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叙事:文学的创意表达

作者:凌逾   2018年10月09日 14:26  文学报    763    收藏

文学以通感出场,于是,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感,Synaesthesia,指各种感觉彼此打通,各官能领域不分界限。感觉与非感觉融合,即超感官通感、概念通感,如“秀色可餐”“大饱眼福”等。

心理学、语言学将通感命名为感觉挪移、交感整合,即对身体某部分的刺激引起其他部分反应,像交感幻觉。乌尔曼指出,感官渠道由低级推向高级、简单推向复杂,依次为触觉、温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除了这些与外部感官相联的感觉,还有与内部器官相联的平衡觉、运动觉、饥饿觉等,符号修辞学认为,这是全感官通感。

通感创意,在于匪夷所思。要么,在某个艺术领域,将不重视、被忽略的某种感官体验,重点凸显出来。要么,将本需重点体验的某种感官转化为另一种感官体验。要么,调动整合各种感官,置于同等的分值体验中……总之,通感创意关键在于,新的五官体验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


文学通感创意


文学的通感修辞格又叫 “移觉”,即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活泼、新奇。

在现代文坛,陈望道首次探讨文学语言中的感官互通现象。之后,张弓和钱钟书也对此展开研究,分别从修辞学和文艺学的角度,命名这感觉功能交错描写手法为“移觉和通感”。钱钟书列举过古今中外的大量文句,以论证通感。如苏轼的“小星闹若沸”的听觉修饰视觉,杜甫的“晨钟云外湿”的触觉修饰视觉等,韦应物的“已同白驹去,复类红花热”,范成大的“冬日着碧衣似寒,夏月见红似热”,视觉转化为触觉,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以触觉写视觉,视觉与触觉形象叠加,乌云更给人造成沉重、压抑的心理效果。通感出场,于是,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诗歌与通感天然相恋。英国诗人艾略特赞美玄学派,说诗能“像嗅到玫瑰一样嗅到思想”。法国兰波《元音字母》诗云:“黑 A、白E、红 I、绿 U、蓝 O”,很神秘的意象,像谜,接着,又进一步展开描述:A,阴影的海湾;E,蒸汽与帐篷之纯白傲然屹立的冰峰之尖顶;I,鲜红,咯出的血,美唇的笑;U,多重轮转,苍翠的大海的神妙颤动;O,至高之军号,满是奇异锐音,群星与天使们划过的沉默。该诗充分打通各种感觉,综合想象成全新的诗歌意象。戴望舒说:“诗不是一个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他的诗句身体力行,“远山啼哭得紫了,哀悼着白日底长终”,“绛色的沉哀”,“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的姑娘”,赵毅衡指出:符号依靠感知,感知只作用于某个感官。但是感官之间可以跨越,这种跨越看起来全凭想象,其实有感觉进化的规律。因为,诗歌与通感都以想象为灵魂依托。

如何运用通感法,激发创意写作的灵感?如董启章的《贝贝的文字冒险》中,有一章为“用手去看凤凰木”,用触觉代替视觉,重新去体验熟悉事物,学会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描绘。贝贝因此写出富有想象力的文字:“不要以为我的手指迟钝,它们看得出,那是像睡着的鸟一样,羽翼软软下垂的凤凰木。翼端还有鸟的像微风一样的呼吸呢!”有趣的通感写作创意点子还有不少,如用味觉去写只鞋子,用视觉去写段音乐,用听觉去写夜晚星空,交换感官。如触觉体验意觉,触摸像鬼的柳树,体会害怕感觉,发现柳树即自己,对自身旁观以照,学会对抽象内心感受的表达。

过去文人多局部使用通感,用于诗句。后现代文人的跨界通感融合,用于整体创作,全盘驾驭。文学作品较多呈现视觉、听觉世界,较少顾及味觉世界。

香港作家也斯的长篇 《后殖民食物与爱情》却以味觉世界为主角,设计出世界各地各种口味的爱情:如澳门黑帮马仔的爱情是咸虾酱味的,难以与老大的情人共进正餐;玛利安的爱情是法国味的,与史提芬因禾花雀美食而结缘,却因鹅肝不能配米通饼而分离……美食符号见出情色符号,食物坐标凸显恋爱人物的各种性格。全书打通了味觉、视觉、触觉、意觉融合的任督二脉。

符号学美学认为,饮食蕴含着食材的好味、美味、鲜味诉求;作为跨地域、跨媒介符号,渗透着民族性、地方性。也斯营造通篇通感叙事,由味觉而探触香港深层意蕴,逼视文化危机,追求宽容、平等意识,由食物流动见出世界性与本土性,以味觉开启跨界文化大门,开拓出味觉地理学的跨媒介写作范式。

十几年来,也斯执着书写味觉诗文,晚近散文集《人间滋味》跨界烹调食事的人情、风景、电影、哲学,滋味独家。其还与各类艺术家合作,举办 《食事地域志Foodscape》《衣想 clothing》等视听嗅触觉融合的艺术展,同步呈现美文美食、市声图像、摄影服饰等,以通感整合切中人心,感悟人生哲理,蕴含力道。


跨界通感创意


艺术与媒介之间,也可以进行通感创意实验。通感通过符号衍义而形成,一如皮尔斯式的符号运作机制;并借助非语言文字符号得到表达,修辞艺术更新于艺术媒介中,跨符号系统表意摆脱语言限制。赵毅衡更进一步细加区分:通感是跨越渠道的符号表意,出位之思是跳出媒介体裁的冲动。就跨媒介通感而言,书面媒介影响视觉,使感知变成线状结构;视听媒介、触屏操纵影响触觉,使感知变成三维结构,为传统通感法再添异彩。

运用 “视觉+嗅觉+听觉”通感法,传达不可捉摸的气味感受,再现个人的气味王国,这是2006年汤姆·提克威导演电影 《香水》的创意。此片改编自德国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 《香水》(1985)。电影讲述格雷诺耶(Grenouille)有异常灵敏的嗅觉,一生以嗅觉寻找自我,“I smell,therefore Iam”。嗅觉大师最终成长为登峰造极的造香大师,也走上了毁他与自毁的道路。

影片再现主人公的出生史、成长史如何与嗅觉密切相关,开幕、片中、片尾声镜头,都反复出现格雷诺耶鼻子的长镜头特写,并且伴随着旁白的引导,引导观众注意各种嗅觉经验。如,幼年的他躺在池塘边休息,旁白:“格雷诺耶终于学会了说话,但他很快发现,他积累的词汇根本不能描述熟悉的丰富的气味。”镜头随其嗅觉感受,从树木转到池塘,到塘中的石头和青蛙卵,不断在物体与他的鼻子间切换,旁白音默念:“木头,温暖的木头……草,湿润的草……石头,温暖的石头……水,冰冷的水……”

格雷诺耶苦学炼香大法,为了制成世上最完美的顶级香水,为此,不惜谋杀13名美丽少女,以收集她们身上的神秘体香、芬芳体味。在行刑台上,他挥舞那沾满世界一绝香水的手帕,一条光斑由近向远扩散开来,看客们对着光斑的拼命呼吸,心满意足。味觉转化为视觉,通感带上了强烈的明喻色彩。

通感有重要的意义。若运用于诗歌,有助于表现诗人对现实美的丰富而独特的感受,创造出新颖别致的审美意象,酿出诗的特殊韵味。在艺术层面,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表情达意的艺术效果。在美学层面,可以增加审美的情趣,增强描述的形象性,创造出奇妙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此外,经典作品借助通感创意,重新设计,焕发新颜,更容易被人接受。如梵高路,将梵高名画《星空》,用荧光材料绘制于街面,或自行车道,入夜则闪闪发光,人在路上走着,仰望头顶深邃的星空,天上地下交相辉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感悟画作深刻的抽象意觉,感悟荷兰的历史、文化、骄傲和身份认同。


游戏的通感创意


在新世纪初的信息化时代,手机成为人们形影不离的数码产品。如何将丰富的感官体验融合到数码产品中,是新时代的新课题。不少手机电子游戏都化用通感理论,进行创界创意实践。

解密手游 《纪念碑谷》(monument valley)呈 现 “不 可 能世界”思维。画面游戏灵感来自埃舍 尔 (M.C.Escher)。 如 《纪 念 碑谷》“静谧庭院”重现埃舍尔画作《瀑布》(Waterfall—1961),古堡瀑循环流动,从高处流下,冲向水车,沿着石路,循环到高空,又冲下水车,隐喻循环、无穷与自我迷失。无论建筑、人物,还是风景、器物,游戏画面都带着神秘的抽象感和荒谬感。孤独主角探寻于一件件艺术品之间,玩家在游戏中就像身临“不可能世界”。

“矛盾空间”,是不可能画作魅力所在,属于“认知视错觉”之一,也被称为 “不可能的结构”。“矛盾空间”的经典图形有很多,如 “不可能的立方体”“潘洛斯阶梯”“潘洛斯三角”等。这些有趣的图形都是视觉游戏。互动艺术、后现代小说、先锋实验,都特别关注不可能世界的想象,成为新的艺术风潮。“不可能世界”给人奇妙的视觉感,以其抽象感和荒谬感吸引着玩家。不同于埃舍尔的二维画作,游戏画作变成三维画作,变成真切可感的立体物。玩家通过操作,使其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探索错觉图形的各种可能,而不需看着静止的平面竭尽想象,给玩家不自觉地想要一直探索的冲动。

游戏穿越于不可能世界,通感创意使时间和空间的融合和延展别具匠心。时间轮回且凝止。“瀑布”流水在固定路线中循环运动,流水不多不少,更不偏离轨道,维持同一样子永恒地流淌,仿佛时间的不断轮回。纪念碑谷里面,没有时间观念,看不到时钟,没有日出日落也没有昼夜的变化,一切仿佛凝固住了,表达出一种时间的静止。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以通感法感悟、再现中国,会有哪些创意?201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美食纪录片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此后又有第二季、第三季。该片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展现中国各地的美食盛宴,拍摄精美,仿佛色香味俱全。如果,再加入“舌尖中国与舌尖外国”的比较展演,或许会更容易走向世界。

由此,我们可以再设计。如今,“视觉中国”拍摄题材已经几近爆满,那么,是否可以继续拍摄“听觉中国”、“触觉中国”,甚至“通感中国”?或者举办 “嗅觉中国”展览?或者创建“通感中国”博物馆之类的创意展览?其实,这些都是大有可为的领域。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直播预告 | “《诗刊》编辑面对面”对谈
  2.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3.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中的工业美学
  8.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2. 古都秋菊芳菲时 诗人兴会更无前
  3. 青春诚不悔,诗意耀中原——“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系列活动侧记
  4.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征集启事
  7.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 《诗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河南开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