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投文:一首诗的完成

——谈《秋风起》

作者:吴投文   2018年07月10日 08:07  中国诗歌网    1652    收藏

88

要说清楚一首诗创作中的隐秘,是一件极不易的事情。有时苦苦地等待一首诗,但笔底下就是一片空白;有时一首诗不期而至,慌乱之中一气呵成。这些都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创作中的特殊心理状态而已,可以用灵感来解释,但灵感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形象。古人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秋风起》在我的创作中属于偏门旁道,与我的很多诗差异甚大。当初写这首诗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写完一看,嘿,还真有点特别!现在想来,还得归之于灵感的作用,初稿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修改时逐句认真推敲过,有一点小的调整。我写诗习惯于一次性完成,也没有养成修改的习惯。写一首诗,我总是舍不得花太多的时间,毕竟我的职业还是在文学研究和教学方面,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因此,我的诗几乎都是短诗,往往是寥寥数句,有感而发,很多诗近于涂鸦,相当于手记,纯粹是兴趣使然。不过,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写新诗的人大概都要读一些中国古典诗词,我也不例外。在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财富面前,我似乎有一种相当复杂的情绪,一方面觉得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又觉得中国古代的诗歌文化毕竟属于过去的时代,在五四以来形成的新文化的语境下,很难直接带动现代新诗的创作。现代新诗对古典诗词的继承面临新旧文化难以衔接的困境。

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与文化基因转化到新诗创作中来,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不过,也不妨自己来试试。我以前写过一首《山魅》,全诗如下:


       天气有些凉了
       凉到了和尚的脖子上
       山上所有的落叶
       全都下了山
       化缘的人还没有回来
       眼睛里的女人
       已经换了颜色了


全诗七句,类似于一幅图画的呈现。后来我在网上看到,确实有人根据这首诗的意境画过画和配过图,有不少朋友表示喜欢这首诗,这首诗也入选过多个诗歌选本。说实在话,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这是我信手涂鸦的一首诗,当时自己并不在意。在得到一些朋友的肯定之后,我再回头来看这首诗,竟然也暗自欣喜,觉得诗中到底还是有一些值得琢磨的意味。我想来想去,这可能是我平时读中国古典诗词带来的一个结果,诗中有那么一点儿古典诗词的韵味吧。当然,也有人觉得这首诗压根就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我也不作回应。

《山魅》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让我重新审视中国古典诗词对新诗创作的潜在影响。目前,我们谈古典诗词对新诗创作的影响,还是谈得非常笼统,主要是在文化影响的逻辑结构上来谈,或者是从总体文化观、总体文学观的角度来谈。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在理论上很难谈得透彻。不过,在创作层面上看,则比较直观一些,不少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回音。我对那种直接从古典诗词中化用意象和意境的新诗没有什么好感,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移植性写作,没有什么原创性价值。这是我的一个警惕。我愿意把古典诗词的魂魄唤醒在新诗里,让它更生动一些,更靠近我们现在真切的生活形态。今人也好,古人也好,隔着时空距离融合在同一个身体里。这就是文化的延续性,大概也是当代文学保持生机的一个秘诀。

《秋风起》说不上是我自己很满意的作品,但却是我写作中的一个变异,与《山魅》一样带有古典诗词的韵味。我想找到一种特别的写法,改变自己写作上的定势思维,但又不想走到一个极端上去,而是在一首诗的内部张力中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使一首诗脱去让读者陌生的面孔,但又不至于熟悉到相互拥抱的程度。不知《秋风起》做到没有?那是我内心情绪的写照,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写照。一位诗人在他长期的写作中,是需要变化的。说到底,写作的自我归顺会导致创造力的失去,需要在变化和变异中取得写作的持续性。《秋风起》也许是一幅图画吧,里面有我的踪迹,但我在一片密林深处往前走,心里怀着忐忑和犹豫。也许我会从一条密径走到开阔的林外,也许我会从原路返回。谁知道呢?

很抱歉,我无法说得更多。

2018626


每日好诗欣赏


秋风起

诗|吴投文Wu Touwen


秋风起,我从阁楼里下来

敲钟,一下两下叮当

蝉声的羽翼稀薄


西风来得早哇

有人撞上南墙不回头

独自叹息


草木抵住最后的凋零

却是一个恍惚,又一个恍惚

掩饰果实的迟疑


我钟爱这些发黄的草木

那么脆,天空晴朗

少妇走过庭园里落叶的嘀咕


我和一只蝴蝶的魂有什么区别呢?

舞一下,又一下

河水在远处静静地闪光


梯子已成朽木,我只有沉默

蚂蚁爬上一节

就有一节的恐慌


20171123


诗人短评


新诗标准之我见

文|吴投文Wu Touwen


现在诗歌界有一种焦虑,百年新诗的标准在哪里?甚至需不需要一个标准,都没有取得基本共识。诗人们吵得厉害,各行其是;研究者冷眼旁观,束手无策。这说明新诗仍然面对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情境,也说明百年新诗似乎仍然没有走出自身的困境。无标准就会导致标准失范,进而导致认同危机,这是新诗面临的一个极大困扰。标准也不宜完全固化,固化则会失去生机,像中国古典诗词那样,绝句律诗,形式整饰,总会有耗尽创造力的一天。

我觉得新诗没有绝对的标准,没有人可以制定一个使诗歌界普遍认同和遵循的标准,但要有一个相对的标准,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标准。首先要把诗与散文区别开来,排除新诗写作的非诗化的干扰。新诗最外在的标志是分行,但并不是所有分行的文字都是诗歌。目前网络上和各类纸质出版物上充斥的分行文字不计其数,皆名之为诗,实则与新诗毫无关系,倒是严重败坏读者的胃口。在外在的分行之外,新诗有自身的特质。不过,问题也在这里,新诗自身的特质是隐晦的,需要诗人用作品来说话,需要诗人把新诗隐晦的特质赋予稳妥的形式。因此,诗人的探索显得尤其重要,而诗人的探索也需要克服个性的专制,在强化独创性的同时,需要在相互的认同和理解中逐步凝定新诗的核心元素。

基于此,我认为新诗的标准是逐渐聚合起来的,是由长时期新诗写作的历史合力自然形成的结果,不宜过于强调极端性的个体写作,但杰出诗人在这一过程中也会起到某种典范性的作用。我觉得,新诗标准的确立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关键性因素:一、新诗要使人感动。这是老生常谈,却是一首好诗最重要的品质。一首诗不能使人感动,则不能成其为诗。二、新诗要有恰当的形式感。诗歌在本质上应该是优美的,应该直中读者的心灵,表现出形式上的和谐和内在结构的均衡。也要注意到现代意义上的优美,并不等同于古典意义上的意境和意象之美,而是具有更为复杂的延伸的维度。三、新诗最终还是需要读者认同的,不能排除读者在一首诗中隐秘的位置,诗人既要尊重当代读者的局限,也要尊重未来读者的好奇。

一首好诗是上述因素的综合性效应,缺一不可,所以,新诗的标准包含着系统性的检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效应。可能还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因人而异,诗人面临具体的写作情境,需要自己的决断和独立的探索。这是诗歌的自由空间,是诗人的用武之地。我多次强调,新诗标准的确立是新诗文化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需要在写作中转化为有效的实践动力。百年新诗发展的历程表明,新诗不可无标准,新诗标准的确立是与诗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诗人简介


吴投文相片1

吴投文,1968年出生,湖南郴州人。文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发表论文与评论百余篇,出版有诗集《土地的家谱》《看不见雪的阴影》和学术著作《沈从文的生命诗学》等。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数百首,有诗歌入选《中国新诗年鉴》、《新世纪诗典》、《中国当代短诗300首》、《中国口语诗选》、《中国诗歌榜》、《新时期湖南文学作品选》等百余种选本。


诗人新作书影


书影1


推荐阅读


诗人每日好诗原文及专家点评

诗人主页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主页

“每日好诗”创作谈合辑

责任编辑: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音律正声翻转《金谷子赋》正义
  6.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7.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8. 《腾飞协奏曲——新时代工业诗选》出版
  9.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10.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1. 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去世,享年92岁 | 诗歌选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隆重开幕
  5.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肖水:回去要读你们的诗
  8.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9. 《人民日报》:让文学骏马奔腾于时代原野
  10.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