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城市热中于责任而毫无办法
——马雁
置身于这座北京城,每日人们仿佛都在它的“桥与门”之间旅行。“桥与门”,是这座城市既具体又抽象的地域标识,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共识、思想方式、修辞习性和行动姿态。这里又是时间与空间的十字路口,写作者们在各自的悬崖上辨认出彼此。
陆源、张光昕、苏丰雷、江汀,四位出生于1980年代的写作者,他们之间的文学友谊,是一份新近的样本。他们将一同来到码字人书店,携同各自最近出版的新书,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
正如诗人曼德尔施塔坶所说:“和友人一起住在城里,你不会相信:永恒之梦,血样从一只玻璃杯倒进另一只。”
主题:在桥与门之间旅行
码字人书店青年诗人系列活动第二季第一场
嘉宾:江汀、陆源、张光昕、苏丰雷
主办:码字人书店、漓江出版社、尚8文化机构
时间:2019.06.22 15:00-17:00
地址:码字人书店
北京东城区和平里北街6号15号楼109室
(远东仪表公司进院后,一直走到头左转,26号和15号楼之间廊桥下)
(地铁13号线A口出。地铁5号线B口出)
咨询:18612990430
嘉宾介绍:
陆源
广西南宁人,1980年生,现居北京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
作家,文学编辑,副编审,广西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
著有长篇小说《祖先的爱情》《范湖湖的奇幻夏天》等
短篇小说集《保龄球的意识流》等
译作有小说集《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苹果木桌子及其他简记》等
张光昕
1983年生于吉林蛟河,文学博士,
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并兼任该校新文化运动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新诗评论》编委,《飞地》丛刊编辑。
有专著《昌耀论》《刺青简史:中国当代新诗的阅读与想象》,
随笔集《补饮之书》
主编《我们不能活反了:王小妮研究集》《2013年诗歌选粹》《2014年诗歌选粹》
与友合编《在彼此身上创造悬崖:北京青年诗会诗选》
获首届J青年批评奖、2018年诗东西青年批评奖
苏丰雷
1984年生于安徽青阳,原名苏琦
2014年与友人共同发起“北京青年诗会”
2015年参与上苑艺术馆“国际创作计划”
出版诗集《深夜的回信》,随笔集《城下笔记》。
现生活于北京
江汀
安徽望江人,1986年出生,现居北京
著有诗集《来自邻人的光》、散文集《二十个站台》
曾获十月诗歌奖、《安徽文学》诗歌奖、胡适青年诗人奖等奖项
嘉宾诗文:
黄昏,南海子公园,忽然想到
多年来,我倾心于燃烧的意象
使一句句无韵诗
借冥顽不灵的散文而熔炼
但今夜我开始相信
风也能带来光明
如时日也催动着火种
预感自己将回到
那无比稳固的中心
它充满了清晨之血液
置身其间我宁愿永生不死
依然倾心于燃烧的意象
凤凰,灯焰,晨星
我在阒无一人的道路上飞速驰行
2019
——陆源
除了西美尔的阐释,我理解的“桥与门”还可以在以下四重意义上展开:
作为一种现实感,“桥与门”有它的经验来源。生活或流浪在北京的诗人们应该体会最深,北京无疑是一座充斥着“桥与门”的城市,兼容着传统沉淀和现代飓风。“桥与门”像是北京的舍利子,成了既具体又抽象的地域标识,表达着聚集在北京的写作者们某种文化共识、思想方式、修辞习性和行动姿态。
作为一种历史观,“桥与门”暗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灯责任和转化意识。传统越来越成为现代写作者的一个迷障,它在为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同时,也提供了解决矛盾和转换危机的隐蔽门径。“桥与门”的历史观暗示我们,在势不可挡的线性时间轨道中,应当重新整合进传统的圆形时间观,才能获取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当下生活。
作为一种认识论,“桥与门”帮助我们随时纠正和修订现代人的思想姿态,过渡和转换不仅是一种外部操作,同时也形成每一个思想主体的内省机制。既然“桥与门”倾向于诗性的存在形式,它便可以适时代替诸如“革命”等暴戾和激进的概念,进而形成一种作为目的的手段、作为教养的形象。它在本质上是一套美学方案,身处过渡时代的我们要抵达的,乃是艺术的生命,而非媚俗的活着。
作为一种行动力,“桥与门”重新定义和塑造了巨变时代的人们所应当具备的“现代身体”,它能够将现代性暴力切割下的破碎身体重新聚合,浇灌和培育出新的心脑和四肢,让双脚走在“桥”上,让双手推开“门”,让脑服从心对待每一次过渡。“桥与门”为从“认识世界”转向“改造世界”提供指引,也将我们长期浸淫的“名词思维”转变为“动词思维”,重新聚合现代身体中潜藏的一种诗化的行动哲学。
——张光昕:《每个人的“桥与门”》
泸州行
赠西渡、孤城、昆鸟、张小榛
我站在百子图广场的巨大凹面前,
被沱江的夜风吹拂,有解脱的轻松。
江边凉爽,夜色朦胧,我们沿着
陡峭台阶一级级下沉,走上江边栈道,
无法看清两岸景色,但感到融入了美。
毛寸江水轻缓流淌,而可能的洪水
会涨到我们的头顶上方,淹没对面
舌头般伸来的热爱生活的社区。边掏出
干巴的碎语边往前走。从悬殊的战场
败下阵来,谈兴跌到人生的低点,
只好用沉默、散步抚慰、修复着
枯涩的内在系统。走过沱江二桥,
江心的细矮泥石坝的用途推高了些许
讨论的热度,但我们的知识并没够着
这里。过后,我们的话更少了。
靠近这边的水稍厚,汩汩朝前涌流,
对面的水贴着江底,显得幽秘沉静。
将近沱江大桥,终于找到一家烧烤店,
我们走进、坐下,开始喝米酒、啤酒,
抽烟,吃肉,比之往常我更贪恋
这缠裹浓郁乡愁的米酒,由着性子
痛饮,我的痛苦被友情的酒杯缓释。
我们开始热络谈话,频频举杯,总是
一饮而尽。友人,意味在此刻在未来
可以相互取暖、相互挖矿,尤其是
中间的前辈,他内部的火炬将引领
我们至深至远。希望在长程的对照中
我们愈发相似。我还记得那天启,
(如果当时我没说起,那么我现在说出)
它高立在我的眼前:面对腐朽的语言,
我们应该学习在初抵这里时的薄暮中
那天使般的青年,他那漂亮的一踹,就是
我们的工作,我们毕生的任务……
——苏丰雷
他已经认识了冬季
他已经认识了冬季,
认识了火车经过的那片干枯原野。
城市在封闭,运河上有一片绿色的云。
进入黑暗的房间,像梨块在罐头中睡眠。
他的体内同样如此,孤立而斑驳,
不再留存任何见解。
可是旅行在梦中复现。在夜间,
他再次经过大桥,看见那只发光的塔。
它恰好带来慰藉的信息。
缓慢地移动身子,他做出转向,
在这样的中途,他开始观察
来自邻人的光。
——江汀
图书介绍
保龄球的意识流(平装)
作者:陆 源
出 版:四川文艺出版社(后浪)
版 次:2018年11月第1版
印 次:2018年11月第1次印刷
内容简介
《保龄球的意识流》是陆源创作的一系列风格相近、富有幻想性质的中短篇小说集。故事多游走于现实和奇幻之间,文笔汪洋恣意而不失幽默。另外,它们通过“瀛波庄园”这一地点或多或少相互关联,一群奇人在这里你追我打,不断碰撞出异样的火花。这些作品展现了叙事的另一种可能性,既是作家对自己以往作品风格的更新,也是突破文学传统的尝试。小说内容天马行空,折射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意识活动,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创作集。
文章摘选
所罗门拉比说过,智慧即无知。的确,身处繁华光影之中,本人竟一向不自量力,深信万物皆备于我,认为世界广大,足够撒欢,因此不可救药地横生逆长,坚持自己的天真幼稚,坚持用理想来果腹充饥,不仅对一切庸俗嗤之以鼻,视如臭屎,更发誓要逃离荒唐伪善的所谓成熟,拒绝混账透顶的蝇营狗苟……我妄想每天换一份新工作,甚至每天换一张新脸……没错,历代智者先贤把凡尘比作一座旅店,比作一座监牢,比作一座无边疯人院,比作一条阴沟,比作全宇宙的便池茅厕,又或者清新文雅一点儿,比作古老的、遗失档案的阴森赎罪所。其实它不过是一台宏伟而透明的观光电梯,载满傲然啸咏的狂戾游客……机智的空谈家!生活可看成一场仪器繁多的庞大实验,我们是投入反应炉的劣质原料……夜色已锈迹斑斑,燃烧的金头苍蝇嗡嗡作响,旋绕在众人周围,如旋绕坟堆……我喝掉纸杯中最后一滴免费茶。希望明天安然无恙,自己仍神志清醒……朦胧灯晕底下,老田从布袋里摸出一本柏林一九一三年版《化学家的炼狱》递给我,再将一本巴黎一九三三年版《巫师博物馆》递给靳大力。老头子是全球爱书者联合会的终身委员,该组织终身主席的宝座无可争议地属于意大利符号学泰斗翁贝托 ·埃科……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灵魂导师五十年前从拉丁书院偷走过一册《神秘学词典》,就此踏上搜罗奇书的凶险不归路……老田突然猛烈地眨动眼皮,并摇头晃脑长叹道,我晓得,你们是绝顶聪明的小伙子。他到底想说什么根本没人在意。老先生的脚踝因肾衰而肿胀,脚趾因痛风而变大。他穿着定制的越南橡胶鞋,身上涂抹着包治百病的越南白虎膏……
我右手沾了些保龄球油,它闻起来很特别,好似小猫屎……实际上,富人也有节约观念:靳大力的女友会责怪姐姐花九千块买一条短裙太奢侈,她自己只买了一条六千块的。可见贫富差距体现在数量级上,更体现在思想方法上……年纪轻轻怎么能爱慕虚荣?不要跟我坐奔驰去坐你妈妈的保时捷……烤猪鞭才五毛钱一串,但我和靳大力还是必须节制……为小区守门的老太太没挨过新年,死于肺癌复发。她姐夫是内战时期变节招供的秘密党员,她小儿子领到一次性发放的抚恤金两百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职员亲属一直这个价,合情合理,比一盆蟹爪形的东洋菊便宜些……楼下踢藤球的年轻人很快也将咽气,市体育局竟然给他报销两万多医药费真是仁至义尽……老田一个劲儿哭穷。晚年的昏暗,肉体废墟。他暮景残光的思绪爬进往昔,并不停夸赞我们团体女代表的现任男友,尽管记不清此人姓甚名谁,却再三强调他是个货真价实的亿万富翁……
补饮之书(精装)
作 者:张光昕
出版:漓江出版社
版 次:2018年10月第1版
内容简介
《补饮之书》分为上下两辑,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评论、随笔,以及诗歌现象、诗歌群体观察。作者既关注现当代最前沿的诗歌写作,也评论经典作家,与前一种批评遥相呼应,自成一格。随笔思想丰富,文辞生动,以诗人的笔力阐释思想者的经验和感悟。
文章摘选
信奉诗歌“一句顶一万句”的诗人张枣,生前留下的散文作品可谓凤毛麟角。直到将这个精致的选本拿在手中,翻开它黑芝麻糊色的封皮(印有张枣喜爱的梅花)那一刻,扑面而来的,是多年前他带进中央民族大学文华楼里的一丝德国烟草的迷人味道。本书中绝大多数课堂讲稿正是在这种销魂的气味中落成。这个顽皮的导师,一边骄傲地吐着烟圈,一边扬言,要撬开每一位学生紧闭的嘴,要让每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放在他面前的那只方形的蓝色水壶沉默不语,里面装的难道是北京二锅头?
多年以后,我们这些在他眼中羞怯而执着的乖孩子,从诗人的课堂录音里整理出了它们,在这个不断丢失的时代里,我们是否在那叠迟到的文字中,挽留住了些许美好的瞬间和表情?鲁迅、闻一多、艾略特、庞德、叶芝……这些张枣随身携带的老朋友,在我们端坐的斗室里进进出出,凌空飘荡。我们清楚,一只“发甜的老虎”正安卧在我们面前,他发出不可抗拒的温柔咆哮,教会我们认识诗歌,引诱我们开口朗读,让我们“住到一个新奇的节奏里”(张枣: 《枯坐》)。“心如狮子”的诗人,对着一张白纸发誓,他要让一册薄薄的《野草》,像啄木鸟那样掀翻新诗史的西红柿地。
那座吸入诗人气味的、凯旋门似的多孔建筑,却在另一个冬日的上午,执行了它相反的使命: 它用一部从十三层缓缓下降的电梯,在大雪中送走了一个头戴贝雷帽、步履蹒跚的干咳病人,一个当代中国的荷尔德林。那个消失在西门的诗人,是拐入了热气腾腾的米粉店?还是钻进了一辆出租车?或是折回十三层,变成他信箱里那枝垂首、美丽的小花?我们都不得而知。诗人劝走了护送他的人,他要将孤独和桀骜进行到底: 这个必死的、矛盾的测量员,他返回了图宾根,带着他孔雀开屏般的肺。然而,所有读过张枣作品的人们和接受他启迪的学生都宁愿相信,在祖国最慵懒闲散的校园里,在北京最性感妖娆的西门小吃街上,有个孩童一直在寻找一枚丢失的“绿扣子”,那颗“永恒的小赘物”(张枣: 《春秋来信》)。
作 者:苏丰雷
出版:漓江出版社
版 次:2018年10月第1版
内容简介
作者真诚记录了大学毕业后十年间的经历、观察和省思。这批随笔,或记叙“趣事”,或主题思考,或对生命难言之痛的幽黯表达,皆是作者沉浸生活的即时性书写。作者直面日常生活,念念不忘将反思和审美注入日常生活,使自我更加健康、美善。
文章摘选
她忽然向我感叹她少年时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已经过早地衰老,过早地放弃……她提到了她这个对手的早恋,指出那过早的“贪欲”对于未来的毁灭性的破坏。她替她惋惜不已。而她保持着品学兼优、锐意进取,考上了一所好大学,继而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她认为她的昔日对手可能受过很多苦,乃至于为曾经的冒失、无知后悔不迭。我的同事在使用她的同情,对她那少年时的竞争对手唏嘘不已,然而,那个由少女蜕变成妇人的人,或许此刻也在同情她呢,同情她的形单影只的处境(她是个单身女人),同情她的飘零(她是一个“北漂”),为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自己的丰富人生而欣喜,甚而沾沾自喜。此刻,我的同事在浮动的轻轨上, 从一处劳累过度的地方,滑向她那租金高昂的、环境恶劣的临时住处,她同情着她。而她活在小城里,活在爱人与孩子的天伦之中,偶尔去郊野游玩(小城的便利)。谁更需要同情?其实,我想说的还不是这些。我的同事指出她的同学过早地“堕落”了——从早恋到失去进大学的机会,直到生完孩子后,较快地衰老。然而,事实上,她,或者我,比之于她的同学又优异多少?假如我们把坚持学习、进修看作一种美德的话,我们真的就比她优异吗?如果她在十四岁或十六岁“堕落”了,难道我们不是常在二十二岁或二十五岁“堕落”吗?我们有资格指责她吗?我想,在上帝眼里,我们都是值得同情的,我们像刚出土的幼苗,不过只是树苗而已,没有一棵是大树。我们同情她,带着一种胜者的姿态,带着一种对那最早失败者的用同情包裹的冷眼、不屑,而我们自己接着他们倒下来了,我们失败而不自知。这难道不更可悲吗?
二十个站台(精装)
作 者:江汀
出版:漓江出版社
版 次:2017年4月第1版
内容简介
《二十个站台》是青年诗人、评论人江汀的散文集。这批文章按照写作主题分为三辑,第一辑是关于自己生活和写作的散文,第二辑是为作者身边的诗人、小说家、画家而写的随笔,第三辑是对外国文学所写的阅读札记。它们中的大部分曾刊登于在国内颇具影响的《经济观察报》书评版,其余篇目则散见于《北京青年报》《诗刊》《诗建设》《中西诗歌》《旅行家》等报刊。
文章摘选
我会越来越习惯于谈论自己的童年经验。布罗茨基在散文里,历数他幼时所着迷的那些物件,罐头、收音机、电影、明信片;而在我的那些地图册里,苏联还没有解体。我刚刚掩卷的另一本书,是《悲伤与理智》,我带着它去参加了一些聚会。仍然是在德胜门书店的那次,我在交谈中提起布罗茨基,他刚刚流亡到西方时,受到两位朋友的热情接待,并引他进入文学家庭。当时,我做了一个或许是不恰当的比喻:我把正在交谈的两位朋友陈家坪和李浩,比作我的奥登和斯彭德。
愿有朝一日我将抛弃所有的比喻。想想奥登的一首诗,“歌声不再来了:他不得不制造它。”我将逐渐不再热衷于谈论阿克梅派、德国浪漫派或者是京派。生活是一条有着确定终点的道路,我凝神观看那终极性的东西。在一本诗集的后记里,我引用了曼德尔施塔姆的句子“我们将死在透明的彼得堡”。事实上,我最初直接将它写成:我将死在透明的北京。但女友不允许我这么表达,我当然必须听她的。
布罗茨基的列宁格勒,仍然是阿赫玛托娃和曼德尔施塔姆的那一座吗?至少,我暗自希望与周作人成为邻居,无论在哪种时空里。但出现在我面前的是张杭、昆鸟、秦失、丝绒陨和钟放。我们第一次聚会,是在东四十条桥东的一家火锅店。那天秦失说我的长相像曼德尔施塔姆,我觉得很奇怪。这一切的时间顺序或许被我颠倒了。后来我很多次地经过那家店,因为在搬家和换工作之后,它恰好位于我的上班路上。我总是在傍晚的泥泞中,抬头看到它的红色灯笼。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