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克强 | 风从故乡来(组诗)

作者:谢克强   2021年03月16日 14:54  诗歌月刊    1618    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316144529

谢克强,1947 年生,湖北黄冈人。曾任《长江文艺》副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诗歌》执行主编。1972 年开始在《解放军文艺》发表作品;有诗入选《中国百年诗选》《中国新诗百年志》《湖北作家文库·谢克强卷》等三百余部诗选;著有诗集《孤旅》《艺术之光》《母亲河》等十八部及《谢克强文集》八卷。


主编推荐

本期为读者重磅推出一直活跃在我国诗坛的实力派诗人——谢克强先生的近作,他是中国诗坛的宿将,也是常青树。他已步入七旬,到了这浮云参透、返璞归真,唯留诗心之时,他的诗歌和诗思又是怎样的境界?这是我想深思和揣测的。尤其是,面对过去的多灾多事之年景,他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风云万千?来,让我们读他的诗和诗思吧。

谢克强先生的《风从故乡来》,表面写的是对故乡、亲情、农家、农事的返乡追思,仿佛是一组向远逝的农业文明唱的挽歌。其实,向深里读,你会发现他老成见到,有自己对当下农村和人们的生活另一层面的哲学意义上的考量。是的,他写民谚、民歌、族谱,桑和野菜等“老旧”具象,但他在其中浸入了他的真情实感和独特发现,新的诗性表达。他的诗中对村庄不见炊烟发出这样哀婉又机智的追问:“那炊烟,/母亲带走了吗?”他用游子归乡的心境,观察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他用“参军前栽下的几十棵树”“掏雀蛋”“压岁钱”等诸多细节来再现和还原过去的一切,他还写出这样朴实而又豁达的诗句:“老就老呗,谁不老呢?”“想飞就飞,想唱就唱。”这超然脱俗的蔑视衰老和死亡的诗句,是积极的,有力量的暮年心态。他要求自己的诗:“就是在日常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出自己独到且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内涵,即他所象征或隐藏着的丰富的社会内容。”

对于他的诗,我想要改写“剑老无芒,人老无刚”这句成语,应为“剑老有芒,人老则刚。”打住。

—— 李云

风从故乡来(组诗)

谢克强


我想念的地方


我想念那个地方

有一脉清凌凌的河水 环绕

绿树掩映的村庄


黎明 当第一声鸡啼

啼醒梦里的太阳 刚好

照亮父亲挥舞的刀刃


姆妈舀来河水倒进锅里

催促袅袅炊烟升起 不屑于

岁月苍白的回忆


三月 油菜花笑望一河两岸

穿飞花海的蜜蜂 唱着小调儿

教父老乡亲酿造日子


不等远来的秋风

从满畈谷子低垂的头下醒来

禾场却急切地敞开胸膛


在繁花散尽的地方 有几个

看似有点淘气的孩子窃窃私语

望着枣树缀满的星星


待等过年 惹人高兴的事

莫过于点响辞旧迎新的爆竹

和摸着口袋里的压岁钱


我想念的那个地方

就是我出生的那个地方 不然

她怎么总在我的梦中


回到出生地


来得及抖落都市风尘

村庄、河流和黄灿灿的油菜花

迎面远远地拥抱着我


风 像我一样自由自在

阳光 也不像城里那么拥挤

至于空气新鲜得格外迷人


只是走在废弃的村路上

那些浸在田畴里的方言俚语

消解不了我的惆怅与迷惘


这用泥土谷粒哺育我的故土

这用炊烟野花让我认识人间的故土

这用汗水农谚教我做人的故土


有时停在时间之外

有时又站在岁月之内 多少往事

如烟如缕 浮在心头


是呵 离开出生地多年

无论何处 除了思念就是忆念

要不 就梦回故土


而今 抚慰我的乡愁引我归来

不知能不能找到一块荒地 埋葬我

落寞孤独的暮年


农    谚


庄稼人可以不闻天下事

但农谚必须牢记心里 只因

农谚不只与农事相关


当然 农谚都是由农事孕育

那自然会与种子一起发芽

也会与稻禾一起拔节

与小麦一起抽穗

更会与棉花一起吐蕾

和油菜一起开花


正因为如此 农谚才有了

灶火一样燃烧的激情

季节一样转换的跫音

日子一样的通俗与朴素

泥土一样的朴实与浑厚

风雨有声有色的低吟

平仄有致


其实 农谚就是那

黎明公鸡报晓的歌谣

农家堂前燕子呢喃的细语

农历深处布谷鸟催耕的啼鸣

节令方言贴心贴肝的谈吐

锄头睿智易懂的哲理


庄稼人可以不闻天下事

但农谚必须牢记心里 只因

农谚不只与农事相关


炊    烟


夕照的苍茫里

卧在河边一个古朴的村庄

抬眼不见一缕炊烟

那被一阵轻风吹动 袅袅

欲上青天的炊烟


曾经 这村庄的上空

除了无所事事漂泊的云朵

最引我瞩目的 当要数

母亲早早晚晚升腾的

缕缕炊烟


那早早晚晚袅袅的炊烟

令我神往的想起

母亲劈柴生火 淘米洗菜

将一个个平平淡淡的日子

烹调得有滋有味


由此 我想

那早早晚晚袅袅的炊烟

不仅是母亲深情的呼唤

更是母亲的爱 博大无形

又丝丝缕缕


如今 村庄不见袅袅炊烟

那炊烟 母亲带走了吗


民    歌


辽阔或苍茫的调子

不是沾满田头地角的泥土

就是从镰刀口里咯出


当然 也不尽然

若是大红“囍”字噙满泪水

歌声也会乘风而起

袅袅飘远


诸如雪打纱灯时

岁月的往事 无论欢乐或忧伤

也会欢乐忧伤成一支曲子

催人泪如雨下


也是烟雨岁月与农谚

也是血汗滋养的精神与酒

更主要的是朴实无华

还楚楚动人


这不 当它成为一个节气

覆盖乡村殷实的日子

而这所有的一切的一切

都由缕缕乡音喂养


总之 与汗水和日子有关

唱在农事与季节之间的歌声

无论唱起 或者消失


这些树


这些树

这些我离家时栽的树 早长成

一片茂密的树林


穿上草绿色军装后

就要远离生我养我的故土

我就在屋后的一片空地

一口气栽了几十棵树

以纪念我十八岁的

青春


此刻 走进这一片树林

不等我停下的脚步

惊飞栖息树林里的几只小鸟

只听一棵棵树 争先恐后

向我诉说别后五十多年

风雨云烟


这个说夏季雨后的迷惘

那个讲对抗冰雪的坚韧

当我伸手轻轻抚摸另一棵树

它低头悄悄告诉我

那葱郁里贮存的葱郁 是它

不可言说的心思


如今 霜雪堆上我的双鬓

可这些我当年栽的树

却郁郁葱葱 依然年轻


水边的桑


这桑 这水边的桑

是谁栽的呢

如今 竟和春天一起

长成茂密的桑林


为了抵达春天

这些从汉乐府走出的桑

积攒了好几个季节的绿色

还有不知源自何年何月

流淌在血里的情

也悄然萌动


怪不得绿色的叶子

充满动感 又水灵灵鲜嫩

惹得一河两岸的女子

怀着别样的情愫

风一样轻轻走来

舞动纤纤十指


水边的桑 装满篮子

楚楚动人的女子

或紫或红 手摘桑歌

流水般起伏涌动的桑歌

蚕一样吐着相思

与布谷鸟的歌遥相呼应


水边的桑

水做骨肉的采桑女

采桑女与桑有关的故事

年年 生动着春天


野    菜


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亲切

我又看见了藜蒿、苜蓿、地米菜

瞧它们生机勃勃的样子 仿佛

是在感恩阳光、雨露和泥土


看见它们在地埂、田头和路边

将贫瘠感恩出盎然生机

就如同我生活在贫瘠里的乡亲

不愿触动那一页记忆


在那个石头都饥饿的年代

幸有土地的仁慈与爱

让一簇簇天然的绿色歌谣

唱遍饥肠辘辘的乡野


于是 我打赤脚的少年

大半跟着这些深刻的植物后面

挨饿的时候 让它们纯净的美

润一润饥饿的嗓子


如今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

已不再为几株野菜弯下腰去

但用野菜充饥的那些日子

野菜还在营养着我


故乡的雨


走在故乡的土地上

骤然 一场雨匆匆赶来

像是特意迎接我


缕缕雨滴 像是竖排的诗句

不知道从左边吟右边读

还是远处读近处吟


比我更诗意也更有韵致

是这边田里新栽的簇簇秧苗

正张开嫩嘟嘟的小嘴吟诵


那边刚刚含苞吐穗的麦禾

似要与秧苗一争高下

摇头晃脑 醉得不省人事


最是田头地埂的野花野草

在诗意而韵致的雨中无所顾忌

按照自己的意愿 有红有绿


最该感谢这场及时雨是我

除了洗去我迢迢归乡的风尘

更洗净我蒙尘的乡愁


悼一棵樟树


村头

那曾引我攀枝掏鹊蛋的香樟呢

那曾擎着绿伞给我避雨的香樟呢

那曾绕树纳凉听老祖母讲故事的香樟呢

我静静地伫立村头

默默地悼念


树被锯走了

连眷恋的泥土的根也被挖走

只剩一堆浮土

埋着一个辛酸的故事

堆起一句令人沉思的遗言

留给远归的游子


那孕育春光和童话的香樟呵

那给我欢乐与忆念的香樟呵

在我记忆的屏幕上

你母亲般慈爱地站在村头

不是么,你的叶子

教我吹出人生最初的歌


挥动沉重的铁锹

(真想斩断权势与私欲的黑手)

我以一个游子的名义

在香樟的墓旁栽一棵小樟树

然后用我久久思念故乡的热泪

浇树苗快快成长


活  着


坐在门前的槐树下

坐在门前槐树的树荫里

一坐就是一下午


能清晰感受树荫的凉爽

在这个没有风的午后

坐在树下 就是坐在惬意里


这是他儿时栽的树

六十年了 树还郁郁葱葱

可他却老了


老就老呗 谁不老呢

但他要像他栽的树一样活着

活在季节的风雨里


人老了 心还不想老

他想像树上的鸟儿一样活着

想飞就飞 想唱就唱


他知道 与时光的对抗

终要失去最后的气力 那就

像枝头的树叶一样凋落


此刻 他就坐在树下

他说 这棵他栽的老槐树

是他相依的兄弟


随笔:学诗札记

谢克强


1.当灵感骤然降临,所有的词都手忙脚乱起来,争先恐后抢占自己的位置。这是因为诗是语言的艺术。

在有经验的诗人那里,语言不是他观察和表现生活的障碍,而恰恰成为再创造必不可缺的材料。当然,在写作过程中,要将这些材料转化为诗,语言常常被视为桎梏;但诗的旨趣就在于在桎梏中寻求自由——“诗的表现的美就在于自然(本性)的语言桎梏中的自由的流动”(席勒《论艺术美》)。

2.正因为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人们对于诗歌语言的要求的实质就是维持诗的语言的抒情性。而抒情,又总是和想象力的丰富和夸张的形容联系在一起,这就构成了诗的语言的幻想性。譬如在诗中,诗借助语言将不具形的对象具象化,使之诸如虚幻的声音、色彩、香气等等变得可触可感,这就是语言的幻想性在起作用。

具象的物不可以夸张,但抽象的想象却可以无限地夸张。

3.诗的最高使命不是再现或深化那些常人都能感受到的情感与情绪,诗的使命是创造全新的语言。诗人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就是要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不断地在陈旧的语言体系禁锢想象力的高墙上,打开一个个新的门窗,以展现出常人无法抵达的全新的感觉区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诗的语言才能提供比它们有限的形式远为广阔而深远的内涵,诗才有以一胜十的艺术魅力。

所以诗的艺术张力,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张力。

4.诗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创造奇迹的人。不是么,他总能在平常人们漠视的地方发现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诗人有比常人更敏锐的感觉;正是依靠自己心灵的这种敏锐的感觉获得感受,然后借助语言对这种感受进行艺术再创造,即可让他所发现所感受的东西泛出奇异的光彩——诗意的美。

所以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5.古人云:“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至。”这就是说“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乃诗之极品。

所以,诗人写诗不仅仅只是呈现生活中的诗意,更要使诗意蕴含生活里或深或浅的哲理,使人们在获得审美愉悦时也获得某种感悟或启示。

诗人不仅是一位诗人,在某种意义上说他还应该是一位哲学家。

6.痛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没有完全麻木;所以,是否痛苦也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检验一个人的良心是否醒着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其实就是诗人灵魂与疼痛的抵达。

诗人的不幸,就因为他总是竭力让自己的良心醒着。

7.人生,无非是两件事,一是经历,一是表达。从本质上说,人生的经历只存在于人们的感知与表达之中;或者反过来说,经历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表达。当然也可以这么说,经历与表达本就是一回事。

选择诗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说是诗人生命或经历的一种实现形式。

8.诗,总是力图通过个性来表现共性。正因为如此,诗就要求诗人不要回避表现自己。

如果诗人回避表现自己,那他就不可能“直抒胸意”“倾泻感情”;自然不可能写出精彩动人的文字,也不可能给人任何亲切的感受,更不可能使作品获得生命力!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人格、情感和个性的表现,只不过在诗里表现得更直接、更鲜明。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是诗人个人的艺术。

9.表面上看,有些诗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场景,不怎么起眼,很容易忽略。但就在千百万诗人写旧的情致后,有的诗人用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刷新了自己的感觉。这样一来,表面的单薄就变得深厚,也使单纯透明的语境,富有意蕴。

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说:“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许多时候,好诗确是自然天成,可遇不可求。

10.形象是诗人的思想在客观世界的对应物,它的存在、运动和消失完全是由于诗人主观调动的结果。因此,形象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本身的客观内容,更主要的是诗人赋予它们的象征内容,把虚幻飘渺的思绪注入坚实、生动、具有质感的形象,使之成为可见、可听、可闻、可感的实体。

所以诗人在创作时,特别注重诗的形象的选择。这些形象不仅是鲜明可感的,而且这些形象必须要有其所赋有的象征意义,使人读过之后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理解、阐释诗中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11.我在阅读诗歌时,最看中诗的想象力。维柯在17世纪指出:诗的最高工作就是使无知的事物具有知觉和情感。这个最高工作无疑是要运用想象改变对事物的知觉和情感。诗歌只有凭着想象,才能带给人们惊奇、错愕。20世纪的布莱克也曾说:人类的真正宗教才是想象。前者针对思维技术层面,后者针对精神层面,但都击中要害。

诗人最显著的天赋之一就是杰出的想象,要是在这方面先天有所欠缺,而在后天的训练中又没有多少长进,那恐怕就得主动撤离诗歌阵地,另寻出路了。

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视角不同。

视角,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立场,对于诗人来说,它更应该是诗人个人的认识论立场。当你选择一个视角时,它应该是你个人的视角,并有提供人们一种新的认识的可能性,让人们由此看到在平常的角度看不到的独特的景象。

13.美国诗人史蒂文斯曾说:“观察的精确等于思考的精确。”诗人在观察世界时他会以敏锐的直觉去观察,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往往凝聚着他长期的生命体验所孕育的悟性。因此诗人记录的瞬间感受有可能蕴含着他对世界和人生深刻的思考。

所以,由于诗人对生活观察的精确,因而在选择诗的形象时也格外鲜明,也使这些鲜明形象的象征意义鲜明地彰显出来。

14.契诃夫有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诗之所以精练与简洁,那是因为诗人有自己的独特的招数——“寓意”,即意象的选择。

意象由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构成,是主体情思和客体物象的统合,是心与物的互相投射。诗人在选择物象时,都意在托物寄兴,也就是说诗里选择的物象都应该是诗的意蕴的载体。所以意象饱含诗人的审美向度与艺术追求,而对意象的选择、锻造、熔铸,更显示出诗人的艺术感受力和概括力。

杰出的诗人都是营造意象的高手。

15.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始于感觉,终于智慧。倘若没有灵敏细微的感觉,就不会捕捉瞬间流动的情韵;倘若没有智慧,就不能获得生活的审美感悟。

这是因为诗和一切艺术一样,同诗人的直觉直感分不开。同时,任何时候它都要拒绝抽象,以追求生动的具象。但诗又是一切艺术的桂冠,是人类精神的升华,所以不能停留在最初的直觉上,而应沁入诗人的审美情思,使之比生活更高更美。

16.在我看来,一个诗人是否有诗的才华,就看他是否善于将客观与主观作奇妙的别出心裁的化合。因此,诗人就不应如实地摹写某一生活现象,而应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景象,加以概括与提炼,即别出心裁的化合,使之凸现化合的诗意。

这是因为诗是心灵的艺术,它不为外在的感性材料所束缚,而只在思想与情感的内在空间穿行。

17.云淡风轻,不会有雨;只有狂风大作、乌云堆积才会有暴风骤雨。

情感的云雨亦然,需要思想的风去堆积情感的云。

18.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魂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所以要使抽象的情感在诗里生动活跃起来,就必须找到具体的形象或者意象去承载或涵纳。

所谓诗的构思过程,其实就是为情感寻找承载或涵纳的具体形象或意象的过程。

19.于单纯中求丰富,是一种为诗之道。单纯是指结构和语言,而繁富即诗的内蕴,给诗表现的对象赋予它以独特而新鲜的意蕴。这就需要构思精练、新颖、工巧。

所谓“精练”,就是以一当十,以高度的概括力,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所谓“新颖”,就是在日常、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出自己独到的且蕴藏着的巨大的精神内涵,即它所象征或隐藏着的丰富的社会内容。所谓“工巧”,就是要善于高屋建瓴,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开拓出诗的艺术境界,在这里“巧”之所在就是找到旨有所涵、意有所归的形象或意象。

20.别林斯基在《一八四五年的流星》中写道:“想要使诗句成为诗的诗句,光有流畅与铿锵的音调是不够的,光有感情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组成一切诗的真正内容的思想。”

诗的思想,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饱含感情的思想;同时,它又应该是诗人自己独特发现的思想。也就是说,诗的思想它应该是诗人对生活不但有正确的而且是独特的认识、发现和评价,同时还应该带有新鲜独创的个性色彩,只有这样诗才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美。

所谓思想美,不仅只有饱含诗情、新鲜独到的诗思,而是要和新颖生动的意象结合在一起。没有新颖生动的意象,就没有思想美。

21.诗的思想要有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很大程度源于诗的“真”,即状真物、记真事、抒真情;诗要引人入胜、感人至深,其秘诀就在于状物、记事时应该注入洋溢着的浓浓的真情。在这里,诗人丰沛的情感至关重要,因为诗是抒情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

22.我在阅读经典诗作时,总是注重挑选那些能感动或打动我的诗,这些诗之所以能感动或打动我,其实就是诗的情感的力量。这种情感是节制的,或者说是压抑的,因为蕴含深情比直白倾吐远为动人,这就是所谓的审美张力。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6.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9.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第七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