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姬:诗语,思想,箴言,批评,氧气集(0.1—— 2.0)

作者:琉璃姬   2022年12月02日 13:11      69    收藏


不要熄灭你的灵感及想象,不要成为你楷模的奴隶。

             —— 文森特·梵高

 

0.1 预知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创造未来,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并且在做,他(她)们有能力,有能量,有精力,有安排,也有想法,于是未来真实存在。

自我怀疑,精神危机是觉醒思想的前置,所谓思想,是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衍生,无穷无尽的两端,正负两极即为创造力,只有一个方向,那是指向,是蒙昧与迷信,时间本质是不复存在,时间是空间的特征或者状态,空间不是稳定的,每天都有人正在衰老,此刻永远有人正在年轻。时间本质是种超越,度过一种智者清明“思想的生活”,超越者不虚此行。

超越者即为先行者,先行者留给后人的知识,是真诚,是经验,是资料或者资源,超越者是奉献者,而不是占有者。

 

0.2 我不喜欢深刻,只因为深刻太绝望,有具体指向,人不是因为绝望这种具体的指向,而诞生于世,我喜欢深邃,因为深邃更绝望,这绝望连利己(抉择)都被剔除了,没有形象,无我了,因这绝望无形无相,是永恒的。因为永恒,因此无所谓绝望与不绝望,深刻是个时间单位,深邃是个空间单位,时间对人的本质是种感觉,人不在了,感觉就没有了,而时间对万物的本质是空间,空间是无限的,因为无限,因此绝望得彻底,所以诗也是永恒的(诗是感觉的形象,感觉的空间性,无抉择,执行者无用)。

 
0.3 据说释迦牟尼佛陀在世的时候,能通过禅定看到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细胞,也能看到我们使用天文望远镜看到的宇宙与星球,所以他形成的观点与讲义在当时被称为“狮子吼”(振聋发聩之意)。在同一时期,我国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承认了造物主的存在: “在天地之初,有一物浑然天成,先于天地,吾不知其为何物,可视作天地之母本,姑且称其为大,吾不知道他存在的意图,姑且称其为道”。(道德经中“大道”一词出处,大道就是指向造物者,自然规律客观存在)。老子大概也是通过禅定,内观之类的修行方法看到的,也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古希腊有位叫亚里士多德的大哲,通过科学仪器测量后知道地球是圆的,有宇宙存在,这个时期世界还同时存在着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春秋诸子百家等众多了不起的人类或者人物,这个时期后来被称为人类的轴心时代,人类同时对宇宙的认知与个体灵性智慧达到了一个古典时期的巅峰,当时的中西方并没有联系,交流。这看似偶然,实则是偶然中的必然,人类会在同一时期产生文明,乃至发生文明的递进,一切都像安排设计好的,有规律可窥。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中的递进不会同步,统一。但人类具有灵智(思想,精神),灵智是在同步递进,这绝不是巧合,感受是文明的源头,也是诗的核心,人类会在同一种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阶段,产生创造性的总结,产生质变性的思想与文化乃至行为上推动文明,因此我同意无论中西方诗歌写作,诗歌等同于文明这个观点,诗的核心就是专注于人类的心识(感受力)。


0.4  迄今为止所有人类文明都是由创造性人类推动的。科学创造物质文明,文艺创造精神文明,精神意识先于物质水平,精神需要物质,物质服务于精神,阴生阳,阳孳阴(宇宙爆炸原理),精神世界水平推动物质世界水平,物质世界水平作用并服务于精神世界水平。不可知推动可知,可知作用于不可知。
 

0.5 后来的世界为何没有发生人类灵智的同步,我也思考过,想起一个故事:华佗与张仲景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其后世的影响力也是不相伯仲,都是神医,华佗有失传的《青囊书》,张仲景有没有失传造福后世中医的《伤寒论》。可是当时所有史书中没有记载张,甚至我们后世很多人也不知道张仲景与华佗是同时代人,原因是张是坐诊,给百姓治病,华佗是四处游走,喜爱结交权贵,最后被曹操杀害的事情读者都知道,也因此被载入史册,但其著作与中国外科手术却失传了,同理,老子即使知道地球是圆的,但他不是科学家,不是官员,不是孔子那样游走四方的社会活动家,也不是亚里士多德那样受到贵族与民众重视与敬爱的大哲,至少在当时不是,所以他说的话知道的人不多,能理解的人更少,就连孔子也不相信老子所说的话。孔子是实践者,就像华佗,用世。老子是实证者,就像张仲景,济世。用世是主动索取,济世是被动给出。在已经可知的宇宙中,我们知道能量并不守恒,奉献高于占有,实证者的境界与成就高于实践者,所有人世间的事情都是这个朴素的自然原理,包括我们进行历史人文观察与诗歌写作。

人类的灵智同频大概率是发生在奉献时,而小概率发生在占有时,人类历史上喜欢侵略他国,掠夺他人,恃强凌弱的民族,这些强盛一时的文明最终都在加速自身衰落甚至灭亡,比如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比如古埃及,比如罗马,比如匈奴,比如大秦……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这个朴素的客观规律,或者自然哲学。

因此老子被尊为道祖,道德既为敬畏自然的客观规律,老子毕生专注学术思想,专注于自然哲学,精神领域,探索不可知的规律,专注于给出,奉献于后世。木心先生也写过,老子活了两百年,孤独了两百年,他即恨这个世界,又爱这个世界。其实在任何时代,独立思考,探索未来,追求真理,奉献自我都是一种苦刑,都会产生人类文明进步的可能性,每个孤独者与叛逆者都是超越者,都是了不起的灵魂。


0.6 诗属灵,也是给出,而不是索取,自然规律中往往是务虚者得实,更接近目的,务实者终得虚,更接近循环,这也是被人类历史无数次验证过,不可知的客观自然规律现象。


0.7 任何时代,文学艺术都不应该成为工具,诗歌探索的是生命的不可知,诗无用,无用后却有大用,一首诗激励了你的精神,坚定了你对生活的信心,一首诗培养了你的审美,使你脱离了对低级趣味的沉迷,一首诗表达了你对环境乃至世界的解构,呈现出个体的创造性与智慧,一首诗表达出你的情感,给出个体与世界的联系…… 诗的言说就是代表诗人自己,这种言说是有魅力的,好玩的,刺激的,诗人的心智(感觉),诗人的灵智(思想),语言写作这件事情是个体的事,但又是人类的事,表达上的追求是精神程度的追求,不是社会身份地位的追求,诗人是具体的人,而诗歌是概念的源头,诗本来就有,通过具体的代言人指出来自然规律而已,所谓的空灵,诗意,灵性,隽永感即是一种自然哲学的领域,一种自然规律,也是精神规律。不可知即指向源头,指向老子所言说的“大道”那样的概念与客观自然规律,所以诗歌的世界并不是无神论,自然哲学不对应物质,不指向实用主义,至多引申出人文主义,精神就像地球引力,就像磁场,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着,实用主义是科学的事业。


0.8  没有被儒家社会与意识形态熏陶过的战后日本文学(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夏木漱石,川端康成,太宰治等等)他们都爱写人性,游离于时代,人性究竟是什么?人在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习惯,这个“人”指向什么,是具体的,人构成了时代,时代不是抽象独立莫名其妙存在的,人类的历史源于人类自身,写人性就是写时代,写个体就是写世界。俄国文学(托尔斯泰,契柯夫,陀思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等),他们即写时代,也写人性,思想深邃,爱写个体。甚至美国诗人从狄金森开始,吉尔伯特,玛丽奥利弗,直到诺奖诗人格里克等,都是才华横溢却常年过着隐世的生活,深居简出,专注于个体生命的感受,用茨维塔耶娃的话说,诗人的世界不是众人的世界。用我的诗友正悟老哥的话说,社会性诗人,社会人是异化的诗人,是概念的人,大词大义其背后往往是残忍的,血腥的,愚昧的。

人成为了工具,感受成为了欲望,审美成为了唯物,是中国文艺的圆融,堕落与妥协,诗人是敏感的,先知的,必须与世俗文化保持一些距离,这即是文化上的独立。
 

0.9  诗人到了一定年岁该有几分静气,该形成深邃的宇宙观。否则即没有从历史中理解个体的自由,索尔仁尼琴可敬,阿赫玛托娃也可敬。杜甫,苏轼可敬,嵇康,阮籍也可敬,每个个体来到世上的安排不一样,性格与能力不相同,可文学艺术有守恒的那种自然哲学的高度。中国文艺还是传统儒家那种兼济天下的志向,还是一种用世的文艺,人还是工具。正如我批评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推崇老庄,也喜欢西方那群思想家与洛克,排斥集体主义而讲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不等同于个人英雄主义,更不等同于个人崇拜,而是哈耶克所说的那种人的权限与文明,尊重自然客观规律,我不喜欢英雄这个词语,人们忽略了道德是个体的事,感受是个体的事件,诗歌写作只有朝着尊重个体差异性,千人千面的方向发展,才能接近语言艺术背后的匿名。先锋文艺也不该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噱头,形式,而是更勇敢的抵达《诗经》,抵达两河流域,抵达“远方”,抵达言说生命不可知的源头与终点。

 

1.0  技能会使灵魂荒芜,技艺是冷冰冰的,是心灵的工具箱,螺丝刀,是一种记忆形成的经验常识,像纤维,而诗意是对一切的不在乎,不确定,曾有前辈对我说过,这是诗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其实中国山水画就是一种技艺写意,逐渐从抽象的真诚走向形象的不够真诚,世界先有我而后无我,世界先无我而后有我,我更喜欢黑白摄影,直接抵达,感受写意,只表达感受的本质,我来到世上,想确定一些事,确定,是逻辑,是思想,是因果。不确定,是虚无,是玄妙,是永恒。以哲学观点来说,不管你确定还是不确定,存在还是虚无,最后都要离开。有我无我都不重要,甚至连这个最后也是没有的,重要的是这份感受是人类心灵中的共性。执着于技艺而忽略了感受,即偏离了诗歌本来就有的那种深邃本质。


青年应该因为怀疑而去探索,而去追求,追求就是确定,是空间的赋予,空间存在的意义是建造,是丰富。诗意更像是一个年龄,是时间单位,时间包容一切,理解一切,波澜不惊却又无能为力,我敬畏那些苍老的工匠,那种黑暗的智慧,因我知道我终归于黑暗,成为你们的一部分,那是不可阻挡的虚无与永恒,但不曾光明过,不曾存在过,不曾热爱过,是对诗歌与心灵的不诚与不敬。


相对于主流技艺诗学,与次主流世俗诗学,我更推崇灵性诗学,即人文主义写作,文学艺术以人(个体)为本,而人(个体)以思(思想实证)为本,思以灵(感受实践)为本。形象就是无形象,技艺就是非技艺,这即是创造的本质,这种体悟不来自文本,不来自知识,不来自任何一种经验,而来自感受与意识本身,是超经验。作为诗人,体验只能是自己的,错误也只能是自己的,我认为诗歌作品不应该是修辞立其诚,而是感受立其诚。


1.1  憨不等同于愚昧,憨是一种本真的生命状态,艺术就是本真的。

“我有选择被饿死的权利”

世俗上的聪明,狡猾也不等同于艺术上的智慧

憨人往往是踏实的人,遵守规则,尊重自然规律的人,而只有老实人,才能更接近艺术,真理都是朴素的。

我想起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塑造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郭靖,一个是石破天,他们都有些愚顿,都有点憨,都是老实人,却因为这份纯真成就了绝世武学,我想金庸先生大概是想表达与我相同的想法。

历史上很多卓越的思想家与艺术家,往往一生穷困潦倒,一往无前,都是追太阳的那种傻子,人性是共通的,自然规律是恒有的,中西方都是如此。

文人们在研究如何赢,世俗上的赢面,但欲望的求证并不是诗人的天职。


1.2  艺术就像是尼采的酒坛,嵇康的五石散,支格阿鲁的落日,莎士比亚的永生,艺术家直属于大人类阶层,不受世俗阶梯社会条条框框制约,所以老崔健要唱一无所有,如果把艺术家当作统一工装的涂写工人,或者集体低着头耕地的农民,那是对人类精神超越与创造力的否决,没有文艺复兴,如何产生工业革命?人类的文明史,本质上就是文艺史。
 

1.3  金钱还是重要的,艺术家不要说视金钱如粪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可,物质世界最纯洁的关系是金钱,在唯物世界中,缺少金钱的艺术家人格上绝对不能独立,这是三维世界中的规则,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这种自然规律。你我的肉体必须在唯物世界中生存与体验,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只是很多人在经济独立后人格仍然不能独立,并不是攀比的问题,而是对自*由没有理解,我朋友斑斑说过句话,“自*由就是不寻求认同。”做到太难,中国人的社会还就是要寻求认同,否则就会社死,社死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特立独行后,没有经济支撑住自己毕生高贵的信念,我不讲舍身起义,更不提倡道德绑架式的大词,只讲尊重人性,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善待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的灵魂。



1.4 诗的核心是对世界的感受力,只有哲学上的解构力,也就只有知识没有光明,久而久之成了修辞练习,理性的自负,诗歌的本质是感受力,而不是想象力,诗人的敏感与体验很重要,诗只能是原创的,诗人只能是鲜活的,具体的。


1.5 诗的语言不是精准,而是命中,命中不一定要瞄准,命中的前提是指出来,奴隶不可能指出来,也不敢指出来,所以诗人自古至今都是自由的。中国没有自由民这个阶层,诗人也不是普遍等同于士大夫阶层,而相当于最早的精神贵族。

西方也有这个历史演进,雪莱就说过诗人是未经认可的立法者。

自由在诗人这里,首先是“指出来”的传统。


1.6  诗是守恒的,因此高贵,但诗人不高贵,或者说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感受到了这种“恒”。每个大诗人都是通过诗的生命状态,从言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场”,文艺的,终究还是精神的。

在场,即为心有所属。


1.7  形象后面的没有形象,才是现代诗唯一的常态。


1.8  诗(言寺,左右建构为诗) ,中国诗从古至今都等同于民间,宗教信仰都是民间性质的,所以我国古代诗人有为民喉舌的传统,后来俄国诗人,甚至很多西方诗人也是如此,我在上文写过,人类的感受会在一定经验积累后,达到相同的升华,发生相同的现象,你即使在作协文联机构里供职写作也是在民间,除非你写得不是诗,除非你不是人类。


1.9  远方是一种不被命名的命名,我称为比众人先看到那条众人看不到却真实存在的河流,有人称为神庙,宗教,净土,真理,在场等等,远方这个词语没用好,以至芸芸众生的误解,远方不是乌托邦,不止是想象力,远方即只对诗人开放的那种感受,那种精神上的享受与追求,你是诗人自然明白。远方是恒在的,我们只是发现了,感受到了,这件事就像爱情,有没有感觉,是达到诗人的精神程度,也是真诗人与伪诗人的区别,我在过去的论文中写过,诗人由文本程度与精神高度两方面构成,是由自我与读者双方认同乃至认可,就是没有认可,文本与精神程度都达到了这个水准,就是诗人,诗人不是身份,不需要发准生证,有人说作协会员证代表诗人,也有人说花钱出版并在媒体登记,认证那些没人购买的诗集代表你是诗人,大众甚至资本都普遍是这样认为的,这两个选项一个是权力的认可,另一个是金钱的认可,你说与艺术有什么关系,与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


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说,是谁把领进人类的呢?那些寒冷的星星,从远古就闪烁着!每次闪烁都是匿名的,有谁来记载这些闪烁呢?


我们只是见证,艺术是自私的,个体的,隐晦的,同时又是无私的,无我的,给出的。每个诗人就像那夜空中的漫天繁星,匿名闪烁,都是了不起的灵魂。


2.0 别读太多的诗歌,只读你喜欢的,灵魂独一无二才具有辨识度,学院把诗歌理解为修辞知识,或者自我表达的修辞知识,而忽略了日常语言为用罄之诗(海德格尔语)诗本来就有,通过你说出来了,说出来是具有辨识度的,你把这个辨识度忽略掉了,就成了理性的自负,诗人(艺术)≠成功人士(世俗上)。对同一件事感受不同,说出来的语法,情感,性气是不同的,诗是不识时务的。当下是没有诗歌的阶段,也是流行认知肤浅的阶段,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传统古典诗词那种技艺的炫耀,或者世俗的身份地位之确定,其实与诗一点关系都没有。

远方是恒在的,我们只是发现了,感受到了,然后指出来,指出来,就是诗,指出来不可能是无神论。


 


我所思所说所著一切言论皆为假设,皆为对规律的观察概括,皆不是真理,皆不可轻信。皆为滇池之沙粒,世间之尘埃,你我发出无量心不可思议,真理在那里!


All the words I think, say and write are assumptions, observations and generalizations of laws, are not truth and cannot be credulous. They are the sand grains of Dianchi Lake and the dust of the world. You and I send out an infinite mind. It's incredible. The truth is there!

—— 诗人琉璃姬  poet Coloured glaze ji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4年度1573国际作曲家奖”作品音乐会举办
  2. 第六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圆满落幕
  3. 杜书瀛丨“用生命写诗” ——读陈年喜
  4. 首届全国新工业文学(东莞)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5.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6. 每日好诗第44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4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第44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首届千古相思李之仪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第七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八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开幕
  3.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4. 中国诗歌学会·五粮液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5. 诗歌大擂台第十六期“十佳诗歌”评选(A组)
  6. 一个人和他的时代及文学——谢冕先生的学问与人生(上)
  7. 每日好诗第44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生活赋予诗歌清澈的回声——阮宪铣诗集《时光的草香与虫鸣》评论
  9. 2024绿风诗歌晚会暨“中国诗歌之城”师市第二届诵读大赛颁奖晚会举行
  10. 专访第十三届“骏马奖”获得者姚瑶:一个诗人决定为“村BA”立传
  1. 劲牌杯“草本科技 健康生活”诗歌征集大赛征稿启事
  2.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3.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征稿启事
  4. 诗歌的创新——对话与研讨之二
  5. “金砖十国”72位诗人在中国分享“诗与远方”
  6. 第四十一届“青春诗会”暨“彩云南现”同题诗全球征集在云南祥云签约启动
  7. 礼赞新时代 致敬祖宗海 三沙举办海洋诗歌青春夏令营活动
  8. 燎原:一个人的诗歌评审团
  9. 从“青春诗会”到“国际青春诗会”
  10. 每日好诗第43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