复高考
七月的志愿填报是与算盘结伴的专业 
专业的珠算老师重新指导技法 指法
由二指拨珠纠正为分工三指 
每天都有一堂课练习珠算
满堂的噼噼啪啪声声悦耳
传唱着一首歌《算盘好伙计》
在修学中知晓速算的“史丰收”
在当时就是一个神算传奇
珠算考级载入毕业证书
成绩不过就难踏进社会

一九八零 走上工作岗位
算技就是敲门砖 让人们对你另眼相惜
一位老者告诫
我们这职业
二就是二 一就是一
千万不能风大随风
雨大随雨......
工作的那些年
复核码单的数量单价金额和汇总
在旺季一个月就是几十册
一个月的工作量 多半是扒啦着算盘复核
冬季里如红萝卜的手指及冻疮
就是那些年扒啦算盘的记忆
算盘的广泛运用
周总理“猴子掰包谷”的教导在时时萦回
经历了算盘改良和技法提升
知晓指法练习的“狮子滚绣球”“凤凰展翅”
加减技法一目三行、一目五行
还有直接拨出答案的不置数除、乘
背一把算盘 参赛于县、地、省
曾记得那一年地区参赛
边远地方去涪陵只有县城途经的班车
搭车的乘客一堆一群
能挤上独班客车
既是劳动力的较量也是奢侈
我随客车踩着石子路追出去一公里许
感动了驾驶员停车开门
没错过来之不易的参赛机会
好在赛场一扒啦 小有名次
那些年的珠算技能
俨然是工作调整和职务晋升的试金石
珠算能手还成了升职的天梯
各级珠协如雨后初笋 轰轰烈烈 
珠算考级亦如现在的职称考试
许多人跃跃欲试

曾几何时 计算机运用逐渐普及
大数据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一加一有了大于二的创新思维
那些谋职走的S线胜过直线的快捷
大数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偶尔 超强大脑 有时还将珠心算提起
那是多么亲切
渐渐地 渐渐地
“一上一”“二上二”的职业思维
已经不适应“一加一大于二”的睿智结论
要么洗脑 要么换人
过来人跟不上理念和技术更新
曾经引以为荣的祖先发明
珠算 也逃不掉被淘汰的厄运
喜欢的直接收藏 不喜欢的随意丢弃
那些“科学家”还把她
推荐为招财摆件供起
无处不在的算盘曾经的辉煌
慢慢离开了人们的视野
我要记起她曾经伴我辉煌
也是对人生旅程的点滴回忆

备注:三盘清见子打子:算盘上置123456789,再算盘上是什么数就加什么数,如是三次即得987654312 
六盘清:算盘上置123456789再重复加六次得987654312 
九盘清:算盘上置123456789再重复加九次得1234567890 
凤凰展翅:16225679X35=567898765 
狮子滚绣球:9765625X1024=10000000000

算盘祭

算盘祭
----献给上世纪的财经工作者

墙角丢着把算盘
已是满身灰尘
想着他曾经的陪伴
陷入久久沉思

打记事时
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老家旁要把小水库兴建
动员了全公社的劳动力
步行二十里山路聚集的男男女女
要用双手和双肩“人定胜天”
兴修水利大会战“治山治水”
我羡慕那挑泥土计数的小纸牌
一张就是一担泥
那就是劳动计件的工分
更羡慕那扒拉的噼噼啪啪的算盘
一拨弄就是一天战果的累积
真想伸手去拨弄两下
大人们却制止了我的顽皮

小学发蒙是一九七零
先学竹签高粱梗计数
捆个一五一十
再把算盘认识
“一上一 二上二”
“四下五去一”
在父亲的指导下
知道了九个数字“见子打子”的“三盘清”
顺序相加的“六盘清”和“九盘清”
加减乘除四个学期
几把算盘受虐
家里添不起算盘
借遍了三亲六戚
姨爹家的算盘
是放学后运载书蔸的多轮小车
沿着小河沟,还能“水陆两栖”
加法还没学好
木框算珠竹桥早已支离破碎没踪影
接着遭殃的是幺叔用的藤条书蔸和小算盘
在继续着上学途中书蔸的载运
“一退一还九九九”的口诀刚刚能背
算盘珠儿已不知散向哪里
还得继续拨弄乘除
觊觎舅舅家传承几代人的算具
又是一年的推推嚷嚷
从“一一得一”到“九几下加几”
算盘得以保全 “桥梁”换了几根
拨弄算盘的伎俩在生产队有了点名气
丈量田土 分配柴火粮食
小算盘发挥了一点点成绩
邻家老爷子大字不识
却有超强的记忆
做屠夫卖猪肉
卖完一头猪能报出购者谁谁
谁谁欠账 谁谁两清
我教给的算账口诀
一斤六角七 一两收七分
卖完一头猪还助他把赊账和收支登记
这就是我童年对算珠儿的亲切

一九七八,恢复高考
七月的志愿填报是与算盘结伴的专业 
专业的珠算老师重新指导技法 指法
由二指拨珠纠正为分工三指 
每天都有一堂课练习珠算
满堂的噼噼啪啪声声悦耳
传唱着一首歌《算盘好伙计》
在修学中知晓速算的“史丰收”
在当时就是一个神算传奇
珠算考级载入毕业证书
成绩不过就难踏进社会

一九八零 走上工作岗位
算技就是敲门砖 让人们对你另眼相惜
一位老者告诫
我们这职业
二就是二 一就是一
千万不能风大随风
雨大随雨......
工作的那些年
复核码单的数量单价金额和汇总
在旺季一个月就是几十册
一个月的工作量 多半是扒啦着算盘复核
冬季里如红萝卜的手指及冻疮
就是那些年扒啦算盘的记忆
算盘的广泛运用
周总理“猴子掰包谷”的教导在时时萦回
经历了算盘改良和技法提升
知晓指法练习的“狮子滚绣球”“凤凰展翅”
加减技法一目三行、一目五行
还有直接拨出答案的不置数除、乘
背一把算盘 参赛于县、地、省
曾记得那一年地区参赛
边远地方去涪陵只有县城途经的班车
搭车的乘客一堆一群
能挤上独班客车
既是劳动力的较量也是奢侈
我随客车踩着石子路追出去一公里许
感动了驾驶员停车开门
没错过来之不易的参赛机会
好在赛场一扒啦 小有名次
那些年的珠算技能
俨然是工作调整和职务晋升的试金石
珠算能手还成了升职的天梯
各级珠协如雨后初笋 轰轰烈烈 
珠算考级亦如现在的职称考试
许多人跃跃欲试

曾几何时 计算机运用逐渐普及
大数据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一加一有了大于二的创新思维
那些谋职走的S线胜过直线的快捷
大数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偶尔 超强大脑 有时还将珠心算提起
那是多么亲切
渐渐地 渐渐地
“一上一”“二上二”的职业思维
已经不适应“一加一大于二”的睿智结论
要么洗脑 要么换人
过来人跟不上理念和技术更新
曾经引以为荣的祖先发明
珠算 也逃不掉被淘汰的厄运
喜欢的直接收藏 不喜欢的随意丢弃
那些“科学家”还把她
推荐为招财摆件供起
无处不在的算盘曾经的辉煌
慢慢离开了人们的视野
我要记起她曾经伴我辉煌
也是对人生旅程的点滴回忆

备注:三盘清见子打子:算盘上置123456789,再算盘上是什么数就加什么数,如是三次即得987654312 
六盘清:算盘上置123456789再重复加六次得987654312 
九盘清:算盘上置123456789再重复加九次得1234567890 
凤凰展翅:16225679X35=567898765 
狮子滚绣球:9765625X1024=10000000000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