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声律例说》(九)汉诗节奏浅说

作者:郭戍华   2020年08月10日 10:26      473    收藏


诗的节奏是由有规律的音节组合(拍节或曰拍子)的重复与对比形成的。

在汉语诗中,音节组合的类型可分两种:

第一种,由两个音节(二字或叫二言)构成的拍子。

因为其中音数是偶数,每个音节各占相等时值的半拍,形成对称平衡的声音,可称为对称拍。这种拍子给人稳定的节奏感。

两个音节的对称拍,在现代西方诗歌音步理论中,也称为“自然音步”或“基本音步”。在汉语中,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双音词也是语言和语音节奏的主要的、最多的、最基本的单位。

这大概与自然中,特别是我们人类身体上大量存在的对称现象有关。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第三十五》中所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体植必两,辞动有配”。
所谓丽辞,即成对成双的词语,后谓“骈俪者。丽是俪的本字。《 小尔雅·广言》说:丽,两也。

对称给人一种平衡、稳定、完满、合谐感觉。

我国上古《诗经》中的诗句节奏,几乎全由两个二音节的对称拍重复构成,即每句两拍四个字的四言诗,如:

关关/雎鸠,    2—2
在河/之洲。    2—2
窈窕/淑女,    2—2
君子/好逑。    2—2

即使诗句从语义上不是对称的偶数字,也要加个虚字,凑成两个音节的双音拍。比如:

桃之/夭夭,2—2
灼灼/其华。2—2
之子/于归,2—2
宜其/室家。2—2

其中的“之”、“其”、“于”就都是没有意义的虚字,只是为了凑足节拍的音节而已。

这种由对称拍重复构成对称的诗句节奏,给人一种稳定对称的声音效果,非常适于当时王室贵族祭祀宴会场合严肃端庄的情境。

后来的五七言诗中也有对称拍:

明月/出天山,2—3
苍茫/云海间。2—3

朝辞/白帝/彩云间,2—2—3
千里/江陵/一日还。2—2—3

其中“明月”、“苍茫”、“朝辞”、“白帝”、“千里”、“江陵”都是对称的二言拍。

而由单音节(一个字)、三音节(三个字)构成的音节组合拍子,因为音数为奇数,可称之为非对称拍。

先看古诗中单音节拍的例子:

缁衣之宜兮,

予又改为兮。
——《诗 · 郑风· 缁衣》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毛泽东《十六字令 · 山》

其中第一首的“敝”(衣服破了的意思)字,和第二首的“山”字,都是单言拍。由于吟诵时只占半拍,后边至少空半拍,声音上就非常不稳定,有急切地向下推进的感觉。

而五七言诗的后三个字,则构成了非对称的三言拍。如上例中的“出天山”、“云海间”、“彩云间”、“一日还”都是三言拍。

这种三言拍在吟诵时,有两种实现节奏的方法,一种是将其分解成2—1节拍。比如:

出天/山 2—1
云海/间 2—1

这时,必须在最后的单言拍“山”和“间”字后面,加上半个空拍,其拍线如下:

出天  / 山  0
  ∨        ∨
(∨号表示一拍,表示手先向下拍再抬起,向下半拍,向上半拍,两个半拍时值相等。0表示空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解并不考虑三言拍的语义语法关系,三个字只能分解为 2—1,不能分解为 1—2。比如“出天山”,从语法关系看,是动宾关系,语法应划分为“出/天山”,但在格律中则只能读为“出天/山”。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听过快板书,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

打竹 / 板  0
  ∨        ∨
迈大/  步 0
  ∨       ∨

只能把“打”和“竹”唱成一拍,把“迈”和“大”唱成一拍,尽管这样从语义上割裂了“竹板”与“大步”两个名词。

现代语言韵律学用自然音步的右向二分性,对此给出了解释。即当突出强调语音的韵律时,自然或基本音步必由两个音构成,而音步划分必从第一个音节开始向右进行。这样,由三个音节(字)组成的节拍,只能是2—1结构,即三个音节中,先由左边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自然音步,剩一个单音节(单字),成为所谓“残音步”,只能以增加半个空拍,补足成一个完整的自然音步。

然而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将三言拍分解为 2—1节拍,如在日常口语和散文朗读中,三言词更多的是连读。即使在诗词吟诵中,也会出现将三个字快速连读而不分解的情况。比如五七言绝句中的第三句,往往如此:

朝辞/白帝/彩云/间 2—2—2—1
千里/江陵/一日/还 2—2—2—1
两岸/猿声/啼不住  2—2—3
轻舟/已过/万重/山 2—2—2—1

第三句句尾“啼不住”三言,在吟诵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连读,于是三个音节就挤在了一拍之中,一拍要容纳三音,各占三分之一,与音乐中的三连音很相象,具有强烈的不对称、不稳定效果。

为何第三句要这样吟诵呢?因为韵律的结构需要。

无论是诗还是音乐,凡四个诗句或乐句体式,其韵律结构都要服从起、承、转、合的要求。即第一句功能为主题出现,第二句功能为承续发展,第三句功能是高潮转折,第四句是主题重现。由此可见,第三句是全诗或全乐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情感激越转折之处,要求在声音上力量充足,形成向全诗或全曲结束的第四句快速推进。

于是,当我们吟诵第三句时,就会不自觉地提高声调,增加力度,加快语速,也不再分解“啼不住”三字,而是一气连读,形成向结束句急速推进的韵律。

总之,三言拍的节奏,无论是分解成 2—1型,还是三音连读,明显都属于非对称的节拍。前者余出了一个单音节尾音,必须靠补半个空拍凑足一拍,但终归不是两个对称音节的节拍,因此不稳定。而后者三个音节在一拍中连读,各音节占三分之一,当然更不稳定。

由此可知,汉语诗词的节奏,正是由上述稳定的二言对称拍,和不稳定的一言或三言非对称拍,组合成重复或对比,构成诗句内节奏;再由这样的诗句,构成诗句间的重复(古诗或律诗),或对比(词或散曲),最终形成了全诗的节奏韵律。

这是汉诗的节奏主体。另外,诗句之间,韵句的重复,以及韵句和非韵句的对比,也形成有规律的节奏。

南北朝后,汉诗又发展出了更精细的,用平、上、入、去四个声调的重复对比,构成平仄节奏。

正是汉语语音中的音节、韵、声调三个语音元素,构成了中国诗词曲赋的韵律节奏,使之成为世界诗歌中最富音乐色彩的诗体,形成了独具形式美的精深格律学。

因此,我将汉语语音的音节、韵和声调,称为构诗元素。正是由于我们祖先对这些构诗元素的发现,和有意识地运用,才造就了中国灿烂的诗文化。

当然,将语音构诗元素组织成固定的格律定式,无论什么内容什么情感,都填入定式,不仅限制了思想感情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本应作为表达内容的艺术手段的构诗元素,却成了与内容无关,脱离内容的教条。

因此,当代自由体新诗抛弃古典诗词格律公式,从思想上说,是一种解放;从艺术上说,可为构诗元素的创造性运用,开辟更新的途径。

自由体新诗虽然新,但其体裁依然是诗,其语言仍然是汉语;因此可知,虽然我们可以抛弃古人用汉语构诗元素创造的那些格律定式,却不能抛弃汉语构诗元素本身。否则,我们写出的所谓新诗,就不可能是诗。

然而可悲的是,一百年来,大多数新诗作者似乎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2020年7月22日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音律正声翻转《金谷子赋》正义
  6.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7.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8. 《腾飞协奏曲——新时代工业诗选》出版
  9.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去世,享年92岁 | 诗歌选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隆重开幕
  5.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肖水:回去要读你们的诗
  8.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9. 《人民日报》:让文学骏马奔腾于时代原野
  10.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