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喝采之作一一《梅林诗韵》
作者:井冈青峰 2018年10月15日 11:59
460 收藏
《中国诗词大会》喝采之作一一《梅林诗韵》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的瑰宝, 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代表的伟大诗人创作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诗词作品, 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欣赏诗词,不仅是高尚的艺术享受, 更重要的它是爱国主义教材, 是净化人们心灵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心灵好教材。 正因如此, 中央电视台多次举办《中国诗词大会》, 给全国人民带来丰盛精神大餐,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
《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重新认识, 激发了人们对韵味悠长绵甜、意境优美浓郁的古典诗词的喜爱, 一个写诗、诵诗的热潮必将在神州大地兴起.。在这种氛围中, 近年来活跃江西文坛、相继出版了两本大部头作品, 被吉安媒体赞誉为草根作家的秦峰,又一沤心沥血力作一一《梅林诗韵》应运而生一一 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对广大喜爱诗歌的读者来说, 无疑是件可喜可贺之幸事!
《梅林诗韵》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诗歌共239首。 作品大都古韵风雅, 具有介乎于古体诗与近体诗之间的特点, 是作者太胆突破陈规, 古韵新作一种尝试. 我不禁拍手叫好!
中国古典诗, 大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亦称古风, 形式自由, 押韵宽松, 创作空间大; 近体诗也称格律诗, 韵味浓郁, 意境优美, 但严格的格律,易束缚人的思想, 创作空间大受限制. 所谓格律, 按笔者管见有三律: 一是式律, 也就是作诗的格式, 即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 二、三联必对仗; 二是韵律, 即二、四、六、八句押平韵, 韵脚不变并谨防用韵诸忌讳: 三是声律, 即本句平仄相错, 上下句平仄相对, 上下联平仄”相粘”。 近体诗的式律、韵律及声律, 构成了律诗不可或缺的的三条基本章法, 《梅林诗韵》作者权衡两种诗体优欠特点, 扬长避短, 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 创作中坚持格律诗的式律、韵律要求, 让诗句严谨有序, 韵味浓郁. 对耗时、耗力又束缚思想的声律限制, 则予以规避或不完全受其约束.。但也注意音调和谐, 尽量不犯或少犯孤平, 使诗句通顺流畅。
作者如此用心良苦, 其作品实际效果如何? 笔者不妨从《梅林诗韵》书中摘录几首, 共同品尝一番.
其一,《白鹭洲书院咏》:”三山鼎立赣江边, 一叶绿洲水中间。花红草青林遮日, 鸟语蝉鸣鹭连天.。风月楼院培英烈, 云章阁堂育圣贤。 文公正气今犹在, 莘莘学子续新篇。” 诗作符合律诗七言八句, 颔联、颈联对仗格式。 押言前(ian)韵,, 首句入韵并一韵到底, 用韵无犯忌或出律。 再按汉语四声测评声律,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无疑, 诗作多句犯孤平, 又未见拗救, 算不上律诗。 然而, 该诗所传达的诗情画意, 却巧夺天工, 笔者斗胆说, “是首好诗!”.
先览首联, ”三山鼎立赣江边, 一叶绿洲水中间,” 一幅清新的山水远景画呈于眼前: 平缓流畅的赣江, 白鹭洲像片绿叶飘浮江水中间, 被东面、南面及北面三座山环绕, 大江、青山, 绿洲相依相伴, 像是苍天之手精心点缀, 美妙绝仑。 再看颔联, 写书院近景, 红花绿草, 林木茂盛是静景, 鸟语蝉鸣, 白鹭翱翔是动景, 一静一动, 浑然一体. 细读颈联, 既写景又寓情, 白鹭洲书院的古建筑风月楼、云章阁, 近千年来, 这里培育了无数能人志士, 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详诵尾联, 作者承上启下发出 “文公正气今犹在” 的喜悦之情, 将诗情推向高潮.。末句, ” 莘莘学子续新篇” 为全诗画龙点睛句, 故地仍是教人育才的好地方, 当今学子, 承古人风范, 书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品完全诗意韵未尽,仿佛这座风景如画、正气盎然的古老书院久久浮于眼前。
其二, 《登黄洋界》:”久闻胜地黄洋界, 今日登临众山叠。竹翠松青碧波连, 路旋崖峭蓝天接。 飘来片云浓雾走, 望断汪洋群山灭。 浪花翻滚柔似棉, 可往海底去捉鳖!”
全诗意境生动, 情景交融, 令人叫绝. 头句 ”久闻胜地黄洋界,” 一个”久”字, 点明诗人向往风景名胜的迫切心情。 次句“众山叠”三字, 将黄洋界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之恢宏气势勾画出来。三四句将胜地美妙风景描写得生动形象。黄洋界海拔一千多米, 崇山峻岭, 从山下望上去, 似乎”蓝天接”。 盘旋而上的公路两旁 “竹翠松青”, 清风吹来, 碧波荡漾, 美不胜收。 五六句写登山及山上风光, 由于黄洋界山高水气充分, 常弥漫着茫茫云雾. 登山路上不时飘来朵朵白云, 像是在浓雾中行走。 令人飘飘欲仙. 山顶更是一派迷人景象, 茫茫云雾像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 极目远望, 群峦叠嶂的山峰几乎全被淹没。 诗人用”灭”字恰到好处, 形象生动, 再无他字能达本意。作者明知此处犯忌, 押的是仄声韵, 但毫不顾及, 仍”以意为上, 以律辅之” 七八句既写景又抒情, 广阔无垠的汪洋, 翻滚的浪花”柔似棉” 令人向往, 令人心动。由此, 诗人发出何不”海底去捉鳖”之感慨! 浪漫. 豪气的情怀, 尽显无遗。 值得指出的是, 全诗七言八句, 押ie韵, 首句入韵, 韵脚未更, 韵味甚浓。 如按格律诗要求,肯定不及, 单就末句1至5字皆是仄音, 犯孤平甚严且无拗救, 该判违律。 应该说, 作者知晓此处出律, 也许冥思苦想找不到合适的词替换。 为满足诗意, 只好不受声律限制, ”大逆不道”, 按此定稿。
其三,《杭州西湖叹》:”西湖明珠从天降, 西子淡雅施浓妆。 吴宝相岬海湾伸, 钱塘冲积圣湖藏。 苏堤六桥春晓美, 白堤十景柳桃芳。 借得银河一泓水, 浪高波涌更淼茫。” 诗篇层次分明, 情景相融, 清新流畅, 一气呵成, 令人叫绝.。
全诗五十六个字, 既讲述了西湖神话般的传说, 又描绘了西湖神奇的成因; 既赞赏了西湖美丽的景致, 又抒发了对西湖未来更美好的情怀。 字词得当, 清新爽快之感, 油然而生。 如三句尾的”伸”字, 笔峰直指西湖形成前, 原是伸向陆地的浅海湾。 而四句尾的”藏”字, 更是画龙点睛将西湖三面环山, 圣湖深藏于其中的地貌告知读者。 五六句精练洒脱地描绘了西湖两大景点, 一是苏堤春晓”美”,二是白堤十景”芳”。 苏堤春晓以六座造型精致的小桥, 构成一道让人留连忘返的优美风景线。 白堤十景则是西湖闻名遐迩景点, 尤以堤两岸相间的桃红柳绿分外妖娆, 格外芬芳。 七八句”借得银河一泓水, 浪高波涌更淼茫”。 为了西湖烟波浩淼, 水清浪涌, 诗人极富想象, “引来银河一泓水” 藉以实现心中美好愿望, 将诗人热爱西湖之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梅林诗韵》不以声律为包袱, 破除陈规, 放开思路, 创作如此众多动人心扉、拍案叫好的佳作, 实在难能可贵。 无疑 《梅林诗韵》作者这种尝试是成功的, 值得欢迎、赞许。 笔者与作者长时间交谈中, 一致认为, 文学艺术的发展 历来是在相依相伴中共同前进. 当年的近体诗, 不就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吗? 古典诗词要发扬光大, 必须与时俱进, 在保留韵味悠长、意境优美的基础上, 放宽甚至不强调声律要求, 才能开创新诗体, 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 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彼岸。
读者 黄开弟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