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凯:“不朽的暗示来自童年时期”——希尼《谷仓》一诗译余赘语

作者:刘康凯   2019年04月18日 11:19  元知网    971    收藏

谷仓 

谢默斯·希尼 

  

脱过的谷物堆放如象牙颗粒 

或码放如双耳麻袋装的水泥。 

散发着霉气的黑暗贮藏着 

一大批农庄器具、挽具和犁。 

  

地面是鼠灰色的、平滑冰冷的混凝土。 

没有窗户,只有两道窄窄的 

镀金尘柱,交叉着,从山墙上高高的 

通风洞隙射进来。唯一的门意味着 

  

整个夏季不通风,当锌板炽热如火炉。 

当你走进,大镰刀的刃,洁净的铁锹, 

干草叉的叉齿:明亮的物体逐渐形成。 

然后你感到,蜘蛛网塞住了你的肺。 

  

你急急逃进阳光照耀的院子—— 

然后又逃进夜晚,当蝙蝠展翼飞舞于 

睡眠的屋椽上空,从那角落的谷堆里, 

有炯炯的眼睛盯过来,凶烈,一眨不眨。 

  

黑暗如檐宇吞噬。我如一粒谷壳 

就要被射进通风隙的鸟儿啄走。 

为躲避上面的恐惧,我脸朝下趴着。 

一只只双耳麻袋移进来如瞎眼的大老鼠。 


(刘康凯 译) 

  

  《谷仓》是希尼的早期诗作,收入其第一部诗集《一个自然主义者的死亡》。众所周知,这是一部书写乡村童年经验的诗集,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观察和体验其北爱尔兰故乡土地上的人与事。但诗人并没有像很多作者那样,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乡土和童年加以美化,而是忠实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尽力呈现乡土世界的复杂性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乡土是他书写的对象,也是他藉以感受生命与世界的中介。至于他选择童年视角,可能和他的一个观念有关,即“不朽的暗示来自童年时期”(华兹华斯语,希尼在一篇访谈中对此表示赞同),从某种意义上说,童年视角更易于生发诗性。希尼笔下的乡土既明媚又阴暗,既温情又充满暴力,既生机勃勃又沉闷衰败,而童年也不仅只有天真和快乐,其间也时时体验挫败和丧失。正如《一个自然主义者的死亡》一诗所呈现的,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开始发现自然中丑陋与恐惧的一面,从而不断与之相疏离。这种创伤性的体验,也可以隐喻人类的某种原型心理。 

  有了这种认识背景,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谷仓》这首诗。谷仓是乡村常见的建筑物,一般体量比较高大、内部幽暗沉闷,对于孩子来说,常显得神秘,乃至可怕。这首诗写的就是童年时“我”眼中的谷仓。第一节以相对客观的笔触描写了谷仓内的贮存物。一、二句写以两种方式贮藏的谷物,一种是散堆在地上的,另一种是装在麻袋里码放起来的。第二句的solid我没有像其他译本那样译为“结实”,主要考虑一、二两句分别描绘的是谷物放置的形式,而非其质地;solid本身还有“立体的”之义,因此这里我意译为“码放”。三、四句写到谷仓里还有许多农具,它们和谷物一样,沉默地隐身在散发霉气的黑暗中,并没有显出奇异之处。不过an armoury of虽然被译为“一批”,但armoury本义还有“武器库”的意思,这个词在第一节的出现微微透露出某种令人不安的气息。 

  第二节主要写谷仓内部空间情状:封闭、冰冷、沉闷,与外面炽热的夏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独立、异常的世界。当然,这里又并非完全封闭,因为山墙高处还留有通风洞,从通风洞的隔条缝隙里射进两道阳光,空气中的尘埃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两道明亮的尘柱,像镀了金一样。这两条尘柱交叉在一起,十字架一样插入谷仓的黑暗中,更增其神秘诡异的气息。 

  在第三节里,作为儿童的“你”走进谷库。从门外面射进来的光线,使“大镰刀的刃,洁净的铁锹,干草叉的叉齿”从黑暗中逐渐显现出来,变得明亮。原文用form这个动词,描绘出一种奇异的感受,好像那些物体在光线中刚刚形成一样。这符合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奇异体验。同时这个词还带来这样一种暗示,即谷仓里的诸物虽然像被施了魔法了一样死寂,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会随时苏醒过来,重新释放出某种神秘的乃至凶险的力量。那些在光线中逐渐形成的明亮的物体,都带着锋刃和锐尖,正是这种力量的表现。最后一句出现的蜘蛛网,是谷仓里的常见之物,作为蜘蛛这种阴郁丑陋的动物的捕食工具,它和上文那些带刃和尖的农具一样,都带有武器的特征,在一个孩子的想象中同样具有某种凶险的意味。因此,他会突然感到蜘蛛网塞住了他的肺。这种窒息的体验当然是主观的、想象的,但更强烈地传达了一个偶尔闯进谷仓的孩子的恐惧心理。需要注意的是,本节出现的“你”这个人称,指的是童年的“我”,但这里用“你”而不用“我”,就使文本中出现了双重视角:一个儿童视角,一个成人视角。前者在观察的同时,也被后者所观察。两个视角的叠加,丰富了文本的时间维度,拓展了其诗性空间。 

  第四节第一句,写“你”在恐惧感的驱使下,急急逃到有阳光的院子里。句末用破折号,提示这恐惧还有着后续影响。第二句“逃进夜晚”一语则暗示从白天到晚上,“你”一直怀着恐惧。需要注意的是,“夜晚”这个词在原文中用的是复数。从第三句“睡眠的屋椽”可以推测,这一节主要写主人公在夜晚就寝后的体验。但从上文可知,这不是一个夜晚、而是很多夜晚的体验。主人公躺在床上进入梦乡(也可能没有睡着),他梦见或想象蝙蝠在屋椽上飞舞(对孩子来说,这无疑又是一种神秘和可怕的动物),房间的角落里有很多谷堆,从那里有炯炯的目光一眨不眨地、凶烈地盯过来。第四句中的fierce,有的译本译为“凶猛”或“凶恶”,似嫌过度,因为该词尚有“热烈”“激烈”之义。这里译为“凶烈”,庶能近之。在这一节的叙述里,谷仓的经历已经给“你”带来了创伤性的体验,在孩童的失控想象中,它变成了一座恐惧的大本营,充满各种神秘的危险。 

  最后一节继续写夜晚入睡后的体验。第一句中的gulf本是及物动词,但这里被别出心裁地用作不及物动词,这样就更加突出“吞噬”这个动作情态本身,渲染了黑暗降临时给儿童带来的恐惧感。roof-space是屋顶空间的意思,用作比喻突出了黑暗降临时那种铺天盖地的、不可逃避的状态;这里译为“檐宇”,一方面兼顾房顶之义,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宇宙”之义,符合诗作所要传达的意图,即恐惧中的儿童感觉到整个宇宙都是黑暗的。下面的叙述是“我”在黑暗中的想象,“我如一粒谷壳/就要被射进通风隙的鸟儿啄走”,而为躲避这种恐惧,“我“不由自主地选择“脸朝下趴着”这种睡姿;但即便如此,我仍然无可逃避地看到或感觉到“一只只双耳麻袋移进来如瞎眼的大老鼠”。这些想象传达出渺小、无力的自我意识和将要受到某种神秘力量支配的恐惧感,无疑都是由谷仓经历所引发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最后一节里,上文的“你”这一人称变成了“我”。前面提到过,“你”即是童年的“我”,当叙述“你”的时候,文本中呈现两个视角,儿童的和成人的。前者有利于呈现对事物的陌生感和惊奇感,加强记忆描述的真切感,后者则更为理性和客观,既能够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叠合,感同身受,又能够与之保持一定距离,并加以观察和判断。但到了最后一节,这两个视角合二为一,由“我”直接叙述自己的恐惧体验。那么这一人称和视角的变换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即前面的童年体验随着叙述的推进不断强化和扩大,最后吞没了成人视角;换个角度说,文本中的成人视角虽然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身的理性,但这种理性的力量其实非常脆弱,最终被以某种强大本能力量为载体的童年记忆所击破。这实际上暗示出一种观念,即童年经验对一个生命本质的生成才更具决定性。在诗的最后一节里,童年时期对谷仓的恐惧经验已经本体化或原型化了,成为“我”对整个世界的恐惧体验的源头或象征,或者说,对这种成长过程中创伤性体验的叙述,也上升为对某种人类生命困境的观照。 

                                   

The Barn 

  

Threshed corn lay piled like grit of ivory 

Or solid as cement in two-lugged sacks. 

The musty dark hoarded an armoury 

Of farmyard implements, harness, plough socks. 

  

The floor was mouse-grey, smooth, chilly concrete. 

There were no windows, just two narrow shafts 

Of gilded motes, crossing, from air-holes slit 

High in each gable. The one door meant no draughts 

  

All summer when the zinc burned like an oven. 

A scythe’s edge, a clean spade, a pitch-fork's prongs: 

Slowly bright objects formed when you went in. 

Then you felt cobwebs clogging up your lungs 

  

And scuttled fast into the sunlit yard – 

And into nights when bats were on the wing 

Over the rafters of sleep, where bright eyes stared 

From piles of grain in corners, fierce,unblinking. 

  

The dark gulfed like a roof-space. I was chaff 

To be pecked up when birds shot through the air-slits. 

I lay face-down to shun the fear above. 

The two-lugged sacks moved in like great blindr ats.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三届中华诗词发展讲坛在北京举行
  2. 万里相送唯有诗 | 敬挽叶嘉莹先生
  3. 叶嘉莹先生去世|诗词作品选
  4. 倒计时3天!“青春回眸·霍童溪诗会”即将启幕!
  5. 工业变奏,诗意新声——评《腾飞协奏曲——新时代新工业诗选》
  6.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科技时代,诗歌何为?​——王学芯诗集《光域里》出版
  8.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每一滴水都爱着自己的祖国——南水北调工程走访诗歌作品展
  10.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1. 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去世,享年92岁 | 诗歌选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隆重开幕
  5.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肖水:回去要读你们的诗
  8.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9. 《人民日报》:让文学骏马奔腾于时代原野
  10.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