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诗《葬夜》赏析
作者:黄虹 2019年02月25日 12:06
608 收藏
【原诗】
葬夜
(本诗入选2018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王旭明
今晚决定
葬夜
将她的双眼合上
发现泪珠
从眼角渗出
排成一列
将她的寿衣穿好
发现钮扣
没有一个能扣上
七扭八斜
夜在棺椁中
灵车上了街
月亮在前方开道
星星簇拥在周围
穿过田野
推进灵堂
咦,竟无一人
无一点音响
一级一级台阶
一步一步告别
把夜推进了火炉
瞬间成炭
成灰
灰飞烟灭
今晚送夜
别夜
葬夜
以及那
最后的一瞥
【品鉴】
读了王旭明这首入选《2018中国诗歌排行榜》的作品,心情如同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一样:感觉特复杂!
谈到这首诗时,王旭明写道:……想让夜活着,又不得已将其埋葬,始终在心中纠结。
王旭明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分院(今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北京丰台七中从教7年。1991年,王旭明任《中国教育报》记者,1998年,任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2003年,王旭明担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直至2008年转任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语文出版社社长。2017年,因年龄原因,被免职。现任“真语文”总策划,中国现代化学会常务副会长、“真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其实,王旭明的“感觉特复杂”,“始终在心中纠结”,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太“真”!
最近,用方言讲古诗词的武汉网红教授戴建业就直言不讳地说:“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说谎话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一个病态的社会里,说真话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王旭明恰恰就是一个“说真话”的人。
误到王晓明,《中国青年报》职业教育版主编梁国胜说:王晓明“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做一个率真的人,说自已的心里话,说真诚的话;其二是人应该有一点自恋,能够欣赏自已;其三就是做一个努力的人。”
而新华社《瞭望周刊》记者周大平这样评价王旭明:“你我相识的那个时代,我结交的不少朋友后来竟日渐疏离,形同陌路。好在大浪淘沙过后,把坦荡、率直、风趣、有才气、古道热肠的你,淘给了我。从此,我多了一份思念,以及那些‘疑义相与析’的美好岁月。加上置身官场之年,你那与众不同的亲民特质、言必由衷、语多惊人,使你的魅力更加耀眼,使你我越发心有灵犀。”
举一个王旭明“言必言衷,语多惊人”的例子:
2006年11月28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谈名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时,针对记者就“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提问,王旭明这样回答——
有科学知识的人去养猪,会在养猪的领域创造新的奇迹,而不是单纯的重复活动,简单性的劳动。所以要呼吁媒体引导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名校生养猪,媒体不必哗然。
此话一出,媒体一片哗然,王旭明饱受争议。
而事实上,现如今博士生送快递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而在笔者小区附近的生鲜市场,就有那位北大毕业生的“土猪肉专卖”的门点,生意火得很。
你说,这事叫王旭明纠不纠结!
再举一个让王旭明纠结的事儿——
王旭明过去编教材的时侯,曾将周杰伦《蜗牛》的歌词编至正式课文的学习链接,被“专家驳回”;又想把它作为练习题让学生扩大视野,又被“专家”驳回。他无语,愤怒,可无能为力,只好忍痛割爱。最后,还是在王旭明担任社长期间,这首歌词才进了教材。
从教师到记者,从官员到学者,免职后又从事“真语文”的教学推广活动,这样的跨越可以说“纠结”的“复杂”心境不胜枚举。那么,《葬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不言而喻了。
“将她的双眼合上
发现泪珠
从眼角渗出
排或一列
……”
诗人顾城在谈到创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却用整寻找光明”时说——
“这个整个是黑夜,是一个必然;这个无奈何,你要跟这个较劲,就像你想把眼晴色儿变一变一样;这个是没撤的。”虽然“这个‘注定’呢,它可以使你知道另一个东西,跟这完全相反”。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相反”,只能在心里,眼里只剩下哀怨的泪珠“从眼角渗入”!
“……
将她的寿夜穿好
发现钮扣
没有一个能扣上
七扭八斜
……”
难道真的是诗作者心里“特难受”、“纠结”而手忙脚乱,结果把纽扣都扣错了?
不?笔者宁愿相信另一种可能——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看,人已经在生活的磨难中变得扭曲,没有了人形!
不由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
卡夫卡借男主人格里高尔变成一只大甲虫的荒诞故事,诉说了现代人自我价值与个性丧失的悲剧。
格里高尔就像机器般任劳任怨的工作,他的父母、妹妹把他当赚钱的工具,他的老板把他当做奴隶一样使用,老板不信任他,秘书主任还蛮横地指责他……。格里高尔完全被家庭和公司困在牢笼里,没有丝毫自由。
而当男主人变成大甲虫后,他的家人对他的冷漠与无情更令人悲哀:他母亲看他变成大甲虫吓得当场晕倒;他的父亲呢,打他骂他;只有妹妹还有一点儿亲情,同情并照顾他。不过后来,他的妹妹也讨厌并且厌恶他。总之,男主人的亲人完全不念及他曾经为家里所作的贡献!
虽然变成大甲虫,格里高尔依然具有“”人性,可其他人早已把他看成异类,残忍地剥奇了他居住和生存的权利。最后,格里高尔悲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
咦,竟无一人
无一点昔响
一级一级台阶
一步一步告别
把夜推进了火炉
瞬间推进了火炉
瞬间成炭
成灰
灰飞烟灭
……”
“竟无一人”,对!这就是现实!
从卡夫卡那个时代,到鲁迅摇旗呐喊的时代再到如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沉默的大多数”,还有钱理群教授斥责的那些“精致的利已主义者”早已处之泰然!你的痛苦,你的纠结,你的焦虑,乃至于你的死亡,与我无关!说不定就像《变形记》中的男主人被迫害死后一样,他周围的人(包括他的亲人)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们最终摆脱了你这个异类!
这真让人心寒,让人窒息,让人情何以堪!
庆幸的是,王旭明没有闭上“寻找光明的”眼睛!真心祝福在推广“真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其“真”能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