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空山外 ——宰相魏徵写给自己的诗史

作者:柳向荣   2020年08月06日 14:42      616    收藏

魏徵是一个做了十七年宰相的诗人,他著文、修史、作诗,是初唐时期著作甚丰的少数几个宰相之一。魏徵最看重的是做人,他把功夫下在做做事上了。但他会给自己营造一个诗性的空间,他不求这个空间有多华丽,能放下自己的感受就行。文如其人。《述怀》是魏徵写给自己的一首诗史。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这是《述怀》里最具有空间感的一句。这句诗给人一种感觉:树越硕大古朴,就越沉静;山越空旷苍茫,就越幽远。寒鸟鸣,夜猿啼不是庸人自扰,而是自叹微渺。作为一个置身此景的诗人,只有倍感无力,深觉不如,才是唯一的选择。也许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这就是魏徵给自己划定的界线。他不是古木,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也不是空山,有着辽阔的胸怀。当然,他也不是寒鸟,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是夜猿,借用空山抒发自己的情怀。他就是他,一个把诗写得如此凝练的魏徵,其实就是在写他的坦率、执着、自信、自如,还有他一贯的务实作风。除此之外,在这样恢弘的意境中,有着同样宏大的时空背景,也有着极其敏感的个体生命。这就是魏徵。他总是把自己的微小,主动融入到时局的宏大之中。有了这样的性格特点,诗性情怀,无论是出关,还是述怀,魏徵都将走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这种心境,就像是一颗古木,突兀地耸立在辽远的空山之外。

魏徵一生留下来的文集二十卷,诗一卷。但是,著文作诗不是他要经营的事业。就跟他年少时不务生业一样,他不会经营诗词文赋这些虚幻的东西。他当过道士,企图用一把拂尘,扫清世间的尘埃。他投奔窦建德,以为可以成为一个策士。他投奔李建成,以为可以做一个谋士 。后来,他遇见了李世民,把他当国士待。知恩图报。魏徵决定用他的侠肝义胆,成就两个人的宏图大业:一个是李世民的大唐盛世;一个是魏徵的良臣鸿志。所以,魏徵在诗中坦言:“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不难看出,早年的魏徵意气风发,想象中自比苏秦、张仪,奇才与壮志让他浑身都来劲。想想也是,一个人的才能,其实就是他的志向和抱负,就是他的精气神和热劲头。魏徵遇见李世民。这是历史的机缘巧合,有其不可逾越的必然性。但他能够遇到李世民,或者说李世民最终选择了他,这其中的偶然性更有趣。历史给他的际遇,不是要他做一个纵横捭阖的谋略家,而是要他做一个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无疑,魏徵是属于这样一个时代的。他审时度势,化纵横术为安邦策,变慷慨志为治国术,把自己武装成一个志大才不疏、才高气不燥的谋国良臣。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为此,他决定要开辟一条充满荆棘的险路,也是一条充满挑战的幽径。他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君臣契合论”,强调不做忠臣,只做良臣;只忠明君,不崇圣君。他把“臣”按“六正”分为圣臣、良臣、忠臣、智臣、廉臣、直臣;按“六邪”分为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贱臣、亡国之臣。这既是一种分类,也是一种排序,魏徵都一一给予定义并加以阐述。他自称“良臣”,“六正”中排名第二,这是很靠前的。因为“圣臣”是一种理想状态,谁也达不到。“良臣”实际上是现实中的最高层次。他解释说:“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励君主按照礼义行事,给君主讲明长治久安的基本国策,宣扬君主的美德,竭力补救君主的缺失。这样的人才是良臣。”仔细辨析并加以比较,魏徵给“良臣”下了“五条标准”:一是谦虚勤勉;二是通晓礼义;三是善谋国事;四是宣扬君主美德;五是补救君主恶习。在这五条中,最难做的就是第五条。而魏征做得最好的,就是这一条。“补救君主恶习”的关键是“补救”,而不是“死磕”。否则,死盯住君主的毛病不放,就会降到第三层次“忠臣”级别。这是他不愿意做的,因为“忠臣”往往把皇帝逼到“昏君”的地步,弄得两败俱伤。甚至在魏徵看来,“忠臣”其实是一种扭曲的人生价值,是一种伪善的道德标准,有一种沽名钓誉的故意,并不一定处于“公心”。他的“良臣说”,抑或是他的“论御臣之术”,有道家的思想成分,更多的是融合儒法两家而有所创新,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无论是对时局的解构,还是结构,于诗,都要在意境和意象中纵横;于世,却要在纷争和统合中捭阖。而这会让一个充满诗情的魏徵,更加壮志凌云,豪气冲天。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太宗面陈谏议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宰相王珪以“识鉴精通”闻名,也是一个能力谏的大臣,但是他自愧不如。他对李世民说:“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李世民也感同身受地说:“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在历代名臣中,魏徵是最优秀的一个。“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李世民与魏徵,在这种关系中实现了双赢。李世民格外地留心魏徵,他并不是百分之百地接受魏徵的谏言,但又总是百分之百的理解魏徵,喜欢魏徵,甚至欣赏魏徵。魏徵也是格外地留心李世民,他故意做出一些马虎、粗疏、散漫、甚至傲慢的言行来,引起李世民的注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故作姿态以示“矫情”,连李世民也觉得好玩,竟用“妩媚”一词夸他。可见,魏徵绝不是一个死谏、硬谏的御史大夫。就凭他跟李世民赌气,几天不说话的招数上看,都耍上小孩子脾气了,还不把吃奶的劲用上?做良臣远比做忠臣难。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魏徵把“意气”看得比“功名”还重要。因为在魏徵的身上,这种诗人“意气”,就是他要做“良臣”的正气、正义。一个盛世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执政者都很看重自身的品德修为。自古“为官之道”并不少,但中国人讲“道”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以德为主的“道”,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品德高尚的人为官,必有盛世;一层是以术为主的“道”,即老子所担心忧虑的“智”,导致奸佞欺诈的小人为官,造成一种追名逐利的繁华闹市,结果盛世必衰。因此,魏徵所说的“君臣协契、义同一体”的真正含义,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是要讲治国为民的道义,而不是讲江湖兄弟的情义。

643年(贞观17年)正月十七日,魏徵病逝,时年六十四岁。病中,李世民和太子两次亲临探视;安葬时,李世民还登上苑西楼望丧痛哭,诏令百官送丧至郊外,并亲自撰写碑文,亲笔书写、亲自立碑。他对众人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李世民还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这还不够,李世民在论定功臣时,把魏徵作为24功臣之一图像于凌烟阁。他望着魏徵画像思绪万千,吟诗凭吊道:


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

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


这首凭吊诗写得真切感人。在李世民看来,魏徵是一枝饱经风霜的“劲条”。有这样的良臣,也须有这样的明君。《旧唐书》本传给魏徵的评价是:“其实根于道义,发为律度,身正而心劲,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幸,中不移亲族,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这个评价充分肯定了魏徵崇礼尚法的历史功绩,无疑是对他的“良臣论”做出的最公允的历史定论。尽管这种评价,还只是站在“忠臣”的层次上。即便是一个忠义的魏徵,忠臣的魏徵,也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魏徵。我们固然无法亲临那个时代去一睹他的真容,我们甚至也无法企及他所具备的尊时守位、修齐治平、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的精神高度。但是,有一点我们能够感同身受,那就是他的“心劲”。

我们说,诗歌的抒情度越高,就越贴心。越贴心的写作,越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个被裹挟地严严实实的“自我”。魏徵有一首《暮秋言怀》的诗,就写得很抒情。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

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

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有人研究说,这首诗大概写于他49岁左右。这时候他开始进入宰相班列。这首诗所表达的,正是魏徵最想说的心里话。秋凉了,人心也凉了,人也老了,冷霜就像一把剪刀,台阶上的花卉也即将凋零。处在幽远江心的荷渚,也逃不过秋风的扫掠。霜、蕙,眼前能够得着的景;风、荷,望外能看得见的景。自然之秋与魏徵的人生之秋撞了怀,触动了魏徵内心的痛。比起《述怀》来,这首诗凄婉了许多,细腻了许多。仅就诗的抒情性来说,这首诗才是魏征的代表作。但是,疾风知劲草,秋风显贞操。在这首看似一路唱衰的诗歌里,我们隐隐感受到,老当益壮的魏徵心劲依旧,执着与倔强依旧。

在《述怀》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怀抱谋国志、良臣愿、报国情的魏徵。他回顾自己的经历,自信溢于言表。他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不计功名,以身许国。当然,他做到了。

在《暮秋言怀》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了忧思,多了伤感,有些惆怅的魏徵。他肯定是一个心存幽远的诗人,愁深不露,情深不露,意深不露。他面对人生苦短,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在《述怀》中,魏徵展示的是一个外在的偌大世界,尽管很静寂,但有壮志和豪情在;而在《暮秋言怀》中,魏徵感受的是一个心境中的偌大时空,尽管也很落寞,但有心劲和操守在。

在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魏徵是以一种“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主动融入到大唐初创的宏大时代之中的。魏徵抒情言志的诗真不多,很少有自比如像的诗句。诗中的他感时慷慨,伤怀沉静,充分说明他能够进则执着、自信;退则坦率、自如。

空山与古木,宏大而独特。这是我对他的一种感觉。再也找不到哪个“意象”更适合于他,因为他就是一个特定的“意象”。


(根据本人作品《大唐十八相》(中国书籍出版社)整理)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首届杨万里诗歌奖获奖作品及颁奖词
  2. 于坚的诗在法国
  3. 用时代的笔墨书写南宁之美
  4. 贺敬之创作85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5. 新工业景观与诗学景观的相互敞开
  6.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9. 《诗刊》2025年栏目设置及投稿建议
  10. 诗歌大擂台第十七期“十佳诗歌”评选(D组)
  1. 今晚9点 | 《诗刊》编辑面对面第5期:诗词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书记处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3. “首届杨万里诗歌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9日举行
  4.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6.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诗林》2025征订 | 附投稿邮箱
  8.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9. 李少君:以诗为证
  10. 第446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