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心灵的诗歌之魅 ——评李必新最新出版的诗集 邵天骏
作者:邵天骏 2019年12月04日 13:54
412 收藏
在一次诗社的活动中,我同时收到李必新诗集《脚步与回声》《岁月留痕》,这使我有机会去拜读这两本叩响心灵的诗歌作品。我注意到诗人对于故乡的记忆与情缘在诗歌中比比皆是,心迹袒露十分到位。用“情缘”描绘的故乡有诗人的出生地重庆,有诗人的就学及生活地上海,也有诗人的下乡地内蒙古。于是,对于故乡的炽热情感,就慢慢地交织成了一段抑扬顿挫的交响曲,抑或是变幻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长卷,诗歌的特有韵味也就在不经意间唯美地呈现了。这一次,诗人的第三本诗集《诗雨黄昏》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自然我是一睹为快。
李必新的诗歌,有着清新简约的画面特征,这或许与他是诗中国论坛签约诗人、在诗中国论坛沪蒙知情网上发表2000多首诗歌不无关系。多年的诗歌创作轨迹,他的诗歌是愈发成熟、老练,而且创作的速度奇快,几乎每天有一二首新诗问世,颇有点像人们经常引用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般,诗歌也是需要熟能生巧的。只要肯努力,不断去钻研,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完全有可能在诗歌创作的天地里发出自己的光和亮。这种光和亮,也是对作者常年坚守诗歌阵地的一种鼓励、一点回报,使之鼓励作者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达到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诗集《诗雨黄昏》的“诗雨”两字,其实是一个多义词,至少其内核就有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中无限奇妙的景色、丰富的想象力相映衬,又在关联的链接之处相互碰撞。缤纷的落英下,当可以窥见诗人的巨大创造力。而“诗雨”一旦与“黄昏”联系了起来,仿佛就多了一种遐想的成分,多了一条联系的纽带。自然,进入到整个诗歌文本内,就有了某种心照不宣的点点感悟。“夕阳人生”“情系浦江”“时代潮流”“社会百态”“花海无涯”“山水情”,皆饱含了诗雨黄昏的奇妙之美。叩响心灵的诗歌之魅,在此久久回荡。心灵的窗户,于诗歌中低吟浅唱,守望着那诗意勃发的一垅垅麦田,由此变得分外浪漫起来。
我所读到的第一首诗,诗名也叫《诗雨黄昏》,与诗集名是完全的一致。我以为,这应该是诗人的有意而为之。这在我所读过的不少诗集中,时不时可以见到这样的用心,似乎完全对应了诗人袒露的心声。“旭日裹挟着/沾满露珠的晨曦/妩媚艳丽的朝霞/从东方后缓攀上天际”,开头的一段从晨曦说开去,意境很美,切口缓而平坦,内涵却是宽阔乃大,带来的回声感十足。这为下一小节的“承载”“跨越”“理想”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接下来对于“命运”的诠释,颇有一种半自省与全回味的成分,也许这就是“人生”通常要走过的路径,虽然平常,或者是可能达不到原有的目标,然回眸之下也是一道“风景”。这道“风景”,无疑是值得留于心间的。
其后的第五小节,是诗人袒露心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也完全契合了“诗雨黄昏”的意境与主题,“终于等到在花甲渡驿站邂逅旧好/如同刚刚经历一场艰难的沙漠之旅/如负重释地卸下沉重的包裹 行囊/却又陷入了莫名的迷茫与空虚”。能够把"黄昏"的日子描写得如此令人动容的境地,诗人的情感深处一定是经历过人生的波澜的。从重庆到上海,又到内蒙古,最后又回到家乡上海,如此的循环往复,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的诗歌注入了明显的活力。“花甲”的重拾就好,“沙漠之旅”的艰辛困苦,尽管此时似乎已经一身轻,但大脑是不会骗人的,陷入了“迷茫与空虚”就是一个明证。
过渡到最后的两小节,最大的看点在于突出了一扫“迷茫与空虚”的尴尬。“闪电”冲破“混沌”的束缚,竟然变得那么明亮,于是,给自己新的人生定位又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这样的想象空间可以是很大,自然也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驱动,从而为“一群志同道合的雅士文人”“冲浪”“嬉戏”作了最好的说明。原有的“犹豫”“畏难”情绪统统丢到了爪哇国里,“暮日黄昏”演绎成了“诗路花雨”,给“诗雨黄昏”刻上了一个鲜明的符号。这首诗的曼妙意境,成为一首上佳之作,从中可以一窥李必新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与取得的诗歌成就。
在“诗雨黄昏”的心灵震颤中,李必新在诗歌作品里进行了不少叙说,许多都是看点十足、耐人寻味的,因而也就多了几许可以反复回味的理由。像《背影,我的风景》就体现了这样的创作灵动:“长途跋涉 历经磨难/终于登上向往的崖顶//眺望南天门的高大宏伟/神宫仙殿的巍峨空灵//目睹专家大师的孜孜不倦/高人雅士的潇洒逸情/欣赏翰海行舟的惊险刺激/受益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痴痴地 呆呆地/背影定格在诗意的黄昏……”用背影作为一道风景,颇有“此地无声似有声”的不言而喻。许多情况下,背影的高大或耐看往往凸显了主题的“欲说还休”,于是也就有了一种捕捉精彩瞬间的浓浓意味。
背影,不只是大自然的风景,这里更重要的是人的风景。前面几句将“崖顶”能够看得更清更远作了有意识铺垫,也为最终的背影诠释埋下了伏笔。“南天门”的气势恢宏及各式庙宇的巍然屹立,是令人惊叹的“杰作”,成了景区人人想看或去的地方。但是,这些建筑的夺人眼球,是需要许多能工巧匠付出巨大心血的。渐渐地,一群人开始浮出水面,诗人也就有机会“目睹专家大师的孜孜不倦”,他们的背影显得或清晰或模糊,甚或不那么引人注目,却总能给人带来一种无言的吸引力,成为一道难忘的风景。而“高人雅士的潇洒逸情”同样是背影叠现,却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有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意境。这样的背影,无疑有着相互映衬、互为弥补的恰到好处。
叩响心灵的诗歌之魅,在李必新诗集《诗雨黄昏》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诗集中其他如《钱江潮》《凭栏》《莲的奉献》《八字桥》等,均运用了不俗的诗歌表现手法。他的诗歌,由于融入了生活的缤纷元素,让人感受到了诗雨的酣畅淋漓;又在节奏掌控中发挥了诗歌的最大魅力,使黄昏也变得充满诗意和无限美感。李必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诗歌特征,再加上他的创作才华,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可以用“理所当然”来形容。他在《后记》中写道:“在诗坛跋涉的我又到了一个新的驿站。儿时的梦不但实现,还得到了升华……”也许,这就是李必新取得成功的一个独特“注解”:孜孜以求,终有回报。
11月21日,上海市作家协会(下半年度)新会员名单公示,他已位列其中。这也是他自身不懈努力获得的回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