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舅的了解,最初源于母亲简明扼要的叙述。尽管我对大舅的事迹所知甚少,尤其他的前半生,但从后来大舅与父亲的书信往来中,我能感受到:大舅思想进步、独立,作风勤俭、节约,为人忠诚、正直……尤其他的清廉有口皆碑,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儿时起,他就是我心中的楷模,我为有这样一位舅舅而自豪而骄傲。
大舅参加工作时,母亲尚小,对于大舅的记忆极少。据母亲少有的印象和记忆,以及后来父亲与大舅的书信往来得知:大舅1930年出生,最早就读于曙光小学(原名邵疃两等小学堂,创办于1909年),16岁参加工作(在当时的一家洋火公司就职),17岁退掉家里包办的婚姻去参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22岁从政成为国家干部,之后到上海电力部门工作; 26岁支援大西北到西安,在西北电力设计院长期担任领导职务。
初见大舅,是在姥姥去世那年的冬天。当时的我只有4岁多。那时的印象已经模糊,只隐约记得那是一个身穿大衣的清秀俊朗的中年人,而对于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包装精美的、香甜的糖块却记忆犹新——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糖块足以抚慰一个乡村孩子的身心。再一次见大舅,是我18岁那年。表哥、表姐陪大舅回老家给姥姥姥爷立碑。在老家人的陪同下,一大家族的人汇聚一堂,近30人凑在一起,我几乎来不及看清大舅的相貌,更不用说跟他交谈,但总算是见到了大舅,不是在想象中,也不是在记忆里。只可惜那时的我身材单薄,还带着羞涩,只远远的在人群后面跟着,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就匆匆离别,不想竞成永别。
那些画面犹如昨天,转眼间已过去20多年。期间,在与父亲的书信往来中,大舅得知我从小热爱读书、喜欢写作,还入了党,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祝贺我们父女俩的文章发表,特别祝贺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鼓励我要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忠诚党的事业,为党和人民奉献青春、智慧和汗水,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不仅要当作家,还要当人民作家,为国家、为民族而歌而写。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读着那些文字,我被深深感染和感动了。
大舅的一生是忠诚于党、严守纪律的一生。从他走出家乡参加革命的那一刻起,他已将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深知“攻城难,守城更难”,革命胜利后,“进京赶考”对于我们的执政党是更加严峻的考验。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党的干部必须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大舅在西北电力设计院担任领导期间,长期负责党建、纪检工作。他廉洁自律,珍惜手中的权力,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家人谋私利,多次被评为优秀纪检干部。老家人知道他在大城市工作,且担任领导职务,有的亲戚找到他,想让他帮助安排工作,他总是好言相劝,尽力从自己工资中省出钱给予帮助。他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自己生活俭朴,却省下钱财帮助别人。据去过他家的亲戚说,他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吃饭时掉在餐桌上的一粒米,都会捡起来。然而,老家修筑公路、建设蓄水工程等,他都会出钱资助。他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带领贫苦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翻身做了主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啊。
大舅退休前后,仍积极发挥余热,从事院志编纂工作,不辞辛劳继续为党和国家的电力事业做奉献。不仅如此,大舅还热心关注家乡的发展,尽自己所能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情。1999年,母校曙光小学(“日照暴动”的集结地)校庆90周年校友事迹展览中,作为厅级以上干部的大舅有整整一个版面的介绍。后来,镇政府为保护文物,见证历史,纪念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家园的烈士,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曙光小学进行修缮。为此,大舅寄来了自己的积蓄,表达对家乡党史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感受大舅对党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热爱,我时时警醒自己:要用饱满的热情和勤奋的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辜负大舅对我的期望。工作30余年,除母亲生病住院需要陪护外,我几乎没休过假。在20多年的办公室工作中,起草撰写了难以数计的公文,事无具细做好上传下达等各类工作,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在做编辑记者的6年时间里,除了负责特稿、专稿和文学专栏等杂志栏目,“政工专栏”也一直由我负责策划和编辑,从未有过失误;在单位党建纪检管理岗位工作4年,党员人数最多时近千名,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党组织和党员管理工作异常繁琐和艰辛,加班加点成为习惯,但凭着一腔热血和真诚,单位党建纪检年度考核工作在20多个单位中持续保持一类奖项。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阅读各类书籍,积极撰写稿件,发表大量宣传地方和单位风土人情和先进典型等文章,多次获国家、省、市和单位各类荣誉和奖励。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大舅退休后,将一腔深情寄予文字,付诸行动。他坚持学习钻研诗联,由习作到创作,到后来成为楹联界的名家,成为中国和陕西楹联学会和西安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长安联苑》编委,作品在《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等多种报刊上发表,并被收入多部文集;2001年7月被评为全国“联坛百杰”之一,作品被编入《新中国楹联大观》《中国对联库》等30多种书典中;文艺简历入《世界名人录》。同时,他还多次在家乡的报刊发表楹联,联句中处处渗透着对家乡风貌人情的赞美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古稀之年,大舅愈发思念家乡,他一直在搜集素材,想要编撰一部《日照古今联选》,体现和融汇日照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以传播日照文化,进一步提升日照的知名度。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直到最后一刻,倒在编撰过程中……他一生辛劳,呕心沥血,一腔热血洒春秋,一心为党为国为家乡,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人民不会忘记。
大舅的一生是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着身边的人,同时也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始终以一颗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心面对工作和生活。
大舅参加工作时,母亲尚小,对于大舅的记忆极少。据母亲少有的印象和记忆,以及后来父亲与大舅的书信往来得知:大舅1930年出生,最早就读于曙光小学(原名邵疃两等小学堂,创办于1909年),16岁参加工作(在当时的一家洋火公司就职),17岁退掉家里包办的婚姻去参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22岁从政成为国家干部,之后到上海电力部门工作; 26岁支援大西北到西安,在西北电力设计院长期担任领导职务。
初见大舅,是在姥姥去世那年的冬天。当时的我只有4岁多。那时的印象已经模糊,只隐约记得那是一个身穿大衣的清秀俊朗的中年人,而对于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包装精美的、香甜的糖块却记忆犹新——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糖块足以抚慰一个乡村孩子的身心。再一次见大舅,是我18岁那年。表哥、表姐陪大舅回老家给姥姥姥爷立碑。在老家人的陪同下,一大家族的人汇聚一堂,近30人凑在一起,我几乎来不及看清大舅的相貌,更不用说跟他交谈,但总算是见到了大舅,不是在想象中,也不是在记忆里。只可惜那时的我身材单薄,还带着羞涩,只远远的在人群后面跟着,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就匆匆离别,不想竞成永别。
那些画面犹如昨天,转眼间已过去20多年。期间,在与父亲的书信往来中,大舅得知我从小热爱读书、喜欢写作,还入了党,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祝贺我们父女俩的文章发表,特别祝贺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鼓励我要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忠诚党的事业,为党和人民奉献青春、智慧和汗水,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不仅要当作家,还要当人民作家,为国家、为民族而歌而写。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读着那些文字,我被深深感染和感动了。
大舅的一生是忠诚于党、严守纪律的一生。从他走出家乡参加革命的那一刻起,他已将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深知“攻城难,守城更难”,革命胜利后,“进京赶考”对于我们的执政党是更加严峻的考验。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党的干部必须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大舅在西北电力设计院担任领导期间,长期负责党建、纪检工作。他廉洁自律,珍惜手中的权力,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家人谋私利,多次被评为优秀纪检干部。老家人知道他在大城市工作,且担任领导职务,有的亲戚找到他,想让他帮助安排工作,他总是好言相劝,尽力从自己工资中省出钱给予帮助。他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自己生活俭朴,却省下钱财帮助别人。据去过他家的亲戚说,他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吃饭时掉在餐桌上的一粒米,都会捡起来。然而,老家修筑公路、建设蓄水工程等,他都会出钱资助。他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带领贫苦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翻身做了主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啊。
大舅退休前后,仍积极发挥余热,从事院志编纂工作,不辞辛劳继续为党和国家的电力事业做奉献。不仅如此,大舅还热心关注家乡的发展,尽自己所能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情。1999年,母校曙光小学(“日照暴动”的集结地)校庆90周年校友事迹展览中,作为厅级以上干部的大舅有整整一个版面的介绍。后来,镇政府为保护文物,见证历史,纪念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家园的烈士,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曙光小学进行修缮。为此,大舅寄来了自己的积蓄,表达对家乡党史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感受大舅对党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热爱,我时时警醒自己:要用饱满的热情和勤奋的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辜负大舅对我的期望。工作30余年,除母亲生病住院需要陪护外,我几乎没休过假。在20多年的办公室工作中,起草撰写了难以数计的公文,事无具细做好上传下达等各类工作,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在做编辑记者的6年时间里,除了负责特稿、专稿和文学专栏等杂志栏目,“政工专栏”也一直由我负责策划和编辑,从未有过失误;在单位党建纪检管理岗位工作4年,党员人数最多时近千名,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党组织和党员管理工作异常繁琐和艰辛,加班加点成为习惯,但凭着一腔热血和真诚,单位党建纪检年度考核工作在20多个单位中持续保持一类奖项。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阅读各类书籍,积极撰写稿件,发表大量宣传地方和单位风土人情和先进典型等文章,多次获国家、省、市和单位各类荣誉和奖励。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大舅退休后,将一腔深情寄予文字,付诸行动。他坚持学习钻研诗联,由习作到创作,到后来成为楹联界的名家,成为中国和陕西楹联学会和西安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长安联苑》编委,作品在《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等多种报刊上发表,并被收入多部文集;2001年7月被评为全国“联坛百杰”之一,作品被编入《新中国楹联大观》《中国对联库》等30多种书典中;文艺简历入《世界名人录》。同时,他还多次在家乡的报刊发表楹联,联句中处处渗透着对家乡风貌人情的赞美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古稀之年,大舅愈发思念家乡,他一直在搜集素材,想要编撰一部《日照古今联选》,体现和融汇日照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以传播日照文化,进一步提升日照的知名度。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直到最后一刻,倒在编撰过程中……他一生辛劳,呕心沥血,一腔热血洒春秋,一心为党为国为家乡,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人民不会忘记。
大舅的一生是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着身边的人,同时也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始终以一颗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心面对工作和生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