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新诗理论建设——吴思敬诗学思想研究”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
会议由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兴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牛亚君,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左东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前主任赵敏俐,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孙士聪等现场致辞;《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作家出版社编审唐晓渡等,以线上和视频的方式致辞。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雷兴山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牛亚君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 左东岭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程光炜
雷兴山代表首都师范大学致辞。他表示,无论是内在的学术研究,还是外在的教学工作,吴思敬教授都已将中国诗学研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牛亚君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致辞,她对吴思敬教授多年来为文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左东岭代表诗歌中心致辞,他深情回顾了与吴思敬教授在文学院和诗歌中心共事的经历,表示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精神品格,吴思敬教授都已成为学校、文学院和诗歌中心的一面旗帜。程光炜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致辞,他高度评价了吴思敬教授在百年诗歌“学案”整理、史料发掘、新诗理论研究在当代文学、当代诗歌史方面的重要意义。
李少君重点谈及吴思敬教授对底层草根诗歌建构的引渡者贡献。王山在致辞中说,吴思敬教授是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新诗理论研究共成长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张清华简要回顾了吴思敬教授四十余年新诗批评、理论建构的学术事业,为中国当代文学、诗歌做出了巨大贡献。唐晓渡表示吴思敬教授是中国新诗理论研究领域用心最深、耕耘最勤、贡献最大者之一。赵敏俐则历数他与吴思敬教授紧密合作的二十五年诸多往事,在吴思敬教授及同仁共同努力下,文学院和诗歌中心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孙士聪在致辞中谈及吴思敬教授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现代学者风骨,是最值得后辈学人敬仰和学习的。
本次大会设置了三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新诗理论研究和吴思敬诗学思想研究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第一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主持,罗振亚、吴子林、古远清、沈奇、苗雨时、陈仲义、何言宏、孙基林、王巨川、姜玉琴等学者就吴思敬中国新诗理论研究的现代性、新诗史撰写等学术问题发表了个人见解;第二场研讨会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张桃洲主持,王国平、路也、陈卫、安琪、谭五昌、李章斌、沈宏芬、吴昊、臧梓洁、彭杰等就吴思敬教授的学术道路、学术人格等问题做了深入研讨;第三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姜涛主持,杨四平、易彬、罗小凤、卢桢、子张、王芳、冯雷、马春光、吕周聚、张福超、张立群、林莽、王士强、胡军、杨志学、杨碧薇、林喜杰等就吴思敬教授的诗学关怀、新诗形式、新诗现状及未来等问题做了研讨交流。
在闭幕式中,吴思敬教授致答谢词,他表示此次会议令他深受感动,并对所有与会嘉宾表达了由衷的谢意。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子诚教授致闭幕词,继转达谢冕先生无法参会的歉意后,他总结了吴思敬教授的学术贡献,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新诗理论研究的脉络。最后,大会主持人孙晓娅教授指出,恰值吴思敬教授八十华诞之际举办此次研讨会,具有历史意义,她向所有与会嘉宾及会务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会议圆满结束。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