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巩义”之名,稽考朔源,上可达东周时的“巩国”。史称“巩伯邑”。《史记·周本纪》载:“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班于巩奉王,号周惠公。”景王、敬王之际,简为周室卿大夫。前519年,简为敬王执政上卿,巩是其采食邑。他认为:“周室历乱,根于王室贵族世袭操政,并勾结王子为乱。”于是从各诸侯国招揽人士为官,藉此削弱贵族势力。这即史书所谓的“周巩简公弃其子弟,而好用远人”一事由来。简由此招引诸贵族不满,最终被与周敬王争夺王位的王子朝杀害。简死后,敬王赐其谥号:“简”,史称“巩简公”。其后裔,则以其封邑为姓。这即“巩”姓“以地为氏”之脉源。千年沧桑后,当年建造于邙山半腰、巩王城池内台地上的巩王庙,也沦为一片瓦砾。清咸丰帝继位满一年纪念日(1851年),在改年号“道光”为“咸丰”的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巩邑官吏将《南京条约》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泥潭而不能自拔的担忧,及寄望于新皇的一片苦心隐藏,借大清启用新年号之贺,除重修巩王庙殿宇外,又一改蓝砖习俗,在萧墙东隅处,以红砖砌筑起一座巍峨约十米高之方阁。并以石碣《邑庠生员焦钦音闇章氏东周巩王庙原委》隐含深意。今天,史籍中所谓的“巩国”早已消迹于历史长河而不在,巩王城亦仅存北门一座及约400米长的残垣。原巩王庙所处,荆棘丛生,一片荒芜。台地上,惟巩王阁孤存高矗,风雨中屹立。每年,华夏巩氏都会来此寻根问祖···
巩域有“巩国”,昔君称“巩伯”。
筑围清澈岸,沿邙缓漫坡。
三面临沟险,一面滨水涉。
巅坦北门矗,势跌南径洛。
西周考王在,封弟于河南。
继之周官职,是名为桓公。
揭卒子代立,灶逝朝袭承。
子班封奉王,肇称“巩王城”。
秦兴始县治,藉凭四塞固。
嵩邙夹一川,“巩邑”得其谓。
春秋末年时,景敬王之际。
周室上卿简,采食幸于巩。
《世本·氏姓》载:简施革新政。
“因好用远人”,子朝杀其身。
敬王赐其谥,赐号“巩简公”。
城腰择台地,建庙供以奉。
祀位列其尊,祭享岁二仲。
延宕千余年,殿堂尽毁圮。
后裔用其封,更姓异姬氏。
地名命以族,“巩氏”发一支。
咸丰初元年,多事之秋季。
百姓盼明君,心怀天下虑。
邑吏存慧智,鉴史彰心迹。
重置面南殿,挑檐高两厢。
山门礼又新,香火断以续。
鉴推东周亡,萧墙傍红阁。
方整三层高,巍峨近十米。
抹角饰砖雕,檐下风铃徐。
四坡攒尖顶,铸“寿”竖旗坚。
生员述原委,石碣寓深意。
嵩岳晋望北,邙塬祈顾南。
洛潺荡漾祥,飞鸣绕音遗。
叹谓运多舛,百年又迹堙。
四周土塌坍,形如孤岛一。
瓦砾满目是,棘蒿茂阁孤。
窄阶三十三,手脚攀陡崎。
城门北存仍,残垣四百米。
沧桑不遂愿,客游嗟叹息。
华夏巩氏亲,朔源心不愈。
鼻祖尊奉简,寻根常此地。
注释:
2022·12·5·烟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