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极问
加入时间:2019-09-13
诗人简介

64年生,人生经历曲折丰富。诗歌是灵魂的语言。

粉丝
关注

丁建生读《道德经》一至二十章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丁建生:「道 德 經」: 第 一 章
宇宙生命的规律可以被认知,但不能用平常的思维方式。物质的本源可以被认知,但不能用平常的思维方式。
暗物质蕴含着宇宙生命无穷无尽的开始;物质指向宇宙生命无穷无尽的未来。
所以,探索暗物质,可以认知阴阳衍化之过去;探索物质,可以认知阴阳衍化之未来。
暗物质与物质,同出于阴阳但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为阴阳衍化所致。
阴阳衍化、衍生之规律,是宇宙生命的全部规律所在。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丁建生:「道 德 經」: 第 二 章
人人都能体验到的审美愉悦,就不是审美创造。
大家都本能地乐于去做的善事,就不是善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切事物,都是以相对的形态而存在着的,这是宇宙万物的内在规律。
所以圣人将自己融入宇宙万物之中,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而行事,为世人做典范。
宇宙万物周而复始 ,创造而不占有 ,有为而不自恃 ,有功而不自居 。
因此,为人做事,无私,才能永恒 。

老 子: 「道 德 經」: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丁建生:「道 德 經」: 第 三 章
不过分推崇那些掌握真理的少数人,使民众务实本分不务虚;不过分炒作奇货,使民众不滋生一劳永逸之非分之想;不放任欲望横流,使民风朴实。所以,圣人之治,就是顺应人的天性,遵从生命和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律,个人与社会和谐,人类与大自然和谐。而民众七情六欲平和,社会包容和谐,则天下治而不乱。

老 子: 「道 德 經」: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丁建生: 「道 德 經」:第四章
衍化中的阴阳(正反物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始无终、无边无垠、无穷无尽的阴阳构成宇宙万物。阴阳衍化的内在规律,就是阴阳之间相互消耗锐气、相互疏通条理,相互交换、转化能量,阴阳首尾互纠、如影随形。阴阳,茫茫然,似有还无。宇宙阴阳无始无终、无边无垠、无穷无尽,而遍布宇宙的生物链,则由阴阳衍化衍生而来。

老 子: 「道 德 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丁建生: 「道 德 經」:第五章
天地无情,对自然万物一视同仁;圣人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对百姓也是一视同仁。立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命不正是像炼铁的炉火一样吗?!清心寡欲就能保存精气神,放任欲望则消耗精气神。拼命的鼓动风箱,会很快地烧掉炉中的炭火,频繁地放任七情六欲,就必然会加快命数的耗尽。所以,不如顺应宇宙阴阳衍化的内在规律,让自己的思维、情感和性始终处于自然平和的衍生之中。

老 子: 「道 德 經」: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丁建生: 「道 德 經」:第六章
衍化、衍生万物的阴阳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是万物之母。阴阳交合衍化的地方,是天地的分界处。绵绵不尽的阴阳,似有还无,用之不竭。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丁建生:「道德經」: 第七章
构成宇宙世界的阴阳没有生死轮回。
阴、阳之所以没有生死轮回,是因为它们没有信能阴阳的衍生,所以没有生物链的生死轮回。因此,在悟透宇宙生命之真谛的人看来,生命是信能阴阳衍生的一个表象,而支撑着信能阴阳衍生的是与之相对应的衍化中的阴阳,而生命活动又反作用于阴阳。并非圣人没有私心,而是圣人的私心里,已经装下了整个世界。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丁建生:「道德經」:第八章
上乘的修为境界就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将自己置于大家都不能接受的地位,所以,水的为人处世,几乎接近于宇宙阴阳衍化和生命衍生的内在规律。圣人的为人处世,是随遇而安、心纳百川、乐善好施、言而有信、政通人和、勤快高效、顺应天时地利而因势利导。所以,为人处世,只要做到不争权夺利、恪守本分、相安无事,就不会违背生命衍生的客观规律了。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九章
功名利禄如杯中之水,满溢不如适中;锋芒毕露,不可持久。小家赢取的巨额财富,不能长期占为私有;德不配位,必遭天谴。无论任何个人和集体取得的功名利禄,都应归功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这才符合阴阳衍化、衍生的内在规律。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章
静心内守就能魂魄守身吗?调息至虚就能柔软如婴吗?清心寡欲就能不放纵情欲吗?以大爱治国就能符合生命和社会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吗?守住生命小宇宙的阴阳之根就能融入大宇宙吗?将大宇宙融入小宇宙就能把握宇宙、生命和社会运行发展及其内在规律吗?阴阳衍化,衍生信能阴阳,信能阴阳衍化,衍生生物链,创造而不占有 ,有为而不自恃 ,有功而不自居,这是崇高且深奥的修为境界。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一章
三十根车辐共同支撑车毂,作用出车轮的虚无空间或效能,成就了车轮的功用。水拌和黏土加工成器皿,作用出器皿的虚无空间或效能,成就了器皿的功用。门窗瓦墙的组合,作用出房屋的虚无空间或效能,成就了房屋的功用。所以,有形的的物体、可感觉的效能,是物的功效,而它们通过有序组合、构造并各司其职、相互作用,是虚无空间或效能的功用。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二章
色彩,令人视觉兴奋;音律,令人听觉兴奋;美味,令人味觉兴奋;驰骋畋猎,令人情欲张狂;稀有贵重之物,令人欲行不轨。所以,修为境界高的人,为内心的本能感应而动,不为外在感官刺激而动,为此,去表象、取本真。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三章

为荣辱担惊受怕,胜于灾祸病患。为什么说宠辱若惊?宠爱自上而下,得之惊恐,失之惊恐,所以,无论得失,都诚惶诚恐。为什么说胜于灾祸病患?人之所以有灾祸病患,是因为有生命,人如果没有生命,何来灾祸病患?因此,把民众的利益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就是值得民众信任的人;珍爱民众胜于生命的人,就是值得民众依赖的人。

老 子: 「道 德 经」:第十四章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四章

似见非见、似闻非闻、似物非物。信能阴阳,看似无从探究,其实是阴阳衍化产生的纯信息能量阴阳,即暗物质。暗物质世界,像羊绒织锦般扁平地向四周延伸,无边无垠,延绵不尽,灰色的光,透心的亮,稍显压抑,若隐若现。信能阴阳为阴阳衍化所致,又区别于阴阳,似状非状,似形非形,似有还无。迎头相见却不见其面,紧随其后又不见其背。暗物质世界,记录着宇宙阴阳从无穷无尽的开始到现在的全部衍化信息,并以其信息能量反作用于无穷无尽、无边无垠的宇宙阴阳世界。所以,探索暗物质衍生的内在规律,就是探索宇宙世界没有开始的开始和没有尽头的尽头。

老 子: 「道 德 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五章

自古以来,实证感悟科学的探索者,发现宇宙、生命的奥秘虽然近乎玄妙,深不可测,但其内在本质和规律并不是无法探求。所以,他们还是把探索到暗物质世界的玄妙情景和亲身感受,用物质世界的感官和思维模式进行了如下描述:时而谨小慎微如履冰川;时而畏首畏尾如防范左邻右舍;时而拘谨生分如初来乍到之客;时而若隐若现如冰凌消释;时而敦厚朴实如街坊四邻;时而空旷豁达如山谷原野;时而混沌抱一如氤氲未开。怎样才能在无始无终的混沌中以静心内守使氤氲缓缓分开?怎样才能由静入虚、由虚生动,使经脉缓缓再生?掌握实证感悟科学方法并持之以恒的求道者,则情欲不外泄。而只有保持情欲不外泄,才能使再生的经脉不出现新的衰败。

老 子: 「道 德 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六章

由静入虚,意守在意识虚无的极致状态,生命小宇宙中,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思维、情感和性,纷纷逆向衍生,回归经脉。回归导致虚静,虚静导致经脉再生,经脉再生导致小宇宙融入大宇宙,小宇宙融入大宇宙导致大宇宙融入小宇宙。小宇宙不融入大宇宙,经脉就会不断消耗衰减。小宇宙融入大宇宙就会不断汲取大宇宙全息信息能量,不断汲取大宇宙全息信息能量就会不断提升小宇宙全息度,不断提升小宇宙全息度就会使大宇宙不断融入小宇宙,大宇宙不断融入小宇宙就会使小宇宙遵循宇宙、生命内在客观规律衍化、衍生,小宇宙遵循宇宙、生命内在客观规律衍化、衍生就会使小宇宙与大宇宙日趋融合,小宇宙与大宇宙日趋融合就会使小宇宙像大宇宙一样衍化、衍生不止,跨越轮回,也就没有任何东西能伤及其身了。

老子: 「道 德 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七章
对于用实证感悟科学的方法论探索宇宙、生命和社会内在客观规律的求道者,那些取得太高成就的,人们已经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而取得很高成就的,则广受民众的拥戴并给予盛誉;那些取得一般成就的,也广为人们所敬服;而以道的名义谋取名利、欺世盗名、欲行不轨的,则广为人们所鄙视和唾弃。对于实证感悟科学,人们半信半疑,也有完全不信的。而在人们眼中的这些实证感悟科学探索者,看似个个悠闲另类,很少与人们交流。但凡有求得真知的,人们都称之为“得道真人”。

老子: 「道 德 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八章
国家法制和道德秩序遭受破坏的时候,就能看出谁是仁人义士;在大智大慧的明鉴之下,就能辨别出危害社稷的大奸大伪;家庭遭遇变故、六亲不和的时候,就能看出谁才有孝顺和仁爱之心;而国家和民族遭受危难的时候,就能看出谁是忠臣。

老子: 「道 德 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九章
发展科技,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使民众安居乐业;加强国家战略储备和合理调拨调剂地区间物资供给,可以抑制民间投机取巧、囤积居奇和民众滋生一劳永逸的非分之想。而我认为,官方在这三方面的投入不足,因此,必须通过颁布相关法令,予以加强和规范。果真能这样,则必然使得民风淳朴、民心安定,也就无从滋生不良风气了。

老子: 「道 德 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二十章
谦卑和傲慢的人生态度,取决于人们的一念之差;美善与丑恶的价值取向,也取决于人们的思想变化。所以,敬畏自然、感恩社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世界之大,好像无边无际,人们生生不息,如赴盛宴、如初春的原野,生意盎然。而那些探索宇宙、生命和社会内在客观规律的求道者,他们淡泊恬静,没有生气;懵懵懂懂,像还没学会说话的婴儿;慵懒散漫,像没有生活目标和精神追求的人。人们热情奔放,他们冷漠孤僻,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生!大家都精神饱满,他们却昏昏欲睡;大家都精明强干,他们却昏庸懒惰。他们追求的目标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像大风一样永无停歇。人们都有各自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他们却个个愚钝无能。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生命都投入的到探索宇宙、生命和社会内在客观规律的事业中去了。

丁建生读《道德经》一至二十章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丁建生:「道 德 經」: 第 一 章
宇宙生命的规律可以被认知,但不能用平常的思维方式。物质的本源可以被认知,但不能用平常的思维方式。
暗物质蕴含着宇宙生命无穷无尽的开始;物质指向宇宙生命无穷无尽的未来。
所以,探索暗物质,可以认知阴阳衍化之过去;探索物质,可以认知阴阳衍化之未来。
暗物质与物质,同出于阴阳但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为阴阳衍化所致。
阴阳衍化、衍生之规律,是宇宙生命的全部规律所在。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丁建生:「道 德 經」: 第 二 章
人人都能体验到的审美愉悦,就不是审美创造。
大家都本能地乐于去做的善事,就不是善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切事物,都是以相对的形态而存在着的,这是宇宙万物的内在规律。
所以圣人将自己融入宇宙万物之中,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而行事,为世人做典范。
宇宙万物周而复始 ,创造而不占有 ,有为而不自恃 ,有功而不自居 。
因此,为人做事,无私,才能永恒 。

老 子: 「道 德 經」: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丁建生:「道 德 經」: 第 三 章
不过分推崇那些掌握真理的少数人,使民众务实本分不务虚;不过分炒作奇货,使民众不滋生一劳永逸之非分之想;不放任欲望横流,使民风朴实。所以,圣人之治,就是顺应人的天性,遵从生命和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律,个人与社会和谐,人类与大自然和谐。而民众七情六欲平和,社会包容和谐,则天下治而不乱。

老 子: 「道 德 經」: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丁建生: 「道 德 經」:第四章
衍化中的阴阳(正反物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始无终、无边无垠、无穷无尽的阴阳构成宇宙万物。阴阳衍化的内在规律,就是阴阳之间相互消耗锐气、相互疏通条理,相互交换、转化能量,阴阳首尾互纠、如影随形。阴阳,茫茫然,似有还无。宇宙阴阳无始无终、无边无垠、无穷无尽,而遍布宇宙的生物链,则由阴阳衍化衍生而来。

老 子: 「道 德 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丁建生: 「道 德 經」:第五章
天地无情,对自然万物一视同仁;圣人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对百姓也是一视同仁。立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命不正是像炼铁的炉火一样吗?!清心寡欲就能保存精气神,放任欲望则消耗精气神。拼命的鼓动风箱,会很快地烧掉炉中的炭火,频繁地放任七情六欲,就必然会加快命数的耗尽。所以,不如顺应宇宙阴阳衍化的内在规律,让自己的思维、情感和性始终处于自然平和的衍生之中。

老 子: 「道 德 經」: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丁建生: 「道 德 經」:第六章
衍化、衍生万物的阴阳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是万物之母。阴阳交合衍化的地方,是天地的分界处。绵绵不尽的阴阳,似有还无,用之不竭。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丁建生:「道德經」: 第七章
构成宇宙世界的阴阳没有生死轮回。
阴、阳之所以没有生死轮回,是因为它们没有信能阴阳的衍生,所以没有生物链的生死轮回。因此,在悟透宇宙生命之真谛的人看来,生命是信能阴阳衍生的一个表象,而支撑着信能阴阳衍生的是与之相对应的衍化中的阴阳,而生命活动又反作用于阴阳。并非圣人没有私心,而是圣人的私心里,已经装下了整个世界。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丁建生:「道德經」:第八章
上乘的修为境界就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将自己置于大家都不能接受的地位,所以,水的为人处世,几乎接近于宇宙阴阳衍化和生命衍生的内在规律。圣人的为人处世,是随遇而安、心纳百川、乐善好施、言而有信、政通人和、勤快高效、顺应天时地利而因势利导。所以,为人处世,只要做到不争权夺利、恪守本分、相安无事,就不会违背生命衍生的客观规律了。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九章
功名利禄如杯中之水,满溢不如适中;锋芒毕露,不可持久。小家赢取的巨额财富,不能长期占为私有;德不配位,必遭天谴。无论任何个人和集体取得的功名利禄,都应归功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这才符合阴阳衍化、衍生的内在规律。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章
静心内守就能魂魄守身吗?调息至虚就能柔软如婴吗?清心寡欲就能不放纵情欲吗?以大爱治国就能符合生命和社会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吗?守住生命小宇宙的阴阳之根就能融入大宇宙吗?将大宇宙融入小宇宙就能把握宇宙、生命和社会运行发展及其内在规律吗?阴阳衍化,衍生信能阴阳,信能阴阳衍化,衍生生物链,创造而不占有 ,有为而不自恃 ,有功而不自居,这是崇高且深奥的修为境界。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一章
三十根车辐共同支撑车毂,作用出车轮的虚无空间或效能,成就了车轮的功用。水拌和黏土加工成器皿,作用出器皿的虚无空间或效能,成就了器皿的功用。门窗瓦墙的组合,作用出房屋的虚无空间或效能,成就了房屋的功用。所以,有形的的物体、可感觉的效能,是物的功效,而它们通过有序组合、构造并各司其职、相互作用,是虚无空间或效能的功用。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二章
色彩,令人视觉兴奋;音律,令人听觉兴奋;美味,令人味觉兴奋;驰骋畋猎,令人情欲张狂;稀有贵重之物,令人欲行不轨。所以,修为境界高的人,为内心的本能感应而动,不为外在感官刺激而动,为此,去表象、取本真。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三章

为荣辱担惊受怕,胜于灾祸病患。为什么说宠辱若惊?宠爱自上而下,得之惊恐,失之惊恐,所以,无论得失,都诚惶诚恐。为什么说胜于灾祸病患?人之所以有灾祸病患,是因为有生命,人如果没有生命,何来灾祸病患?因此,把民众的利益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就是值得民众信任的人;珍爱民众胜于生命的人,就是值得民众依赖的人。

老 子: 「道 德 经」:第十四章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丁建生: 「道 德 经」 : 第十四章

似见非见、似闻非闻、似物非物。信能阴阳,看似无从探究,其实是阴阳衍化产生的纯信息能量阴阳,即暗物质。暗物质世界,像羊绒织锦般扁平地向四周延伸,无边无垠,延绵不尽,灰色的光,透心的亮,稍显压抑,若隐若现。信能阴阳为阴阳衍化所致,又区别于阴阳,似状非状,似形非形,似有还无。迎头相见却不见其面,紧随其后又不见其背。暗物质世界,记录着宇宙阴阳从无穷无尽的开始到现在的全部衍化信息,并以其信息能量反作用于无穷无尽、无边无垠的宇宙阴阳世界。所以,探索暗物质衍生的内在规律,就是探索宇宙世界没有开始的开始和没有尽头的尽头。

老 子: 「道 德 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五章

自古以来,实证感悟科学的探索者,发现宇宙、生命的奥秘虽然近乎玄妙,深不可测,但其内在本质和规律并不是无法探求。所以,他们还是把探索到暗物质世界的玄妙情景和亲身感受,用物质世界的感官和思维模式进行了如下描述:时而谨小慎微如履冰川;时而畏首畏尾如防范左邻右舍;时而拘谨生分如初来乍到之客;时而若隐若现如冰凌消释;时而敦厚朴实如街坊四邻;时而空旷豁达如山谷原野;时而混沌抱一如氤氲未开。怎样才能在无始无终的混沌中以静心内守使氤氲缓缓分开?怎样才能由静入虚、由虚生动,使经脉缓缓再生?掌握实证感悟科学方法并持之以恒的求道者,则情欲不外泄。而只有保持情欲不外泄,才能使再生的经脉不出现新的衰败。

老 子: 「道 德 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六章

由静入虚,意守在意识虚无的极致状态,生命小宇宙中,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思维、情感和性,纷纷逆向衍生,回归经脉。回归导致虚静,虚静导致经脉再生,经脉再生导致小宇宙融入大宇宙,小宇宙融入大宇宙导致大宇宙融入小宇宙。小宇宙不融入大宇宙,经脉就会不断消耗衰减。小宇宙融入大宇宙就会不断汲取大宇宙全息信息能量,不断汲取大宇宙全息信息能量就会不断提升小宇宙全息度,不断提升小宇宙全息度就会使大宇宙不断融入小宇宙,大宇宙不断融入小宇宙就会使小宇宙遵循宇宙、生命内在客观规律衍化、衍生,小宇宙遵循宇宙、生命内在客观规律衍化、衍生就会使小宇宙与大宇宙日趋融合,小宇宙与大宇宙日趋融合就会使小宇宙像大宇宙一样衍化、衍生不止,跨越轮回,也就没有任何东西能伤及其身了。

老子: 「道 德 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七章
对于用实证感悟科学的方法论探索宇宙、生命和社会内在客观规律的求道者,那些取得太高成就的,人们已经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而取得很高成就的,则广受民众的拥戴并给予盛誉;那些取得一般成就的,也广为人们所敬服;而以道的名义谋取名利、欺世盗名、欲行不轨的,则广为人们所鄙视和唾弃。对于实证感悟科学,人们半信半疑,也有完全不信的。而在人们眼中的这些实证感悟科学探索者,看似个个悠闲另类,很少与人们交流。但凡有求得真知的,人们都称之为“得道真人”。

老子: 「道 德 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八章
国家法制和道德秩序遭受破坏的时候,就能看出谁是仁人义士;在大智大慧的明鉴之下,就能辨别出危害社稷的大奸大伪;家庭遭遇变故、六亲不和的时候,就能看出谁才有孝顺和仁爱之心;而国家和民族遭受危难的时候,就能看出谁是忠臣。

老子: 「道 德 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十九章
发展科技,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使民众安居乐业;加强国家战略储备和合理调拨调剂地区间物资供给,可以抑制民间投机取巧、囤积居奇和民众滋生一劳永逸的非分之想。而我认为,官方在这三方面的投入不足,因此,必须通过颁布相关法令,予以加强和规范。果真能这样,则必然使得民风淳朴、民心安定,也就无从滋生不良风气了。

老子: 「道 德 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丁建生: 「道 德 经」:第二十章
谦卑和傲慢的人生态度,取决于人们的一念之差;美善与丑恶的价值取向,也取决于人们的思想变化。所以,敬畏自然、感恩社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世界之大,好像无边无际,人们生生不息,如赴盛宴、如初春的原野,生意盎然。而那些探索宇宙、生命和社会内在客观规律的求道者,他们淡泊恬静,没有生气;懵懵懂懂,像还没学会说话的婴儿;慵懒散漫,像没有生活目标和精神追求的人。人们热情奔放,他们冷漠孤僻,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人生!大家都精神饱满,他们却昏昏欲睡;大家都精明强干,他们却昏庸懒惰。他们追求的目标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像大风一样永无停歇。人们都有各自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他们却个个愚钝无能。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生命都投入的到探索宇宙、生命和社会内在客观规律的事业中去了。
作品 全部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