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安的诗(组诗)
浮云绘
向上看 那些浮云扔下的行踪
惊飞了一只飞鸟一天的行程
和一只蚂蚁人所不见的一生
只有飞翔才能抵达的悬崖上
那些没有泥土也能生长的柏树
松树和无名的藤蔓
只有风知道它云雾中凝结的露珠
以及昨天和今天 它所经历的
比云雾更确切的委屈
向上看 在追逐被浮云所包围的鸟巢的道路上
一条蛇褪掉了已经死去的皮囊
却不幸臃肿地瘫痪在草丛里
它在努力修复交配时 由于母蛇过分的反抗
而不慎折断的脊背
向上升腾的蛇芯子 对着浮云
滋滋作响
向上看 那些浮云总是在最高处
昨天它刚刚飘过树梢
今天它正飘过地平线
和刚刚接近地平线的一名自闭症患者
在他刚刚发现的奇异景观面前
浮云和他正佝偻着腰身
在人所不知的地方 呕吐着
一大堆比想象更古怪的事情
和在胸口上装了多年的
一大堆石头一样淡然无味的鬼
在绝顶上
后来我渐渐喜欢上了登山
每次在山顶 我都能感受到世界在高处
沉默的力量 和沉默中
头发被风拔起来又落向地面的声音
在山的不同的等高线上
时间在一天之中变幻着四季
草木越往高处走越稀疏
鸟也变幻着颜色和种类
像智者一样 在最高处
世界在它的巅峰上削尽了草木
裸露出秃顶 仿佛它一直在那里等我
当我登临绝顶
想到自己脱发不止的头顶已掉了一小块
其他地方也在渐渐稀落着
不禁悲从中来 但我还是坚持
站在呼呼鸣叫的山风中
听沉默中落下的头发
来不及落地就随风而去
与一望无尽的虚无一同沉没
把潮水般泛上喉咙的声声长啸
吞咽甘露一样一个个咽进肚子里
我的传说
像老虎一样
我其实只是喜欢生活在传说中
在树林子里出入
懒得吃过于弱小的山兽
平素只喝些野蜂的蜜汁
像传说中的寨王一样 我其实只是喜欢
以幽深的树林子做掩护
在一座乱石砌筑的老堡子里独奏丝弦
等着丰乳细腰的女人自己找上门来
野花把阴暗的山谷
开得比去年更加灿烂
我有着终生不娶的打算
只在传说中等着亲爱的人从传说中出来
我一直向往能和她幽会于鬼出入的地方
她戴着艳丽的树枝和野花的头饰
还有歌唱般的叫喊
既会招蜂引蝶 也能吓破鬼胆
如果鬼也喜欢着亲爱的人
我将像一个传说中的大力士一样
一扑而上
从恶鬼的怀里抢出我的小女人
再抢出她圈养在山里的一群孩子
我将像传说中的大力士 一扑而上
打败一个恶鬼 或者一群恶鬼
然后眼看着它们落荒而逃
眼看着他们变成一个或一群鬼影子
款款走向黄昏的山野
那可能包含着更多传说的远处
藏匿者怎样像一个陌生人藏匿自己
蓝蝴蝶和它无用的蓝
在向着黑暗的飞翔中消失
一颗碎裂的星星和它遗落在陨石中的风
在近乎无用的内在的吹拂中消失
树叶寂静于空茫之中
月亮隐匿于
比白哗哗的旷野更加空茫的空茫中
紧随着一个异人行走的方向
秘密的迁徙者是一只蜘蛛
很多人堆积在大路口
离而又去变动不居的地方
墙壁像帷幕也像帐篷的地方
仿佛挂在幕墙上的一幅怪物草图
你再也见不到蜘蛛的身影
你认识的人都是陌生人
异乡人 蜘蛛一样不受约束的狂徒
他们带着幻影般精确的阴郁气质
仿佛藏匿者一样来自外地
决断浮云的刀
大海的梦想是成为一团乌云
用它蓬松的黑肚膛
压弯龙卷风和彩虹
压弯魔鬼岛屿弓弦般不安分的脊背
就像一头被幻想折磨的大鱼
冲出珍藏着10万个深渊的大海沟
露出自己岛屿般
可以停留彩虹也可以停留龙卷风的
腥气冲天的黑脊背
大海喜欢上演的大鱼岛屿般的黑脊背
它不计得失地穿越着轮船和航海者的碎片
仿佛不动声色的时间之刀
是不用来杀生
只用来决断浮云的刀
鲸鱼是大海的孤独 (随笔)
阎 安
1
我曾经把诗歌和诗人的绝对性表述为一个蓝孩子及其与之有关的无限之蓝。
如果蓝色象征悲伤和生命,诗人,可怜的孩子,你从来就孤独得快要出格。你是一个消失在蓝中的蓝孩子,通体透蓝,放在海水中与大海的蓝不分彼此。蓝孩子,你以孤独为美。你的纯粹性和盐的含量,只有超现实的、用宇宙呼吸的鲸鱼才可搅动。
2
很多情况下,我希望自己是个闲人。一个极端的闲人,就像 自然那样超脱自在,就像自然那样拥有一种真正的逍遥,无关乎 一切人事。作为一个诗人,我必须这样绝对地处在一个觉悟者的 位置,或者强制自己像上帝一样去不断接近某种极端性的觉悟。在我看来,诗歌艺术的极端性就在于,它从里到外从来就是一种 伟大的综合艺术,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文体,虽然它始终戴着语言 的面具,以语言这种极限性的材料为唯一材料。
艺术家是一个很懒、很散漫、很边缘、很中性的人。只有 在懒、散漫、边缘和中性境况中,他才能窥破混乱之中潜伏的边 界,做到去粗趋精,去伪趋真,接近真谛。才能进入唯有时间才 可匹配的耐力和维度之中,去消解掉那种很正统的东西,斩断与历史、时代甚至未来重复的路径与逻辑。
3
某些时候我拒绝真实。不是因为诗人不需真实,而是真实其 实只是一大堆纷乱的世界素材或材料而已。
一个诗人需要的真实和别人的真实不一样,那是具备了灵魂精确度的真实。
世界是一个庞大的材料库,大海也是,蛰伏在宇宙子宫里的 一颗恒星也是,包围着整个宇宙的寂寞的虚无也是。
你只是一个向世界索要那深含灵感与闪电的人。
极端的无限性其实只是一个人与整个世界无限的对峙,和关于这种对峙的觉悟。
4
我们生活在一个如火如荼的大迁徙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在指向外地的路上,离出发地和目的地同时越来越远的路上。这其中包含着某种神秘的迷惘,也包含着某种充满了超脱色彩的对盲目 和混乱的迷恋。人们向着反自然的方向无休无止地挺进,一个没有远方的时代也就是没有故乡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更彻 底地到来了。
就像飞越漫漫征程的鸟在飞翔中以风为巢,诗人席卷其中。诗人,他是一个有特殊使命和嗜好的人。外地是变动不居的,外 地很难找到核心,外地的中心不一定是城市,它有可能是金属材 料、塑料材料、混凝土材料等混合材料所组装起来的迷宫世界。整个世界暴露在外地,它试图模糊或埋没界限,仿佛一场规模浩 大的陷落而没有终点。而诗人是必须找到世界和人的终点,做出语言的现世新起点、时代新起点的人。
5
诗歌写作的本质是面对世界的终极性觉醒和协调,它要借助当下,充分显示时代现场的鲜活性,彰显本质性的时代活力, 但同时又要逃离当下和时代,与时间对接起来或者深入到时间之中。
一个写作者要在个人际遇中借助非同寻常的契机迷失在时间 之中,被时间深处的黑暗和孤独熏陶、折磨,要经受得住那种内在的、与世隔绝的撞击与坠落,然后出其不意地返回现实之中,不被时间的迷宫所淹没,重新整理出那个世界,仿佛诺亚方舟之后,重又降临的回光返照。
“我一开始就在时间之中!”
对,诗人,他一直就在时间之中。
6
诗歌是变动不居的,犹如闪电和云的相互生成和表演(或许 表现或呈现更为恰当),包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必须依赖一个庞 大的传统才能锤炼出的关于诗的观念。对于一个第一流的诗人或 者一首诗歌来说,不同时期,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时刻,它们就像 闪电和昙花一样地发生其转型赋体,发生那个失控性的质变。文 体,这对诗歌是一种嘲讽,正如诗歌天然地嘲讽着文体。
7
一块石头,如果放在熔炉里,有可能被烧成灰,也有可能 会炼成钢;但如果放在野外,就只能风化成沙粒,花岗岩也不例外,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泡在水里,就只能变成污泥。但就其 本质而言,以上三个关于石头发生质变的原理,都还不是诗歌的 原理。真正的原理是,诗歌就是通过一块大地上的石头追究恒星 根源的艺术,就是通过人在自己的怀抱中捂热的那一小块既属于 人也属于石头的体温中,还原被时间和虚无隐去的关于恒星的格 局和关于人在这种格局中可能的与不可能的命运。
8
现代汉语诗歌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修辞体系和意境体系。这 不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而是如何在一只曲颈多棱晶体玻 璃瓶中豢养大海和鲸鱼的问题。
可以尝试性地打一个极端的比方:诗歌和诗人的工作就是在 上帝和人之间淬炼那命悬一线的人性的平衡点。犹如灯塔颠覆之 后,你必须手工排干海水多出来的部分,露出岛屿,让海上迷失 的巨轮通过岛屿,平缓它与大海灭顶般的较量。
9
而最终,世界没有永恒的实在,也没有永恒的虚无,诗人与 诗歌的职责就是凭借语言修炼有关于永恒与幻灭之间可以永恒维 系的那互文见义的关系。犹如鲸鱼是大海的孤独,大海是星空的孤独。
诗行在云端——读阎安近作
陈小平
阅读阎安的《浮云绘》等五首近作,最直观、深刻的印象可 以用一句话概括:诗行在云端。
无论是站在“只有飞翔才能抵达的悬崖上”俯瞰众生万象, 睥睨“浮云”,还是坚韧不拨,悲壮如西西弗斯一样攀登在“一 直在那里等我”的绝顶;抑或“像老虎一样”,做一回自己的英雄,“只是喜欢生活在传说中”;又或如一个“藏匿者”,在识得人性的善与恶、命运的多舛之后,尝试“怎样像一个陌生人藏 匿自己”;甚至在历经内心的困惑与冲突之后,大彻大悟,将自 己变成为“一头被幻想折磨的大鱼”,在惊涛骇浪的大海里“不 计得失地穿越着轮船和航海者的碎片”……这些充满灵性的诗 语,或舒卷自如,或张弛有度,或陡峭奇崛,或平和沉潜,在苍茫天地之间,风云变幻的时空之上,人与自然和社会紧张对峙之中,闪展腾挪,驭风而行。
诗歌,乃至于一切艺术的本质,就是创新,去发掘和创造属 于“独特的这一个”,探索和实验“众人心中皆有,笔下皆无” 的孤绝表达和呈现。尤其诗歌,它不必担负起如小说和戏剧那样沉重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它所要承担的责任应该是:纯洁语 言、创造文字、升华灵魂。如“语词之花”(海德格尔语),为其它文学样式提供语言的范式。而一位优秀的诗人,一定是站在时代精神和审美制高点来观照当下的生活,并用相应的方法来加以表现。
阎安被喻为当下现代汉语新诗界有较高高度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现代性。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形式和手法 上,同样渗透在词语体现的意味中。他的诗歌叙述灵性而自然, 那些看似平常的文字,在他的笔下有如炼金术,鲜活而生动、张力十足,总是呈现出超凡脱俗的魅力,给人以阅读的惊喜和审美 的享受。
在这组诗的首篇《浮云绘》的第一节,他的叙述言说便惊世骇俗,不同凡响:“向上看,那些浮云扔下的行踪/惊飞了一只 飞鸟一天的行程/和一只蚂蚁人所不见的一生”,寥寥数语,看似轻描淡写,信手拈来,却将“浮云”的高高在上,睥睨众生,与自由自在如“飞鸟”,渺小轻微如“蚂蚁”之间的和谐共生、 对立冲突,刻画得生动形象,入木三分。不仅有着强烈的“即视感”,还瞬间引爆了读者的兴奋点,将读者的目光引导向更高远 辽阔的视域:审视和面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阎安的诗写非常干净,诗语审慎、准确;选材广泛、阔远。这样的特点在五首近作 中随处可见,不仅充分展现出其高蹈的叙述才华,而且还完美地凸显出作为独语者的精神风貌。
叙述作为现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是诗歌主体的 一种独白和交流方式。阎安的叙述是多维的,因而是独特的。这 种多维不仅存在于每一首作品之中,而且还体现在具体的诗行之间。
他的诗向外,正如艾略特所说“消灭了自己的‘个性’, 自觉地使自己成为一个结合印象和经验的工具。”比如“在山的 不同的等高线上/时间在一天之中变幻着四季/草木越往高处走越 稀疏/鸟也变幻着颜色和种类/像智者一样在最高处/世界在它的 巅峰上削尽了草木”(《在绝顶上》)。这段叙述近似白描,主 体完全消失,作者隐身在幕后,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如 旁观者,或无所不知的上帝,只是让语言和镜像发声。在观察随着山势升高周围自然景观的变化,其实就是在观察自己的一举一 动,以一个客观者的立场观察自己,自觉地消除自己的“优势视 野”,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拒绝了这个时代普遍流行的浮华和夸 饰,轻率和造作,以安静、沉潜的姿态悉心感受,以亲切、平和的口吻娓娓讲述,既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又尊重语言的自主性。随着一个又一个镜像如画面一样的展现,挑动着我们的是阅读神 经和自我的生命体验。
他的诗向内,由客观外在的事物反观自己内心的主观情感 世界,着力于寻找“具备了灵魂精确度的真实”。比如,他“像 传说中的寨王一样”,只是喜欢“在一座乱石砌筑的老堡子里 独奏丝弦/等着丰乳细腰的女人自己找上门来”。(《我的传 说》)。“传说”是一个极具主观色彩的语词,在当下价值多元 化、社会大众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已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英 雄,因而也就缺少了“传说”。而阎安却以其独有的情怀、信念和坚守,描绘并追求着自己的“传说”,高扬起堂吉诃德式的理 想主义的大旗,在纷繁复杂、喧嚣浮华的时代背景下,“一直向 往能和她幽会于鬼出入的地方”,“像一个传说中的大力士一样 一扑而上/从恶魔的怀里抢出我的小女人/再抢出她圈养在山里的 一群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他深知自己会“在近乎无用的内在 的吹拂中消失”,有时甚至会隐匿于“比白哗哗的旷野更加空茫 的空茫中”,但是,在他开阔的视野之下,他又几近梦呓般地吟 唱道:“大海喜欢上演的大鱼岛屿般的黑脊背/它不计较得失地 穿越着轮船和航海者的碎片”。(《决断浮云的刀》)。这些由 外而内的叙述,情感真挚,语言纯粹,思想纯真,不仅有着自由 飞翔的梦想,也有着如炬的智慧,虽身处世俗的世界而不受任何 世俗沾染地享受着时空的精彩和生命的绝对尊严,从而建构出属 于诗人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栖息之地,并自觉地摒弃了受同 时代流行诗歌风潮的裹挟,以极致的个人体验和独特的审美趣 味,为我们建立了一座现代诗歌写作的地标。
阎安的诗性叙述时而向外,时而向内,由内而外,由外而 内,自由切换,行云流水,犹如电影蒙太奇,将山川景物、世间 风云、人情冷暖,随心所欲地剪裁成一行行跌宕起伏、意绪无穷 的优美诗句,在平和、沉潜之中,将平面、庸常的词语打开、 激活,使之成为“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 体”,让充满灵性的语言上下翻飞,随风舞蹈,有形、有声、有 光亮,诗行云端,意蕴八方,不仅彰显着语言自身的欲望和魔 力,使自己获得无与伦比的创作快感,也使读者在他诗句的指引 下,获得了某种比现实更伟大的东西。
陈小平,笔名野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写 作学会常务理事、四川诗歌学会理事。出版诗集 《倾听微笑》《雪的声音》《说声再见》《时间 之上》,散文集《对岸的我》等。曾获首届昌耀 诗歌奖、第四届海子诗歌奖担任2017年中国网络 诗歌大赛评委,《四川诗歌》副主编。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