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季禾子
加入时间:2021-03-10
诗人简介

季士君,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绿风》《诗潮》等,曾获《诗刊》社主办的诗歌活动一等奖和辽宁文学奖诗歌奖等奖项,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20中国诗歌年选》等选本,著有诗集《倾斜》、散文集《城迹》。

粉丝
关注

纪 念(组诗)

借  条
湖南汝城县档案馆珍藏着一张借据,系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汝城时钱粮短缺,村民胡四德筹集稻谷、生猪、鸡蛋送给红军,红军留下的借据。60余年后,胡家后人在老屋墙缝中发现借据,当地政府按时价兑现1.5万元,胡家将其中1万元捐给村里的学校。

那段艰苦岁月,已渐渐泛黄
却仍以稻谷、生猪、鸡蛋的形式
在一张纸上呈现
静静躺在档案柜里,八十二年前的借条
因为我们的凝望而历久弥新

当我们怀揣崇敬和爱戴
在借条上揭开一段尘封的记忆
可以看到,上面书写的不仅是食物的数目和品种
还有承诺、支持和坚如磐石的信赖
一张薄薄的纸片,因为字字千钧
而拥有了江山的重量

借条,以及它诞生的地方
是长征的起点,也是一种精神的起点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决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共产党人,一直在兑现对人民许下的诺言
这样的诺言,就写在饱含温度的答卷上
让所有的铭记,都珍贵无比

“等革命胜利了,请您拿着它,去找政府兑换”
即使时光流转风雨变迁
透过借条上工整的字体
我们能够读懂力透纸背的信念
读懂老区人民对党和军队的深情
像一颗颗初心,在一张纸上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跳动


包袱皮
1959年5月,江西省博物馆拨交给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件珍贵文物——一块写有“六项注意”的包袱皮,它是井冈山时期红四军一位战士用过的物品,也是红军执行铁的纪律的历史见证。

这是一块已渐渐发灰的普通白布
这是一块有了破洞、补丁和污渍的包袱皮
它的珍贵,来自于写在上面
虽已模糊却仍可辨认的文字——“六项注意”
用数十年的收藏的光芒
阐释着鱼和水的关系
也不断擦拭军民之间相互交融的情感

红军战士,为了时刻对照自己的行为
将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铁纪随身携带,铭记于心
于是,包裹着沉重使命的包袱皮
跟随一支队伍,历经春风和秋雨
走遍万水和千山
让一路前行的行囊更加丰盈

捆禾草、上门板、买卖公平、言语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要赔偿、不准乱翻东西
二十八个汉字在一块布上列队集结
见证一声声叮咛
怎样唤醒因富足而褪色的记忆
咀嚼着小米喂养的中国革命
我们应当像面对经典一样
在陈旧的包袱皮上,反复温习“六项注意”

如今,抖落岁月的征尘
一块包袱皮,会因为风雨的洗礼
而拥有最为鲜艳的色彩
并像旗帜一样,在大地与天空之间
在我们的心头
徐徐升起,高高飘扬


水  井
苏维埃时期,毛主席带领群众在瑞金沙洲坝挖开一口水井,解决了困扰当地百姓多年的“吃水难”问题,甘甜的红井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我们捧读这篇小学课文
甘甜的水,会再次从我们的眼里流淌
水,也在井旁立下石碑
镌刻着十四个熠熠生辉的赤金大字

一口井的深度,是一个隐喻所能表达的深度
爱有多深,情有多长
一朵花能够用芳香丈量
一片云彩能够用清澈的倒影丈量
"红井水哟、甜又清……"
我们站在井边,用一首颂歌丈量

九月的一天早晨,毛泽东
亲持铁锹,为瑞金的百姓
也为中国人民,掘开一眼幸福的深井
饮水思源,小小一口井
贮满了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情意
也使相濡以沫的涵义更加深邃

在这片干旱缺水的地方,一口井
让人们得到润泽
并在润泽中懂得,所有的深情
来自于一滴水
也来自于用之不竭的源泉
在沙洲坝,一滴水喊来众多的水
浩浩荡荡,向我们的心田涌动


纺  车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一辆纺线车。参观的人们看到它,会自然地联想到当年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联想到军民一道纺线的场景,联想到南泥湾的歌声……

这是一处幕天席地的舞台
纺车,成为一件来自民间朴素的乐器
从将军到士兵,从领袖到百姓
此刻,他们正在联手弹奏革命史上
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

转动纺车,动作由陌生而娴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传统
汇聚为一个个高亢的音符
连飞鸟、昆虫、树木、花朵也产生共鸣
连陕北环拱的群山,也跟着一道此起彼伏

“小小的那个纺车呀,吱扭扭地转
摇起了那个纺车纺线线”
当我们模仿摇转纺车的动作
就等于在小小的纺车上
重新体验了从寒冷到温暖的艰苦岁月

辉映着窑洞里的灯火,场院上的月光
每个人都掏出内心细小的光芒
以信念为梭
荷锄的手,握枪的手,执笔的手……
无数双手,紧紧握成一双巨手
用一台小小的纺车
纺织出一个经天纬地的新中国

纪 念(组诗)

借  条
湖南汝城县档案馆珍藏着一张借据,系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汝城时钱粮短缺,村民胡四德筹集稻谷、生猪、鸡蛋送给红军,红军留下的借据。60余年后,胡家后人在老屋墙缝中发现借据,当地政府按时价兑现1.5万元,胡家将其中1万元捐给村里的学校。

那段艰苦岁月,已渐渐泛黄
却仍以稻谷、生猪、鸡蛋的形式
在一张纸上呈现
静静躺在档案柜里,八十二年前的借条
因为我们的凝望而历久弥新

当我们怀揣崇敬和爱戴
在借条上揭开一段尘封的记忆
可以看到,上面书写的不仅是食物的数目和品种
还有承诺、支持和坚如磐石的信赖
一张薄薄的纸片,因为字字千钧
而拥有了江山的重量

借条,以及它诞生的地方
是长征的起点,也是一种精神的起点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决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共产党人,一直在兑现对人民许下的诺言
这样的诺言,就写在饱含温度的答卷上
让所有的铭记,都珍贵无比

“等革命胜利了,请您拿着它,去找政府兑换”
即使时光流转风雨变迁
透过借条上工整的字体
我们能够读懂力透纸背的信念
读懂老区人民对党和军队的深情
像一颗颗初心,在一张纸上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跳动


包袱皮
1959年5月,江西省博物馆拨交给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件珍贵文物——一块写有“六项注意”的包袱皮,它是井冈山时期红四军一位战士用过的物品,也是红军执行铁的纪律的历史见证。

这是一块已渐渐发灰的普通白布
这是一块有了破洞、补丁和污渍的包袱皮
它的珍贵,来自于写在上面
虽已模糊却仍可辨认的文字——“六项注意”
用数十年的收藏的光芒
阐释着鱼和水的关系
也不断擦拭军民之间相互交融的情感

红军战士,为了时刻对照自己的行为
将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铁纪随身携带,铭记于心
于是,包裹着沉重使命的包袱皮
跟随一支队伍,历经春风和秋雨
走遍万水和千山
让一路前行的行囊更加丰盈

捆禾草、上门板、买卖公平、言语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要赔偿、不准乱翻东西
二十八个汉字在一块布上列队集结
见证一声声叮咛
怎样唤醒因富足而褪色的记忆
咀嚼着小米喂养的中国革命
我们应当像面对经典一样
在陈旧的包袱皮上,反复温习“六项注意”

如今,抖落岁月的征尘
一块包袱皮,会因为风雨的洗礼
而拥有最为鲜艳的色彩
并像旗帜一样,在大地与天空之间
在我们的心头
徐徐升起,高高飘扬


水  井
苏维埃时期,毛主席带领群众在瑞金沙洲坝挖开一口水井,解决了困扰当地百姓多年的“吃水难”问题,甘甜的红井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我们捧读这篇小学课文
甘甜的水,会再次从我们的眼里流淌
水,也在井旁立下石碑
镌刻着十四个熠熠生辉的赤金大字

一口井的深度,是一个隐喻所能表达的深度
爱有多深,情有多长
一朵花能够用芳香丈量
一片云彩能够用清澈的倒影丈量
"红井水哟、甜又清……"
我们站在井边,用一首颂歌丈量

九月的一天早晨,毛泽东
亲持铁锹,为瑞金的百姓
也为中国人民,掘开一眼幸福的深井
饮水思源,小小一口井
贮满了共产党一心为民的情意
也使相濡以沫的涵义更加深邃

在这片干旱缺水的地方,一口井
让人们得到润泽
并在润泽中懂得,所有的深情
来自于一滴水
也来自于用之不竭的源泉
在沙洲坝,一滴水喊来众多的水
浩浩荡荡,向我们的心田涌动


纺  车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一辆纺线车。参观的人们看到它,会自然地联想到当年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联想到军民一道纺线的场景,联想到南泥湾的歌声……

这是一处幕天席地的舞台
纺车,成为一件来自民间朴素的乐器
从将军到士兵,从领袖到百姓
此刻,他们正在联手弹奏革命史上
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

转动纺车,动作由陌生而娴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传统
汇聚为一个个高亢的音符
连飞鸟、昆虫、树木、花朵也产生共鸣
连陕北环拱的群山,也跟着一道此起彼伏

“小小的那个纺车呀,吱扭扭地转
摇起了那个纺车纺线线”
当我们模仿摇转纺车的动作
就等于在小小的纺车上
重新体验了从寒冷到温暖的艰苦岁月

辉映着窑洞里的灯火,场院上的月光
每个人都掏出内心细小的光芒
以信念为梭
荷锄的手,握枪的手,执笔的手……
无数双手,紧紧握成一双巨手
用一台小小的纺车
纺织出一个经天纬地的新中国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