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田三金
加入时间:2021-04-14
诗人简介

田鑫,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怀安县诗词协会会长。

粉丝
关注

说“清廉”

 现代汉语对于“清廉”的解释为“清白廉洁”。“廉”,曾被封建士大夫奉为立身处事的根本,流传至今的许多清正廉洁的故事,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我由衷地称赞这些清正廉洁之士,索性,我今天也说一回“廉”。
       既然“廉”对于立身处事的封建士大夫们看的非常重要,那么,就先从熟知的封建廉官品鉴一下“廉”的含义吧。这其中,“四知太守”杨震可谓家喻户晓。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仔细回味,本来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一个赠金,一个本也可以收金的,而所谓“天知、神知”只不过是推辞之言,但杨震偏偏就如此较真,不愧对天,也不愧对神,其实是不愧对自己的良心与德行。既然自己以清廉为德,必自律于前。于是乎,能够自律是何等的不容易呀,这中间,需要经得住诱惑,需要经得住考验,更需要经得住锤炼。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有如此一句记述:“现在的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是个见钱眼开的人”。由此看来,表里不一,虚情假意,故作姿态之类的“清廉”,是地地道道的“假清廉”,必定令人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假清廉,必然要崇敬真清廉。三国时魏国的胡质,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他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居然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而这匹绢还是他的俸禄所余。再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晋武帝接见了他,说及他与其父那个更清廉时,胡威自愧不如父亲,其原因即“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是呀,清廉为一种境界,是道德修养的高境界。不让人知晓,甘愿默默坚守,这才是最高境界的清廉。更主要的是,这种清廉,不单单体现在自我的操守上,更重要的是将坚守清廉的情怀化作为民造福的爱民情愫。像众所周知的海瑞,海瑞不仅为官清廉,生活也十分俭朴,七十四岁的海瑞以老病之身卒于官舍后,死后仅余葛帏旧衣,赖同僚捐治葬具才得葬殓。同乡苏民怀检点其遗物,只有竹笼一只,内有俸金八两,旧衣数件而已。海瑞是如此的清廉,为官却一生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体察民情,革除弊政,积极反对贪污和奢侈;禁馈赠,惩贪官,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审理积抑,昭雪了许多冤狱。海瑞对己与为国、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操守,难怪百姓呼其为“海青天”呢。
       凡能恪守清廉境界之人,最执着莫过于共产党人。而且,凡能恪守清廉之共产党人,必先守得住清贫。守得住清贫之共产党人,当数革命先烈方志敏。方志敏,于1934年11月初,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面对国民党反动军队的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最终被俘。两个国民党士兵本想从这位共产党的大官身上发一笔横财。岂料,敌人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时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清贫,更是清廉的最真是写照。
       守得住清贫方可清廉,若能清廉一生,必然清贫无疑,二者相辅相成。这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而言,更是初心的打磨,使命的肩扛,并且是党性的必修课。这种党性的必修,既是一种修身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不易做到的,所以才更加需要修炼。这种具体的修炼,需要经常检讨自己在遵循伦理道德、遵守规章制度、对标模范先进等方面的偏差,又需要时刻反思自己做得不够好或不够完善的地方,更需要有的放矢加以改正、纠偏,并恒久坚持。
       当然,坚守的住清廉,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离不开党组织的关怀,同事朋友的帮助,最主要的还离不开家庭的监督,包括配偶的提醒,父母长辈的教诲,亲人的督促等。这中间,可不能小觑家庭、亲人、朋友等等这些外部因素,外部不健康因素的侵蚀和腐蚀,是潜在最大的危机和危险。必须加大修养自己的定力,才会永守底线,不越雷池。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共产党人心中恪守的清廉,与古之封建士大夫立身处事的“清廉”有本质上的区别。共产党人,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路。纵然经过千百年,共产党人为民谋福祉,为国敢担当,为党永向前,这个初心是不会变的。我们的共产党人,早把清廉融入骨骼,渗入细胞,化作基因,永不变异。

 

说“清廉”

 现代汉语对于“清廉”的解释为“清白廉洁”。“廉”,曾被封建士大夫奉为立身处事的根本,流传至今的许多清正廉洁的故事,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我由衷地称赞这些清正廉洁之士,索性,我今天也说一回“廉”。
       既然“廉”对于立身处事的封建士大夫们看的非常重要,那么,就先从熟知的封建廉官品鉴一下“廉”的含义吧。这其中,“四知太守”杨震可谓家喻户晓。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仔细回味,本来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一个赠金,一个本也可以收金的,而所谓“天知、神知”只不过是推辞之言,但杨震偏偏就如此较真,不愧对天,也不愧对神,其实是不愧对自己的良心与德行。既然自己以清廉为德,必自律于前。于是乎,能够自律是何等的不容易呀,这中间,需要经得住诱惑,需要经得住考验,更需要经得住锤炼。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有如此一句记述:“现在的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是个见钱眼开的人”。由此看来,表里不一,虚情假意,故作姿态之类的“清廉”,是地地道道的“假清廉”,必定令人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假清廉,必然要崇敬真清廉。三国时魏国的胡质,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他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居然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而这匹绢还是他的俸禄所余。再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晋武帝接见了他,说及他与其父那个更清廉时,胡威自愧不如父亲,其原因即“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是呀,清廉为一种境界,是道德修养的高境界。不让人知晓,甘愿默默坚守,这才是最高境界的清廉。更主要的是,这种清廉,不单单体现在自我的操守上,更重要的是将坚守清廉的情怀化作为民造福的爱民情愫。像众所周知的海瑞,海瑞不仅为官清廉,生活也十分俭朴,七十四岁的海瑞以老病之身卒于官舍后,死后仅余葛帏旧衣,赖同僚捐治葬具才得葬殓。同乡苏民怀检点其遗物,只有竹笼一只,内有俸金八两,旧衣数件而已。海瑞是如此的清廉,为官却一生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体察民情,革除弊政,积极反对贪污和奢侈;禁馈赠,惩贪官,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审理积抑,昭雪了许多冤狱。海瑞对己与为国、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操守,难怪百姓呼其为“海青天”呢。
       凡能恪守清廉境界之人,最执着莫过于共产党人。而且,凡能恪守清廉之共产党人,必先守得住清贫。守得住清贫之共产党人,当数革命先烈方志敏。方志敏,于1934年11月初,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面对国民党反动军队的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最终被俘。两个国民党士兵本想从这位共产党的大官身上发一笔横财。岂料,敌人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时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清贫,更是清廉的最真是写照。
       守得住清贫方可清廉,若能清廉一生,必然清贫无疑,二者相辅相成。这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而言,更是初心的打磨,使命的肩扛,并且是党性的必修课。这种党性的必修,既是一种修身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不易做到的,所以才更加需要修炼。这种具体的修炼,需要经常检讨自己在遵循伦理道德、遵守规章制度、对标模范先进等方面的偏差,又需要时刻反思自己做得不够好或不够完善的地方,更需要有的放矢加以改正、纠偏,并恒久坚持。
       当然,坚守的住清廉,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离不开党组织的关怀,同事朋友的帮助,最主要的还离不开家庭的监督,包括配偶的提醒,父母长辈的教诲,亲人的督促等。这中间,可不能小觑家庭、亲人、朋友等等这些外部因素,外部不健康因素的侵蚀和腐蚀,是潜在最大的危机和危险。必须加大修养自己的定力,才会永守底线,不越雷池。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共产党人心中恪守的清廉,与古之封建士大夫立身处事的“清廉”有本质上的区别。共产党人,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路。纵然经过千百年,共产党人为民谋福祉,为国敢担当,为党永向前,这个初心是不会变的。我们的共产党人,早把清廉融入骨骼,渗入细胞,化作基因,永不变异。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