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中的叙事艺术
作者:陈泽亮 2019年08月26日 11:09
5802 收藏
诗歌创作中的叙事艺术
——《战士的脚》赏读
陈泽亮(安徽)
诗人桑恒昌创作的《战士的脚》一诗的最大赏读点就是它的叙事艺术。
这种叙事艺术表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可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
此诗采用的是内视角。
不管是从眼里看到的“挂在岩壁上”“深陷雪窩的”“大头鞋和坚冰冻成铁板一块的”战士的脚,或者是从胸中掏出的“被啃成骨头”“被嚼成粉末”“在病床上长成血淋淋的植物”的战士的脚,都是“我”同一个视角所为。
内视角显示了诗歌内容的真实性。
二是叙事姿态。
姿态可分为倾诉型、评述型和观照型三种。
此诗采用的是三种混合姿态。
比如,“提起青藏高原/风雪便撕扯着天空/扑杀而来/撞疼我周身的骨头”是倾诉型姿态。
“撞疼”表达对战友的思念之重,“周身”表达对战友的思念之厚,“骨头”表达对战友的思念之深。
又如,“捧起他们的脚/用泪水洗过/用目光擦过/又贴心贴肉地/揣进怀里”是评述型姿态。
“揣进怀里”表达了对战友的珍爱之切,“贴心贴肉地”表达对战友的珍爱之透。
再如,“这样的脚掌/站在喜马拉雅山上/能感知地球的份量”观照型姿态。
作者用“这样的脚掌/站在喜马拉雅山上”观照的是:英勇的军队在守卫文明的国土。作者用“能感知地球的份量”观照的是:任何来犯之敌,都要自我掂量。
混合姿态表达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多样性、厚重性。
附文:
战士的脚
九月底十月初西藏
边防空军雷达阵地,
大雪该封山了吧。
桑恒昌
提起青藏高原
风雪便撕扯着天空
扑杀而来
撞疼我周身的骨头
趁它喘息的当口
看看我的双脚
挂在岩壁上的是它
深陷雪窩的是它
大头鞋和坚冰
冻成铁板一块的也是它
我想起了什么
朝胸前顺势一摸
掏出来的
都是战友的脚
这一双被啃成骨头
这一双被嚼成粉末
这一双在病床上
长成血淋淋的植物
我喃喃着他们的名字
捧起他们的脚
用泪水洗过
用目光擦过
又贴心贴肉地
揣进怀里
这样的脚掌
站在喜马拉雅山上
能感知
地球的份量
诗评人
陈泽亮,安徽淮南人,中国先秦史研究会与国语双语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省级家庭教育名师, 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山东诗歌》《长江诗歌》美国《海华都市报》等网站、杂志、报纸、平台等发表诗歌三百多首、 诗评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篇、小说评论二篇。诗观: 诗是奔向远方孤独的激情, 诗人用激情把一杯水酿成了一杯酒!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