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 山 魂
秋未,我与几位朋友相约到嵩山游玩,去找 “登高望远”的感觉。
嵩山,位居五岳之中。相传这里曾是一片海洋,后经太古代,白皑代……等地质运动(又称嵩阳运动)形成此山脉。自古以来,嵩山就是历代帝王、文人墨客……封阐祭祀、讲经修身的好地方,最有名的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登嵩山时在峻极峰顶投下的金锏(现存登封市文物局)。到了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来游嵩山之后曾在文中写道:“五岳归来不看山……”说明了中岳的奇、险,又因它是中州的风景名区,更是众星捧月,显得骄贵无比。
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嵩山的西门口——山皇塞口。翘首望去,但见嵩山拨地而起,直插云端;新修成的青石阶干净、美观,给游人一种舒服、平稳的感觉;台阶上面,游人们谈笑风生,尤其是那些三五成群的外国朋友。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谈啥,但从表情、神态上看,他们对这个大自然的造物主满意非常,情有独钟。
顺着青石阶向上攀登,坡度陡悬。这一带石阶约有千余,当地人称“好汉坡”。待爬上南天门时,我们已经大汗淋淋,气喘嘘嘘。
过山皇口,峰回路转,进入峡谷地带。这里环境幽雅,绿草丛生;重岩叠嶂,阴天蔽日;悬泉飞瀑,幽谷鸟鸣;景色秀丽,十分壮观。
出峡谷,一线天映入眼前。此山峰较南天门相比,更是高不可攀。远远望去,峰峦吐翠,怪石嶙立:猴子拜观音,狮子托人上山巅……双手紧拉铁索链,好象悬在半空间,愈走愈险愈奇,真有“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仙境。
“呵,太美了!”我忍不住内心的兴奋。
“你们听,什么声音在响?”
我正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前边的同伴儿喊了一声。
我放耳细听。空谷回响,像是有人在唱山歌,更像艄公放排时的号子声。
随着声音的接近,在红叶深处的一条小径上,走过来一群膀阔腰圆的汉子。他们身穿蓝布卦,腰系蓝丝巾。四人一组,抬着青石条;虽然汗流满面,却神采飞扬,热情豪放。
原来这山谷回音是从他们哪儿传过来的。我不由放慢了脚步。等他们坐下来休息时,我赶紧拿了几瓶矿泉水递过去,与他们亲切地攀谈进来。
“老乡,家住在哪儿?”我问。
他们中间年龄最长的一个壮年汉子接过我的矿泉水,性情豪爽地仰起脖“咚咚咚”一饮而尽,然后从脖子上取下一条湿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道:
“我家就住在山下。”
“在这儿干多久了?”
“说来话长了……”壮年汉子看着远方的峰峦,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石艺来到山上。从上山的第一天起,我就与这山上的小松树一起作伴儿。如今,小松树长高了,变粗了,我,——也成了现在的我。”
壮年汉子的回答使我感到吃惊,我不得不重新打量着他:皮肤黝黑,体格健壮;脸长的几条沉陷的皱纹和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与嵩山上的一道道沟壑和挺拨峻秀的山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我家世代都是石匠。祖父、父亲在这儿一带都是很有名气的石雕匠,这石坎儿、石凳上面都有我祖辈的心血、汗水。那时,常听父亲说,祖父小时候就与石头结下了缘份,并从师于当地最有名的‘石匠王’,跟随他到嵩山上学习打造石头。你可别小看这石雕技术,学好它并不容易。忍饥挨饿、遭人白眼甚至毒打都是很平常的事。但祖父苦学成艺,为了防身,还练就了少林武功……”
说到辛酸处,壮年汉子禁不住潸然泪下。
我听得入迷,忙问:
“后来呢?”
“——后来,祖父去了。父亲承继父愿,把石艺技术学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父亲与祖父一样:秉性刚直,善恶分明,不愿屈从权贵,也早早的含恨九泉。唯一留在我记忆中的是祖传下来一句话:‘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我一边默默地听着,一边抬起头看着山崖上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绝壁的隙缝中,盘根错节。在漫长的岁月中,不知有多小狂风暴雨袭击着它们。然而,它们依然昂首挺胸,靠着一捧捧贫瘠的泥土和坚强不屈的生命力,在磨难中挣扎,在逆境中成长,日日夜夜,年年岁岁……
这时,我脑海中闪现出另一幅画面:在山崖下的石头旁边,坐着一群老少爷儿。他们用一双双恁熟的手,紧握着小石锤、小手钻。暴风雨来了,他们迎上去,云雾过来了,他们顶住了……
“这是一种比风暴更伟大的力量,这是举世无双的凝聚力和征服力,这是自我克服、自我战胜的伟大奇观!……”
我只顾想着,壮年汉子打断了我的话:
“你看我都说到哪儿去了。现在不一样了,与祖辈们相比,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幸运的。改革开放打开了我们农民的思路。只要是金子,在啥地方都能发出光来,我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你看,我初上山来时,山上还没有青石阶。在这条道上,只有古人开凿的石坎儿、石凳和用石头垒起来的南天门、三皇庙……”
说到动情处,壮年汉子喜形于表。他站起来指着远方的索道、天桥……说:“这些景色就是我们嵩山人一代又一代,将它们加工、开凿成为现在的奇观。”壮年汉子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望着这奇特的杰作,我突然话题一转问。
“听说把青石条运出去卖,每一块价格是抬上来一块的三倍,既省力又赚钱。”
“要说在过去,家家缺吃少穿,这种想法不奇怪。现在情况不同了,做石艺单单为了钱,那不是我们祖辈的心愿。我要做青石条,还要做更精美的石雕工艺品,把祖先的技术发扬光大,把自己的技艺献给国家。”
我禁不住心头一震:壮年汉子的话虽然很平常,却道出了嵩山人的共同心声。他们不仅仅精通石艺技术,而且在他们的骨子里还透出了一股浩然正气。他们在劳动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更新,在不断地丰富,在不断地创造……在他们身上,我体验到了自由和伟大,丰富与渊深……”
此时此刻,我感到一种神秘的变动在我身上发生:一种曾经背叛过自己,但非常好的东西复归了,另一种我曾经想摆脱又无法摆脱的东西消失了。我感到我自己的世界在扩大,胸脯在奇异地延伸,自己的心,同天,同地,同这山连成了一片……
史文超 电话:13938543222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