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事物的耽搁》
作者:楚韵 2018年07月03日 11:47
294 收藏
事物的耽搁
作者: 王心 2018年06月04日16:36 浏览:1192
关于方城一隅,视线里几条断崖延展
折肢青草覆满沙丘,这一点预谋
足以起降杂羽的鸟,卸载它复调的啁啾
五月已然引发整区的暴雨,让蓝樱和紫玫集结
让色彩嬗变的阶层幻觉,像临时的主人翁
忙于抹平美学的地方语病
失去分秒的捷足动物,在长坡尽头
一跃扑向玻璃花瓣
如要描述夜,可以借用的圆石不多
透光的词,变韵后一颗颗喑哑下来
就像看着你远去,就像深植于土中
乌云里的人,曝晒在中途
因为体内的盐分过于昂贵
只能结晶为一种单向的遗忘
当故意目盲者攀比纯银之锁
被物的平均领域囊括,忽视完整的白昼
我等待,那些暂停争论的片刻
伸手触摸未知,与野生的力量搏斗
尝试驯化巨大之物
一个人一生理解的,近似的世界,矿脉和物种
如同树脂固化,把我裹在易形成的认识里
安于反复的伤痛
可以摹仿的事物越来越少
只为每夜涌起的江水
初夏便有绵长的耽搁
2017.5
我读该诗的心得:
这首诗确实很晦涩。“方城”我的理解是一种封闭的体系。断崖、折肢的青草、沙丘、杂羽的鸟、复调的啾啁等词句,反映出现实或者内心残破、荒凉、不满、单调。“五月已然引发……看向玻璃花瓣”诗人以十分隐晦的笔法描述了一场意识形态的冲突。暴雨、蓝樱和紫玫集结、色彩嬗变的阶层幻觉、临时的主人翁、抹平美学的地方语病等词句,不难引发人们对此冲突的忖度,而幻觉、长坡、尽头、玻璃花瓣等词汇,也隐然对运动的结局和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
诗的第二节,描述刻意的忽视和遗忘。描写黑夜的圆石、透光后变韵的词汇等,都是对不可述说的隐喻。远去、深植于土中、乌云里的人等词句,都是隐藏的不可立即触摸和感受到的事物,暗暗呼应“单向的遗忘”。而常识中应该普遍存在的、便宜的,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活性而自由的盐分变得“昂贵”,与“当故意目盲者攀比纯银之锁”“被物的平均领域囊括,忽视完整的白昼”形成强烈的反差,只能让诗人“等待暂停争论的片刻”。在这里,“物的平均领域”,我理解为一种分配制度。
诗的第三节,“伸手触摸未知”写出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无可奈何,无论是“与野生的力量搏斗/尝试驯化巨大之物”,还是“如同树脂固化的易形成的认识、安于反复的伤痛”只能让诗人发出“可以摹仿的事物越来越少”的叹息。
第四节只有两句:“只为每夜涌起的江水/初夏便有绵长的耽搁”可以视为点题之笔。在诗人的情怀里,只能是“每夜”“涌起的江水”,感受到绵长的耽搁。
读到此,诗人所说的事物是指什么,如何被耽搁,已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