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昌阳
加入时间:2019-12-26
诗人简介

1995.10--1999.06 郑州市机电学校机电专业学习; 1999.10--2000.06 木垒县英格堡乡农机站工作; 2000.07--2003.10 木垒县英格堡乡政府秘书(其间于2002年05-- 2003.04在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挂任镇长助理); 2003.10--2004.06 借调到木垒县委组织部工作; 2004.07--2013.09 木垒县委组织部工作,先后任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 任、县委组织员、基层办专职副主任、副部长、党 代表联络办主任); 2013.09--2016.03 任木垒县照壁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2016.04--2016.08 木垒县照壁山乡正科级干部; 2016.09--2017.06 借调昌吉州道路运输管理局工作; 2017.07--至今 昌吉州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综合业务科工作。

粉丝
关注

魂牵梦绕的故乡和那母亲的河

随着工作的调迁离开故乡数载,走在繁华的大街偶遇故乡人,或是逢年过节偶回生我养我的地方,看到记忆中熟悉而又显亲切的山山水水,与儿时藏道道家、大路上和泥巴的小伙伴一阵阵回首往事的寒喧,总能勾起尘封多年记忆深处的往事,总能激起心灵深处对家乡山水、故乡变迁的无限牵挂和对故乡亲人的殷切祝福,那种精神上的寄托往往在梦醒时分、孤独时刻,往往在漫漫长夜、仰望星月的时刻更显深沉与凝重。择日,提笔拾零,将这种思念与牵挂溶于笔墨之中,贯于文字之间,以此表达我对故乡那种感情上的眷恋。
英格堡河,故乡的河。也许是因为这条河是故乡最大的河,又南北纵贯整个英格堡,才得此名罢。她没有南湖的荡漾碧波,也没有黄河的磅礴气势,她没有长江的延绵几千里的长度,也没有物产丰富的资源,她只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没法找到,名不见经传的小河,但她却深深地嵌入了我的记忆里。 
河流的形成是千川万溪的梦想,也是千万股激流不约而同默默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天山上的雪水和泉水汇流而下形成了英格堡河,河道没有人为的修砌和刻意的导流,而是依靠水流通过地形走势,通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大自然的精雕细刻和水冲砂淀而形成,河道时而宽阔,水流平缓;时而窄小,水流急湍。河水从深山老林里走来,舒展着她的经脉,曲曲弯弯、迂回轮转,展示着她的美丽,清澈和温柔。
童年时的英格堡河还记忆犹新。河的两岸住着人家,种着田地。春天,从山上一泄而下的洪水,冲刷着河床,肆虐着河道,无情的冲击和拍打着河岸,可是她一一英格堡河却任由洪水中夹带着的杂木和冰块的一次次撞击,不肯妥协,用自己瘦弱的身体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春暖花开,河道两旁的小草在河水的滋润下吐出新芽,迎接着春光的沐浴。夏天,河岸周围树木成荫,灌木葱葱,绿草如茵,三三两两的娃娃或在嬉戏、或在牧羊,也有劳作的农民趁着休息的间隙,坐在树下抽根莫合烟,望着郁郁葱葱,丰收在望的庄稼,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秋天,到处是黄的一片,金的海洋,树上熟透了的果子掉进了河里,被河水冲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泥沙覆盖,等待来年的发芽。冬天,到处都是银装素裹,所有的房子都戴上厚厚的毛绒绒的白帽子,曲曲折折的河道也铺满了厚厚的银毯,在阳光的照映下熠熠生辉,厚厚的冰面也便成了小朋友们踩雪板、滑爬犁的天然轨道,一遍遍地滑,不知疲倦,不嫌厌烦。 
那时,家里还没有安装自来水,家家户户都到这条河里挑水吃。天热的时候,路过这里的人或是农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如果口渴了,用手捧着喝上几口河水,那也是一种享受,感觉是那样的冰凉、那么的甘酣,那么的沁人心脾,使人精神焕发。冬天结冰时就在上面凿个洞,冰下依旧有清澈见底、甘酣纯正的河水在流淌,用她做饭,用她洗衣,那淌不完的泉水,挑不断的河,浇灌了农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格堡人,使这里焕发着勃勃生机。
英格堡河是那样的淳朴,它淳朴得几近于圣洁,哺育了淳朴的英格堡人。她就像一位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将自己的一切无所保留的奉献给了英格堡,奉献给了英格堡人民,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时时代代都与英格堡融为一体,与英格堡的人民有着扯不断的感情情结。回首望去,多少代英格堡人在她的哺育下成长,多少英格堡人在她的哺育下成才,走出大山,走出贫困,使我们的英格堡变得日益繁荣,使我们的英格堡人变得日渐富裕,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而她,我们的母亲河却变成了一个满脸沧桑,布满皱纹,步履蹒跚的老母,曾经柔若飘带的身材不复存在,舒展的经脉倦得不再挺拔,焕发着青春的脸庞已失去了光华,她已被冲刷成了一个深深的沟壑,成为一道无法愈合、充满不幸,还在流着血但却挂满勋章的大地的伤疤。河是宁静的,河道已经干枯,河道也只是一个泄洪的通道,往日的美景也早已悄然离去,小河显得更加苍老和悲凉,河道两岸还留有一个个斧头和锯子印迹的木桩。
毕业以后,我踏进了社会,离开了家乡,就更少有机会再见那条故乡的小河了。这些年来,我的足迹曾停留过无数的地方,印象里也装进了更多的湖光水色,然而我却依然不能忘怀故乡的这条小河。 岁月的车轮,辗过时间的路,漫过记忆的长河,总会有东西被时间留下,在我记忆深处依旧保存着对家乡的那份印象,尤如黑白相机的底片封存在大脑记忆深处,偶有思念还会在阳光下细细地看上几眼,我猛然发现,在我心灵深处依旧保存着对家乡的那份眷恋,静静的聆听花开的声音。
科技时代网络的发达程度让每个人都惊诧不已,电视、广播、报纸以外,网站、QQ、微信、微博、抖音等等,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英格堡、月亮地、大戏台、昌吉州生态村、昌吉州文明村、昌吉州乡村旅游示范村、昌吉州乡村旅游实训基地、“新疆十佳特色乡村游”、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一个个记忆深处的名字和新鲜的名词不断的映入自己的眼睑,浸入自己的脑海,突然间将自己封存已久的记忆与新时期的新名词重新进行了汇编,对自己曾经生长和记忆的片断重新进行了拼接,似真非真、似信非信,仿佛又让我眼前一亮,产生了一种向往的冲动。
择假日,约好友同行,一路东进,清风拂面,踏上归乡的路。近了,进了,静了,来到木垒,来到英格堡,又见到了阔别已久,梦中常遇的英格堡河,依河而行,信步而上,沿着萋萋青草的小路,走在故乡的小河旁,河道已经由水泥构筑代替了水流自然冲刷形成的自流河床,远远望去,笔挺、刚劲、有力,清澈见底的河水,河道两旁绿树成荫,郁郁丛丛,空气清晰得沁人肺腑,轻轻的俯下身子,用自己的嗅觉享受着泥土的芳香,各色的鲜花铺满大地,让人有一种不忍迈步踏青践花的犹豫。驻足远眺,树林旁立着一个牌匾,上面赫然写着“生态林”几个大字。拣一片草地顺势坐下,看着眼前的这种美景,仿佛自己已经融入其中,独自享受着这静谧的美,生命的美。
古传统村落月亮地村就在英格堡河的岸边,始建于清末民初的月亮地村是集传统民居、民俗、手工艺、自然景观文化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村落,也是木垒汉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村里至今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建筑群和传统民俗。
走进村子,一座高耸、斑驳、沧桑、有力的“年轮”雕塑矗立村口,仿佛印记着多少年来祖祖辈辈的坎坷与经历,诉说着百年来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一条青色的石板路给人一种进入历史年轮的感觉,石板青幽光滑,清晰可见的凹痕印证了历史的久远,踏在斑驳裸露的青石板路上,走过一条条幽深长长的巷子,引入一户户农家小院,纯木质手工搭建,带有层次分明的门楼,小院收拾的一尘不染,黄黏土墙土坯拔廊房的屋檐下挂着红色的灯笼、黄色的玉米、白色的大蒜和夜晚照明的马灯,院子周围是开满五艳六色的鲜花,房前的菜地阡陌整齐、陇畦相连,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菜地里流着水茵茵的绿色,青菜、菠菜、韭菜的叶子都被露水洗得油光崭亮。淡红色的番茄,一只只挂在人字棚架上,像一盏盏彩灯,菜花们都仰起淡黄色的脸,迎着红日眯眯笑呢。小院幽静自然,优雅古典,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深山幽径、林中小宅的感觉,仿佛搭载着我千年的心事,在微风荡漾、鲜花烂漫中诗意盎然,思绪在翩翩起舞,仿佛要醉在这乡村意境中!
这时,热情的女主人推开房门,热情的出来招呼着我们,室内布局整齐大方美观,按照宾馆标准进行打造,有干净的被褥、4G的wifi,方便的用水,还有农家的招牌饭菜。有手抓羊肉、土鸡渔渔、野菜饺子、风干馍馍、洋芋搅团、浆水面条、农家土席等等。一个个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美不胜收的农家饭菜,极大的调动了我们的味觉,也回味了一次“妈妈的味道”。
酒足饭饱后,仿佛因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被舌尖上的味道驱赶的一干二净,精神抖擞,走出农家大姐的民宿客栈,又参观了 “村史馆”、“农耕博物馆”,该馆占地200平方米,馆内设展厅 5 个、板块6个,运用图片、文字、实物等表现手段,将新疆农耕源流、农耕器具、农耕风貌、收获储存、家居生活、炊事饮食、传统习俗、休闲娱乐、乡村工匠等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种元素汇集起来,全方位勾画出了近现代新疆汉民族农耕文化的全景图,展示了新疆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信步来到月亮地的老戏台,台下早已坐满了各地前来观光旅游、摄影采风的旅客,诺大的场地周围摆满了当地各色的农家土特产,洋芋粉条、各种干菜、锅盔、花卷、陈醋、清油,一个个都散发着农家的气息和香味,格外让人诱惑。男女老少、妻儿老小都自发的坐在老戏台下,欣赏着台上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纯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似乎与百年前的年轮进行着心灵的对话。移步村外,站在一座山头上,看着这个古老的村庄,静立在英格堡河旁,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美不胜收,在青绿山水的衬托下显得古色古香,埋藏在心灵和灵魂深处的那份乡愁情不自禁涌上心头,对故乡的这种怀念和难舍之情油然而生。
翌日,驱车南进,沿着英格堡河再寻源头,车始终在河的两岸或左或右,缕缕清风扑面而来,河中的水流声不决于耳,时而如《命运交响曲》,使人心潮澎湃,时而如《梁祝》,使人心旷神怡,忽然有一种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心醉神迷的感觉。
英格堡河的水流来源于天山,天山尤如巨人伸展开来的两条胳膊,既将纯朴、善良的农民拥在怀中,又伸开双臂欢迎和拥抱远来的客人。站在山巅俯览英格堡水库,一池深水碧如蓝,凉风吹过,荡起悠悠的微波。趴在闪着碧绿青光的草地上,以草地为席,以蓝天为被,睡在春姑娘编织的姹紫嫣红中,冰冻的心似乎也融入着水的暖,草的绿,天的蓝,花的红中。它们不仅有颜色,有温度,还有心情。来到大山深处,草地上那一朵朵娇柔的嫩黄,是早春里灵动却毫不张扬的色彩,一种种色彩的绚丽粉墨登场,萌动而温馨,久居冬天的心忽然变得不能平静,那一声声翠绿的鸟鸣便是一次次热情的召唤。草的想像,如痴如醉的把你带进绿的梦幻。美丽的大草原,牛马成群,牧民们亮着高亢的嗓音,歌唱着春姑娘的美丽。强壮的汉子骑着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辽草地上飞驰,无边无际的绿色圣地,养育了多少草原儿女,那香甜的马奶酒,就是来自这又嫩又新鲜的绿草。草的力量,就是对生命的关爱与哺育。 
蓝天的纯净,使人们冬季寒冷的心又再次明亮起来。鸟儿在天上自由的飞翔,幼雏长出羽毛,老鹰搏击长空。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如针、如线、如银色的珠帘。大地万物如饥似渴的吮吸着等待已久的春雨,鸟儿放声歌唱,花纵情绽放,天空的眼泪,是对生命的滋润与守护。日出江山红胜火,在这热火朝天的季节里,汗水、泪水难免要从脸上留下,难免心情烦躁。可是,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有益心情的调节,在生命的循环里,你会看到一切美丽的事物。初夏,是山花盛开的季节。大山中孕育着多少生命,一阵绵绵细雨,使肥绿的山花疯长,整个山坡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山体被山花装点的尤如美丽大方、阿娜多姿的仙女,穿着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新衣,微风扑面而来,它们随风摇摆着闪着珍珠般闪光的绿色裙摆,这时,人们纷纷拿着相机,从各个角度拍摄。清纯艳丽的山花,被风吹歪了脑袋,好似变小了许多,原本是主角的它似乎变成了绿叶的配角。仰望天空,这里的天蓝的有点扎眼,云白的有点过份,空气清新的有点噎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仿佛带有湿气和清新的空气浸透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深深的打个哈欠,伸展四肢,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放下了身上和心灵一切的压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站在山峦之巅,俯瞰大地,英格堡河像一条柔嫩的飘带纵贯故乡南北,百年来始终如一的哺育和呵护着这里朴实的村民,魂牵梦绕的故乡啊!因为这条母亲河成为多少游子乡愁的牵挂,您已经深深的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与我的灵魂融为一体。

魂牵梦绕的故乡和那母亲的河

随着工作的调迁离开故乡数载,走在繁华的大街偶遇故乡人,或是逢年过节偶回生我养我的地方,看到记忆中熟悉而又显亲切的山山水水,与儿时藏道道家、大路上和泥巴的小伙伴一阵阵回首往事的寒喧,总能勾起尘封多年记忆深处的往事,总能激起心灵深处对家乡山水、故乡变迁的无限牵挂和对故乡亲人的殷切祝福,那种精神上的寄托往往在梦醒时分、孤独时刻,往往在漫漫长夜、仰望星月的时刻更显深沉与凝重。择日,提笔拾零,将这种思念与牵挂溶于笔墨之中,贯于文字之间,以此表达我对故乡那种感情上的眷恋。
英格堡河,故乡的河。也许是因为这条河是故乡最大的河,又南北纵贯整个英格堡,才得此名罢。她没有南湖的荡漾碧波,也没有黄河的磅礴气势,她没有长江的延绵几千里的长度,也没有物产丰富的资源,她只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没法找到,名不见经传的小河,但她却深深地嵌入了我的记忆里。 
河流的形成是千川万溪的梦想,也是千万股激流不约而同默默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天山上的雪水和泉水汇流而下形成了英格堡河,河道没有人为的修砌和刻意的导流,而是依靠水流通过地形走势,通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大自然的精雕细刻和水冲砂淀而形成,河道时而宽阔,水流平缓;时而窄小,水流急湍。河水从深山老林里走来,舒展着她的经脉,曲曲弯弯、迂回轮转,展示着她的美丽,清澈和温柔。
童年时的英格堡河还记忆犹新。河的两岸住着人家,种着田地。春天,从山上一泄而下的洪水,冲刷着河床,肆虐着河道,无情的冲击和拍打着河岸,可是她一一英格堡河却任由洪水中夹带着的杂木和冰块的一次次撞击,不肯妥协,用自己瘦弱的身体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春暖花开,河道两旁的小草在河水的滋润下吐出新芽,迎接着春光的沐浴。夏天,河岸周围树木成荫,灌木葱葱,绿草如茵,三三两两的娃娃或在嬉戏、或在牧羊,也有劳作的农民趁着休息的间隙,坐在树下抽根莫合烟,望着郁郁葱葱,丰收在望的庄稼,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秋天,到处是黄的一片,金的海洋,树上熟透了的果子掉进了河里,被河水冲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泥沙覆盖,等待来年的发芽。冬天,到处都是银装素裹,所有的房子都戴上厚厚的毛绒绒的白帽子,曲曲折折的河道也铺满了厚厚的银毯,在阳光的照映下熠熠生辉,厚厚的冰面也便成了小朋友们踩雪板、滑爬犁的天然轨道,一遍遍地滑,不知疲倦,不嫌厌烦。 
那时,家里还没有安装自来水,家家户户都到这条河里挑水吃。天热的时候,路过这里的人或是农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如果口渴了,用手捧着喝上几口河水,那也是一种享受,感觉是那样的冰凉、那么的甘酣,那么的沁人心脾,使人精神焕发。冬天结冰时就在上面凿个洞,冰下依旧有清澈见底、甘酣纯正的河水在流淌,用她做饭,用她洗衣,那淌不完的泉水,挑不断的河,浇灌了农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格堡人,使这里焕发着勃勃生机。
英格堡河是那样的淳朴,它淳朴得几近于圣洁,哺育了淳朴的英格堡人。她就像一位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将自己的一切无所保留的奉献给了英格堡,奉献给了英格堡人民,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时时代代都与英格堡融为一体,与英格堡的人民有着扯不断的感情情结。回首望去,多少代英格堡人在她的哺育下成长,多少英格堡人在她的哺育下成才,走出大山,走出贫困,使我们的英格堡变得日益繁荣,使我们的英格堡人变得日渐富裕,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而她,我们的母亲河却变成了一个满脸沧桑,布满皱纹,步履蹒跚的老母,曾经柔若飘带的身材不复存在,舒展的经脉倦得不再挺拔,焕发着青春的脸庞已失去了光华,她已被冲刷成了一个深深的沟壑,成为一道无法愈合、充满不幸,还在流着血但却挂满勋章的大地的伤疤。河是宁静的,河道已经干枯,河道也只是一个泄洪的通道,往日的美景也早已悄然离去,小河显得更加苍老和悲凉,河道两岸还留有一个个斧头和锯子印迹的木桩。
毕业以后,我踏进了社会,离开了家乡,就更少有机会再见那条故乡的小河了。这些年来,我的足迹曾停留过无数的地方,印象里也装进了更多的湖光水色,然而我却依然不能忘怀故乡的这条小河。 岁月的车轮,辗过时间的路,漫过记忆的长河,总会有东西被时间留下,在我记忆深处依旧保存着对家乡的那份印象,尤如黑白相机的底片封存在大脑记忆深处,偶有思念还会在阳光下细细地看上几眼,我猛然发现,在我心灵深处依旧保存着对家乡的那份眷恋,静静的聆听花开的声音。
科技时代网络的发达程度让每个人都惊诧不已,电视、广播、报纸以外,网站、QQ、微信、微博、抖音等等,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英格堡、月亮地、大戏台、昌吉州生态村、昌吉州文明村、昌吉州乡村旅游示范村、昌吉州乡村旅游实训基地、“新疆十佳特色乡村游”、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一个个记忆深处的名字和新鲜的名词不断的映入自己的眼睑,浸入自己的脑海,突然间将自己封存已久的记忆与新时期的新名词重新进行了汇编,对自己曾经生长和记忆的片断重新进行了拼接,似真非真、似信非信,仿佛又让我眼前一亮,产生了一种向往的冲动。
择假日,约好友同行,一路东进,清风拂面,踏上归乡的路。近了,进了,静了,来到木垒,来到英格堡,又见到了阔别已久,梦中常遇的英格堡河,依河而行,信步而上,沿着萋萋青草的小路,走在故乡的小河旁,河道已经由水泥构筑代替了水流自然冲刷形成的自流河床,远远望去,笔挺、刚劲、有力,清澈见底的河水,河道两旁绿树成荫,郁郁丛丛,空气清晰得沁人肺腑,轻轻的俯下身子,用自己的嗅觉享受着泥土的芳香,各色的鲜花铺满大地,让人有一种不忍迈步踏青践花的犹豫。驻足远眺,树林旁立着一个牌匾,上面赫然写着“生态林”几个大字。拣一片草地顺势坐下,看着眼前的这种美景,仿佛自己已经融入其中,独自享受着这静谧的美,生命的美。
古传统村落月亮地村就在英格堡河的岸边,始建于清末民初的月亮地村是集传统民居、民俗、手工艺、自然景观文化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村落,也是木垒汉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村里至今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建筑群和传统民俗。
走进村子,一座高耸、斑驳、沧桑、有力的“年轮”雕塑矗立村口,仿佛印记着多少年来祖祖辈辈的坎坷与经历,诉说着百年来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一条青色的石板路给人一种进入历史年轮的感觉,石板青幽光滑,清晰可见的凹痕印证了历史的久远,踏在斑驳裸露的青石板路上,走过一条条幽深长长的巷子,引入一户户农家小院,纯木质手工搭建,带有层次分明的门楼,小院收拾的一尘不染,黄黏土墙土坯拔廊房的屋檐下挂着红色的灯笼、黄色的玉米、白色的大蒜和夜晚照明的马灯,院子周围是开满五艳六色的鲜花,房前的菜地阡陌整齐、陇畦相连,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菜地里流着水茵茵的绿色,青菜、菠菜、韭菜的叶子都被露水洗得油光崭亮。淡红色的番茄,一只只挂在人字棚架上,像一盏盏彩灯,菜花们都仰起淡黄色的脸,迎着红日眯眯笑呢。小院幽静自然,优雅古典,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深山幽径、林中小宅的感觉,仿佛搭载着我千年的心事,在微风荡漾、鲜花烂漫中诗意盎然,思绪在翩翩起舞,仿佛要醉在这乡村意境中!
这时,热情的女主人推开房门,热情的出来招呼着我们,室内布局整齐大方美观,按照宾馆标准进行打造,有干净的被褥、4G的wifi,方便的用水,还有农家的招牌饭菜。有手抓羊肉、土鸡渔渔、野菜饺子、风干馍馍、洋芋搅团、浆水面条、农家土席等等。一个个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美不胜收的农家饭菜,极大的调动了我们的味觉,也回味了一次“妈妈的味道”。
酒足饭饱后,仿佛因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被舌尖上的味道驱赶的一干二净,精神抖擞,走出农家大姐的民宿客栈,又参观了 “村史馆”、“农耕博物馆”,该馆占地200平方米,馆内设展厅 5 个、板块6个,运用图片、文字、实物等表现手段,将新疆农耕源流、农耕器具、农耕风貌、收获储存、家居生活、炊事饮食、传统习俗、休闲娱乐、乡村工匠等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种元素汇集起来,全方位勾画出了近现代新疆汉民族农耕文化的全景图,展示了新疆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信步来到月亮地的老戏台,台下早已坐满了各地前来观光旅游、摄影采风的旅客,诺大的场地周围摆满了当地各色的农家土特产,洋芋粉条、各种干菜、锅盔、花卷、陈醋、清油,一个个都散发着农家的气息和香味,格外让人诱惑。男女老少、妻儿老小都自发的坐在老戏台下,欣赏着台上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纯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似乎与百年前的年轮进行着心灵的对话。移步村外,站在一座山头上,看着这个古老的村庄,静立在英格堡河旁,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美不胜收,在青绿山水的衬托下显得古色古香,埋藏在心灵和灵魂深处的那份乡愁情不自禁涌上心头,对故乡的这种怀念和难舍之情油然而生。
翌日,驱车南进,沿着英格堡河再寻源头,车始终在河的两岸或左或右,缕缕清风扑面而来,河中的水流声不决于耳,时而如《命运交响曲》,使人心潮澎湃,时而如《梁祝》,使人心旷神怡,忽然有一种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心醉神迷的感觉。
英格堡河的水流来源于天山,天山尤如巨人伸展开来的两条胳膊,既将纯朴、善良的农民拥在怀中,又伸开双臂欢迎和拥抱远来的客人。站在山巅俯览英格堡水库,一池深水碧如蓝,凉风吹过,荡起悠悠的微波。趴在闪着碧绿青光的草地上,以草地为席,以蓝天为被,睡在春姑娘编织的姹紫嫣红中,冰冻的心似乎也融入着水的暖,草的绿,天的蓝,花的红中。它们不仅有颜色,有温度,还有心情。来到大山深处,草地上那一朵朵娇柔的嫩黄,是早春里灵动却毫不张扬的色彩,一种种色彩的绚丽粉墨登场,萌动而温馨,久居冬天的心忽然变得不能平静,那一声声翠绿的鸟鸣便是一次次热情的召唤。草的想像,如痴如醉的把你带进绿的梦幻。美丽的大草原,牛马成群,牧民们亮着高亢的嗓音,歌唱着春姑娘的美丽。强壮的汉子骑着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辽草地上飞驰,无边无际的绿色圣地,养育了多少草原儿女,那香甜的马奶酒,就是来自这又嫩又新鲜的绿草。草的力量,就是对生命的关爱与哺育。 
蓝天的纯净,使人们冬季寒冷的心又再次明亮起来。鸟儿在天上自由的飞翔,幼雏长出羽毛,老鹰搏击长空。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如针、如线、如银色的珠帘。大地万物如饥似渴的吮吸着等待已久的春雨,鸟儿放声歌唱,花纵情绽放,天空的眼泪,是对生命的滋润与守护。日出江山红胜火,在这热火朝天的季节里,汗水、泪水难免要从脸上留下,难免心情烦躁。可是,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有益心情的调节,在生命的循环里,你会看到一切美丽的事物。初夏,是山花盛开的季节。大山中孕育着多少生命,一阵绵绵细雨,使肥绿的山花疯长,整个山坡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山体被山花装点的尤如美丽大方、阿娜多姿的仙女,穿着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新衣,微风扑面而来,它们随风摇摆着闪着珍珠般闪光的绿色裙摆,这时,人们纷纷拿着相机,从各个角度拍摄。清纯艳丽的山花,被风吹歪了脑袋,好似变小了许多,原本是主角的它似乎变成了绿叶的配角。仰望天空,这里的天蓝的有点扎眼,云白的有点过份,空气清新的有点噎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仿佛带有湿气和清新的空气浸透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深深的打个哈欠,伸展四肢,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放下了身上和心灵一切的压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站在山峦之巅,俯瞰大地,英格堡河像一条柔嫩的飘带纵贯故乡南北,百年来始终如一的哺育和呵护着这里朴实的村民,魂牵梦绕的故乡啊!因为这条母亲河成为多少游子乡愁的牵挂,您已经深深的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与我的灵魂融为一体。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