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平: 《抚摸远去的诗意》
作者:陈灿 2018年07月24日 17:08
233 收藏
抚摸远去的诗意
——评陈灿诗集《抚摸远去声音》
2012年7月12日 11:11-朝花·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柯平
柯平
两百多首长短诗作,超过三百页的篇幅,笔下所涉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无论追寻曾经的士兵生涯,回忆家乡的一草一木,还是关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变幻的风云,刻摹现实中普通人的生活,都能做到别有会心。书名《抚摸远去的声音》,既是对已逝岁月的挽留,同时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眺望。生活与诗歌,现实和梦想,在陈灿笔下就是如此地层层叠叠,密不可分。
在一首记录题为 《和平鸽》的诗中,他说:“你把深情的祝福和问候/雕刻在那轮黄铜的象征里/让人们仰读 回眸/——用温柔的目光,把它一遍遍/擦出金属的光芒。 ”而在另一首以一场古代战争为题材的诗中,他描写一位痴情女子固执寻找战死丈夫的尸骨,临近结尾时突然笔锋一转,淡淡地说:“匈奴的骨头和汉人的骨头,又有谁分得清呢?”我注意到这两首诗在写作日期上,有差不多近二十年的时间差。视野、思想以及技法上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就个人美学胃口而言,我尤其喜欢第五辑中那些刻摹官场生态的诗作,毫无诗情的题材,却能写得触目惊心,如《会议中的广场上空》、《午夜从天安门前走过》、《问题》、《省委主要领导的话》、《站在北京饭店某层楼的某个窗口》等,都是集中的上乘之作。
诗歌对现实生活的介入并非新鲜话题,或许,真正的才情,就表现在你对自己所处世界的征服。就眼下而论,那些整天压迫你的怪兽般的高楼大厦、地铁、快餐,拥挤的公交车、美容院深夜的暧昧灯光,那些破坏中的山水,日益都市化的失衡的生态环境,你当然可以拒绝它们,但你无法逃避它们。如能知难而上,在经过一番较量以后,发出内心期望的那种真实的、并明显带有个人音色的回声,这是何等奢侈的梦想!当然,其过程的艰巨可想而知,也很难说一定会有尽如人意的结果,因为它既需过人的才华,又需对生活和艺术一以贯之的虔诚态度。所幸这方面陈灿做得相当不赖,就整体感觉而言,陈灿是一个有自己明确写的方向的诗人,多年来一直在默默向前走着,同时也不在乎行走速度的快慢,这样的心境和处世态度,本身就是写出优秀作品的前提。
陈灿既喜爱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喜爱辛稼轩的“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就像他在献给家乡那首诗中所说的那样:“老屋是一只高高举起的手/通往远方的路/是你握在手里的一根绳子/而我就是系在绳子另一头/那只永远挣不脱的风筝。”其诗风走的虽是传统的路子,却又能新意时出,耐人寻味。如果要说有什么遗憾,只是感觉还不太“狠”,对读者美学胃口的冲击力可能还不是太强大。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