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杨芳诗集《骆驼羔一样的眼睛》

作者:下雨的樟树   2019年01月09日 09:47      324    收藏

在大雪纷飞的时刻,开始阅读诗人杨方的诗歌,这是巧合,也是天意。

看看天空,越深越混沌,看看原野,越来越黑暗,只有雪片,像无数的词语,冷漠、孤独,毫无暖气和血色,砸向我的胸口。

对一位诗人,唯有诗歌最能抵达她的心灵,而我对她却是一无所知。

杨方早已成名,一定有许多名人给她写过评论,我的每一个想法可能都是人家的重复。

我是斗胆,又觉得自己无知,纠结良久,让我看清了川流不息的星云,沙漠上,雪野里,高原上,那个女子,不正是逆流而上,引吭高歌吗?

逝者如斯夫,我何不隔靴骚痒?


一、杨方诗歌作品的故乡特征

 

其实,每一位出生的人,都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上的,被迫的,也是身不由己的,这一点,注定每个灵魂都是寂寞的,孤独的。

我们生来就有许多烦,这烦不是简单的烦,而是哲学的烦。烦占据我们的一生,有生存的烦,有存在的烦,还有情感的烦,而我们最大的烦就是自己毫无经验却又面临恐惧更是身不由己的死亡,它时时刻刻向我们招手。我们尊重生命,却又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暮年、衰老和死亡,有如尘埃一样消失。

我们出发,其实就是在返回的路上,我们来到尘世前是无声无息,返回后还是无声无息。

我们活着的时候,终极的目的地都是离死亡更接近一步,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灵魂的延续。

人们通过创作艺术来忘却这种烦,但是,这烦更加形影不离。

这种因为烦衍生的内在孤独,让诗人想借助思考故乡来寻找自己安心的港湾,可是,故乡究竟在哪里呢?这是诗人一次又一次通过诗歌发出的追问。

小时候,江南浙江永康是杨方梦想、希望的故乡;到江南后,苹果城是她日夜思念的故乡;长大后,究竟哪里是自己故乡呢?诗人认为哪里都不是,而童年生长的地方让她更加刻骨铭心,让她更加心痛无比,一切都让她身不由己。


故乡是载体,无论是《我还没有回到我的故乡》,还是《我是故乡的》,特别是诗集第一辑故乡词的诗歌,诗人都在不停地思考着所以为人的原因,但是,一切都没有源头,一切都无从说起,一切都不是安心之地,杨方的诗歌,处处都表达这种不安,这种不安,让她纠结、焦虑。这种不安,已经不是自己的不安,也不是江南的不安,更不是苹果城的不安,而是自己始终关注的人的不安,人类的不安。如诗歌《请给我一颗萨尔布拉克的星星》:

 

胡大啊,世界是如此空茫

我仿佛住在一粒微小的尘埃里漂浮无定

当我掩面哭泣

请给我一颗萨尔布拉克的星星,一颗就够

 

表面上,杨方的故乡诗歌好像是在写故乡,写她心中的故乡,其实不是,所有这些诗歌都是在展示她的思考,即,我们的灵魂安放在哪里?哪里是我的安心之地?哪里是我真的故乡?

没有。

不仅杨方没有,我也没有。

只要你是一位勤于思考的人,你一定知道,自己永远无家可归。

落叶归根,那仅仅是暂时的。浩瀚宇宙,满天繁星,有生命的地球是孤独的,人类是孤独的。

杨方从新疆回到永康,更确切地讲是从一个故乡流浪到另一个故乡。一位孤独、敏感、情深的女孩,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无疑是灵魂的摧残与洗礼,要么变成世俗要么变成升华。杨方在这股烈火中,仿佛凤凰涅槃,在艺术领域里,奋力扬鞭,默默潜行,成为时代的佼佼者,这无疑是新疆和永康的骄傲。

我相信,在今后诗人的笔下,故乡一定会越来越清晰。

 

二、杨方诗歌的悲凉特征

 

北方率直豪放,永康坚韧耿直,加上杨方的虚无敏感和悲天悯人的天性,她的诗歌处处闪烁人生的荒凉和顽强,这种悲凉的特征不是消极的,而是真实的,是内心的,是饱满的。

诗歌里,诗人从不掩饰、隐瞒她流露的孤独、死亡、荒凉和虚无,以及她对所见所闻的深思熟虑。生命的易逝让她尤其敏感。

我们来去无踪迹,生命很快就像一页书被翻过,无论是《养鹰人》,还是《阿力麻里》,作者都把自己置身在整个民族,整座城市的命运当中。

杨方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的意象,这些动物就像黑暗中的精灵,许多动物成了她生命的精神支柱。

这些诗歌节奏性强、流畅、沉稳,有如后现代主义绘画,时空在画面里交替穿梭,一首《天下龙门》诗歌让读者也仿佛置身其中,那种中原的苍凉,让我们体验到自己的微小,那种时间的无情,让我们不知道生命和死亡究竟有什么区别:

 

隔水对峙的石窟,像一幅古代的残局

那个虚拟天下的人,在此开山,凿石

给石头以阔叶树木不被觉察的呼吸

给他隐忍天下的肚子,慈悲为怀的眉眼

给他香火,朝拜,经书,和指点迷津的手

而一块石头一旦坐山成佛,哪怕是莲花洞中最小的微雕

必经历无数战争和太平,无数盛事和衰败,无数祸福和烟云

崖壁上,一块石头的孤独,就是一尊佛的孤独

就是一座山,一个天下的孤独

偶尔,这么大的山,会飞入一只小小的麻雀

它蹲在空空的,高高的佛龛,用它小小的慈悲

慈悲着天下,和那些比它更小的苍生


诗集最后一首诗歌《致姐姐》,诗人已经把人间的悲凉写绝,读得让人透不过气了,那种撕裂那种痛苦那种阴阳两隔,恨不得追她而去的绝望如大雪一样覆盖整个世界:

 

你要躲开人群,往荒郊,野外,地底,黑暗

那没有流水和花朵的地方走

曾经庇护你的屋顶,安身的床

烧出人间烟火的灶台

还有你喜欢的樱桃树,芦荟,桂花

你全都带不走,只等那吉时一到

锣敲三遍,酒斟三回,香上三柱

纸钱撒得满天飞,脚下苇草和稻草铺路

就算有再多的不舍,也别回头把人间张望!

 

这辈子,我读过无数首写死亡写亲情的诗歌,但是,杨方这首是让我最沉重最无言最沉默的诗歌,欲哭无泪,天都塌了,生无可恋……所有这些都无法表达诗歌溢出的悲痛情绪。


三、杨方诗歌的修辞特征

 

杨方诗歌中,用得最多最活,发挥到极致的修辞手法是通感,通感在她诗歌里运用得非常自然,通感让她的每首诗歌都散发着火焰:

 

叶子和果子一起喧响,碰撞,摩擦出青绿的光亮

几个月后,它的枝头会如期挂满红色的果实

鸟雀飞来,在小小的火焰中鸣叫,跳跃

那时,整个山坡都是又酸又甜的气息

被翅膀和羽毛带动着,满天乱飞

——《山楂树》

 

物我融为一体,当作者在写物的时候,其实已经在写“我”,当作者在写我的时候,已经在写“物”:

 

胡大啊,世界是如此空茫

我仿佛住在一粒微小的尘埃里漂浮无定

当我掩面哭泣

请给我一颗萨尔布拉克的星星,一颗就够

在头顶,在东天,在楚鲁特冰雪皑皑的山峰

它泪水般硕大,深情

带着光束冰凉的疼痛洞穿我的心肺

就算背转身,也能感觉那小小的发光体

对人世永恒,慈悲的安慰和护佑

——《请给我一颗萨尔布拉克的星星》


除了通感之外,杨方诗歌的象征、拟人、拟物也是用得特别多的。

杨方诗歌,出现许多动物:飞走的白鹤、迁徒的候鸟、受伤的麋鹿、飞奔的狐狸、迴游的鱼、胆小的鸽子、白色的鸽群、骆驼羔,受伤的大雁……。

这些动物,有些被诗人拟人化,有些,诗人自己成了动物的主角,有些完全成了象征、隐喻,诗歌也变得更具魅力。

杨方相当多的诗歌末尾都是嘎然而止,作者很有节制,把无限的空间留给读者。

因为有地域的原因,她的诗风更像旷漠孤烟,内部燃烧着熊熊烈火,就像沙漠在白天里聚集的热量,到深夜喷发了。

从我个人角度讲,她的诗歌是我比较喜欢的,所以阅读的快感会更加强烈,阅读中连带的想象和联想就更加丰富,许多时候,读一半就会返回再读,会不由自主地去琢磨诗句深一层的含义,及作者隐藏诗句里的意图。


四、杨方诗歌作品的叙事特征

 

世界上叙事作品非常多,从神话、寓言,到小说、史诗;从悲剧、哑剧到绘画、电影;从童话俚语到社会新闻。叙事作品也存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民族。但是诗歌的叙事不是胡乱的堆砌和简单的组合,而是有一整套的潜在单位和规则,不是谁都能组合产生出一部作品的。

语言学研究到句子为止,而诗人必须研究意象的语音、音位、语法、上下诗句产生的含义,一个音素一个词只有到诗句里,才能发生意义,即叙事作品的描述层上升到意义层。

从描述层到意义层是叙事作品多层次发展的,描述层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就是叙述层,这过程需要作者遣词和造句,通过叙述层,自然而然就融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

诗歌叙事也和别的叙事作品一样,它是多层次构成的,读者一个词一个词读下去,也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读下去的,有些读者读出作品的层次少,有些读者读出作品的层次多,发生审美的愉悦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有一点,好作品,层次一定更加丰富,读者层就更多。

作者完成了描述层,意义层就不是作者所控制的,比如李商隐诗歌后世的多种解读。

从艺术创造规律来说,作者如果重视意义层而忽视描述层是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比如一些限制很多的命题创作、政治性很强的创作),所以,要创作出一篇好作品,作者要重视的是描述层的叙述层。

因为叙事是杨方诗歌的重要艺术特征,我在这里特别把叙事这个概念说清楚,本人这个理论基于法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


杨方的诗歌重于叙事,景物拟人,人物物化,从叙事瞬间转向诗意,这种大幅度的跳跃让诗歌充满张力,也让诗歌歧义顿生,使诗歌演绎丰富。

叙事是当下诗歌创作的新特点,许多诗人特别钟爱叙事。但是叙事如果太实,诗歌就会变成不着边际的散文,这需要作者认真把握的。叙事如果没有,诗歌就会变成空有抒情,好像没有内容的泛滥。

杨方诗歌的叙事已经相对成熟,那种阅读时灵空的感觉让读者读到一半又想返回再读,琢磨着每一句诗句的含义。

我曾经在一篇诗评里说过,现代诗歌,传统理论所强调的含义已经退化成像仙人掌科的叶子,而不再是乔木、灌木的枝繁叶茂,抒情的情绪变为尤其重要。一首诗歌彰显的情绪是否恰当基本可以判断这首诗歌的成熟与否。这样,作者个人叙事的特征就尤为重要,否则,诗歌就会变为大众,看多了,让读者审美疲劳。


五、建议和希望

 

我没有看到过杨方更早的诗歌,所以无法判断她是高起点的诗人还是循序渐进的诗人,这本诗集的诗歌都是三、四年之内的,总体水平相当。

三、四年创作的诗歌艺术水平相当,意味着诗人处在创作的徘徊期。徘徊期是任何一位艺术家创作最痛苦的时期,自己对自己的创作不满意,但是又没有突破,这种苦思冥想没有结果,焦虑纠结无计可施,只有用心写作的人才会体验到。

其实,徘徊期是任何一位艺术家都会遇到的,有人从此一辈子都在徘徊,有人甚至可能出现退步,有人甚至出现放弃,需要灵性和天赋的诗人更是如此。

但是,徘徊期也是艺术创作获得升华必须经历的沉淀时期。没有沉淀期,那么每个人的艺术创作都是天天在进步,年年在突破了,这是不可能的,否则,创作就没有寂寞和孤独了。

不要说,个人的艺术创作有这种徘徊期、就是整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都有这种徘徊期,国内的、国外的,甚至整个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年轻的诗人正确认识这一点尤为重要。

徘徊期的诗人,在苦思冥想中一定要多吸收诗歌艺术创作的理论营养,在浩如烟海的艺术殿堂里,只要你孜孜不倦地探索,玉琮一定会穿透,光线一定会照亮你。

一当诗人突破这个瓶颈,诗歌艺术就会获得升华,诗人创作的诗歌艺术水平就会进入更高的层次。


杨方目前的小说创作可能多于诗歌,小说创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诗歌艺术上也一定要勇于探索。

意象是诗歌的基础、生命甚至全部。练拳千遍才会出拳自然,选择意象创作诗歌也莫不如此,艺术创作没有止境。

要让诗歌中的意象焕发新的生命甚至富含多层含义,作者不仅要认真选择意象,意象前的副词、比喻词、形容词的选择也尤为关键,太多或者不恰当都会限制后面意象的空间,在今后的创作中,杨方还是需要注意的。

作为诗歌练习者,我们始终是字词最虔诚的膜拜者,应该惜字如金时惜字如金,应该慷慨时毫不犹豫。

杨方参加过青春诗会,是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位住校诗人,诗歌的成就有目共睹,相信她一定会写出更好的诗篇。

 

诗人介绍:杨方,浙江永康人,曾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位住校诗人,获《诗刊》中国青年诗人奖、第10届华文青年诗人奖。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6.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9.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第七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