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科诗歌《小草》解读

作者: 2022年07月28日21:39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小草
文/白发科

三千个周遭
也许三万年
从天地开合那天算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以忍耐和忠贞
做大地的情侣
那些草的野心
占领整个山脊
每一个汉字
都在他们的影子里露出来


白发科的诗,文化气息很重,也很有生活情味。
他的很多诗歌,都带着中国古典文学的印迹。比如《桂花雨》。第一节的“马蹄上也有春天”,化用“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宋代绘画典故,巧妙地给这首诗平添画意,把生活经典化了。第二节,反用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意境,辅之以戴望舒《雨巷》、郑愁予《错误》等经典诗作的心绪。第三节再次借用陆游词作的思想。凡此种种,构建起了一个唐宋至民国这么一个宏大的愁情气场,而诗人自己在这一场桂花雨之中,且行且思。诗人其他诗作,如“在橙色的夕阳中,我不知道/掌上流水还能走多远的路程”,也深受朱自清散文《匆匆》的影响,一首截取生活片段的小诗,也因之而有了穿越时空的美意。其实,又有哪一个文墨之士,能逃脱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强大的文化气场之恩囿?
但是这种恩囿是危险的。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气象。正如诗人自言:“日子又拣来新的语词”(《病中吟》),在最讲求创新的诗歌文体里,没有创新、创造的诗,是没有生命力的。
新写实诗歌,不等于写实主义、现实主义。但不论哪一个文学流派、文学思潮,都不可能决裂于现实生活之外。没有生活的诗,就是怪胎,就像没有人间烟火气的那些个神、仙、鬼、怪、妖、魔,一旦附了人身,就会害人不浅。白发科的完全植根于生活,而且他的诗歌都很有真情意。比如《汶川大地震九周年祭》《病中吟》《老父亲》《返乡记》《中秋国庆之约》《中秋月》《宅家》《妈妈的眼睛》《梦境》《等红叶红遍秋天,我为你写诗》《别在寂寞的时候说爱》《丁酉除夕感怀》《为每一天喝彩》等,无不因时因事而作,满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在《号外》诗歌合集中,最能体现白发科诗歌风格的诗作,无疑当属《小草》。
这首诗的书写对象是具体的,但小草这个物象,包含了一切看似微小,实则庞大而非常具有生命伟力的事物:比如草民。前四句,诗人把小草的历史写得波澜壮阔,堪与盘古、天地同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简单八个字,语出《史记》而显达于《千字文》,显然小草已经和中国古老的历史和渊久的文化融为一体了。这些,都可视作白发科诗歌的文化底色。
中间四句,书写小草的心性。这四句,颇有新意。“忍耐”“忠贞”既是小草的本性和品质,也是小草作为凡人代表的品性端源。“情侣”这一被诗人附加给小草的身份,则把小草从神话、传说和文典中猛然拉回生活中来,读之,很是亲切。大地与小草,有如皮与毛、水与鱼、国与民那般紧密、亲切。“野心”二句,发前人所未言,写他人所不敢,可谓创造。这样的表达,是很少见的。这也是这首诗的价值所在。
最后两行,最为亮眼。这两行,让人自然想到了草书,但诗人最本真的表达,是草根。因为唯有草根,才能承载一棵棵小草的生发枯荣,唯有草根才能绿化广袤大地,唯有处于食物链最低端的小草,才能维系整个的生物圈。小草长期处于他物的阴影下,却被诗人如此予以文化根本的定位,这是最高礼遇。这是诗人最大的诗学创造。
希望他的诗,越来越好。

 诗人简介:
白发科,1973年生,四川广元朝天人。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星星》《绿风》《诗林》《诗潮》《山东文学》《扬子江诗刊》《延河》《时代文学》《散文诗世界》《四川日报》等多家报刊;多篇作品被收录各类文选。曾获中国·星星“月河月老”杯(两岸三地)爱情散文诗大赛优秀奖,获“走遍全世界,还是张家界”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获奔流文学奖,获首届青年文学家大奖赛诗歌组特等奖,获“2020年度十佳华语诗人”荣誉称号等,出版新诗集《勿忘我》。摄影作品被刊登于各类报刊及摄影集,部分摄影作品获奖。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