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卢小夫及其散文作品

作者:阿刘   2019年05月17日 09:59      676    收藏

浅谈卢小夫及其散文作品

文 / 刘畅


认识卢小夫老师(笔名黑老潇夫)已经一年了,想谈谈我所了解的他及他的作品。我比他岁数大,虽在群里称他卢老师或卢社长,但私聊时,还是多称小夫兄弟。我们不是先在网上认识,而是见过面后才网上互动,事情还得从西藏行说起。

那是去年4月下旬,《作家文学》、《百姓文学》两家杂志社组织了一次西藏行采风活动,我与卢小夫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共26人的采风团成员之一。巧合的是,刚开始时的见面会上,我与他并排坐,几日后结束采风的晚会上,我与他又是并排坐。此外,他还是现代作协主席董守和老师委托我代为问候的五人之一。因此,加为微信好友,之后时常互动。

小夫为人爽快,耿直,做事雷厉风行,认准的事,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去年干的最值得大书一笔的,就是创建南国文学社。

南国文学社隶属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建文学社由卢小夫最早提出构想,并与李景老师共同作出规划。8月10日批准成立,由卢小夫任社长,李景,芩川任副社长。他们随即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团队,建立交流群,并开办平台,发起“南国杯”征文。短短几个月,影响迅速扩大。由于有西部散文学会做坚强后盾,并得到现代作家协会大力支持,关键是有明确的建社思路,和精干的编委团队,《南国文学》微刊后来居上,远超许多先建立的自媒体平台。不仅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认可和青睐,还得到众多名家、大伽的赞赏和关爱。新年伊始,大型纯文学期刊《西部散文选刊》专门为文学社平台出了一期厚厚的“南国文学专号”增刊。这是对去年成绩的充分肯定。

春节过后,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南国文学》公众号又策划举办了“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大型主题征文活动,计划6月底截止。征文得到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祝愿活动圆满成功。

小夫是个“快枪手”,一旦有创作计划,灵感迸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小夫是个多面手,不仅散文写得好,还擅长诗歌创作,甚至还写过小说,去年12月连载过《王结巴讨老婆了》。此外,文言文也十分了得,去年7月25日,卢氏家族宗亲会会长卢才彬去世,他受请写了一篇赋体祭文《祭卢才彬会长》,祭文辞藻华美,如泣如诉,盛赞逝者功绩,痛惜天不假年。在全国各地卢氏群中影响极大,阅读量近2500人。

当然,小说或赋在其作品中毕竟占比不大,诗歌虽也精彩,但我还是对其散文更为推崇。对小夫以前的经历和作品,我不太了解,但我确信,去年以来的经历,尤其是西藏之旅和创建南国文学社,在其人生中具有重大意义。而去年以来的创作,在其创作生涯中,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去年4月下旬的西藏行,采风尚未结束,他就第一个完成了《命运——拉萨采风路上的遐思》,首发于《百姓文学》微刊,文章巧妙地由他坐着火车去拉萨,途经唐蕃古道,联想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命运。一是1300年前,唐朝文成公主,一个16岁少女肩负国家的和亲重任,虽无奈于命运的安排,但一路传播大唐文明,历经千辛万苦,历时近三年才从长安抵达拉萨,成就了千古佳话,促进了汉藏民族的千年融合。

小夫途经青海时,又联想到300年前的,20岁出头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这就是写出了“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的著名诗人。他曾在一家小酒馆偶遇玛吉阿米,这是像月亮一样美丽的少女。他感叹“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但他终究不能与心爱的玛吉阿米结合。在严厉的宗教捍卫者掌握下,玛吉阿米被铁棒喇嘛秘密处死,仓央嘉措也因为布达拉宫高层权力争斗,而被废黜达赖之位,最后流落在青海湖畔,不知所终,年仅24岁。

小夫以他独特的视角,将两个人的命运融入一篇。凄美的故事,精美的文字,纯美的情感。让读者穿越千年时空,生发无限感慨。他也以下面这段文字结束此篇。“命运,真的神奇莫测,今生有幸走过这一段天涯之旅,又有幸这两位写着传奇,写满故事的人——一个最美的新娘,一个最美的情郎,一路伴我西行,伴我红尘,伴我遐思。”

遐思一文一经问世,影响广泛,很快在搜狐网上创下1.7万的阅读量。此文后更名《走在唐蕃古道上》,刊发于2018年第8期《西部散文选刊》。今年3月9日,“2018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获奖作品名单”公布,共40人荣登此榜。卢小夫的《走在唐蕃古道上》有幸与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阿来的《一团美玉似的敦煌》、梅雨墨的《爱的寂寞与荒凉》等名家作品同榜。这是他去年获得的最高荣誉,实至名归。

而小夫在西藏采风刚结束写的另一篇《走在拉萨》,除在2018年6月号《作家文学》纸刊发表,并在多家网络平台发布外,又参与首届“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大赛,并于9月27荣获入选奖。

西藏的山是不一样的山,《走在拉萨》开篇对山的描述形象生动,而有自身特点。“到处是毫无二致,光秃秃的山峰,绵延起伏着。这无穷无尽的山似乎是因为过于沉重,从天上一次性整体沉下,刚好重重地压在这世界的屋脊之上。无边无际,除了白云,似曾无人踏迹。”

对拉萨街头的描写,又让人身临其境般感知佛在藏民心中的神圣。“走在拉萨街头,如同去赶一场轰轰烈烈的法事。三五成群的藏民手拈着佛珠,口中念念有词,心无杂念走着心中的步子。”

小夫每到一地,必有佳作问世。由此,我也感慨,一般人旅游,只是旅游,看看热闹。对于文人,就成了采风,要看门道。

去年6月底,小夫受邀赴内蒙古,尚未成行就已写出了散文《梦在草原》。7月初采风过后,又写出了《作别敖包》等三首诗,及《在可汗山下》、《我站在乌拉盖草原眺望》两篇文。

《在可汗山下》是一篇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行文语势铿锵,落笔纵横驰骋,把读者带进血雨腥风的古战场,写出了不一样的成吉思汗。铁木真一生开疆拓土,所向披糜。短短20年,征西夏,夺金朝,灭西辽,杀到欧亚,直至饮马印度河。真是好一个征服者,好一个大英雄。

但是作者笔锋一转,想起铁木真的铁蹄踏过,烧杀抢掠,屠城灭族,白骨累累,哀鸿遍野。他说:“我怒目圆睁,把目光投向了铁木真的雕像。我想起了曾经有人写诗,说他伟大,他配得上伟大吗?”并发出感叹:“成吉思汗啊,一支弯弓本应是用来射向苍穹的大雕和敌人,你却用来对着与你毫不相干的同类与人民。就算你是英雄,生来当干英雄事。”言虽尽,意未穷,令人久久回味。

去年9月底,因《走在拉萨》获“化泉春杯”散文奖,小夫赶赴地处黄河边的青海化隆领奖。第一次见到黄河的卢小夫,先后写出了《黄河的水》、《我在黄河边上失眠》等诗歌。并写了散文《我从黄河边捡回一块石头》。此文同样视角独特,运笔洒脱。以小见大,从一块石头看到了整个黄河。我当时曾在其刊发的公众平台下留言:“一篇短文浓缩了黄河史,一块小石附着了黄河魂。这里有风云变幻,这里有肆虐水患;这里有和谐共生,这里有母爱无边。”

去年12月,此文在国际诗词协会和国际诗歌网举办的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征文大赛中,从13265篇来稿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一书。今年3月,此文又荣获首届“紫云山杯”全国散文奖。

小夫除游记写得好,其它记叙散文同样非常棒。他曾有几篇怀念已故父母的散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我与小夫有两点相同,一是都有两个哥,两个姐,属老小。二是我的母亲和父亲也是在我30多岁时,就先后去世。对此,我感同身受。

2017年12月22日夜,小夫写出了散文《盼》,去年3月17日首发《百姓文学》平台,去年6月,《盼》及外一篇《煤油灯下的妈妈》刊发《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纸刊。其间,还为怀念母亲写了另一篇《嗯妈的茶》。

《盼》的开篇说:“我的母亲,已别我十载有余。经常于梦里见着,醒来总会泪湿枕巾。”文章如泣如诉,痛悔交加。一个“盼”字贯穿全篇。先回顾母亲七十岁患上了乳腺癌,病魔折磨一年之久。“她一直惦记着,一直盼望着,数着回去的日子(家乡称死为回去)。她已厌倦了尘世的纷扰,不在乎了晨钟与暮鼓,春红与花谢。”而作者“也曾盼过,病情出现好转的奇迹。也曾盼过,待她康复了,时间宽松了,定要带上母亲去游游外面的世界。”

但母亲终究是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走得让我手足无措。”如果“化疗及时,至少可以多活几年。这岂不是我判决了母亲的生死?岂不是我过早地把母亲送上了黄泉之路?”从此,思念和痛悔将永伴作者一生。

《煤油灯下的妈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祥、贤淑、勤劳、俭朴、一字不识等中国典型母亲的形象。”文章一开始,是自己小时候,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在我飘渺的记忆里,煤油灯亮的地方,就有妈妈的身影。三更半夜,万赖俱寂,妈妈坐在煤油灯下,不是做布鞋就是缝衣服。时而拿着针在头发上磨几下,时而把嘴唇贴着手头的鞋底,用牙齿把针尖咬出。那双慈爱的眼神不时地打量下我们睡的床上……”而年华老去的母亲,转变了她老来的活法——信佛。“每逢初一、十五的头天晚上,她就会沐浴斋戒,虔诚祷告。一大早就步行二十多里路,奔大灵庵而去。”“有一次,病得很厉害,但又到了上大灵庵的日期,她要我送她同去。”“白天一天的祈祷,晚上妈妈还跪在青灯下,口中念念有词。”这时的“妈妈已满头银丝,枯瘦如柴,背已经弯曲成了弓字形,她双手合十一段时间,又腾出一只手揉揉胸部疼痛的地方。”这与当年在煤油灯下年轻的妈妈是令人多么痛心的对比呀。

去年9月21日,也即农历八月十二,小夫又写了一篇《今年,我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首发于9月23日《南国文学》平台,后更名《在大灵寺和母亲过生日》发表在《西部散文选刊》2019年第1期增刊上。文章第一段就是:“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已故母亲的生日,我们母子缘深,同月同日。早晨一醒来,我的脑海里忽然闪现一个念头,今天要去大灵寺过生日。”“大灵寺(当时为庵),还是十四年前去过。那年母亲身患乳腺癌已是晚期。”母亲坚持要去,“无奈母命难违,母子二人就这样去了大灵寺。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唯一的一次和母亲在寺庙里,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由此,我们自然联想到了上一篇《煤油灯下的妈妈》,这一篇可视着续篇,对上次生日与母亲同去大灵寺的情况,做了详细回顾。又对十四年后独自再上大灵寺,过一个特别的生日的情况做了记述。最后一段可谓点睛之笔:“再望望远处万顷林海,顿感悟起数载人生之短暂。一草一木,尚可以逢春再发,而我的昨天在哪里?我的父母呢?如一片树叶飘落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真是江山是主人是客啊。”

去年8月12日,在已过世多年的父亲生辰的头一天,小夫又写了一篇《父亲》发在《南国文学》微刊。开头说:“父母已过世多年,曾为母亲写了好几篇作品,却从未写过父亲。”文章通篇语调平缓,深沉冷静,娓娓道来。母亲是慈母,父亲也不是严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要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农民,却也算不上合格。”甚至还有点精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老实的人,就只能靠一点工分度日。我父亲却并不安于现状,时常奔波于各地,来回倒腾点紧缺的物品来养家糊口。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村里常被队部关押审查,他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认定为投机倒把。”

同时,父亲又是一个比较爱学的人,年轻时,只要一闲下来,便手不释卷,古籍,文学都看,白天看了,晚上出去显摆。直到八十多岁还在看。他无法实现对文学的追求,只能间接希望子女为他圆梦。总之,如果说写母亲的那几篇,让人感到母爱如水,写父亲的这篇,则让人感到父爱如山。有父亲在,就感到有靠山,有依赖,心里就踏实。

去年和今年,国家先后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小夫有两件作品,让我印象深刻。一是《炊烟,又一次呛湿了我的眼晴》,二是《自行车踩走的时光》。

《炊烟》一文于去年11月1日在《乡土作家》平台首发,后又在《武汉文学》季刊发表。我当时给出的点评是:“卢小夫的《炊烟》,从追忆炊烟,到如今炊烟早已不见,由点及面,一滴水见太阳,折射出时代发生的沧桑巨变,令人生出无限感慨。”

文中满满是儿时的回忆:“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农村人上半年种田作地,下半年基本上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上山搞柴火上去了。”“而我母亲呢,平时总舍不得烧那从山上搞回来的大柴,老是让那些大柴整整齐齐的堆在那,一呆就是一个年头。她一般尽量去烧一些,屋前屋后的树叶呀,稻草呀。”“往事如烟,童年已一去不复返了。”“嗨,炊烟。我儿时讨厌的炊烟,我曾经发誓要远离的炊烟,如今真的远离了我。炊烟,又一次呛湿了我的眼晴。”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

今年1月10日——2月20日,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与《新安晚报》社联合举办2019“我爱祖国,人间至爱”大型征文及采风活动。卢小夫积极响应,1月14日,便在《西散原创.梅雨墨香》平台发布《自行车踩走的时光》,并荣获优秀奖。

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以平和的语气给我们讲故事。几十年间,从能拥有一辆自行车,也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到后来自行车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再到如今,每家有小汽车也成寻常事,不禁让人感叹:不是不明白,这世界变得快。也感慨时间都去哪了?

小夫的抒情散文很美,多为感怀四季或花草雨雪。《我们正走在春天里》去年4月15日由《百姓文学》平台刊发。以欢快的笔调,优美的文字,尽情歌颂春天的美好,“春天唤醒了大地,一草一木,一禽一兽都在分抢着春光。都在拨打着各自的算盘,计划自己又一年的行程。”大自然和各种生物在他的笔下都那么生动。作者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给人以正能量。所谓“心中有了春色,眼前到处是鲜花盛开。”

一个月后,去年的5月15日,《百姓文学》又编发了他的《文学,我的阳春四月天》。依然是满怀深情的从抒写春天开始,“一草一木,一土一水,都怀着自己的春梦。”接下来写道:“我也一样有过春天的遐思一一一个五陵年少的春梦。往事回首,第一次文学的春情萌动,是源于高一的青葱岁月。”而之后他的经历也与很多人何其相似。“到了中年。为了妻儿室女,为了养家糊口,一辍笔墨,从商深陷就是数十载年华。”“我常常想起父亲的话,因算命先生说我是带着文章而来,所以给我取了个不同于兄弟的名字,我和‘夫’子是与生俱来。”虽然上天让小夫把梦做起,又把它打碎。“然而,雪藏的只是时间,我的根须犹在土壤里深耕,一直在默默寻找自己的春天,寻找我的向往。”

去年5月7日,小夫又写了《四月飞花尽》,先刊于《诗文艺》平台,后又在纸刊《作家文学》去年6月号发表。这一篇在小夫的抒情散文中具有代表性,文笔细腻,文采飞扬;情思涌动,动人心弦。文章以拟人手法,花如少妇,在等外出的夫君归来。以下是花的独白:“你说走就走,你说要去天涯采风,你说很快就会回来。我望眼欲穿,我每天都为你落下了一片花瓣,数着你归来的日子,你却一去,杳无音讯。”待到一瓣一瓣,飞花落尽,留下的是无奈和愁怅。小夫曾说过:“写此作之前触动的出发点是,年轻的留守妇女,在家养儿持家,丈夫常年外出打拼,夫妻聚少离多。当丈夫用一二十年,赚足房款回来,筑起小家巢穴后,而妻青春已去,岁至更年,身心苍老,夫妻已然没了爱的激情。这是人生何等悲哀。”

小夫对于秋情有独钟,秋来了,他写了《秋》、《愁在今秋》(亦名《秋来了》);秋走了,他又写了《落叶怨》。《秋》刊发于去年8月2日《西部散文选刊》公众号,《愁在今秋》去年8月30日首发《南国文学》平台,并又于10月29日在《辽源日报》上发表。此后不久,11月17日,《西散原创.半亩书舍》又发了他的《落叶怨》。

《愁在今秋》突出一个愁字,通篇是内心独白,寓情于景。笔调柔美,能把人心揉碎。 “我站在河堤久望,望穿了秋水,还是望不到你婀娜的身姿。只有落叶飘飘,只有雁唤成排,这都是要去哪里?能否带上我?我要执着秋的手,揽于怀中。哪怕天涯,哪怕山重水复,哪怕穿越千年,就让我见见你吧,别躲着我。我不在乎你已憔悴的容颜,不在乎你已枯瘦如柴的身躯,不在乎你满目的凄凉,不在乎你蓬松的霜发。”

《落叶怨》突出一个怨字,这是一篇落叶心有不甘的痛陈哀诉。我不禁想起先秦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你设想过在秋风中飘零的落叶的感受吗?“我感觉到了你可怕的风中,有一股寒流渗透了你的目光,如一根根的钢针,直扎在我日复渐瘦的身躯。你没日没夜地刮起狂风,像疯了似的。总希望我尽快离开我久在的枝头,离开你的身边。是我苍老的容颜,让你无法忍受?还是北方的雪花,催你清空我的位置?”

抒情散文难写,也最能看出作者艺术素养,卢小夫的这类作品堪称美文。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设问。营造意境,烘托气氛,从而巧妙地表现主题,给人启迪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他的作品中,常见“我”和“你”,格调多是淡淡的忧愁和无奈。美文的美无处不在,即使表现的是悲的,苦的,愁的,怨的,也都是美的。

小夫另几篇有关冬的美文《初冬的雨》、《雪花》、《踏雪思梅》与以上有关秋的美文异曲同工。《初冬的雨》作于去年11月7日,次月由《逍遥悦听》平台制作成配乐朗诵。今年又上了《关东文学》纸刊。

“也许,你是从《聊斋志异》里走来的女孩,我是在元宵的灯会偶遇了你,因为我捡到了你丢落的梅花,才如此相思成疾;亦或,你是那朵在花丛中忽隐急现的牡丹,因为牡丹枯萎死去,我写了五十首情诗,感化了花神,让你与我才有了那个邂逅。”“如今,我的岁月早已走出了《聊斋》,你也在我的世界里消失了。只有梦里,至今常见。是你撑开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梦,梦里,我执子之手,与你卿卿我我;梦里,总是绵绵的雨,丝丝的意,也就注定了我的梦,一次又一次,会打湿在这条无尽的路上。”有的小女孩听了深情朗诵,眼睛不由自主湿了。我想,这大慨就是所谓被美到了吧。

在《雪花》里,我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对雪花,人们往往都是赞美它的洁白无瑕,这不是一般的洁,而是圣洁,小夫却由雪想到了人生。

“雪,飘来了。……直至最后把眼前的世界染白。”“所有的人都在微信上宣扬,所有的人都站在她的身边拍照、嬉戏。她赢得了万众的瞩目。”不过,“往往越发美丽的,越是昙花一现,来得快,去得快。”“车轮在马路上奔跑,把雪蹍得四处飞扬。”“一串串的脚印,如同一个个扇去的巴掌,雪地已是满目疮痍。”

后面则说道:“人到中年,总爱回忆过往,留意经过的人事。儿时羡慕的伙伴、学生时代的同学、青春时期见过的美丽女人、曾经地方名噪一时的人物,都一一浮现眼前。几十年后遇见,有的老气横秋,成了秃顶的老头;有的脸上沟壑纵横,甚至鹤发鸡皮了,曾经的青春容颜荡然无存。”读到此,不禁感慨,雪如人生,人生如雪。《雪花》于去年底同样由《逍遥悦听》制作配乐朗诵,随后又在《延边日报》发表。

《踏雪思梅》载今年1月11日《南国文学》。主题与《雪花》相近,同样表现了对雪走的感伤。“雪走得是如此的匆忙,独剩我彷徨。面对眼前一堆堆残存的积雪,如人走席散,留下的是满地的狼藉。”“人间的情爱,又何曾不是一场雪呢?来时如痴如醉,缠缠绵绵;散时凄凄凉凉,无踪无影。”

《待到梨花落》是小夫今年4月4日的新作,载《散文之声》。我又一次被美到了,也被美倒了,我觉得应该算是美到极致了,再美还能怎么美呢?

“在这个季节,有了桃花盛开,一朵梨花注定寂寞千年。”以下是梨花的独白:“你牵着她的手走在花前月下,携一朵桃花,从我的身边飘过。桃花,用妖艳的眼神瞥我一眼,就和你躲进了‘风流’中。”“我的泪滑落花边。我悄悄地吞下。我扳一片绿叶遮掩我滴血的心。既生瑜,何生亮?命运却偏偏让我与桃花同园同世,盛开在同一个季节,我的洁白与她的妩媚,岂能同日而语?”“朵朵的花瓣,飘落在柔嫩的草尖。……此时,只有小草与我相依为命了。我紧紧地粘住小草,把最后的美丽自生自灭于草根。”依旧是凄婉,依旧是唯美,小夫的美文怎一个美字了得。

卢小夫是湖南平江人,生活在汩罗江畔,他爱家乡,也爱汩罗江。去年端午节前,他写了一篇《汩罗江,我爱你》,发在《岳阳日报.云梦周刊》。他见过羊湖,西湖;见过黄河,长江。但是“只有我的汨罗江,就在我的身边,伴我日起日落,伴我青丝白发。”遥想当年,“自从屈子行吟到你的身边,直至纵身跳进你的怀中,你的血液就染成了墨蓝,你就爱上了写诗的人。”汩罗江在小夫的笔下,“是一个美丽而纯朴的山里女人。……从平江走起,袅袅婷婷,摆出一个又一个的S造型。”又“是江南的一个小女子,扭动着小蛮腰,曼妙曼俏。”最后,他深情赞叹:“汨罗江,你用独有的诗韵,染墨了天下的文人,也染墨了我。”

早年,小夫还曾写过一首充满激情的诗《如诗的汩罗江》。去年10月,《武汉文学》又发表了他的《行吟汩江畔》,文章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想起屈原,想起曹刿,想起杜甫,岳飞,范仲淹等历史人物的忧国忧民。作者同样一腔热血,满怀爱国热情,憎恶古今小人。这一篇可视着小夫为数不多的议论散文的代表作。

今年,小夫还发表了《我从身体里取出了结石》、《小豌豆花》(均载《湖北文学》季刊)、《陟岵陟屺——清明》(载《齐鲁文学》季刊)、《茶之春》(载《吉林日报》)、《茗通天下》(发《辽河之春》平台)、《我从何处来》、《范阳,范阳》(均发《卢氏宗亲联谊组织》平台)等散文佳作,在此不再一一介绍。实际上,小夫的作品还有很多,本文主要是对其去年以来的主要作品,作一个简单评述,并且只侧重于散文。

正如我开篇所述:卢小夫擅长多种体裁,而我对其散文尤其推崇。大家都知道,写出一篇散文看似不难,但要写一篇好散文却不易。一篇好的散文,犹如一幅自然描绘的画卷,淡雅而飘逸,从容而不羁,清醇而隽永,时而流露出浪漫,时而散发着美感。既能填充你的思想,也能陶冶你的情操。写一篇好的散文,不仅需要丰富的情感和文采,也需要渊博的知识和创新,不仅要娴熟的驾驭文字,而且要有着高尚的思想,也要对生活的不断探索和积累。一句话,写好散文离不开立意,构思、抒情,意境、感悟。作家冯骥才说过:“好的文章是悟出来的。”作家贾平凹也说过:“散文应该是美文,不仅看写什么,还要看怎么写。”

散文概论上讲,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是指文章的风格、结构、题材、本性。神则为文章的意境、感悟、构思、韵味、思想,这是文章的灵魂。境深则美,浅则乏味。无论是抒情,记叙,写景,也无非都居于此。而各种修辞手法的妙用,则可以使语言诗意化、形象化,使文章增色。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和反问等。一个作者,如果能将各种修辞手法灵活自如地应用的话,那他一定是个写作高手。

对此,卢小夫有他个人的感悟,或称散文观。他认为:“一篇好的作品应当有魂有骨,而这体现在优美的意境、语言及经典的语句里。往往文中的一些经典的语句,无形塑造了作品的不朽灵魂,构成了作品的骨架。抒情散文虽然看似想象,但情是真的,景是真的。并且有一种流动的情节、故事隐若存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虚指幻想、假设,是遥远的过去时、将来时,是人类渴望的、怀念的,一种或一段完美的感情。实,指眼前景物。实,又指某一段感情似乎曾经有过。虚即是实,实即是虚。”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在其抒情散文中体现明显。前文列举的一些作品,都是虚实结合最到位的。实是写梨花、桃花、梅花,写雨、写雪,写春夏秋冬,却虛构一种情,但这情又似曾有过。

我很赞同小夫说过的一句话:“一篇作品有了一些深刻的语句,才能抢眼,给人留下回味和印象。”在小夫的许多佳作中,佳句比比皆是。在此采撷一束,以飨读者:

还是把她缩小,再缩小,缩小成我手中的这块石头,然后把她举过头顶,我就看到了母亲河也从我的额头奔来。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我的头发苍苍,当我的皮肤黄黄,当我的额头流出一道道的沟沟壑壑,当千年万年后,我的躯体成了化石,我就成了黄河,我就是黄河。一一《我从黄河边捡回一块石头》

那晚的雨为何总是不停,淋湿了我的窗台,淋湿了一个季节的思念,淋湿了一个月圆的梦。

从此终我一生,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一一《秋来了》

我的泪,虽然打湿不了一条河的思念,但怎么也割舍不了一棵树的记忆?

如果我不离去,也许你永远没有冬天。你可曾知否?每一份的美丽,都只是昙花一现,世间没有相同的一叶,再次与你相逢。一一《落叶怨》

脚踩醒了路灯,踩碎了雪地的荒芜,用一个千年不厌的文字,把两个人的影子矗成了一座山峰。

爱若盛开,只需一朵,就会醉了季节,醉了欢乐流光。世界是如此的小,小到就在一吻之间;红尘是多么的美,美全绽放在一朵梅花的花蕊。一一《初冬的雨》

让这雨水,湿过我的豆蒄年华,润到我粉嫩的心。待到春去秋来,孕育出青果,挂满一树枝头

如果我今世在这个路口,攥不住你飘忽的双手,我的命运注定无果而凋;我的一往情深,注定葬身于滚滚的红尘。

让拍岸的春江迭落在无尽的沧海,盛开的粉红憔悴在荒芜的桑田。曾经的山盟海誓,打湿了多少醒来的黎明。我所有负重而行的等待,已无法走到重逢的路口。

在这个季节,有了桃花盛开,一朵梨花注定寂寞千年。春天还没有结束,我的梦就跌落在乱花丛中,再无人拾起。一一《待到梨花落》

在我年少弱水三千的池塘,你就是我最美的涟漪。

在最美的季节,把最美的时光收割,然后珍藏到日久弥新。一一《茶之春》

总之,去年对小夫而言,无论是经历,还是创作,都是重要的一年,值得作一次回顾总结。卢小夫老师创作势头强劲,今后,还将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对此,我满怀期待。


刘畅2019年4月作于深圳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