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烽火(组诗选二)
文/徐建彬
火烧竹篱笆
-------1943年2月,日伪军在天生港至南黄海边筑起了长达300里的竹篱笆,构建“清乡”封锁圈。当年7月,在苏中四分区的领导下,4万群众和民兵一夜之间火烧了日伪惨淡经营3个月的竹篱笆。
天上有蛟龙
地上有火龙
78年前的江海大地
那天夜里
熊熊烈火燃起
日伪“清乡”队伍1.5万人
500多万支的毛竹
300里的竹篱笆
还有碉堡、瞭望哨、检问所
“清乡”封锁圈进入夜晚
然而
这终究是纸上的悬崖
在苏中四分区的地图上
就是明摆的破绽
不论激烈,不论平缓
火是愤怒的
还有这4万多的群众和民兵
在夜里
神不知鬼不觉
锯电杆、割电线、挖公路
直抵竹篱笆
火借风势
风借火力
数百里的封锁线瞬间成了火龙
自此
从长江边的天生港
经白蒲到丁堰
再经马塘、掘港、南坎到南黄海边
蜿蜒曲折的路
绵延成火龙样的章节
江海儿女骨子里迸射出来的诗句
在田野间穿行
在荆棘丛中激荡
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再没停下奔跑的脚步
耙齿凌战斗
———1944年6月,日伪从栟茶奔袭耙齿凌,妄图消灭活动在敌人内脏的我地方武装。回师如东的三旅七团和前卫三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共同战斗,大获全胜,成为继车桥战役后苏中第二次大捷。
战斗仿佛刚刚打响
尽管持续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
耙齿凌,一个普通的地名
当年活跃着一支地方武装
那年夏天
迎来了一场遭遇战
此时
乌云密布
战斗打响
怒吼的枪弹呼啸而过
似仲夏的雷电
直接进入敌人心脏
还有暴雨似的手榴弹、臂力比拼的白刃肉博
以及这火焰样的喘息
在黎明的鸡鸣声中划过乌云
撕裂风雨如晦的铁阵
冲锋号在拂晓前首尾呼应
“清乡”封锁线打开又一缺口
这场战斗,多米诺效应露出端倪
这段历史,那弹坑边的花朵已经绽放
地图上,也许因为比例大小找不到“耙齿凌”
江海大地上,这一定是一个众人熟知的地方
文/徐建彬
火烧竹篱笆
-------1943年2月,日伪军在天生港至南黄海边筑起了长达300里的竹篱笆,构建“清乡”封锁圈。当年7月,在苏中四分区的领导下,4万群众和民兵一夜之间火烧了日伪惨淡经营3个月的竹篱笆。
天上有蛟龙
地上有火龙
78年前的江海大地
那天夜里
熊熊烈火燃起
日伪“清乡”队伍1.5万人
500多万支的毛竹
300里的竹篱笆
还有碉堡、瞭望哨、检问所
“清乡”封锁圈进入夜晚
然而
这终究是纸上的悬崖
在苏中四分区的地图上
就是明摆的破绽
不论激烈,不论平缓
火是愤怒的
还有这4万多的群众和民兵
在夜里
神不知鬼不觉
锯电杆、割电线、挖公路
直抵竹篱笆
火借风势
风借火力
数百里的封锁线瞬间成了火龙
自此
从长江边的天生港
经白蒲到丁堰
再经马塘、掘港、南坎到南黄海边
蜿蜒曲折的路
绵延成火龙样的章节
江海儿女骨子里迸射出来的诗句
在田野间穿行
在荆棘丛中激荡
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再没停下奔跑的脚步
耙齿凌战斗
———1944年6月,日伪从栟茶奔袭耙齿凌,妄图消灭活动在敌人内脏的我地方武装。回师如东的三旅七团和前卫三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共同战斗,大获全胜,成为继车桥战役后苏中第二次大捷。
战斗仿佛刚刚打响
尽管持续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
耙齿凌,一个普通的地名
当年活跃着一支地方武装
那年夏天
迎来了一场遭遇战
此时
乌云密布
战斗打响
怒吼的枪弹呼啸而过
似仲夏的雷电
直接进入敌人心脏
还有暴雨似的手榴弹、臂力比拼的白刃肉博
以及这火焰样的喘息
在黎明的鸡鸣声中划过乌云
撕裂风雨如晦的铁阵
冲锋号在拂晓前首尾呼应
“清乡”封锁线打开又一缺口
这场战斗,多米诺效应露出端倪
这段历史,那弹坑边的花朵已经绽放
地图上,也许因为比例大小找不到“耙齿凌”
江海大地上,这一定是一个众人熟知的地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