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中国蚌埠,被誉为“湖上升明月”的中华古民居博览园景区内,诗人胡弦说,这里的粉墙黛瓦、碧水远山,让他想起一千多年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那个“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故土。
胡弦是2018年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之一,他出生于江苏铜山,先后做过教师,报社记者、编辑,现居南京,任《扬子江》杂志主编。20多年前,胡弦便开始全身心投入诗歌写作,他这次获奖被诗歌界普遍认为实至名归。
对于汉语、诗歌和传统文化,胡弦认为这些都是当代中国人生存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传承扬弃,重新构筑这一代人的心灵故乡。
邂逅古民居,如沐唐风宋韵
每次往返于故乡和工作地,蚌埠都是胡弦必经之地,但他从未驻足过。9月26日,《诗刊》社第34届青春诗会在蚌埠启幕,作为诗会的指导老师,胡弦第一次来到蚌埠,下榻并参观了中华古民居博览园,怀古忧思之念,就如秋风,飒飒而起。
中华古民居博览园面积有5000亩,安置了从全国17个省市抢救出来的450多套古民居和上万棵大树名木,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上海湘江实业董事长马国湘毕生心血所系。
从2012年开始筹建博览园起,马国湘就期望古民居博览园不但要成为全球最大的露天博物馆,而且也要注入灵魂,成为“诗歌的海洋”,因为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的风流蕴藉,一大部分都是由诗词承载。
因此,此次协办《诗刊》社第34届青春诗会,对于中华古民居博览园和马国湘来说,都是理所应当的责任和荣耀。能让中国最顶尖的诗人群体,在蚌埠感受到唐风宋韵,也是博览园的初心所在。
诚如胡弦在青春诗会启动仪式上,作为指导老师代表的发言,“中国文化需要古民居博览园这样的文化实体,一些设施类的东西来展现”。
李白和杜甫都是寂寞的
这是胡弦第二次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上一次是1992年,他当时作为学员参与,指导老师正是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梁小斌。
16年后,胡弦获得中国规格最高的诗歌奖项之一,又从青春诗会的学员升阶为指导老师,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一次再出发。
从1980年开始,目前已举办了34届的青春诗会,发掘培养了舒婷、顾城、江河、韩东、西川、欧阳江河和于坚等一大批在中国诗坛上名闻遐迩的诗人,被誉为中国诗歌的“黄埔军校”。
“青春诗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胡弦说,他作为指导老师,其实并不看重“指导”两个字,他更渴望能与其他老师和学员一起切磋碰撞,探寻在新的文学环境和传播形态下,中国诗歌新的表达和突破。
“我不太在意别人能否读懂我的诗。”胡弦说,任何一位写作者都渴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足够的理解和共鸣的基础上。回到写作者本体,他们必须更尊重语言和艺术本身,游走于抽象和具象之间,努力于当下,将功过得失交由未来来见证。
“在唐朝的时候,伟大如杜甫,也并不是最流行的诗人。”胡弦说,唐人选的唐诗本子中,杜诗只被选过寥寥数首,更流行的则是王维等当朝大官的作品。
然而,在千年之后,李白和杜甫光芒万丈,成为唐诗的主角。这也足以给当代以启示:诗人必须更忠实于自己和时代,在艺术的征程中独自跋涉,才能最大限度地趋近永恒。
文化传承让民族性回归
1966年,胡弦出生于苏北农村。他的文学禀赋,起始于祖父的影响。祖父是乡间的守林人,住在村外的小茅屋里,藏有基本繁体字的小说,成为儿童胡弦识字的开始。
在胡弦看来,文字就像密码,讲述着一个民族的故事,潜藏着世世代代的气血。胡弦的祖父还是一位说书人,走村串乡去解说自己创作的武侠小说,他是小胡弦的偶像。
长大以后,胡弦没有如愿成为说书人,而成为了一个诗人。他做过10年的乡村教室,又在县级报社和文化馆工作8年,乡村的一切,都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养分。
中国社会正经历几千年未有之巨变,乡村也正在史无前例地被改变,被城市化裹挟,也一直被误读。胡弦希望,他和有同样经历的诗人,能在大城市的纷乱喧闹中,重拾民族记忆,打捞那些真实的面孔,发出更强有力的声音。这本应是诗歌的价值所在。
在中华古民居博览园,他和诗人们走在每一寸都浸润着中国先人的烟火气的古民居中,他们确信,这里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故乡。
那些在古民居中曾经鲜活的欢笑和烟火气,从未曾逝去。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