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道路的补充
它对已经走过的,进行归拢。
它不负责陈述未来
只把未来的线头捋直,拈在指端。
它宣示生活里的不抵抗运动
——铁定会有某种方式,将行走
排除在急流或深壑的外部。
我偏爱那种拱桥
它所摹画的圆:一半浮在水面
另一半,立于虚空。
点评
邵燕祥先生曾写过一首仅有两行的短诗《嫉妒》:“一棵树望着另一棵树/恨不得自己变成利斧”,因为对人性的触及,对一个特殊年代的背景批判,它在不经意间成了一首杰作。之所以从这首诗说起,是因我一直认为,咏物诗如何从物的身上挖掘出时代价值和意义而又不偏离物本身,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的问题。从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在这首诗中的尝试和努力。
“桥”作为这首诗的主体,一直被作者的书写所围绕,开篇中的“道路的补充”,是一个“事实”而非发现(如果换成“路是桥的补充”则是逆向思维的发现了)。第二节的“拈在指端”,是引而待发的拟人化表达,其微妙在于“拈在指端”的多重可能性。第三节“将行走/排除在急流或深壑的外部”,揭示桥“作为道路的补充”之对外的作用以及它和周围世界的联动,也是作者对物的深度凝视,能感受到作者思绪的高度集中。
如果前三节所写的桥指向同一座桥,这座桥在第四节则被撇开了,奇峰突起为另一座桥——“我偏爱那种拱桥/它所摹画的圆:一半浮在水面/另一半,立于虚空。”相比之前的陈述,这里的桥毫无疑问是一座无用之桥、艺术之桥和形而上之桥,桥的涵义也因此而变得丰富。作为读者,我们在奇峰突起之处看到了诗之所在。
✦特邀点评:谷禾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北乔 陈先发 陈卫 陈爱中 车前子 曹宇翔 程继龙 蔡世平 段维 杜鹏 耿占春 冯雷 顾北 顾建平 高昌 谷禾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简明 蒋浩 蒋登科 江合友 贾鉴 贾清彬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建春(缶皮)李海鹏 李犁 刘向东 刘波 刘爱红 李云 李之平 李犁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马骁 莫真宝 南鸥 潘泓 钱文亮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沈苇 沈健 沙克 宋彩霞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王海亮 西渡 向以鲜 夏吟 星汉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杨献平 杨逸明 余怒 叶舟 姚泉名朱必松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张金英 周伟驰 周瓒 周燕婷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