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老玫瑰
加入时间:2020-05-13
诗人简介

电台主持14年,主治医,喜欢写诗、散文、二级心理咨询师

粉丝
关注

大写的小人物

 杨玉升的女儿考取了北京监狱管理局公务员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认识他的人纷纷赞叹:“这是老杨积德积下的”。
    老杨究竟积了什么德?怀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到了杨玉升位于大同二医院后勤楼地下室一间阴冷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靠墙摆着一张旧办公桌,桌上堆满了他办公所需的各种卡片、送货单等物品,屋子里摆满了床和沙发等旧物,但是却整洁有序、纤尘不染。  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工工整整写了几行字:“先做记录,再送货,要记住”。杨师傅正伏案做着记录,科室打来电话要领取物品,他必须得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见我过来,杨师傅略显局促。快六十岁的面庞堆满了皱纹,一双眼睛闪烁着清澈的光芒,头发已经灰白,一笑牙齿中间的缝隙显得宽阔。他总是谦和的笑着,无论面对谁,都不会从中读出谄媚或轻视。
     当说起全医院的人都对杨师傅给于很高的评价时,杨师傅淡然一笑:“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应该的,我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这点工资。”此外就再也没有什么话了。
    回忆起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杨师傅说自己仍然保持着老思想,一直勤勉、老实、任劳任怨,从来也没有觉得自己吃了什么亏。
    出生于1961年的杨师傅,18岁便成为大同饭店的一名司炉工,在又脏又累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可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杨师傅的个人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为此,杨师傅于1991年调入肿瘤医院的前身工人疗养院膳食科。膳食科的工作同样是极劳累的,无论是外出采购食材还是在案台上帮厨,杨师傅都勤勉踏实,不嫌脏不道累,受到同事的一致好评。
     2013年,与大同肿瘤医院合并后的大同市二医院搬迁到新址之后,他按照医院的安排,进入物供科从事库管员的工作。此后,因为工作原因,他开始大量、频繁的接触全院的人员,人们对杨师傅的评价便渐渐在全院传播开来。
    动力科的工人、车队的司机、各科室主任、临床护士长……但凡接触过杨师傅的人都异口同声:杨师傅真是个好人,任劳任怨、踏实善良!
    只要科里去申领物品,即使当时没有库存,杨师傅都要认真的记下来,货一到,他就拎着东西亲自送到科里。几年下来,全院近80个科室,他都记不清跑了多少路,送了多少件物品。
   库管员的工作十分琐碎,非常容易出现货品与账目不符的问题,但是在杨师傅7年的库管工作中,负责记账的搭档王凤娥表示,杨师傅认真负责细心,而且不怕苦不嫌脏,从未出现过工作失误。库房里大到办公桌椅、小到图钉纸张,数千个品种的货品杨师傅都能做到摆放有序、熟稔于心。 
   除了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只要医院里另外安排他干点什么活,杨师傅从不拖延,立即就去完成。院内为了美化环境,每到五一,就会摆放一些花花草草,但是这些花草需要天天浇灌,医院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杨师傅。这之后,每年从五一起,小半年的时间里,杨师傅常常在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就来到医院,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才离开,认真负责的完成浇花任务。即使是休息天,他也会一天不拉的完成浇花的任务。
   因为常年站立工作,休息不够,早年因此罹患的下肢静脉曲张现在又因为工作环境阴冷,转为脉管炎。2014年,他在疝气术后不久又出现了高血压,但他并没有因此提出换岗的要求,很快又投身到工作当中,从未抱怨过自己的工作,更没有要求过奖励,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默默无闻。
   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连续数年,杨师傅都被同事一致推选为医院的先进工作者。他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每天8:00前就到岗了,即使没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是准点下班,很多时候还会因为有事加班回家很迟。因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后勤随时保障,疫情期间,他更是随叫随到,从未听到他为此有何不满。
  有人说,单位的先进往往是家庭的后进。但是对于杨师傅来讲,他真正做到了家里家外一个样。27岁的时候,父亲因病瘫痪在床,而母亲早已病逝,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各自成家,照顾父亲的重担就落在了年轻的杨师傅的肩头。他尽心竭力的侍候着老父亲,一直到三年后老父亲去世。即使因此耽误了终身大事,杨师傅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好在,命运总是会善待那些善良的人,34岁的时候,杨师傅的爱人走入了他的生活。两个善良的人一旦组成家庭,便会互相理解和扶持。在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杨师傅从来没有对妻子有过责骂和抱怨,对待岳父母更是无私付出。因为岳父母年岁已大,需要子女的照顾,作为女儿的妻子责无旁贷扛起了照顾父母的重任。妻子含着泪感激杨师傅的理解,父亲生病的16年里,自己一直帮忙照顾,女儿从小都是在姥姥家长大的,而杨师傅不但毫不怪怨,反而常常做好饭带给岳父岳母吃,而且每到岳父住院的时候,杨师傅就主动扛起了陪侍的重任。
   孩子上大学之后,岳母瘫痪在床,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杨师傅的妻子干脆搬到父母家里。杨师傅对此给于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一个人出出进进操持家务,几年过去,邻居竟误以为他是个单身汉。不仅如此,在岳母住院之后,他端屎倒尿,床前尽孝,病房里的患者家属一度以为他是老人的儿子。
   生活中,杨师傅对自己无比节俭,虽然因为双腿的脉管炎和静脉栓塞不宜多走路,可是他坐公交车回家的时候,为了省一块钱,宁肯坐离家远的公交车;偶尔到食堂吃一顿饭,花10元钱都会心疼好久。但是他对家人却无比慷慨,嫂嫂生病住院,他送去5000元;外甥女因病住院,杨师傅送去2000元;侄子娶媳妇他送去5000元……对待亲人、朋友他总是不吝付出。
  2019年底,因为腿疾,杨玉升到北京一家医院检查,医生说病情很严重,必须立刻手术,而且手术难度会比较大,术后需要休息一个月。可是,想到要耽误这么久工作,他犹豫了,说回去再考虑一下,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做。医生一再叮嘱这个病要多休息并抬高双腿,不宜多走路或者久站。可是他从来也没有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甚至休息天的时候,只要单位一个电话,他也会马不停蹄的赶过去。
   杨玉升是千万个普普通通人中的一个,没有高深的文化、没有精湛的技术,也没有任何炫目的头衔,更没有殷实的家底。即使是干着普通而辛苦的工作,即使没有人肯定、没有丰厚的物质回报,他都能够几十年如一日,认真细致负责的珍惜工作、善待家人和同事!毛泽东同志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杨玉升就是这样一个一辈子都在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
       在逐利的商品浪潮中,多少人迷失在个人名利的得失中,在为了竞争不择手段的不良社会现象面前,这样朴实、纯粹的人生态度,宛如甘霖雨露播洒进我们干涸已久的心灵,更教育了年轻的后来者。他金子一般的人性光辉,使得更多的人意识到,工作不分贵贱,人品才有高下;意识到踏踏实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积德行善!
       虽然杨师傅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好事,他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但是,为了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为更多的人树立学习的榜样,为了弘扬勤劳、节俭、崇尚美德的正能量,是为记,谨以此文献给千万个像杨师傅一样默默发光发热的小人物!


大写的小人物

 杨玉升的女儿考取了北京监狱管理局公务员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认识他的人纷纷赞叹:“这是老杨积德积下的”。
    老杨究竟积了什么德?怀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到了杨玉升位于大同二医院后勤楼地下室一间阴冷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靠墙摆着一张旧办公桌,桌上堆满了他办公所需的各种卡片、送货单等物品,屋子里摆满了床和沙发等旧物,但是却整洁有序、纤尘不染。  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工工整整写了几行字:“先做记录,再送货,要记住”。杨师傅正伏案做着记录,科室打来电话要领取物品,他必须得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见我过来,杨师傅略显局促。快六十岁的面庞堆满了皱纹,一双眼睛闪烁着清澈的光芒,头发已经灰白,一笑牙齿中间的缝隙显得宽阔。他总是谦和的笑着,无论面对谁,都不会从中读出谄媚或轻视。
     当说起全医院的人都对杨师傅给于很高的评价时,杨师傅淡然一笑:“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应该的,我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这点工资。”此外就再也没有什么话了。
    回忆起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杨师傅说自己仍然保持着老思想,一直勤勉、老实、任劳任怨,从来也没有觉得自己吃了什么亏。
    出生于1961年的杨师傅,18岁便成为大同饭店的一名司炉工,在又脏又累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可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杨师傅的个人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为此,杨师傅于1991年调入肿瘤医院的前身工人疗养院膳食科。膳食科的工作同样是极劳累的,无论是外出采购食材还是在案台上帮厨,杨师傅都勤勉踏实,不嫌脏不道累,受到同事的一致好评。
     2013年,与大同肿瘤医院合并后的大同市二医院搬迁到新址之后,他按照医院的安排,进入物供科从事库管员的工作。此后,因为工作原因,他开始大量、频繁的接触全院的人员,人们对杨师傅的评价便渐渐在全院传播开来。
    动力科的工人、车队的司机、各科室主任、临床护士长……但凡接触过杨师傅的人都异口同声:杨师傅真是个好人,任劳任怨、踏实善良!
    只要科里去申领物品,即使当时没有库存,杨师傅都要认真的记下来,货一到,他就拎着东西亲自送到科里。几年下来,全院近80个科室,他都记不清跑了多少路,送了多少件物品。
   库管员的工作十分琐碎,非常容易出现货品与账目不符的问题,但是在杨师傅7年的库管工作中,负责记账的搭档王凤娥表示,杨师傅认真负责细心,而且不怕苦不嫌脏,从未出现过工作失误。库房里大到办公桌椅、小到图钉纸张,数千个品种的货品杨师傅都能做到摆放有序、熟稔于心。 
   除了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只要医院里另外安排他干点什么活,杨师傅从不拖延,立即就去完成。院内为了美化环境,每到五一,就会摆放一些花花草草,但是这些花草需要天天浇灌,医院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杨师傅。这之后,每年从五一起,小半年的时间里,杨师傅常常在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就来到医院,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才离开,认真负责的完成浇花任务。即使是休息天,他也会一天不拉的完成浇花的任务。
   因为常年站立工作,休息不够,早年因此罹患的下肢静脉曲张现在又因为工作环境阴冷,转为脉管炎。2014年,他在疝气术后不久又出现了高血压,但他并没有因此提出换岗的要求,很快又投身到工作当中,从未抱怨过自己的工作,更没有要求过奖励,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默默无闻。
   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连续数年,杨师傅都被同事一致推选为医院的先进工作者。他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每天8:00前就到岗了,即使没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是准点下班,很多时候还会因为有事加班回家很迟。因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后勤随时保障,疫情期间,他更是随叫随到,从未听到他为此有何不满。
  有人说,单位的先进往往是家庭的后进。但是对于杨师傅来讲,他真正做到了家里家外一个样。27岁的时候,父亲因病瘫痪在床,而母亲早已病逝,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各自成家,照顾父亲的重担就落在了年轻的杨师傅的肩头。他尽心竭力的侍候着老父亲,一直到三年后老父亲去世。即使因此耽误了终身大事,杨师傅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好在,命运总是会善待那些善良的人,34岁的时候,杨师傅的爱人走入了他的生活。两个善良的人一旦组成家庭,便会互相理解和扶持。在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杨师傅从来没有对妻子有过责骂和抱怨,对待岳父母更是无私付出。因为岳父母年岁已大,需要子女的照顾,作为女儿的妻子责无旁贷扛起了照顾父母的重任。妻子含着泪感激杨师傅的理解,父亲生病的16年里,自己一直帮忙照顾,女儿从小都是在姥姥家长大的,而杨师傅不但毫不怪怨,反而常常做好饭带给岳父岳母吃,而且每到岳父住院的时候,杨师傅就主动扛起了陪侍的重任。
   孩子上大学之后,岳母瘫痪在床,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杨师傅的妻子干脆搬到父母家里。杨师傅对此给于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一个人出出进进操持家务,几年过去,邻居竟误以为他是个单身汉。不仅如此,在岳母住院之后,他端屎倒尿,床前尽孝,病房里的患者家属一度以为他是老人的儿子。
   生活中,杨师傅对自己无比节俭,虽然因为双腿的脉管炎和静脉栓塞不宜多走路,可是他坐公交车回家的时候,为了省一块钱,宁肯坐离家远的公交车;偶尔到食堂吃一顿饭,花10元钱都会心疼好久。但是他对家人却无比慷慨,嫂嫂生病住院,他送去5000元;外甥女因病住院,杨师傅送去2000元;侄子娶媳妇他送去5000元……对待亲人、朋友他总是不吝付出。
  2019年底,因为腿疾,杨玉升到北京一家医院检查,医生说病情很严重,必须立刻手术,而且手术难度会比较大,术后需要休息一个月。可是,想到要耽误这么久工作,他犹豫了,说回去再考虑一下,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做。医生一再叮嘱这个病要多休息并抬高双腿,不宜多走路或者久站。可是他从来也没有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甚至休息天的时候,只要单位一个电话,他也会马不停蹄的赶过去。
   杨玉升是千万个普普通通人中的一个,没有高深的文化、没有精湛的技术,也没有任何炫目的头衔,更没有殷实的家底。即使是干着普通而辛苦的工作,即使没有人肯定、没有丰厚的物质回报,他都能够几十年如一日,认真细致负责的珍惜工作、善待家人和同事!毛泽东同志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杨玉升就是这样一个一辈子都在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
       在逐利的商品浪潮中,多少人迷失在个人名利的得失中,在为了竞争不择手段的不良社会现象面前,这样朴实、纯粹的人生态度,宛如甘霖雨露播洒进我们干涸已久的心灵,更教育了年轻的后来者。他金子一般的人性光辉,使得更多的人意识到,工作不分贵贱,人品才有高下;意识到踏踏实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积德行善!
       虽然杨师傅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好事,他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但是,为了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为更多的人树立学习的榜样,为了弘扬勤劳、节俭、崇尚美德的正能量,是为记,谨以此文献给千万个像杨师傅一样默默发光发热的小人物!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